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益西彭措堪布:般舟赞讲记(二) |
 
益西彭措堪布:般舟赞讲记(二)
甲二、正赞分八:一、净土易行得忍 二、弥陀愿大摄深 三、西方顿速要行 四、极乐依正庄严 五、思苦断恶求生 六、三圣观念得摄 七、九品因行果益 八、普劝大众修往 乙一、净土易行得忍分五:一、三界唯苦 二、分化度生 三、随机说法 四、顿渐差异 五、知难归净 这五科的关联是:见三界唯一是苦,释迦如来兴大悲心,从报土分身化现在浊世救度众生;救度的方便就是随机说法;所说的法又有顿教和渐教的差异,渐教万劫修功才证不退,顿教一日至七日念佛往生就得不退;在了知渐教难行之后,归入净土。 丙一、三界唯苦 般舟三昧乐 三界六道苦难停 旷劫已来常没没 到处唯闻生死声 众生长劫流转在三界六道,周遍是苦,唯一是苦。“苦难停”,就是苦难以停息,惑、业、苦连环不断。“旷劫已来常没没”,就是到如今已经历尘沙劫数,始终沉没在生死海中不得出头。“到处唯闻生死声”,就是放眼无边的三界,到处只听到生死愁叹的声音。 以这个缘故,释迦如来从报土中分身化现来度众生。所以接下来讲: 丙二、分化度生 释迦如来真报土 清净庄严无胜是 为度娑婆分化入 八相成佛度众生 释迦如来的真实报土清净庄严,就是经上所说的“无胜世界”。佛为救度娑婆众生,从报土中分身化现,入在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度脱众生。 这一颂是根据佛在《涅槃经》上所说:从这个娑婆世界往西经过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个世界,名叫“无胜”,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庄严。我是在无胜世界出现于世,为救度娑婆众生,而在这个世界化现,转妙*轮。 “八相成道”是释迦示现成佛的方式,就是从兜率天降生、托胎、出生、出家、苦行、降魔、转*轮和入涅槃。这样示现,众生就见到如来也有诞生、出家、降魔、成道,也在行走、端坐、生病、乞食。这是慈悲到极点,示现跟人同类的身相、同类的行为、同类的语言,以这种方式来接引众生。 丙三、随机说法 或说人天二乘法 或说菩萨涅槃因 或渐或顿明空有 人法二障遣双除 根性利者皆蒙益 钝根无智难开悟 释迦佛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教化众生,顺应众生的种种根机,或者说人天乘五戒十善的法,使众生得生人天;或者说二乘四谛、十二缘起的法,使众生从生死流转中得解脱;或者说菩萨乘成就佛果涅槃的正因,比如发菩提心、行持六度等;或者说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圆满福慧而成佛的渐教法;或者说众生自性是佛、速疾成就的顿教法(像禅、净、密都是顿教法门)。 总之,说这一切法就是阐明空、有二谛,开示万法实相,遣除众生心中的人我执和法我执。根性利的人听佛说法都得到利益,或发起菩提心、或得法眼净、或得无生忍等。钝根人没有智慧,难以开悟。 丙四、顿渐差异 璎珞经中说渐教 万劫修功证不退 观经弥陀经等说 即是顿教菩萨藏 一日七日专称佛 命断须臾生安乐 一入弥陀涅槃国 即得不退证无生 佛的一代时教有渐教和顿教的差别。《璎珞经》上说渐教法门,菩萨从初发心起,万劫修集功德,证入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顿教菩萨藏。《弥陀经》说,一日至七日系心不乱,专称佛名,命终须臾间就往生安乐世界。一入弥陀涅槃国,就获得不退转,证入无生。 所以证入不退有两种:一是按《璎珞经》所说,万劫修集功德之后证得不退;二是按《弥陀经》所说,一日至七日专称佛名,命终往生,就入不退。两者在快慢上差距悬殊。 丙五、知难归净 万劫修功实难续 一时烦恼百千间 若待娑婆证法忍 六道恒沙劫未期 这是讲渐教修行的难处,难在“万劫修功实难续”。万劫中持续修行才证入不退,如果中间退堕,要很长时间才再回到原有的位置,所以说万劫修功德很难持续!不必说万劫,就看一个时辰中,也有贪、嗔等烦恼百千次生起。所以说:“若待娑婆证法忍,六道恒沙劫未期”:要等到在娑婆世界证得法忍,只见随业不断流转在六道中,纵然经过恒河沙数劫,也不见成就。 