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4-85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4-8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十四卷A面

  【“伽喀巴云:‘若能以大仙行,住苦行山间,始为文父真养子。’”】

  能够照著大仙,大仙就是我们佛陀,就是圣者,真正的住在山当中行苦行。我们刚才不是说了这么多快乐吗?要晓得这个快乐对世间人来说就是苦事情;实际上呢?也的的确确你真正去做的时候,因为要克服你的很多习惯。平常的时候你做的安安乐乐,吃的时候吃得舒舒服服,那些朋友到那时候你都要克服那些恶习,那个倒的确是苦的。但是它产生的结果,那是无比的乐。所以真正的出家,我们要了解这一点,要做这一种努力精进的去,你能这样做的话,那个才是我们佛陀的真正的儿子。

  【“霞惹瓦亦云:‘于诸在家事忙匆时,应披妙衣往赴其所,令彼念云出家安乐,则种未来出家习气。’”】

  你出了家以后,不但自己好,而且对于在家人忙的时候,你就披了这件衣服跑得去,让他看,看看,说:我在这儿忙,看看那出家人多好!让他种个习气。这个时候那怕你到在家人家里面去,这也是无量的功德。不过这个注意哟,你要如理的披起这件衣服来,这个地方有很多在家同修在这个地方,所以我想出家同修都晓得的,这是出家的戒律上面,乃至穿衣服、一举一动都要有它的威仪。为什么呢?从这个形象上面,让他立刻感受到你的真实的内容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要说,现在我们出家了,好像这不是我们的事情,完全错了,出家的事情就是这些,这千真万确的,你牢牢记住这句话。现在有太多的人,我一再的强调,太多的人不认识这个出家的真正的真相,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你必定要了解这一个特质。

  刚才我们说佛在世的时候,舍利弗遇见马胜比丘的公案,以前我们也一再提过,宋朝的大儒程颐、程颢,何等了不起,不但宋朝,宋明以后,始终执儒家的所谓牛耳的就是他们几个了不起的大儒,以这么样一个世间了

  不起的德行修相的人,跑到庙里去一看一个普通的和尚,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我们所宗仰的圣人的风格全在这里。我们要有这样,你这样,然后呢你到人家,跑到人家家里去。所以我们在这里有一位同修,我真是欢喜,他有机会能把出家人的真实的形象,帮忙我们整理起来,慢慢、慢慢的我们都有这个机会的。

  我们再继续下去。那么他这样的看见了以后,他一眼看见了欢喜,就种下了未来出家的习气。平常我们看广告,你讨厌它都种下了一个习气,何况他看见了一个这么欢喜。他种下一个习气,对不起,你的功德也就增长了,这个功德无时无地不在增长,一直在增长。你马路上面跑,人家看见你,咦?这个人样子不一样,这个人走出来很有威仪,那怕他这个人觉得很奇怪,你能够这样如理如法的话,代人家种下一个善根,人家只要种下一个善根,你的功德就增长了,有这样殊胜的好处。在家人可能吗?绝无可能!这个我们要了解的。但是要注意。始终要注意,不是说我今天剃了个头,穿了这件衣服就够了,如果你剃了个头,穿了这件衣服叫人家一看就讨厌的话,是!人家种子是种下来了,可是你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下地狱,这个事情是非常划不来的事情。然后人家看了你讨厌的话,他也是受害,他受的害你还要代他还,这个业感因果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必定要了解。你同样的像我们刚才说的,以前你做过的事情,苦也好乐也好,现在回想起来一个梦,可是眼前这个感受是真实的,向后的感受就是等在那个地方,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我不努力一点呢?过去的事情都像梦一样,所以你努力一点,到现在感觉不到什么坏,可是现在跟以后得到这样大的报酬,美不可言!我们想到这里,自然不知不觉心里面好乐、踊跃之心生起来了。

  所以最近有一个同修因为学了这个本论,觉得很欢喜、很高兴,但是心里很著急,说学是学了,做是做不到,那有做不到的?我们不要忙深的,就眼前这么简单的

  ,你懂得了以后,然后呢知见上面一转,说我今天扫一个地,高兴!以前忙那些世间杂染的事情,现在在这个地方维持三宝,做任何事情。实际上你说这个干什么?如果说你拿修行一定限在一个范围之内的话,那好像是苦事,实际上修行不是。在任何情况之下,扫一个地,然后呢点一根香,然后呢打一个板,乃至于吃饭,以前吃饭讲那个口味,现在晓得了,原来不是,尽管你还做不到,你心里能这样想的话,这功德在增长;那怕你睡觉,说以前睡觉的时候家里面这样,现在不是了,我睡的那个床是如法如理的,睡觉了以后干什么?明天起来还要用功。所以你只要真正善巧的话,你随时运用这个道理,功德随时增长,随时在修行嘛!尤其前面已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假定说你业障重、智慧浅,那个时候最佳的办法是什么?供养,大家还记得吧?在皈依那个里边,供养当中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们现在说,我出了家我来修行了,还要忙这些事情!那个时候停下想一想,我们深的,的确还没有学到,出家的目的已经把握住了,可是有一个基本概念认识的;什么?业感缘起,空,因果缘起。你为什么不能住在佛世?为什么不在,不在极乐世界而在娑婆世界,没有别的,业呀!既然想到业,现在这种情况就是你以前积的业;既然你要想好的,你赶快在因上面努力,那就没什么好抱怨,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呢?假定没有机会的话,那倒很可惜,你知道了做不到,眼前是遍地黄金俯拾皆是,那里啊?就是这个。你不就在庙宇里边、寺院里面、长老面前你供养嘛,很简单!跑得去上一根香,你至诚恭敬的上一根香,抹一个桌子,我今天一定抹得干干净净,这样去做。所以我现在看见,我说实在的我都是沾了你们的光,赞叹、随喜,以致怜悯、同情。那怕打扫厕所,尽管我跟大家说马马虎虎算了,同学还是很用功的去做,我还是欢喜,他这很勤力。有的人不是,叫他洗个毛巾,他把那个水里面沾一沾,他那么搅一搅,袖子也不舍得卷起来。要我以前的话我也会觉得干那个,我现在觉得怜悯,我想这人真可怜,那怎么办呢?我赶快努力,我要努力了以后想办法我总要帮助他,这样。因为我自己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你真正了解了正知见的话,就是你不做,我自己发现我的功德也在增长,这么大的好处,那里说不能修行的?你做,做也增长,你不做,不做也增长,请问除了出家,除了学会正知见以外,你还有别的地方也能得到吗?所以现在真正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在这个上头,到那时你自己脑筋清清楚楚,你就那么欢欢喜喜。随便谈起那件事情。

  比如说又讲起刚才那个同修,那个老和尚又说,赞叹那个他,这个人转过来,将来了不起,我真欢喜!我真欢喜啊!完了以后呢他又说,你不知道那个人多固执,他那个时候还跟我争,但是我当前没发脾气,我心里面只是可怜他,我觉得你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学了佛还这么固执,没得到正知见。当时我听完了心里就啊!老和尚的真正了不起的地方,要我们普通碰到这种地方的话,我们自己也发脾气,觉得这个大长老如理告诉你,你不听;现在呢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他不相应的境界,他不嗔,第一个成就他的忍辱;他还引发他的怜悯、启发他的慈悲,嗔境嘛,坏的境界增长功德,好的境界随喜也增长功德。所以呢你做,做也好;不做,不做也好,实在好啊!这个是我们现在第一个应该了解的。了解了以后第二件应该什么?如法思惟,的的确确这个环境之好!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这里,我就怕人多,人太多了。现在慢慢慢慢的我觉得同学这么多,我就怕人少,愈多愈好嘛。你有一个人,我在旁边随喜,随喜功德只随喜到一个,你有十个人,我就有十个,你有一百个,那我的功德更不得了,我们同修不但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想真好啊!现在呢,他下面再引经上面告诉我们。

  【“勇猛长者请问经亦云:”】

  不管是前面讲的道理,然后呢?论─祖师说的,现在呢,经─佛亲口讲的:

  【“‘我于何时能得出离苦处家庭,”】

  说我要什么时候能够从这个苦的地方跳出来啊!那一个苦?家,在家的人固然是千万要跳出来,出家人也要注意喔,你别以为我剃了头就出了家,这个家的定义要注意,你心是不是跟他相应了,这个最重要的。而心真正重要的就是你

  知见是不是改过来,这个第一个,只要这个改过来了,下面的问题都解决了,自然而然一步一步,就这样。

  【“如是而行,何时能得,作僧羯摩,长净羯摩,解制羯摩,”】

  美极了。

  【“住和敬业,彼当如是爱出家心。’”】

  那出了以后怎么办呢?像这样的做法,这个是如理的,能够得到作僧羯摩。羯摩,这个是梵语,像我们现在来就是做的事情,出家人该做的事情。这个该做的事情内容只有什么呢?就是无非是增长我们的善净之业的,增长清净羯摩、解制羯摩,他这个种种有它的规矩,我们要立这个规矩的时候用什么方法,然后改变那个规矩的时候用什么方法,这个简单的内涵是如此,在讲到戒的时候,关于这些,我们都会说个清楚。总之真正那个僧团,任何一个地方有它的规矩、法则,所以戒、律,律就是这个仪则,我们的行持,一举一动都有它的特质的内涵在。那个时候,诸和敬业,所以这个僧团什么?和跟敬。和是六和,理和同证、事和同修,理共同的,大家一定证,证得法性,空,缘起,真如等等;事呢,就是六和,这六和之首是什么?见,见解,大家共同的见解,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然后呢大家共同和敬,那真欢喜。这个在家,拿情来计的,这个情这个东西染污得不得了。在一块的时候觉得好得不得了,但是大家碰到的时候痛苦不堪,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偏偏又被那个染污之情困在那里跳也跳不走。跳嘛跳不走,一天到晚大家吵吵闹闹痛苦无比。出了家以后,你弄得不好的话,家世俗的这个情没有了,可是法没有建立起来,然后跑到这个地方去,我看你不对,你看我不对,就出了毛病。现在不,这个地方是净化我们这个染污的习气,等到你净化了以后,大家彼此间就好起来了。

