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任何修法,均有二种修法,即“皆贡”(观察修法),与“觉贡”(决断修法)...如何理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任何修法,均有二种修法,即“皆贡”(观察修法),与“觉贡”(决断修法)...如何理解?

  【第四一则】

  问:任何修法,均有二种修法,即“皆贡”(观察修法),与“觉贡”(决断修法),或说专住修法)。此二种修法,如何理解?有何要义?

  答:一、应决定闻、思、修一贯,应知闻、思、修三慧彼此相关:支那大乘和尚说:“修与闻思无关。”是不知由资粮道闻慧,方生加行道思慧,又由思慧展转增胜,乃生见道位以后之真实修慧。应知所谓“修”,乃包含闻思二者,闻、思、修三慧,皆属大乘修道。闻思修三者皆有修,博多瓦的兰犊瓶手册中说:“一般皆认闻思为外境,最要修时内心无差别,此皆追踪于支那和尚。”不以所闻所思依之而修,乃别寻一法而修之。莲花戒大师说:“说无闻无思而修,与具足闻思而修二无差别,作是言者,是不知应断应证有多方便,得果最速。心、境相合谓之修,如能修之心,与所修之悲(境)相和合(串习之使相和合),非无分别之谓。”由闻大乘所说空性经教,如所闻而了知,得闻所成慧。由此决定知至生起,即得思所成慧,乃至未得定之前,皆属思慧。所谓修:如寂天的入行论说:“今所说种种方便次第,皆为有情,以为修故。故不惟‘觉贡””(决断修,或说专注修)为修,一切闻思等,皆是修故。”佛经十分之七八,皆属寻伺观修——“皆贡”,但若执“觉贡”为修,实谤佛法多分。故菩提道次第略论以“分别慧观”四字释“皆贡”;以“专一安住”释“觉贡”。

  二、若谓心不起分别,方能入道,是与教理相违。世亲俱舍说:“具戒应具闻思慧,如是有情趣修道。”可见不可分闻思与修为二,支那和尚一类皆谓心不可起分别,善恶皆不必差别,则可断轮迥。心无论善恶,但起分别,即轮迥因,故任何种不起作意,无论善恶、有无、是非等,如是方能入道(明灯颂释中观中广破此)。如果是这样,在熟睡时,任何不想,亦可谓之修道吗?忘念也是同样,乃至无想天也是佛了。此种宗见,与菩提心及空见大相妨碍。因为通达空性所生比量智,与执实之心恰相反,彼不知此二分别故。凡未通达空性心,未至见道前,不名现证空性,然与执实之分别不同。凡夫通达空性,心即了达于执实分别之过患。若此通达,与执实分别无异,则水可名火,则五位不能安立,即资粮、加行亦不能安立,更无从安立现证空性了。若不许凡夫有通达空性之心,则通达与现证同时俱起了。经中所说五道(五位)皆可称解脱道,若不许“资粮”、“加行”,则不许五道为解脱道了。若执一切分别,皆为执着,则谤佛之一切方便法门了。即不须出离心、慈心、悲心、菩提心等之分别,是诸一切大乘方便。应知“观”与“止”非障缘,若不具足定(止)之成因,纵修千劫亦不能成。定之成因支分,乃戒,当先知烦恼乃生死过患根本;应于善法勤奋,当先思维黑白业果功德,乃生净信意趣。既是如此,当知此皆由“皆贡”(观察修)而得,故知“皆贡”,乃修定胜方便。说此者,因沾有支那和尚余习者,谓“分别观行”妨碍“专一安住”或各别修等。宗喀巴大师特示学人知“分别观行”亦为修道,不惟不妨“专一安住”,且有助益。

 
 
 
前五篇文章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吾人具暇满人身,有何种意义?

<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既知难得,得已且具大义之暇满人身

普巴扎西活佛:布施时应避免的过患

普巴扎西活佛:布施应具备六度波罗蜜

 

后五篇文章

普巴扎西活佛:世出世间行持善法在内心上的区别

普巴扎西活佛:行持善法不应该染着世间八法

普巴扎西活佛:错传法义的过失

普巴扎西活佛:如何理解外内密三相圆满之身

普巴扎西活佛:什么叫做珍惜人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