贪嗔即是轮回业 烦恼岂是无生因 验此贪嗔火烧苦 不如走入弥陀国 这是讲“知难归净”,因为:“贪嗔即是轮回业”,心里只要生贪、生嗔,就是轮回业,不可能以贪嗔解脱轮回;“烦恼岂是无生因”:贪、嗔等哪里是证入无生的因?贪是执著我而贪,嗔是执著我而嗔,慢是执著我而慢,都不是证入无生的因,无生是无我,只有观照无我,才能证入,不断地执著我,就只是不断地生死流转,哪里是证入无生的因? “验此贪嗔火烧苦,不如走入弥陀国”:考察自己常常处在贪嗔火烧的苦中,就知道后面还有无尽的生死!见到只凭自力难出生死,所以不如直接趣入弥陀佛国,一生顿脱生死。 以上讲了娑婆众生有长劫生死大苦,释迦佛悲愍众生,大悲示现化身,随顺众生的根机转种种*轮,其中有顿教和渐教的差别,对比两种教的难易之后,决定径直趣入弥陀净土! 乙二、弥陀愿大摄深分三:一、度生发愿 二、愿成大益 三、劝归极乐 丙一、度生发愿 弥陀因地发心时 顿舍王位求菩提 饶王[1]佛所落发须 出家修道名法藏 四十八愿因兹发 一一誓愿为众生 阿弥陀佛因地发菩提心时,毅然舍弃王位,为利益全法界的众生而寻求菩提。当时,他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剃除须发,出家修道,名为法藏比丘。四十八愿就是在当时的因缘下发起的,其中每一大愿都是为普度众生成佛而发。 丙二、愿成大益 众宝庄严名极乐 广大宽平无限量 我得菩提当心坐 彻穷后际度众生 法藏菩萨自从发下普度众生的四十八愿后,经过长劫修行,终于圆满福慧资粮而成佛。此后如愿出现了极乐世界。也就是赞文所说: “众宝庄严名极乐”,从佛的果觉大智慧中现出众宝庄严的清净国土,叫做“极乐世界”。“广大宽平无限量”:就是极乐世界极为宽广、平正,没有任何边际。佛得菩提果时坐于何处?“当心而坐”!“心”指真心或法身或如来藏。弥陀净土流现的任何境界,不论现佛的身相、光明,或者现色、声、香、味、触五尘庄严,或者现水、鸟、花、林、罗网、宫殿,都是法身所现,所以“法身是如来的菩提坐”,就从这法身中流现净土的如海庄严。 “彻穷后际度众生”:就是法藏菩萨成佛后,直到众生界尽之间,恒时不断地显现色身,以无量不可思议的幻变力任运普度众生。像这样,从菩提中流现尽虚空界普度众生的事业,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就是“彻穷后际度众生”。 身相光明照法界 光所及处皆蒙益 一一光明相续照 照觅念佛往生人 从佛法身中所现的色身,具足无量相好、光明。《观经》说,佛的真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现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不舍。从如来藏流现的光明,以法身为体,所以光明彻照法界。 凡是佛光照到的地方,众生都得到大利益。谁能得佛光照触呢?“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往生人”。佛的光明恒时不断地普照,就是为寻觅念佛求往生的人。所以从佛的法身中流现色身,又从色身流现无量光明,一一光明恒时普照十方,光明就照在念佛人心上。 以上是说阿弥陀佛成就大愿后的极大利益。也就是大愿成了真实的利益,从大愿海中流现出极乐净土的无量功德庄严;大愿成了恒时利益,尽未来际救度众生;大愿成了周遍利益,身相光明遍照法界,摄受有缘。 丙三、劝归极乐 欲比十方诸佛国 极乐安身实是精 《无量寿经》上讲,阿弥陀佛因地时摄取二百一十亿佛刹功德庄严,舍掉其中的粗恶,广选善妙,由此结成心愿,愿中建立的极乐净土超过二百一十亿佛刹。到大愿真实成就时,就如愿出现极乐世界,超胜十方。所以,和十方无量的佛国相比,在极乐安身确实精妙无比。 乙三、西方顿速要行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丙一、略说分二:一、普门施益 二、利剑名号 丁一、普门施益分二:一、因中普行 二、普门设化 戊一、因中普行 般舟三昧乐 释迦如来悲意深 本师释迦修普行 长时长劫度众生 释迦佛度众生的悲心深切。因地修行从布施到般若之间的一切菩萨行,长时长劫毫不疲厌地救度众生。 戊二、普门设化 一切如来设方便 亦同今日释迦尊 随机说法皆蒙益 各得悟解入真门 门门不同八万四 为灭无明果业因 同样,十方如来也施设种种方便,就像今天的释迦佛。