  净化有一个标准的准则,准则就是我们共同遵守的,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这个见解,见,原来我们大家趋向这个完整的目标,然后呢共同携手合作,我帮助你,你帮助我,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你自然会无比的和乐、无比的敬仰。世间的法,有这个东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没有了,必定会生起争论;佛法这个东西妙不可言,我给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过来你给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这么个好处。我们现在不必谈佛法上面说,佛他圆满这个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要舍那些东西。这世间的我们来看,像那个俞先生,像那个袁先生,袁了凡先生,他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情送给了一点东西,结果呢?,本来小官变大官,本来没有儿子有了儿子,本来短寿变成长寿,你看这不是很明白吗?结果那东西给了别人,他自己更多,那个佛法还是最下士,只求世间的,这佛法真美!所以你看在这情况之下怎么不和怎么不敬呢?所以现在大家有这个机会还要偷懒,有这个机会让你种福,真是!我代他可惜;反过来我是代他欢喜,真正重要的不要代别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真正最好的功德还是自己。然后呢别人既欢喜,你也欢喜,在这个团体当中那有不欢喜的道理。如果有不欢喜的,立刻感觉得到,来了来了来了,就是我无始以来这个恶习,你马上警觉到了,靠了个正法又把它净化,当下你又觉得清凉,好啊,好啊,那都靠什么?都靠这个同修当中,上面尊长的教导,同修互相规劝、策励,就是不开口,你看看别人,你看他这么用功,我赶快努力,就来了,所以这个是和敬之业,“彼当如是爱出家心”,我们要这样做。

  【“此说在家菩萨应如是愿。”】

  上面是告诉我们这个在家人应该这样,另外一方面,就说明这个出家人有这么多的好处。

  【“此之主要为慕近圆,”】

  这个主要的什么?比丘,注意,这个才是圆满德相。

  【“庄严经论云:‘当知出家品,具无量功德,由是胜勤戒,在家之菩萨。’”】

  我们必定要晓得,这个出家的功德是无量无边,这个不得了的,前面一再说过一再说过,所以你单单出家本身,就要远远地超过了在家菩萨,他同样的也是学,但他在家,而且什么?勤、胜两个字,非常精进,非常超胜,非常超胜的精进的在家的菩萨,可是你这个出家的菩萨,你只要稍微做一点,功德就远超过他,所以这个出家不得了的功德,所以我们想到这里一定走这个路。所以你单单把这个幢相撑起来就这样的功德,再做一点点那更不得了,下面还有的讲,所以我们这里暂时打住。

  【“如是非但修行解脱,脱离生死叹出家身,即由波罗蜜多及密咒乘修学种智,亦叹出家身最第一。”】

  不但是说修行解脱,这个解脱就是指只求解脱生死的,这种情况只有出家的身最妙、最好。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妨想起那个老比丘被人欺骗那个故事。一个老比丘被人欺骗了,教他坐在角落里边,用一个球把他头上打一下证了初果了,在家人你看可能不可能哪?我告诉你,不可能,为什么?在家人平常忙的什么?他忙的不是羡慕这个,对不对?他在他的圈子里边,在家人在忙的圈子里,他发大财,我可没有,他要忙这个;他这个人等一下到了冬天来了以后,这个貂皮大衣穿在身上,我这件不是,他一羡慕这个;等一下人家那部汽车又换新的,你羡慕这个,他一天到晚羡慕这个,他忙这个,然后呢愈忙下陷越深。出了家以后,他干什么?他的圈子就是这样,他自己尽管做不到,他去羡慕这个,你看这年轻人多认真的做,他一心的欣乐、好乐、羡慕,尽管他自己老的一点没有力量,但是呢非常恭敬、非常羡慕,就这个心,结果这个年轻人那怕骗骗他,用那个球在他身上打四下,他就证罗汉果了,就这样。

  这里面有两个状态,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再说一下。第一个,出家以后他本身的环境跟心境本身就完全不一样,这点很重要,这是我们现在第一个要建立起来的。不要说看见那个出家人,反正一切是现成的,我也去,那你完全错了;反过来说,你不要说出家,找一个师父,那个寺院大有吃有住,你完全错了。这什么?这个地方是如法如理的再苦这是你要的,这个才是我们希望的,所以你跑到这个地方去的话,处处地方策发我,别人努力,我要努力,看见那个小地方千万不可以偷懒,这是出家本身能策发我们的,而这个最主要的就是要从这个地方把握得住出家的重心─正知见。第二点呢,刚才说的一再的要记住,这个东西,换句话说袈裟,十方一切诸佛的清净幢相,你一披,本身就是一个最大无量的大功德,就像交通工具一样,你一碰碰到的就是个火箭,你只要如理如法,换句话说你对那个火箭的架射的技术,你只要一点都不出毛病,到美国什么,一起三两步,蹦,一下就去了,这么个快法。所以说这个地方,脱离生死赞叹出家身,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因为这两样的原因,尽管他是又老又衰,但是他心里面有好乐出家,欣仰出家,只要如法去做,外面这些功德帮助他,被打四下,就行了。我们现在乃至于大打四下都不要,你出了家以后,你说我现在如法去做,我要愿求极乐世界,你就中品,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这个地方。然后呢?即由波罗蜜多,然后大乘上面是说,这是自己只求解脱,进一步大乘,大乘也是如此;反过来说小乘尚且如此,何况你要更大的,当然你要更圆满,而所有的六道当中唯一真正圆满的,就是这个身。那么:

  【“出家律仪,即三律仪中别解脱律仪,故当敬重圣教根本别解脱戒。”】

  这个出家不是单单出家,有它一定的内容,就是律仪,这个律仪就是我们现在的别解脱,就是比丘戒。现在我们继续下去,那个是说我们修道的时候要具什么条件,所依靠的身,现在了解了,这样的。那么有了这个能修的工具以后,要修什么样的道?

  【“第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者。如亲友书云:‘或头或衣忽然火,尚应弃舍灭火行,而当励求无后有,因无余事胜于此。”】

  不管是你头上面、衣服上面著了火了,这个东西你可以放下来停一下。像我们说起来说你烧了房子还可以停一下,烧到你头上你还可以停一下,修学佛法的人就要这样。应该忙的什么?应该你真正更应该努力的要净除我们的后有,灭除我们的后有。为什么要这样忙法?因为再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比这个更重要了。就算是你身体上面著了火了,对不起,那个身体你不救它,它最后还是死,还是没有用,对吧?到最后还是一样在轮回当中;可是假定那个后有一天在的话,那个痛苦一天永远不了,你能够除灭掉了以后,你能够把后有除灭掉了以后,那这个身体根本没关系,尤其是现在佛大慈悲,开这个大方便法门,说念佛然后可以求生,丢掉了这个臭皮囊正好到极乐世界去,那是求之不得,更是如此,所以现在真正这个地方千万注意,千万注意,强健的时候不要说我还早,趁强健赶快努力,到你病的时候来不及了。病的时候那又不必忧愁,病是死因,我一天到晚忙求著去,现在病了,快去了正好,好欢喜好快乐,赶快去了。

  所以我以前就听见我的老师当中有一个人,就这么说,他听见他们一个修行人这么说:他们希望得肺病,我听了大为惊讶,干什么?别的病得了以后说不定三朝两朝就要送命的,那个现在,当然现在肺病并不是可怕的,以前那个肺病是很难弄的,得了个肺病的话,这个东西这是非常麻烦的,通常说起来慢慢拖拖拖死掉的,那个时候他想到病什么都不忙了,赶快拼命努力念佛,正好还有几年的念佛,念到后来他慢慢的,开始拼命念念念念,念到后来功夫来了,他不怕了,然后呢越早越好,越早越好。别人看起来他反正一个病人,是嘛!不要说在家人,就是出了家,这个病人的的确确可以不要做的,那他可以专心专意去做,我想想真有道理。平常你身体健在的时候,虽然道理是讲得通,但是到事情上面就是放不下。现在当你一旦想到病的话,那反正病了要死了,那你就放得下,帮助我们放下,该放的是帮助我们放下,该提的又帮助我们提起,真好啊!所以这个地方的的确确的,是,拿世间法来说跟佛法来说,因为目标的深远不同,真正的目标究竟的目标是一样的,大家都要得到快乐去掉痛苦,可是世间人近视,说得更正确一点,颠倒;如果你能够正确的认识,这是必然结果,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次要的。所以这是我们应该忙的,那么忙这个灭后有是什么呢?

