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狮吼音·开示集:一个好弟子,也有三德行! |
 
狮吼音·开示集:一个好弟子,也有三德行!
时间:2008年12月31日下午3:00~5:00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大众请翻开《大祈愿法会课诵本》P194〈普贤行愿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遍礼剎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法王藏文开示: 今天早上课程当中,谈到与上师相关的内容,还有一些没有讲完,所以下午这堂课要接着讲有关上师的一些内容。 法王中文开示: 早上谈到的,总的来说,上师的功德要比过患还多,这种功德,不只是自己所认为的功德,而是要按照经典中所形容的功德来观察上师,这是重点!早上还没有讲的,是我们谈到这么多观察功德、过患的事,那么我们怎么会知道上师具有以上所说的功德呢? 这个可能需要根据每一个人自己的程度,不然就像我们说佛陀是遍知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一一去证明,或者了解佛陀如何能够遍知,如果一一去了解如何能够遍知呢,那自己就变成遍知了,就不需要另外一个「遍知」来救自己了。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法王中文开示:他(指堪布)来复习! 堪布丹杰: 这是复习刚刚法王说过的内容。 早上我们谈到了有关上师的功德跟过患,要如何去分辨的一些内容。总的来说,我们要寻找的一位上师,他的功德要比过患多,这样的上师是我们可以依止的。 ■如何判断上师真的具有功德? 接着谈到,那要如何分辨上师的功德呢? 并不是按照我们自己主观的想法来分辨,而是按照经典或者过去的祖师、上师的教言来观察、判定。我们早上提到很多有关「什么是功德、什么是过患」,但是到底要怎样才能够知道上师具备什么样的一个功德,要怎样去了解呢? 这里说到,主要是按照我们自己的程度去了解,我们很难对上师的每一个功德全部都透彻了解,这是很困难的。这就好像「佛陀是遍知的」,我们不太可能知道「遍知」的每一个细节,它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我们也知道每一项功德的话,那我们就成为一个遍知的人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按照自己的程度,也可以透过一些方法来认识这位上师,譬如:你可以询问一些有经验、有知识的人,或者认识、了解这位上师的人;也可以观察这位上师,看他的名声是怎么样的?大家对这位上师的评语是什么?透过这些去了解。 当然也可以透过经典所形容的上师条件,做各种观察。当你不断观察这位上师之后,发觉他的确是有功德的,那你才算是真正了解到了! 法王藏文开示: ■能够不贪着此生 这里首先提到,上师他要能不贪着此生,我们可能会问说:「我们怎么能够知道这位上师是不贪着此生呢?如何去分辨呢?」 经典上有一句话说:「一个凡夫没办法测度或了知到另一个凡夫的境界。」除了一些特殊的圣者,他能够直接观看、了知到别人的心之外,像我们一般的凡夫,只能透过这位上师外在的行持与作为而认识到他,知道这位上师是否只想着世间八法,或者他的心的确都在于未来长远地得到究竟的快乐。 当然你也可能碰到一个情况,就是碰到一个很会装模作样的上师,他可能展现出利益众生、关怀众生的一个假相,但因为他是假装的,所以,这些也只是暂时的而已。他的确能暂时欺骗弟子,但那是不可能长久的,各种问题会慢慢展现出来。所以,就算我们没办法马上观察到他的心,还是可以透过他外在的行为来推测、了解。 ■能以大智慧导引他人入道 在上师「以大智慧导引他人入道」方面,要如观察呢?你可能会问:「怎么知道上师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力量呢?」 我们可以作一个观察:如果亲近这位上师,我们的心与佛法越来越契合、越来越相近,发现烦恼越来越少、心越来越向善道、信心越来越增强。那就对了! 或者当我们听上师说法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的心更容易进入佛法、与法契合,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可以说我们依止的这一位上师,他就是一位具备大智慧,或者说他一位具德的、符合条件的上师。 因为他的智慧与各种善巧的导引,能够让我们的心向法、向善,当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就说这是具有大智慧的上师,他就具备了利益众生力量。 ■能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 在「能以大悲悯而不舍弟子」这方面,我们要怎么观察呢?「大悲悯」的感觉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亲近一位上师,你会感觉跟他的心特别接近,甚至会自然生起一种感觉:「啊,我今天终于见到了一个皈依者,一个真正能救护、帮助我的人!」 