诸佛随顺众生的根机说法,所说的教和所化的机相应,因此闻法都各得利益,各自依佛语得到领悟,进入真如之门。真如就像纯蜜一味,证入的方便则有八万四千,不管施设哪种方便,都是为灭除众生的无明以及无明所生的业因和果报。 丁二、利剑名号 利剑即是弥陀号 一声称念罪皆除 在佛说的灭除无明果业因的百千法门中,有一种利剑法门,就是弥陀名号。《观经》说:至心一念弥陀名号,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声称念,能灭恒沙罪业,因此是“灭罪利剑”。 丙二、广说分五:一、因中大行 二、果地普化 三、誓奉佛教 四、选择要行 五、诸佛同劝 丁一、因中大行 这一科是讲释迦佛因地的大行,表现在三方面:一、舍身求法;二、长劫奉修;三、念念行化。 释迦如来因地时 顿舍身财求妙法 小劫大劫长时劫 随顺佛语誓修行 念念时中行六度 慈悲喜舍化众生 三业专修无间业 誓作菩提无上尊 佛在因地做菩萨时,为求得妙法,毅然舍弃身体、财富、权位等。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小劫、大劫、漫长的劫数,他都誓愿随顺佛语而修行(就是佛如何教导,他就如何修行)。心中念念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念念在行菩萨六度,念念在慈悲喜舍,教化众生,身、口、意三业专一地修菩提行。“无间业”,就是在修菩提行时,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为什么这么勇猛地修行?只因为自己立誓要作菩提无上尊。 丁二、果地普化 证得菩提无上果 分身百亿度众生 一音演说随机悟 各各随悟到真元 释迦佛证得无上菩提后,就分身千百亿普度众生。度众生时,佛以一个音声说法,众生各随自己的根机得到领悟,随领悟而到达真如本元。 丁三、誓奉佛教 般舟三昧乐 随顺释迦如来教 这样忆念佛因地大行和果地普化的大功德后,就深深信仰世尊是能引导自己趣入菩提的大导师,因此发誓随顺佛的教导,真实修行。 佛宣说了无量的教法,末世众生应当选择哪一门呢?接下来就讲: 丁四、选择要行分四:一、多门应机 二、先求要行 三、顿渐难易 四、诸行必回 戊一、多门应机 佛教多门八万四 正为众生机不同 释迦佛的教法有八万四千门,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 戊二、先求要行 欲觅安身常住处 先求要行入真门 要求得安身常住之处,就是无生无死之处,怎么来实现呢?方法是首先求得一种切要的修行,来趣入真如之门,因为只有证入真如,才能得到安身常住。 戊三、顿渐难易 门门不同名渐教 万劫苦行证无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 须臾命断佛迎将 佛教有很多证入真如的教门是渐次修行证果,叫做渐教。依照渐教修行,经历万劫苦行才证无生;相比之下,“毕命为期专念佛”,就是到今生断命根为止,专心地念佛。这样求生净土,只是几十年或几年,命根一断,须臾间佛就来迎接了。一往生就很容易证入真如。 一食之时尚有间 如何万劫不贪嗔 贪嗔障受人天路 三恶[2]四趣[3]内安身 在这个世界修行持续上进有相当难度,下至吃一顿饭都起种种烦恼、妄念,而中断修行,怎么能做到万劫不生贪嗔?一起贪嗔就障碍受生人天,只会在三恶、四趣中安住。 通过上面的比较,认识到凭自力出生死难,仗佛力往生出生死易,因此就断然求生净土。内心就会自觉地把一切功德都回向往生,这就是“诸行必回”。以下讲这个内容。 戊四、诸行必回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己一、因行 欲到弥陀安养国 念佛戒行必须回 戒行专精诸佛赞 临终华座自来迎 想生到弥陀安养国土的话,念佛、持戒等的种种修行,都必须回向往生。如果能做到持戒精纯,不杂恶业,由戒行专精会得到诸佛称赞,临终时自然有莲花座来迎接! 莲花座迎接后又如何呢?下面就讲往生之后的结果。 己二、果益分二:一、顿成大益 二、结劝求生 庚一、顿成大益 一念之间入佛会 三界六道永除名 三明六通皆自在 毕竟不退证无为 坐上莲花座后,一刹那间就生在阿弥陀佛的清净海会中。从此在三界六道中永远除名。