  【“应以戒慧静虑证,寂调无垢涅槃位,不老不死无穷尽,离地水火风日月。’”】

  我们应该以这个三学,戒定慧三学去证得涅槃,这个为止,这个是一点没有杂染垢秽,这个是调伏寂静安乐,没有生老病死无穷无尽的,不受这个地水火风、明暗,这个世间有为相都不受这个困扰。所以:

  【“应学宝贵三学之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八十四卷B面译文

  所以“应学宝贵三学之道”。这个才是我们要学的,所以我们真正的出家忙的内容就这个,戒定慧。

  【“其中三学,数定有三。”】

  然后呢他下面,为什么要讲三学呢?就是我们真正要学的内容确定就这个三样东西,关于这个数、次第等等前面已经讲过,凡是这个里边安立一定有它的绝对的标准在,这一点我们慢慢慢慢的要开始学。昨天我们曾经讲到那考试当中第一个关系,说切题,我们往往I问题没抓到本身,就文不对题的是乱搞一通,那么普通的世间文不对题没关系,你修行文不对题,你修了半天是白修一趟,所以他真正的修行,说修三学。为什么要修三学?三学的内容是什么?他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楚明白的界限,你判断的绝对一点不错,然后你因地当中走上去一点不错,果位当中当然圆满,这个是必然的;否则你有了漏洞了,你以为碰到一点点,是,也没有错,偏偏瞎子摸象,摸到象的一根毛,本来象是最大的,你看起来这个象那么细的一点点,你说你没摸到吗?你摸到了;你说你摸到了吗?你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这不是很明白吗?这是我们千真万确要注意的一点。所以这个地方,所以说明这个。现在我们看。

  【“初观待调心次第数决定者,”】

  我们现在修学佛法要什么?调我们的心。以前是杂染错误的,现在要正确、清净。这个有它的次第、有它的内涵,根据这个内涵次第来说,这三样东西对了。

  【“谓散乱心者令不散乱,是须戒学,”】

  使你散乱不散乱的是戒学。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戒的真正的内容是什么?看看,说得很清楚,所以戒的内容是这个,是它的根本、是它的重心。它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行相呢?这个行相就是帮助我们隔离这个环境,如果大家的环境是这样的话,譬如我们,据我所晓得的,以前在这个地方,正法、像法时代,大家很好的时候,出家人一定有他的规格、风度,所以谁出家了以后,你跑得出去人家都晓得这样,你乱来不得。所以一披了以后你就不敢乱来,外面的环境也逼著你,可是真正重要的就是里边策发,而现在这一点,他们南传是保留得非常完整,说这个出家人是一点都不能错,不像我们说,终究出了家,在家人看见应该向你磕头,应该供养你,那有这样的事情?是,他应该供养,为什么?因为你是应供处。什么叫应供处?你如法如理而行,所谓如法而行是心里的事情,但是呢举手投足之间一定有它的仪轨,这个仪轨就是帮助我们慢慢的慢慢的。我们在,尽管说你念书好,可是叫你跑到那个跳舞厅,跑到戏院里念书,念得进吗?念不进,离开它,在一个寂静的地方,用那个环境来保护,这是第一步。真正的内涵就是外面形相远离,然后呢自己内心要调伏它的散乱,戒的特质我们要把握得住,本末不能少的互相配合,它的重心在这个地方,这个是戒。所以前面说四种资粮,你心里面一起来,觉得,错了错了,把它拉回来,心里一起来,错了错了,遗教经上面佛最后走的时候也告诉我们,四十二章经也告诉我们心是功曹,那是根本,你不要说我要禁语,你问问你心里上面你是不是在散乱,这个重要的,当你心里散乱了把它拉回来,那是最重要的地方。第二呢,定。

  【“心未定者为令得定。”】

  它粗猛的散乱虽然去掉了,但是细微的这个还在,那个时候,这个力量,观慧的力量还不在,所以你有了这个戒基那个时候才可以学定。

  【“谓三摩地或名心学。”】

  三摩地就是等持、等住,那个心就平等而住,不像以前那样的,那个是心学,那个从外面的心里。

  【“心未解脱为令解脱,是谓慧学,”】

  虽然得了定了,但是呢还没有真正的解脱,解脱要什么?业跟烦恼,这个是烦恼为主。那么进一步呢?有了定然后呢能够啊真正的深细的观察,找到这个事实的真相,原来发现这个烦恼是无明,那个时候你会什么?明,明是正对治,好,问题解决。

  【“由此三学,诸瑜珈师一切所作,皆得究竟。”】

  有这三样东西的话,真正修行的人都解决了,这第一个。所以从调心的这个内容以及次第来看的话,确实就这三样东西。在:

  【“观待得果数决定者,”】

  它说你前面修行调心的时候是这样,最后你要得到的果来看看,要什么条件,,说。

  【“谓不毁戒果,是为欲界二种善趣,毁犯之果是诸恶趣,”】

  持戒而不毁,持戒清净的话,得到什么?欲界的两种善趣,人天果报;毁了戒以后呢?恶趣。要得到了这个人天的果报才可以修行,然后呢?

  【“心学之果,谓得上界二种善趣,”】

  定的这个果是什么?色界无色界的。这样更重要的有了这个定心才可以观慧。

  【“慧学之果即是解脱。”】

  从得到果来说,我们要求的果是什么?增上生、决定胜。现在由于戒定是得到增上生,由于定慧是得到决定胜,我们要求的果也只要这个三学,而且也不能少于这个三学。

  【“总其所生,谓增上生及决定胜,初有上下二界善趣,故能生法亦有二种,此二即是本地分说。”】

  所以,总之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增上生跟决定胜,那增上生呢?就是上下两界的善趣。换句话说这个下界就是欲界,上界就是天界,这个很清楚,所以能得到这个果的方法也是两种,那么这两个就是本地分当中所说的。戒是基础,定慧,然后得到这样的两个,或者说由于戒定得增上生,由于定慧得决定胜。究竟来说的话,决定胜就是慧的果,可是如果没有定的话,绝不可能得到慧;更推前一步说,如果没有戒的话,也绝对得不到定,这三者之间有这样的必然的次第关系在,从果上面去看。

  【“又诸先觉,待所断惑亦许三种,谓破坏烦恼,伏其现行,尽断种子,故有三学。”】

  那么以前的那个祖师们,换句话说那些已经成就的人,他另外一个观点,说我们现在所以轮回的原因,根本是什么?惑,就是烦恼。为断除这个烦恼来说也要三样东西,第一个“破坏烦脑”的现行,第二个“伏其现行”,第三个“断尽种子”,破坏烦恼是戒。所以这里看见了没有?戒的特质是什么?破坏烦恼从这个地方我们特别注意,现在我们讲戒,拿这个戒大家去争论,请问你这个戒的目的究竟何在?你增长烦恼,所以这个戒必定要了解的这个特质是在这个地方,但是呢的的确确不要说现在,佛在世的时候都已经有人争论,已经有人争论了。所以佛那时候告诉我们,说得很清楚,这个问题不是说戒本身有问题,佛所说的是法药,对治我们的心病,你的病不一样,药当然不同了,那么我们外行人看起来,说你吃这个药白的,我吃的这个药怎么黄的呢?你吃这个药是这个样,我吃这个药,当然嘛,你伤风吃伤风药,我拉肚子吃拉肚子的药,这个怎么可以混在一块呢?就这样,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还没学透之前,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拿我们的眼光去看。昨天第二堂课是特别说明这件事情,那么在这个地方一句话就把根本点出来了,戒是破烦恼的,现在我们烦恼的行相也认识了,这个道理也了解了,所以你如果是学了戒以后增长了知见,我对,他不对,那完全错完全错。那么由于这个烦恼的粗猛的行相调伏了,进一步你能够学定,它的现行也不让它现行,虽然不现行了但是它种子在,那么还要观慧,最后是断尽种子,说也要三学。这是为什么一定要三学的,不管你站在那一个立场,多,不须要,少,不可能。所以这一点,就像刚才我们举的比喻当中,你绝对不是跑得去摸那个象,说摸这个毛,摸这个毛固然不对,摸个鼻子一样也不对,摸这个尾巴一样也不对,你现在不是,你张开眼睛来把象整个看见了,象就是这个样,你在象身上面加一个东西,对不起,这象身上涂的东西,不是象,多不行的,少,少不可以的,这个我们必定要知道,修学佛法的内容就是这个戒、定、慧。那么这个数量、次第呢?

  【“次第决定者,本地分中引梵问经显此义云:‘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后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

  那么这个是出在论上面,瑜伽师地论上面,他这个话还是引经,换句话说,经论都这么说的,这个次第,第一个,戒,是什么?善巧的住在我们修学佛法的根本上面,善住在根本上面,它下面有解释的。其进一步一定要有了这个根本,然后呢得到定,是乐心寂静,最后是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跟圣见相应跟恶见不相应这个就是智慧,就解脱了。

  【“此中尸罗是为根本,”】

  为什么?

  【“余二学处从此生故,次依尸罗能得第二心乐静定,”】

  定慧必定要从戒上面生起的,你内心上面烦烦恼恼的话,请问你怎么学定?所以现在大家忙著说我要学,学学定,心很散乱,这个时候他告诉我们很清楚,戒是调伏散乱的,大家不学戒说要学定,那真是错了,颠倒!所以这个我们应该知道。等到你粗猛的烦恼调伏了,那个时候你两腿一盘,如理去学,一定得到,但这个不是究竟的,它真正究竟的是什么?慧。

  【“心得定者见如实故,能得第三成就圣见,远离恶见。”】

  等到你心依了戒尸罗,那么那个时候才能够得定,心乐静定。心得到了定以后,然后你观照能力才能够增强,如实的见到事实的真相,所以得到了圣见,远离恶见。关于这个圣见恶见,这里不详细解释,因为本论的最后是专门讲这个,这个是佛法的中心。现在我们这里随分随力的了解一点。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要了解前面的,业情况以及十二因缘,这个是我们能够把握住的话,目前已经绰绰有余,照著去如理行持才能够正确的认识后面;如果眼前这个虽然知道,你不如理行持的话,尽管你到后面懂得一点文字的话,对不起,它真实意义不可能了解,这次第必然性就是如此。