你会有这种很强烈的感受生起,或许就是这位上师的大悲心摄受,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生起,所以我们常常说「心口如一」是很重要的,当一位上师具足慈悲心,就会自然展现慈悲的行为。 当一位上师的心很慈悲,他行住坐卧的任何行为,都很自然的不会舍弃任何一位众生。我们一亲近,就会感觉他真的是具备大悲悯心的上师。 我们一开始见到上师的功德时,可能只是约略的看到一些,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握机会,生起欢喜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重点! 法王藏文开示: 还有,就算这位上师他没有具备圆满的功德,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功德,但是只要他能鼓励、引导弟子向善,也算是一个可以依止的上师了。 法王中文开示: 藏地有些上师吃肉,在那边还吃得好像很香,但是他会在众人面前告诉弟子:「你不可以吃肉!不可以杀生!」就算他自己在吃肉这一面可以算是一个过患,但是他也不希望这种过患会影响弟子,或者染污到弟子。 法王藏文开示: 就像这样一个例子,就算这位上师没有具备圆满的功德,但是他的心是总是想要利益这个弟子、利益众生。就像之前提到的父母亲,虽然自己还是会犯错、有缺点,但是他不会去染污或者影响到孩子,还是会尽力保护并利益孩子。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上师可能甚至没有任何知识或者功德,但如果是一些特殊状况,还是可以依止他的。 法王中文开示: 有时上师本身虽然没有具备可以称得上的功德,但是依止他有大意义的话,有时候也会依止他。 法王藏文开示: 这里有一个故事,是关于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罗卓泰耶。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跟随很多上师接受灌顶、口传跟教授,在这些上师当中,有一位是乡村的一个牧民,他甚至是完全不识字的一个老先生,但是他还是依止他,为什么呢? 这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这个老先生曾经得过一个特殊口传,所以蒋贡仁波切要依止他,才能再延续这个口传与传承。当时要依止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完全不识字,而那部经有一百多页。蒋贡仁波切首先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先拼给那个老人听,那个老人再念给他听,然后才算是得到口传,虽然老人本身不识字、甚至没有任何文化,但是有时候因为特殊的原因与情况,我们还是可以依止他。 所以总的来说,刚刚提到依止上师有两种:第一种是如果这位上师的功德比过患大,我们是可以依止的;第二种是虽然他本身不具备特殊的功德,但是因为特殊的原因与意义的话,我们还是可以依止的。 ■可依止的上师,和可闻法的上师 法王中文开示: 关于上师,我们还可以分为两种:可以依止的上师跟可以听法的上师,因为有实修的上师基本上不是那么多,真正能够面对并调伏烦恼、甚至悟道的上师很少,但是他具有佛法的学问,我们可去听他的法,从而多认识佛法。可以依止的上师,就需要具备真正的实修,能够调伏烦恼;其他没有实修,只是懂得佛典、三藏的上师,我们可以去听他的法,或者就是说可以去恭敬他,但是不能把他当成自己所依靠的上师或者根本上师。 ■一个好弟子,应该具备的三种德行 接下来我想要讲有关弟子的事情。我早上就觉得身为一个上师,可以多讲一点有关弟子的事情,让弟子们(紧张得)流流汗… 法王藏文开示: 上师与弟子之间有很深的关联性,甚至可说息息相关。当我们谈到上师,自然就会联想到弟子;或者谈到一个弟子,也自然会想到他的上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佛法上,师徒之间有一种不共的、特殊的因缘和关联性存在。 法王中文开示: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弟子需要具备的三种德行,这是冈波巴大师所说的 第一个德行,是没有傲慢,而虔诚恭敬。 第二个德行,是乐于接受教诲,而依教奉行。 第三个德行,是让上师喜欢的事情,能够舍命去做。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法王中文开示: 接下来,对这三种「弟子应有的德行」有一个释论,是第八世DB法王做的解释,这个丹杰来念念! 堪布丹杰: 这里谈到弟子需要具备的三种德行,第一点叫「没有傲慢,而虔诚恭敬。」这一段解释为「要视上师为一位不住轮涅、证得大菩提果位的佛陀,视自己如陷入烂泥中的甲虫。」 第二点「乐于接受教诲,而依教奉行。」意思是「要能够没有傲慢的,对于上师所嘱咐任何有关调伏自他心性的事情,都能够按时、如期完成。」 第三点「让上师喜欢的事情,能够舍命去做。」这是指「为了完成上师所嘱咐的事情,能够一生奉献出自己的身体跟生命,也就是说奉献出生命」。 ■没有傲慢,而虔诚恭敬 法王中文开示: 现在我们就先说「没有傲慢而虔诚恭敬」。什么是「傲慢」或者「我慢」呢?是指不只自己自大自满,还有轻视、看不起别人,这是「傲慢、我慢」。所以呢,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现在陷入一个无明的陷阱当中,无论我们具有什么功德、无论我们多么有知识,只要被烦恼牵制就还是痛苦。 譬如说:生老病死,生是无明、死也无明、病也无明、老也无明,生老病死都没有自主性,我们现在在轮回中所认为的这些快乐呢,也不是真正的快乐、究竟的快乐,如果这些快乐都是真正的快乐,那么我们越接触这些快乐的因,应该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子。所以呢,我们世间所感受到的快乐,只是一些感受的变化而已。 例如:太热的时候,就想躲到冰箱里面──现在因为全球暖化,太热了,以后我们可能真的需要躲到冰箱里去。如果真的躲到冰箱,刚开始我们还会说:「舒服啊!很舒服!」但是过了一回儿,就感觉太冷了,受不了了!所以其实只是之前热的感觉变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知道我们所感受的,都受到烦恼的牵制,为了出离这些烦恼、痛苦,我们需要依止一位教导我们出离烦恼、出离痛苦口诀的上师。 我们现在自己都有问题,有痛苦,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所以没时间、没办法去自大自豪,就要去依赖、依止一位能够引导我们真正快乐的上师。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法王中文开示: 所以呢,我们要虔诚恭敬教导我们出离烦恼口诀的上师,首先要要求自己看上师的优点,而不看缺点,这样慢慢习惯了,看缺点的心就会减少,最后就会看到功徳或者优点。 这样去做的话,「视上师如佛」就很容易,至少不那么困难。譬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只要习惯去看他的优点,渐渐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人。」 我们可能需要让心习惯。生活上我们其实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当我们幸运、顺利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觉得他们都是大菩萨、大功德主,什么都做得很好!我们就要拷贝或者复制这种经验,放在依止上师上。 但是要观上师如佛一般,也不只是希望或者祈求上师:「您一定要如佛一般,求求您啊!」而是要真的去了解上师如佛。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谈到几种因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上师如佛」,或者「上师即佛」。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法王中文开示: 了解「上师如佛」的因缘有几种: 第一,佛陀将化身为「凡夫相的上师」 佛陀释迦牟尼佛在密续当中曾说:「末法时代,我将化身为凡夫相的上师,来利益众生。」 佛陀不会说妄语,现在是末法时代,所以真的可能会有佛陀化现的凡夫相上师啊!那么佛陀的所化现的上师在哪里?一定会有的!那到底在哪里?我们要去找! 第二,上师是「行佛陀的事业者」 十方诸佛都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因此没有一位佛菩萨会不利益我们。 佛菩萨的事业本性是善,所谓「信心」的意思或定义是「心欢喜向善」,如果弟子没有信心,佛菩萨也没办法将利益众生的事业融入到我们身上,我们根本不会和它相应;当我们有信心的时候,诸佛菩萨就得到机会渡化我们,将事业融入我们身上,马上进入具备信心的弟子心中。这时候上师就像一个导体或是一个转接站,能够将佛菩萨的利众事业,传入到具备信心弟子的心中。所以,上师就是一个「行佛陀的事业者」,没有上师,我们就没办法接受、融入佛菩萨的事业。 佛有「三身」,主要是「法身」和「色身」,色身又分「报身」跟「化身」。我们还没了悟空性,没办法见到「法身」;我们不是登地的菩萨,也没办法见到具备相好的「报身」;而所谓的「化身」,也需要有功德的人才能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我们见不到他的化身了,现在只能依靠上师,让佛菩萨的事业融入我们的心,让我们从心中亲近佛的法身。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法王中文开示: 第三,要看功德,不要看外相 例如那洛巴刚开始见到帝洛巴时,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渔夫而已;密勒日巴也是一样,刚开始见到马尔巴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一个乡村的老人。 