而且,能通彻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种种事的三明,天眼、天耳、神足、他心、漏尽、宿命等的六通,都得到自在。从此毕竟不退,证得大无为法性。 四种威仪常见佛 手执香华常供养 一念一时随众听 百千三昧自然成 在佛国,无论行住坐卧,一切时都见佛,常在佛身边。不像现在释迦佛已涅槃,弥勒佛未下生,想见佛也不可能。到往生后,就一切时都见佛,自己见到佛时,常常手持香花供养佛。一念、一时跟随佛国的圣众听佛说法,以佛的法音加持,自然成就百千三昧。不必自己艰苦地勤修,一时间就成就百千三昧。 一切时中常入定 定理闻经皆得悟 百宝庄严随念现 长劫供养报慈恩 无论在什么威仪中,无论作什么法行,都恒时在定中,叫“一切时中常入定”。自己在定中听佛说法,都能心开意解。百宝庄严的供养具随着一起念,就现在眼前,以这些庄严具长劫中供养佛,报答佛的慈恩。这时就能圆满无尽的普贤供养行,能长劫供养佛,尽未来际供养。 微尘故业随智灭 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祇恒沙劫 亦如弹指须臾间 往昔所造下的还没有感果的业,像大地的微尘一样多,叫做“微尘故业”(“故”是过去的意思。)。这些微尘数的宿业随着生起证悟真如的智慧而得以除灭。不知不觉就转入真如之门,这时久远的时劫跟短促的一念圆融无碍,大劫、小劫、阿僧祇劫、恒河沙数劫也就像弹指顷一样。 庚二、结劝求生 如此逍遥快乐处 更贪何事不求生 所谓“顿然成就大利益”,就是命终往生就顿时成就了极大利益。从此,永脱生死、神通自在、常在定中、广修供养,而且,闻经证悟、顿灭宿业、转入真如、念劫圆融。像这样逍遥、快乐的净土,还贪著世间的什么事而不求生? 丁五、诸佛同劝分三:一、旷劫沉沦 二、诸佛同劝 三、不信难化 戊一、旷劫沉沦 纵使千年受五欲 增长地狱苦因缘 贪嗔十恶相续起 岂是解脱涅槃因 贪著世间的事又如何呢?“纵使千年受五欲,增长地狱苦因缘”。享受五欲,利小害大,就像舌头舔刀刃上的蜜会被割断。世间人认为五欲是好东西,其实,纵然一千年受用五欲,除了增长地狱受苦的因缘外,没有任何好结果。享受五欲时,只在不断增长对世间的贪执,生起贪、嗔、痴、慢,造下不计其数的生死因,最终堕入地狱。所以,千年享受五欲只是增长地狱苦的因缘。 像这样,内心的贪嗔、身口意的十恶相续不断地生起,这些烦恼和恶业中有哪一样是解脱和涅槃的因?每一种都是生死业因。 不畏三涂造众罪 破灭三宝永沉沦 不孝父母骂眷属 地狱安身无出期 又在世间,不畏惧三恶趣苦,胆大妄为,造下很多罪业。又有破坏佛法僧三宝,长劫沉沦恶趣。又有不守伦理,对上不孝父母,对下不慈爱眷属,导致把自己放在地狱里受苦,无有出期。 旷劫已来沉苦海 西方要法未曾闻 像这样,旷劫以来沉溺在苦海中,在此期间,不是没有遇过佛,不是没有遇到法,也不是没有修行,为什么旷劫以来一直没有解脱?只因为“西方要法未曾闻”,就是长劫中没有因缘闻到净土这个要法(“要”就是指依仗佛力能够当生解脱)。 戊二、诸佛同劝 虽得人身多有障 不受佛化反生疑 六方如来慈悲极 同心同劝往西方 虽然多次得了人身,但得人身时有很多障碍,就是自己心中有邪见、烦恼,刚强难化;外在有邪师说法,种种恶缘惑乱自心,所以不接受佛的教化,反而生起怀疑。 知道众生对净土不可思议的功德难生信心,六方诸佛慈悲到极点,在释迦佛宣说《阿弥陀经》时,共同出广长舌相,“同心同劝往西方”。 这是为了让众生相信释迦佛说的净土法门完全真实,往生的利益也完全真实,所以就共同出广长舌相来作证明,同劝众生往生西方。 戊三、不信难化 长病远行不计日 念佛即道无功夫 如此之人难化度 无明被底且长眠 人长病时病个三年五载,或者十年二十年,在这期间,不计时间的多少,就这么一天一天地度过。而出远门一去多少年,也是不计时日,不会舍不得花时间。但要你念佛,就说我没功夫。这样的人对往生没有信愿,也就难以化度。他只能睡在无明的被子下,长眠在生死中。 -------------------------------------------------------------------------------- [1]“饶王”就是“世饶王”,是法藏菩萨出家前的身份。 [2]“三恶”指地狱、饿鬼、旁生。 [3]“四趣”是这三恶再加上阿修罗。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