  【“三学自性者,如梵问经云:”】

  那么这个数量也决定、次第也决定,那么三学的内涵本身的特质是什么?也引经上面说。

  【“‘应圆满六支,四乐住成就,于四各四行,智慧常清净。’”】

  第一个是戒,戒应该圆满六支,定的话呢有种四种四乐住,这个要成就,然后最后智慧的,有四,每一个这个内涵当中有四个行相,你对这个了解了,这个智慧就圆满了,就清净了。

  【“此中戒学,圆满六支,”】

  下面说。

  【“具净尸罗,守护别解脱律仪,”】

  第一支是具净尸罗,第二支是守护别解脱律仪。

  【“此二显示解脱出离尸罗清净。”】

  这两个说明了什么?要跳出这个三有,得到解脱的轨则,这个要清净,那么这个我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详细的是出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当中。那么第一个就是具净尸罗,安住在这个清净的戒当中,这个是总的。还有呢?安住了以后要善巧的能够守护它,绝对不是说我现在剃了头了,登了三坛大戒,然后呢头上烧了几个洞,衣服领回来,不,这个是一个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我们要真正的努力,就像你现在考进了学校,报了名了,下面好好的念书了,那个时候你善巧的用功它,这是第二条。三:

  【“轨则所行,俱圆满者,”】

  第三是轨则,第四是所行。

  【“此二显示无所讥毁,尸罗清净。”】

  什么是轨则?什么是所行?这两样东西的特质是什么?没有讥毁,讥毁是什么?被别人讥笑毁谤,这个我们一定要做得好。那么这个地方所说的轨则就是你平常的威仪,一举一动,站有站相,平常我们说站的时候像个松,行的时候像风,就是这样,坐的时候像钟,是不是这样的?卧的时候像弓,它有一定的仪轨的。我曾经看见过,那个老一辈的出家人,现在我们的人根本看不见,你在那一坐,他,不要像我们这样,人家他在任何情况之下,他的一坐就是这样。然后呢站在这个地方,他就站一副站相,如果他一披海青,那个时候一定什么?自然就摆在这个地方,披海青是一种,不披海青是一种,拿念珠是一种,走路的时候他绝对不会东张西望,那个步子就这么随便的稳。然后呢睡觉的时候,那是我倒没看见,可是我想像得到的,那三样东西这样的话,他睡一定好。为什么一定好?因为我们现在睡觉是一个人一个房间,那以前那里有房间,就是一个长连床,然后呢你看那个禅堂里边,下面就是打坐的地方,打坐完了以后,睡就是床连起来,大家就一个个棉被像方块的叠在那个地方,到了晚上你怎么可以说伸大了脚这样的来,不可以,每个人大家都这样睡的,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所以这个叫丛林,丛林。大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你肯进去当然你不愿意落在人家后头了。这是为什么大家来了以后,平常的时候,我要总要提醒你们,因为我深深自己得到的好处,当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

  一直到最近,我不是跟你们说吗?今年夏天我跑到净律寺,我这同修还告诉我,你这个东西忘了,你这个东西不对了,刚开始第一次,我就不大习惯,好在我以前的老师我提起,我就好高兴,我多少年来又难得的遇见这么一位诤友;我绝对不会说,我今天几十年的老上座,你怎么还跑得来说跟我学,怎么这样说我,我心里面没有这样,这所以我是愈来愈尊敬他,绝对不是别的理由。平常我跑得去有的时候,我匆匆忙忙出去了,你忘记了礼佛,对呀!对呀!感到好高兴,一直旁边有一个人提醒我,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我在这个地方特别告诉你们,你们真的来了以后,千万注意,不要为随顺著自己习气,有时候这个人又这么告诉你,这个又告诉你,你赶快回家去,跑到这个地方一点意思都没有。人家吃饱了闲饭告诉你是帮你忙,你要千万记得。所以你要感激他都来不及。所以我想起我们古代人的风格,古代这里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现在日本人就保留著,他那禅堂里面那个香板打完了以后,他还合合掌表示感谢。结果我第二次去打了痛了个半天,我还要感谢他,我心里面真的发毛,后来想不错,我在那儿打坐,自己用功,他在那儿不打坐,来帮忙你,你不感谢他,感谢谁?一点都没错。所以你们注意,这个靠什么,就是你得到正知见,说我现在跑得来干什么的?原来要净化我的习染。所以现在旁边的人告诉你,某人哪你错了,你赶快感激他。世间的圣人尚且说,“子路闻过则喜”,子路这个贤人,人家告诉他子路某人你错了,高兴,感激,你晓得了错你才能够改,这种地方,这个叫做什么?轨则。你做任何事情,一切时处,就是你的行持上面,一定要有一定的轨则。

  这个轨则有两个,一个第一个随顺世间,不越世间,还要随顺出世间,毗奈耶告诉我们的有它的,一定要跟这个相应,这个就是我们的轨则。所以这个戒制戒的时候的的确确也随顺著世间的。也许你说你这个出世法为什么还要从这个地方讲起?这个就是因果缘起之法。很简单,因果缘起之法,法尔如是,因果就是讲那个相,相本来就是俗谛,世俗共同这个亲近流俗所承认的,正倒之间,正确的你从这个上面慢慢的增上,当然你不能离开这个,这个轨则是就这一点而言。不要说,我是出家人,我是三圣,你这世间的东西不管那一套,你可以,现什么?现那个金山活佛相,你可以疯疯颠颠的,再疯疯颠颠没关系,可是人家把那个大粪,蹦,放在你头上的话,你毫不在乎,你照样的这么个顶那个大粪跑跑跑跑到大街上面,这样;然后呢他饿著肚子,没东西随便地捡到那个铁钉他也吃进去,你有这个本事,好啊,就怕你没这个本事。

  我还想起这么一个公案来,金山活佛那事情很有名了,然后呢上海一个很有名的人去请他,去请客,然后那个家庭当中就准备了很多东西,准备等师父来,厨房里正在忙,那金山活佛去了。他平常向来不愿人家接,反正答应你来了嘛,他就来了,那天他就到了人家家里。他平常的时候就是那一身破烂,破破烂烂,他也不从大门进去,他从后门进来,那后门是厨房,大家正在忙,结果破和尚他来了,来了以后大家忙了个不得了,你这个破和尚干什么?走走走,咦?你们今天干什么,那我们今天那个主母要请大师父,咦?我就是,你是大什么师父,你在那儿一个穷和尚,就这样,他这个大家吵吵闹闹,喏喏喏喏,那对不起,我肚子饿,那你,他要一点点东西吃,他们也不是忙很多东西吗?所以那个菜根洗下来丢下来,那个大桶丢在那个地方,好,你拿去吃,就这样。你说我们能不能吃这个东西?要我们吃下去,不死也得生病,他两大桶拿起来咕咕咕通通吃下去。吃下去了以后那厨房里的人大惊,这个和尚怎么一回事情?你像我们那个馊水缸,这么大的两大桶,那整桶吃下去,大家就哇啦哇啦吵起来,他就惊讶起来了。结果那个主母在前面,说这时间快到了你们怎么还不好好的做还在吵?结果跑到厨房里一看,一个穷和尚,一看,那个师父来了,叭在地上就嗑头,赶快请他到前头去,师父你怎么这个地方来,那些厨工可呆掉了,然后呢就说我已经吃饱了,已经吃饱了,教他去把那个好菜都吃饱了。你可以颠倒,你有这个本事就怕你不颠倒,的的确确,所以出家人不管顺化逆化,他有他的境界,这个我们要注意的。我们没有这个本事的话,那照著规矩来,然后呢教人家一看,对你肃然起敬,这个才是我们真正重要的。所以这个叫什么?叫轨则所行,这是轨则,所行呢?就是我们前面那四种资粮当中说正知而行,我该怎么做,那里去,这地方特别讲我们出去的有很多的地方不可以去的。譬如说那个歌舞场所不可以,譬如说绿灯户不可以。昨天我还听那个同修告诉我,说如果你在泰国下午跑到市场里的话,人家都要看你,千真万确,所以戒律上面制得很规定,你出去一定时候,到的地方一定时候,然后你这个出家人跑到戏院里那是算什么名堂?这绝对不可以,它一定有几个地方,那地方都不可以,达官贵人之家不应该去,那么杀猪宰羊非律仪家不应该去,不是我们该去的地方,这个所行。这个二者什么呢?是显示无所讥,无所毁,这个很重要的。

  【“于诸小罪见大怖畏者,”】

  这是第五。

  【“显无穿缺尸罗清净。”】

  对这个小罪见大怖畏,这点很难,但是这一点非常好,我告诉你。说实在的叫你真正持大戒它不大容易持,说实在的,我们说难道我们还会犯淫犯杀犯盗吗?境界不现前哪!大家记得不记得那个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段公案,我们碰见了这个很难说哦,所以记得柳下惠跟鲁男子那个公案吧!这个鲁男子真正可贵的地方就是这样,这个柳下惠就有这个本事,坐怀不乱,一个美女坐在他怀里面,他一动都不动心,你要有这个本事,那么这个境界上面防止。那么我们在现在眼前的境界是什么呢?就起心动念当中,我是出家人,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你时时有了这个准备了以后,大的就防得住了。为什么?大家想想看,懂不懂这个道理?我现在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里什么心里?先想一想,你现在的心里是什么?无始的习染,就这么悠悠散散、放放任任、飘飘荡荡,对不对?看见这个东西望它一眼,听见这个东西跟它一眼,一直跟著这个境在转,就这样。所以因为这样的习惯,所以等到那个时候听见几个人讲话,脚底下抹了油了,叫你停也停不住,啪一下就去了,就这个样;听见那个地方好吃的东西,如果你欢喜的话,少了你一份的话心里不晓得嘀咕几天,就这样。你说挡得住了吗?为什么?因为你一直在这种无始相应的烦恼当中,你没有练习过,所以尽管听懂了道理没有用,那现在怎么办呢?很小的地方去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内心什么状态,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五卷A面