上师不一定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前面放满金刚杵、金刚铃,就表示「我是金刚上师,因为我手上有金刚!」最近有些人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譬如网站上放我的照片,或者和我合照一个相,就说:「喔,我是DB法王认证的」、「我是什么金刚上师、什么转世」之类的。不要相信这些! 所以,我们不要看外相,要看他的功德,有些人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凡夫,比凡夫还凡夫,,但其实他就是上师,就是金刚总持,是功德无上的佛陀! ■乐于接受教诲,而依教奉行 接下来,我们谈到第二个弟子的德行「乐于接受教诲,而依教奉行。」 我们首先要知道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是要能调伏自心、明辨善恶,只要是这方面的教诲,我们一定要遵从。而不是把上师当成会计师或算命先生,一天到晚问上师:「我生意能不能好转?我会不会赚更多钱?会赚多少钱?请您算一算!」那上师就算算算,当!你会赚一万美元──不是这样的!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法王中文开示: 所以能够调伏自心、明辨善恶,只要是这方面的教诲,我们一定要遵从,这是依止上师最主要的目的。 就算是在修行方面的教诲,有时候弟子实在没办法做到的话,跟上师解释清楚,就会没事啊! 上师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接受弟子如法的忏悔或解释的话,上师就违犯菩萨的根本戒。 金刚乘常提到,如果不听上师的话,就会违犯三昩耶戒;但是违犯三昩耶戒的意思主要是指:故意轻蔑上师的教诲,只要不是故意轻视,违犯密乘的戒体、戒条,其他一些不小心的过错,就不算违犯了。上师交办的事如果做不到,只要向上师解释清楚,自己无法做到的原因,就不算违犯三昩耶戒。 有些上师会用三昩耶戒来威胁弟子,但是佛陀从来没有制一个弟子没办法做到的戒条或者法门,因为佛法是慈悲为主,不会那样勉强人。 (接着,法王将中文开示翻译成藏文) ■让上师欢喜的事情,舍命也要做 法王中文开示: 接下来,要谈到「让上师欢喜的事情,舍命也要做」这个解释。 法王藏文开示: 这里提到「让上师欢喜的事情,舍命也要做。」首先要知道:什么事是让上师欢喜的,并不是供养更多的东西给上师,就会让他欢喜,或者不断赞叹上师,就会让他欢喜──不是的!这样为了让上师欢喜而不断供养、赞叹,其实是不如法的! 要了解所谓「让上师欢喜的事」,是指对于上师教导的任何符合戒律、佛法取舍的道理,你都能尽力去实现、去完成,而且把这一切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这就是让上师最欢喜的一件事! 这里说「让上师真正欢喜」,前提当然是指:这是一位具德的上师,他非常重视佛法、最欢喜的就是佛法,如果一个具备信心的弟子,如上师所说修持佛法,当然会让具德上师欢喜。 现在有许多不具德的上师,弟子如法修持,他不欢喜;弟子供养手机,他欢喜,或者弟子供养红包,他欢喜。那就不对了!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上师接受红包或供养的时候,只是为了示现给这个弟子一个欢喜相。我们做弟子的,就要懂得去分别清楚,所谓「让上师欢喜」,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忏悔文】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月藏经吉祥文】| mp3下载 《月藏经》所云,圣教广弘之实语。 我昔行苦行,为诸众生故,舍己自身乐,令法久炽然。 我昔舍身命,为诸病人故,亦为贫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菩提,舍财及妻子,宝象马车乘,令法久炽然。 我昔供诸佛,缘觉及声闻,父母诸师长,令法久炽然。 为闻菩提故,无量阿僧祇,备受种种苦,令法久炽然。 我修戒律仪,长夜常勤行,十方佛为证,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忍辱,忍诸恶众生,为众除烦恼,令法久炽然。 我昔勤精进,坚固常伏他,度脱诸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修禅解脱,无色三摩提,恒沙不可数,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般若,住在于闲林,演说无量论,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怜愍,舍己身血肉,及舍身支节,为增正法眼。 我愍恶众生,以慈而成熟,安置于三乘,增长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脱诸恶见,安置于正彗,法雨令不绝。 我昔以四摄,救度诸众生,灭恶烦恼火,令四众久住。 我昔除外道,诸恶邪见网,安置于正路,四众得供养。 【回向】(法王领众三拜)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