  这种状态之下,你的内心是什么状态啊!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哦!而这个小地方,确是很容易做得到的,的的确确的,唉!像我们平常一样,这个饮食啊,无始生死以来;第一增上缘,说实在的话是不添、不贪,你们如果不知道,问我的话;我说告诉你不贪,我是骗你们,我看见好东西就是啊,十指大动,怎么办呢?那就是平常我靠小的地方啊,处处地方起心动念,因为经常养成习惯了,所以这个心哪!经常不是说随著境界到处乱走,心经常啊,就自己在做主当中,所以因为你做主习惯了,所以当境界现起的时,你很容易唉!做主提起来,因为你提起来了,啊!想到这个饮食对你有这么大的害处啊,然后你防止了,遮止了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个时候你因为有过前面这个如理、思惟、观察,所以一提提起来了,唉!挡住了,这个小小就有这么大的好处啊,现在我们啊,修学佛法哪,嗳!这个小小戒可舍,结果啊,小小戒固然可舍,是大大戒啊!好的不谈,用两句话,好就好在什么?好在,幸好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寺院住在保护,如果没有寺院的保护的话呢?那么我就完了!这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不要看那些大菩萨,那大菩萨合光混俗的境界,可不是我们的哦!维摩诘大士,示现在尘劳当中,他能够做到,所以我们不要说,唉!人家怎么办?唉!这个狮子跳的路线,我们这个兔子不要去学它,这你要注意的,种种行持是这样,反过来说呢!假定你对小小戒,能够见怖畏敬重的话,因为这一个戒本身是什么?三世一切诸佛的清净幢相,你对它生起这一个念恭敬心的话,这个功德有不得了,不可思议,就算你做不到,你说啊!这是佛制的,你无比的恭敬它的话,这就有无限的功德在,这个我们要了解的,这不管你从任何一个立场理解,了解了以后啊,这个做起来的确不难哪,难是不难,就功德确是这么个大法,眼前更好的啊,我们这里有环境,不管是老和尚也好,我们同修也好,啊!都有这样好的现成的教授摆在这里,所以啊,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可以从这地方学下去、学进去,啊!我真欢喜啊,再加上同修们这么精进,再下面这个叫无残无缺,哪!正因为你小的地方啊,补满了,啊!一点都不残,一点都不缺,哪!大的就行了,所以平常啊,我们有一句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的时候你不补了的话,大的就来不及了,大的就来不及了。最后,第六

  【“受学学处者,显无颠倒尸罗清净。”】

  持了戒以后,还要什么?受学学处,要好好的学哦!那个时候怎么?无颠倒,你不努力的学,对不起,不懂得,所以真正的学戒,为什么出了家要依止五年啊,这个真正的内涵,你的的确确要好好的啊去学啊,啊我们现在世间随便学一样东西的话,你非十年的功夫不行啊,现在要修学佛法,居然剃了个头,跑著去啊,这样啊,登了一个坛,当然不可能,这个就是给你一个资格,说你从现在开始,既然你发这个心,你可以了,然后好好的努力去学,学了以后,你才晓得如何是对,如何是错;不颠倒,你有了这个不颠倒,然后哪!这个才能够圆满,这个是戒,这个六支具足的时候,这个戒就圆满了,这个是才真正圆满的时候,啊!那么懂得了这个,我们再回过去想一想啊,这个“海龙王经”上面,就是讲那个戒,这个业决定的时候,告诉我们啊,正见、轨则、尸罗、清净啊这个四条,也完全清,完全了解了,啊!这个正见就在这要善学,受学学处,你才能够啊!正确的了解它的基本精神,啊基本精神。

  第二个那个是定的自性,就是

  【“四心住者,谓四静虑,”】

  就是四禅,

  【“此于现法安乐住故,名乐成就,是为心学。”】

  就是指这个,啊!这四样东西--四禅,平常、通常我们也叫做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舍念清净地,那么因为后面啊,奢摩他是特别说这个,所以这个内啊、内容啊我们不讲了,啊!最后

  【“四谓四谛”】

  那就是慧学,

  【“各四行者”,】

  四谛是苦、集、灭、道,那么每一个谛当中,啊!苦圣谛有四个行相,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是一样,那么苦当中哪,是

  【“苦中无常苦空无我”】

  四个,,集当中哪,

  【“集中因集生缘”】

  四个,灭当中,是

  【“灭中灭静妙离”】

  四个,道当中

  【“道中道如行出”】

  四个,啊

  【“达此十六有十六相,是为慧学”。】

  对这个十六样东西,完全认识哪,那是智慧,这个认识从闻、思、修这么一步一步上去,到现在为止,苦、集两个简单的介绍了,关于灭道二谛,这里没有说,因为本论是经过下士、中士引导到上士道去,在上士道里边啊,把这个灭、道二谛有更圆满彻底的说明,既然更圆满彻底的说明的话,这个浅近的暂时搁在那里,就像定也是一样,啊关于苦、集二谛只要回过头来,想一想前面的,啊共下士当中,特别讲的三恶道苦,以及共中士道当中,讲的六苦、八苦、三苦,以及我们讲的念无常,这些道理,那么苦、无常两样东西啊,就有一个基本认识了,看了这个十二因缘,对这个空,无我也有一个基本概念了,所以说真正正的这个空、无我的特例,那是到后面啊,就是止观,观那一章的时候,会有很圆满的解释,啊!那么集谛当中哪,因集生缘啊,也就是十二因缘当中,以及四谛当中,大家再回想一下,都已经交待清楚,啊!灭道二谛刚才说,留在后头。

  【“若导寻常中士道者,此应广释于三学中引导之理”,】

  下面就说,假定,我们这地方,只讲中士的话,那么我们会详细的讲,

  【“然非如是”,】

  这里不是这个样的。

  【“故修止观心慧二学,于上士时兹当广释,今不繁述”。】

  所以啊心、慧二学,这个在止观后面会详细说明,那、那个时候再说,这里就不说它了,那么这里说什么呢?戒啊,特别的讲一讲,故

  【“当略宣说学戒之理”。】

  啊!还是略说,为什么略说呢?就是我们现在第一个重要的增上生,至少戒的基本精神要把握得住,啊!把握住了以后,然后哪!如果受戒的话,戒相、然后戒行哪,你了解了戒的基本精神,受戒可以得戒体,得到了戒体的话,戒行就有,有行啊必具相,那个时候,行了,所以这个特质这地方先说一下。

  【“此中最初当数思惟尸罗胜利,令其至心增长欢喜”。】

  这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你特别要多思惟,说这一个戒啊,有什么样的殊胜的利益,前面啊我们已经说过了,说过很多,道理是懂了,但是啊进一步还要什么?要思惟,如理思惟,啊!我们人最好的法宝;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能思惟,这个脑筋,千万不要把那个思惟的这个脑筋啊,用在这个垃圾上头去啊,啊!东去妄想,西去妄想,得到了这个宝贝啊,丢掉了太可惜啊,要照著这个地方去看,啊!戒有什么样的殊胜的好处,那你思惟的时候啊,把现在的现行烦恼切断掉了,然后呢!你现在的增长的这个时候而如理思惟,眼前就得到快乐,将来得到好报,这么的好法呀!你越想啊,是越欢喜,越想越欢喜,令我们的心里面啊,是至心增长欢喜,这个就是增长业嘛!它现在增长的什么欢喜,嗳呀!这个戒这么好,这第一个,为什么要做这样呀!因为你对它产生了这样的功效,你就好乐之心,就好像现在说,嗳呀!美国多好,你听见了,了不动心,然后告诉你,嗨呀!这个告诉你,美国的好,越听越好、越听越好,想想,啊!这里是一无是处,美国简直是好得不得了,到了那时候啊,你就无法忍耐了,唉!那拼命只想求去了,那眼前无无不都是如此,啊所以啊,现在我们学任何东西,

  同样的,不过世间的这个叫贪欲,现在我们叫“善法欲”,哦!这个真的好的啊!这个方法哦!得到种种的好处的啊!所以透过这一个引发你的强有力的善法欲,所以“欲为信依,信为勤依”啊,然后哪,精勤欲来了,你有了精进的话,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功,而精进的根本是什么?就在这里,啊!所以胜解嘛!前面告诉我们的,这个就靠如理思惟。

  经上面说

  【‘如大涅乐经云:“戒是一切善法之梯,戒是根本,犹如地是树等根本,戒是一切善法前导,如大商主是为一切商人前导,戒是一切法幢如帝释幢,戒毕竟断一切罪恶及恶趣道,戒如药树治疗一切罪恶病故,戒是险恶三有道粮,戒是甲剑能摧烦恼诸怨敌故,戒是明咒能除烦恼诸毒蛇故,戒是桥梁度罪河故”’。】

  啊,它用种种不同的比譬,世间、出世间,从浅到深,第一个向上爬像梯子一样,第二个戒律,任何东西像根本一样,然后呢?第三个你要得善法,善法是你的引导,这个做生意人,大商主以前叫大商主,现在哪!就是哪,你要做生意一定要资讯,他把那个资讯调查得清清楚楚,他是个内行,他样样知道,你跟著他做没错,然后呢!戒是法幢,啊!撑起来,就是这样;帝释幢,它所建立之处,那代表了这个,我们哪!帝释幢怎么样?说我们没见过,可是过去我晓得,说起来哦!这个代表国家,这样的威德,戒是一切是、戒毕竟断一切罪恶及恶趣道,要想断一切的恶,就从这个地方,然后哪!不但是如此而且啊是药树治罪恶病,平常的药是治身病,这个还治心病,心病一治身病也彻底解决啊,,这种种的好处啊,而这个根本在什么上面呢?根本;在这个恶道,险恶道当中啊,啊三,三有险恶道啊就靠这个资粮,而三有之所以在三有当中,主要的是烦恼,摧烦恼也是它,防烦恼是甲,摧烦恼是剑,所以不但是防止烦恼如盔甲,而且破坏烦恼是如剑唉!如明咒能除烦恼是毒蛇故,有的时候鬼神等等,耶你有这个,啊,度罪河这是容易了解的。

  【“龙猛菩萨亦云”,】

  那么佛经,佛是这么说,而祖师、菩萨也这么说呢?

  【“戒是一切德依处,如动不动依于地。”】

  什么样都靠戒。

  【‘妙臂请问经云:“一切稼穑依于地,无诸灾患而生长,如是依戒胜白法,悲水灌浇而生长”。】

  那个,妙臂请问经上面说;任何一切的收获都从地上长出来的,而且哪,这个东西啊,长出来没有灾患,只有种种的好处,所以啊,这一个一切的白法,一切的胜法都是靠戒,靠戒,不过这个戒还要进一层,不但是啊,小乘,一切的都是用悲水去灌溉,这个就更深一层了,不但要自已解决,还要解决一切人,都从这地方。

  【“应如是思惟”。】

  哦!戒有这么多的好处,反过来,

  【“若受不护过患极重”,】

  啊你受了以后啊,不去守护的话!这个害处很重哦!这个前面说过了,这两面我们同样的要了解,就像一把利剑一样,它可以做各式各样的,啊!好处,摧毁敌人,但是你弄的不好的话,那非常严重,虽然说这个火箭是最快的工具,你不会驾驶的话,你爬进去就弄得晕头脑胀,飞出去一定是粉身骨碎,哦!这样,它有这么好处也弄的不好的话,也有这么多害处。

  【‘如苾刍珍爱经云:“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此说受学通于胜利过患二品,是故亦应善思过患,敬重学处’。】

  那个经上面告诉我们啊,有的人啊有了戒而乐,有的人啊有了戒而苦,为什么呀!那你照著它去做的话,就安乐,如果啊你毁坏了就受苦,所以啊,这个我们受戒啊,它两方面我们都顾虑到哦!这个地方有的人想,嗳呀!想到就害怕了,他的目的不是害怕,你想到了会犯的恐怖,后面就推你啊,嗳呀!不可以后退,想到了胜利啊,前面的拉你啊,你拼命上前,后面又拼命推你的力量,前面又这么有力拉你的力量,那就成了嘛!这个是我们要懂得它的善巧,啊,懂得它的善巧。

  【“如何修学之理者”,】

  那么戒怎么修哪!唉,它不讲正面先讲四样东西,

  【“叫四犯因中”,】

  看见没有,它先发漏洞先防止,换句话说啊,你先把弄干净,弄干净了以后,再上面啊好的东西弄上去,现在我们看,为么我们在犯罪,它主要的有四样东西--无知、放逸、不敬、烦恼盛四样,那我们一样一样说

  【“无知对治者”,】

  第一个是无知,对这个戒没有正确的了解,那么怎么对治它呢?对治就是正对著它能够治疗它的,

  【“谓当听闻,了知学处”。】

  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啊,受学学处啊,我们啊真正的要想不犯戒,要想持戒最重要的,要对正确的了解,所以现在很多人出了家,不要学的,我不晓得出家干什么?啊!所以大家常常记牢这个公案,你不要说嗳呀!这个老婆婆念佛就行,你不要说那么六祖大师啊!就这么开悟,我己经一再说了,你们要学这些,你太没出息了,你们应该学佛,跑到那地方,抬头一看,啊!证了果了,假如你们从这个上面去看的话,那你必定要懂,如此因如此果,你观察你的自心,如果说你现在就觉得剩下来的时候,你己经自己晓得了,清清楚楚,啊!跑上七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的你这一些东西,可以不必,你有吗?啊!检查一下自己,不要说学这个,金山活佛那样,我们自己检查一下,所以我们第一个了解,我们内心认识的如何,如果现在自己不知道的话;不要害怕,好好的去学呀!学啊!对啊现在做世间一般的人,但是尚且努力,现在我们要得到这样殊胜的好处,说不学;有这个事情吗?啊!第一个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应当学,学的话还要善知识,否则的话,他说他的,你说你的,万一啊,你学错了以后,你完了,万一你学错了你就完了,为什么呀!你晓得了是错的,因地当中你一直忙这个东西,请问你有好的结果吗?这,这个第一个重要,那么第二个呢?虽然你知道了,但是你不认真去做没用,所以第二个叫放逸,不可以放逸,要战战竞竞。

  【“谓于取舍所缘行相,不忘忆念及以正知,率尔率尔观察三门了知转趣,若善若恶”,】

  那么你了解了,学了以后,了解了以后啊,那么说什么是该做的--要取,什么是不该做的--要舍对于你心里面应该舍的,应该取的,这种所缘就是说这个心理状态,以及你身、口的行为,要保持一样东西,什么?忆念正知。大家记得四种资粮当中,密护根门第一个,以委重什么?忆念正知,大家还记得吧!以何防护,换句话说,你拿什么东西防护,就说要很要很殷切的恒常的--正念正知,那就这个,现在你了解了,然后把那正念正知提起来,率尔、率尔;率尔、率尔就是啊,刹那,刹那观察我们自己的身、口、意,要了解我们的身、口、意啊,唉!现在怎么个动法,所以刚才说啊,当小小戒要注意的,已经讲过了,我们现在不观察还觉得蛮好,一观察我们现、发现我们刹那,刹那在干什么?无记当中浪费生命,就一句话,而这个是什么?就是无始以来的染污习气,养成功的等流心识,如果是不作意对治的话,它永远没有希望解脱,注定这个就是行,这个就是啊真正我们要了解的五蕴,正对治的中心,所以现在要想学下去第一步--戒。第一个应该认识的,认识这个,认识了以后,努力的所以不要放逸,那个时候叫率尔,率尔,你起心动念,看见没有,其实这个学啊,的的确确这地方说得清清楚楚啊,啊!不,绝对不是浮浮泛泛啊,不要以为说嗳呀!我现在啊一天要拜几下拜,拜佛的时候啊,头也缩著脖子里边,这样然后哪!拜完了以后啊,嗳呀!觉得拜的很累,就休息一下,我不是说你不要休息哦!当然要休息,唉!拜的时候,拿起精神来--全部,拜完了以后,你心里说嗳!好,我现在啊精进了,要休息,你心里这样做的话,你还在精进,这就对了,啊,这主要的就是你的心里边的行相,这个我们要把握的住的,了解我们现在的心里面啊,什么个状态?若善若

  恶,它前面己经告诉我们的,我们一切事处使得我们的心啊,缘善、无记,只有两样东西,什么叫无记啊,是无覆无记,就是你走路的时候,规规矩矩,坐的时候端端正正,这个是无记状态,可以的,否则的话哪!你心里面就散心,啊!啊我要努力,那怕你要睡觉努力了半天哪,等一下这个后力不济啊,所以我要睡觉,你这个念头,那怕你想的睡觉,这也是善念,你睡在那还在善,还再善法增长,靠什么?就靠这个,哪,忆念正知,率尔、率尔是观察自己,我们真的能够这样做,一定做得到,反之;你不能这样做的话,对不起;那一定犯,犯了以后啊,具了这个戒啊,就注定你倒霉,那么这种情况还要,这是内在的,还有呢?整个我们行持的时候啊,

  【“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耻作恶是为知惭,恐他讥毁羞耻为愧,及由怖畏恶行异熟,怀恐惧等,当如是学”。】

  那么你这个心里面啊,这个忆念正知观察,若善、若恶,那个时候就靠你自己的心力提起来,或者以法的力量,所以你平常了解了,哦!你啊现在起心动念造业,造了善业嘛!是得到了好报,造了恶业嘛!得到了恶报,嗳呀!那个时候啊,这是自己努力,自己如法,这个就是啊,自力增上,法力增上,啊!说我这样的一个人,啊居然还做这种事情,啊,不值得,不值得,我要努力,啊!然后哪!自己就惭愧,然后你看看别人,哦!别人这么好,我这么差!你也知愧,所以惭,心情的行相是相同的,但是啊,由于自己内发而引起的,这个叫惭,同样的行相,由于外在的对境界,别人看见的引起的叫愧,所以啊,经上面说惭、愧两个啊,是最佳的白法,你时时怀著这个心念啊,处处觉得不对啊,你就努力增上了,而且啊还怕恶行的,这个感得异熟的恐怖啊,那你这样的话,你努力学了,这个是第二。第三

  【“不敬对治者”】

  啊,不恭敬。

  【“谓于大师师所制立,同梵行所,应修恭敬”,】

  那么第三个,不恭敬的对治,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哦!非常重要的,啊,对不恭敬啊,一定要制立这个恭敬这件事情,这个不恭敬啊,有很大的祸害,有很大的祸害,就是说不管是大师就是佛,佛所师所制立就是法,同梵行所就是僧,对于佛、法、僧三宝一定要恭敬,那么跟它相顺相应的,一切事处都是恭敬,所以我们在,我们同学当中,我常常提的有一位同修啊,进步特别快,我现在慢慢的晓得了,他就是说;他还没来的之前,以前啊,很早以前啊就听见人家说,而跑过任何地方,只要有三宝之所,他一定要敬礼瞌头,嗳!我心里就马上警惕,我自己觉得真惭愧啊,我讲了个道理,我就做不到,啊!所以我现在也是一样,其实论上面前面告诉我们清清楚楚,所以这样,所以不但你对佛、对经、对僧也是如此,你真正的能够提起来了的话,啊,自己啊,是增长无比的功德,然后哪!那个团体啊,也是和乐无比,因为我们的同修都是僧,你不会看到嗳呀!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你怎么会看到他呢?嗳呀!这个人把清净幢相披起来了,你对他无比的恭敬,然后哪!你晓得你恭敬他,得到你的好处,幸好他撑起来了,你对他感激无比啊,自然而然啊,你又恭敬又感激;得到好处,是的;他也许行为不好,他下了地狱,你更感激啊,他不幸下地狱的这样的代价,让你得到升天的果报,让你得到净土的果报,让你得到成佛的果报,你还要说他是非吗?你这个人有心、无心,你想到这地方呢!你说谈人家是非这个问题,还有吗?所以现在往往说嗳呀!不要说是非,这个道理是懂啊,做起来真难啊、哪、哪、哪、哪,这么个简单法呀!所以啊,你只要得到了正知见啊,妙极了、美极了,现在问题在哪里啊,你听见了这个法,要去如理思惟,啊,最后一个

  【“烦恼炽盛对治者”,】

  如果烦恼盛怎么样呢?这第一个。

  【“应观自心,何烦恼盛,励修对治”】

  的确有的人啊,因为无始以来习气非常厉害,那个时候应该观察自己的内心,哪一个盛,你要努力对治,所以我们初心修学的叫五停心观,为什么?就是说这一个特别强盛的烦恼在哪里?你只要把这个制伏了,下面的问题就根本解决了。

  【“若不如是策励修学,思违越此,许其罪轻微,于诸佛制放纵而转,当获纯苦”。】

  这句话,如果你不自己这样努力的策发、努力的修学,觉得嗳!没关系啦!这个呀一点点啦,那时候你心里面,一样的这样的一个轻微,把佛所制的放纵的话,对不起!你啊,只有一条路--纯苦,这个纯苦有两种解释,啊,可以说这个纯苦,只有苦没有好的,然后呢!只有一个地方纯苦呀,什么地方?地狱,人间不是纯苦,畜牲不是纯苦,饿鬼不是纯苦,啊,所以心里面,不要觉得嗳呀!浮浮泛泛,啊,觉得大概没关系,其实我们倒不会想,大概没关系,就无始以来的习气啊,它不会提起这个警惕来的,这一点哪!我们必定要认识啊,那么今天就到这里。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八十五卷B面

  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九五页,哦!关于啊!这地方我们讲戒,就是修行最基本,哦!最基础,前面的啊准备工作,然后呢?有了这个准备工作,正式开始的是戒,而这个戒,不管是人天、声闻、缘觉,然后呢?大乘、显密啊,二教,这个是根本,就像大地什么东西都依他,十方一切诸佛,任何讲修行,这个必须要的,在这里呢?嗯!他首先告诉我们啊!修学的时候,我们所以不能,啊!如理相应的最主要的原因,先指出来,先指出来,那在这个地方,大家应该感到庆幸,应该难得,了解了以后啊!要怎么样去如理思惟,如理观察。戒的特质,在那里,破烦恼,啊!这个才是戒的中心,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呢?你要解脱生死,要了解,生死本质是什么,就是说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有一个东西绑住了,谁在绑著你,绑住的什么,这样,绑住我们就是业跟烦恼,啊!而这个烦恼为主,假定把那个烦恼拿掉了,剩下来就是由业,他不会感得,那种苦果,所以找到了病根,现在说对著这个病根,对症下药是什么--戒,所以啊!戒是破烦恼,注意哦!这是重要的,现在我们非常难得,大家都很重视了解,如果说那根本因把握不住,尽管一番的好心啊!这好心弄了半天了,结果往往转了个大圈子,吃了冤枉苦头,啊!所以这是我们首先要把握得住了。烦恼的行相是什么,啊!换句话烦恼的体相,然后呢?烦恼的生起的原因是什么?升起的次第是什么?他的过患是什么?这个都已经讲过了,这个要一而再的从文字上面,认识而观察到自己的内心上头去,你这个病相认识了,然后那地方才用得著药,要不然的话呢?你病根本不认识啊!那就是没什么大效果,啊!我们常常说,种一个种子,现在学了十二因缘了解了,这个种子,你没有善法欲去启发的话,他不会结善果,恶种子,没有贪爱,无明相应的贪爱,爱愚痴去启发,同样的不结果,一样的道理,这样,那么在你没结善果之前,已经结的恶果,换句话说你虽然要持戒,持不能持,原因那里,他也告诉你,最主要的四个,啊!那个戒律上面有的地方讲四个,有的地方讲五个,不管他讲四个讲五个,主要的就是这些,第一个是无知,第一个是无知,啊!所以啊!在我们事先一定要晓得,我们啊!是在无知当中,前面也说,我们明明无知,还觉得很聪明了,这个那就无药可救,无药可救,还有一种呢,叫世智聪辩,是八难中人,什么叫做世智聪辩,这世间上面啊!很聪明,不但脑筋灵活,啊!口才又好,讲的头头是道,结果呢?却是不能修学佛法,八难中人,为什么啊!他真正讲的道理,是要让你去认识,哪!你要认识的对象什么,就是你起心动念,如果你不认识这个的话,你懂的再多是没有用的,现在我们晓得,不但没有用啊!反而还伤害我们,所以,这地方所讲的无知,多听闻的话啊!应该从这个上头,那么想,讲到那个听闻的时候,前面那个听闻的轨理等等,我一定啊!要了解!要不然你不了解这个的话,啊!听的啊!不是当做耳边风吗!你听的以后啊!你还心里想著,这个家伙这样讲,我不相信他,我有我的想法,如果你有你的想法的话,你不必来听,啊!往往这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听的时候,必定要具足听的条件,然后呢?要跟什么样的人,如何状态,那我们重新在脑筋里边啊!做个温习一下,关于这一方面不懂的人,赶快回过头去,再去检查,再去检查,要不然的话呢?你跑的去说,唉啊!这个不配我胃口,所以你不是来学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是来学哦!往往觉得他怎么这样讲的,好像你是要这样的,他不是跟你们买东西一样,所以这一点我们要了解,我们要了解,哪!这是我们学的之前,应该有什么条件,那个时候才能够用的上听闻这个,嗯!懂了以后呢?懂了,尽管懂了,听过了也又成了耳边风,啊!这个还是非常可惜,喔!讲起来啊!讲的好像很有道理,啊!这个这个第二个放逸不行,啊!那么这个里边还有一个,特别的有一点啊!叫不恭敬,就是我们心里面啊!升不起那个恭敬心来,这个有他的特别的意义在,特别的意义在,所以我们现在不能进入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障碍重,资粮缺,啊!没有不够的资粮,譬如我们现在随便做一件事情,到那里去,你的路费不够,啊!你要上学,学费没有,要买东西,钱不够,这都是不够资粮啊!那么积聚资粮,最好的是什么呢?就是供养,而供养里边最重要的啊!法供养,那个恭敬心,你一恭敬虔诚的心,那怕你喝一口水,你至诚恭敬的供养,就积无边的福德,如果眼前没有东西,能够心里面,至诚相应的话,这个就有无边的功德,就这样,反过来呢?法沉没的因,就是不恭敬,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愚痴的因,啊!现在我们痴痴呆呆正是什么,正是不恭敬,如果说再加上,自己还以为很懂得很多的话,那么世智聪辩,那是八难中人,更可惜,一样一样,那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最后理由呢?就是他的烦恼,习性特别重,他这个每样都是告诉我们了,了解了这个,然后呢?要努力啊!修学,啊!那么,这昨天就讲到这里,这段话重说一遍,因为他有特别重要性,所以九十五页最后一行,最后一行,

  【“若不如是策励修学,思违越此,许其罪轻微,于诸佛制放纵而转,当获纯苦”,】

  说啊!这个没什么关系呀!这点小事情啊!就啊放纵,这个放纵啊!不是说,怎么,好像轻视什么等等啊!就是马马虎虎,啊!这样的情况之下获纯苦,实际上呢?这种小地方,我们要从小地方开始,现在我们眼前啊!所以总觉得啊!这个小小戒可舍,这点昨天特别讲过,那么,对诸位譬如说,真正刚开始修学佛法的,譬如诸位近人,在家居士来说,有一个最好的机会,譬如我们这里啊!定立了随便的很多小小的规矩,你就把看成这么,这个就是佛制的戒,是,至少在这地方,定那个规矩是原则就是根据这个的,是啊!所以说,那个重点你要把握住,这是个原则,这个原则是法,拿法来净化情,你以非常恭敬努力的心情去做,就算做不到,这个心情本身就在一直在积功德,一直在积功德,所以啊!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业从那里讲起,从那里开始,就是你的心里面。这样,是的啊!现在我们常常说要做啊!心理就提不起来,哪!这

  个时候就警惕了,你为什么提不起,正是我们现在的烦恼重、业障重、资粮浅,这个地方,如果不警觉的话,你没有机会了,现在已经重到提不起来了,但是多少幸运还能够机会听见,请问你有机会听见,你不提起来,结果呢?马马虎虎,又每况愈下,等到那时候,连他听都听不见了,你就有机会提得起来了吗?对不对,这是个很重要的实际上的概念,实际上的概念,所以你为什么在这地方,我一再说一再提,这个以前的人经验,所以佛一直说:佛啊!没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没有一个天生来的,没有一个佛例外的,都是刚开始的时候,一滴一滴积累起来的,所以现在就我们从很小的小地方,所以我看见啊!太多这种很小的小事情啊!我所接近过的很多善知识,他往往在这很多小的地方啊!很注意,啊!我当时觉得唉啊!那何必这种小地方呢!后来慢慢的了解了,就是你在那个小地方,慢慢注意的话,这是你做得到的地方,你能够这样啊!慢慢的,慢慢的注意的话,大地方就做到了,啊!这一点啊!特别注意,特别注意,否则大而化之的话,那永远只是嘴巴上面讲讲,下一生啊!多半是会是什么,如果没有做坏事,啊!人道还是瞒好的,投很可能压恶,唉呀!你看起来觉得你漂亮,叫起来,声

  音也蛮好,但是就是个畜牲,啊!现在很多这种典型的例子,这个因果之间啊!你很明白的,可以看的很清楚,啊!所以当你了解了以后,我常常说,我跑的去看见鸽子,我就觉得,啊!我就觉得叫做和平鸽,哪!他前生啊!这种人就是你看见的了,啊!很好的,但是呢!它本身的引业,就是个畜牲业,就是愚愚痴痴的,这样我们眼前啊!所以千万随时随地注意,不是说表面上面,做的叫人家蛮欢喜,就行了,你内心当中,你的业是什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件事情啊,问我们自己内心最清楚,最明白不过,最清楚,最明白,啊!所以不要说啊!这个小地方啊!哦!反过来,真正我们下脚的地方,就是这个小地方,现在继续下去,

  【‘如分别阿笈摩云:“若于大师大悲教,起轻微心少违犯,由是而获苦增上,折篱失坏庵没林。现或有于王重禁,违越而未受治罚,非理若违能仁教,如医钵龙堕旁生”。故应励力,莫为罪染’。】

  那么这经上面啊,这么告诉我们啊!对于我们佛所制的这个教法,这个他完全是大悲大慈,啊!然后呢?大智慧所遗留下来,帮忙我们啊!解决真正问题的最圆满正确无误的方法,啊!你稍微起一个,轻微,轻就是不重视,啊!稍微一点不重视,觉得啊!这个马马虎虎了,稍微违犯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只有获得苦增上哦!不是说我们现在这里的,懂了,尤其懂了,不懂你根本无所谓轻,无所谓禁吗?这个你根本不懂吗?现在你懂了,又不摆在心里面,这个就是轻视,这个我们也很容易衡量得出来,啊!我们啊!平常的时候心里面重视的什么,唉呀!然后呢?这个世间的,普通一般事情我们都很重视他,然后呢?身体一点点小小的事情,都很重视他,一点点小小的利养都很重视他,但是对佛法的东西,一比马上比的出来了,佛告诉我们怎么做的,然后我们自己的概念怎么做的,你一比啊!这个轻重就分出来了,啊!这个轻重就分出来了,所以这个轻微就从这地方,如果你要真的获得快乐去掉苦的话,注意那就要把佛法这东西啊!慢慢的把他这个份量提高,份量提高,你如果说不能这样做的话,那么,对不起就像什么啊!折篱失坏庵没林,庵没是种果,庵没是种果,到底这个果是什么,嗯!我不敢肯定,啊!我想像当中可能是像芒果一类的,反正非常好吃的,很好的一种水果,哦,那么这一个果啊!他有很好的保护,现在你把那个保护弄掉了以后啊!对不起那个果园就糟踏掉了,现在一样,所以我们现世啊,如果对世间的王法,有所违犯的话,可能啊!你会逃得掉,但是啊!对佛法这个制的戒,这个因果的道理啊!你违反了以后啊!一点一滴都会感得果报,就像那个医罗钵龙王那个公案,医罗钵龙王是什么一个人呢?他好像是迦叶佛时代的时候,这个那一个佛,我不能肯定,总是过去七佛当中的一佛,啊!这我的印象迦叶佛,因为这个公案看太久了,那他是个修行人,非常努力的修行人,那他自己啊!在这个禅关经行,啊!不像我们现在嗳唷!高楼大厦样样现成喔!他就那个尸陀林里面,坐在那树底下,那种树叶没有人去修饰,那个树叶啊!那垂下来,那经行的时候那个树枝老碰到他头,嗯!觉得这东西很讨厌啊!啊!后来想这个不对,这个佛啊!制那个戒律啊!说这东西啊!不能折那个东西的!他就想,大的戒律是对的,那个佛制的那个戒没有意思啊!他就起了这么一个念头,嗯!心里直著这个,这个又不能碰他,佛制那个戒干什么?就这么一个念头,他是个很认真的修行人了!就这么一个念头,堕落了,堕落了以后,然后呢?幸好他那个正见增上,以后啊!后来又到了释迦世尊,乃至于一只毒龙,他那个龙头上有一个医罗钵罗树,这个树是臭的不得了,而且上面有各式各样的虫啊!专门啊!龙的鳞的当中,那个小虫钻进去,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呀!又臭又痛苦,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解脱,就是对这个起了这么一念,不恭敬,是啊!所以我们要注意喔!你平常我们要心里面,心心念念啊!要啊!对小小戒啊!啊!像大戒一样的,恭敬珍重,那个时候你努力向上的话,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但是不会啊!遭到这种恶果,这我们要了解的,为什么?因为你的业本身呢?心业起心动念之间,你一心恭敬,一心好乐,这千要不要啊!马马虎虎让他去啊!不管他啊!就这样,而现在的心里面一直跟那个烦恼相应的,这个是我们特别重要的,特别重要的,所以在我们寺院里面啊!为什么我们处处地方啊!要提醒,为什么要到寺院,那!就是随时随地喔!跑到佛堂看见,哎啊!佛在这地方,跑到教室,法在这地方,看见同修,僧在这地方,处处地方拿这个东西来提醒我们,这是有他的特别的原因的,那么你现在看,这一位医罗钵龙王啊!他是一个这么修行的人,可是他对佛的这个教法,他起了一念轻惑之心,然后觉得这种真是不对劲,佛制这个真是没道理,就这样害了,由此我们可以想见,我们现在在这样的一个好的环境当中,你如果是觉得,啊!这个讨厌这个,那遭到什么果报啊!喔!这个很严重喔!这样,所以说起来并不要你啊!费吹灰之力,啊!问题就在那里啊!起心动念之间,这个你说难是难极了,说容易是容易极了,因为你坐在这里闭上眼睛,躺在那里,乃至于就是你脑筋怎么去想他嘛?如果你恭敬珍重,随喜赞叹,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睡大觉,也在增长无比的功德,哦!所以反过来,如果你这个脑筋是没有的话啊!就把你瞌头念佛,这个真对不起你还在那儿,堕落,因为你脑筋里想的不相应嘛!啊!这个地方真麻烦,要这么做这个课,要拜那个佛,但是你又没有办法,嗯!心里面啊!委委曲曲的拜,嗯!岂不是跟他相应,他是个典型的公案,千万注意,那碰到这种情况的话呢?是,说,现在啊!我听见了这个,唉呀!要我相应那,相应又做不到,那怎么办呢?不要怕,那个时候你心里面啊!检查到你的不相应,然后呢?你说,现在我不相应啊!我要努力啊!真是我的罪障呀!这个对了,这个心本身就是跟法相应的心,大家还记得吧,前面告我们正修的时候,前行啊!第一个皈依,但是呢?如果你罪障未除,资粮未积的话,虽然你要皈依啊!皈依不起来,为什么不起来,你没有讲理由,现我们懂得了,原来啊!我们呀!烦恼的现行很重,啊!宿生的这个等流习性很重,所以现在我第一个认得他,认得他,对治他,对治他这不是在修行吗?所以尽管现在是不相应,可是你认得他不相应,然后你深深惭愧,说我要努力,我要努力,我要努力,这个就在修行了,这个本身呢?就是随顺正见了,

  然后这个因,步步只要走的话,自而然你每天呀!一直在赚钱,赚什么,法财之钱,跑到这里来的目地就是这个嘛?这是个重要的概念喔!说他容易,所以容易极了,绝对容易,你有了这个概念,然后呢?你去做什么事情,啊!那自然而然处处体会,啊!叫你说念书固然好,拜佛固然好,做事也好,然后有人骂你,骂你也好,对,干什么,喂!净除我的罪障呀!成就我的忍辱啊!这不是行了吗?所以这第一个重要概念什么呢?,就是那个时候呀!这个正知见,啊!这个是前面告诉我们啊!修学佛法的最重要的正知见,然后呢修学佛法第一步是戒,戒当中第一个是什么,啊!无知对治,我们不是没有能动脑筋的这个力量,而是以前这个脑筋,动到那里去了,动到错路上去叫它无明,啊!无明的特质,根据无著世亲菩萨的解释,对真实的意义是不了解,因为你不了解,尽管你去想,想的都是错的,哦!所以不是没有想的能力,不是不会想,而是想错了,所以现在呢?正知见,改过来,改过来呢?你还是用这个想,想对了就行了嘛,就像拿把宝剑,就像钞票一样,做坏事也是他,做好事还是他呀!所以不要把钞票丢掉呀!要把那个钞票善为利用,而这个东西啊!也只有人道才得啊!所以到这地方的话,我们感到庆幸,感到高兴,珍重的利,所以这个是我们啊!应该努力的地方呀!千千万万啊!不要啊!为罪染,但是啊!烦恼太重,有的时候啊!就是你稍微不注意呀,那么也要误失掉了,不要说我们呢!祖师都是这样,我这地方说一个公案,明末四大师啊!明朝末年啊!离开我们现在呢?四百多年,所以憨山大师,紫柏大师,莲池大师,藕益大师,两位禅宗的大师两位净土的大师,那真了不起,紫柏大师当年人,对他的尊重,不敢称他,称他尊者,哇!啊!那尊重到绝点!他已经大澈大悟了,他的习惯平常呀!吃饭之前一定先要礼佛,礼完了佛以后然后吃饭喔!嘿嘿!那一天喔!他不晓得有点什么事情呀!好像来了个信徒朋友啊!他谈的蛮起劲啊!吃饭呀!忘记掉了,哪!你看,以这么一个大澈大悟,己经成为一代大师,他居然还会忘记啊!可是他忘记了,做法跟我们不一样喔!我们忘记了,唉啊!今天怎么忘记了,我们最多这样已经好了,说不一定还是啊唉!这个是算了算了这么麻烦,后来也就不要拜了,那就更糟糕,他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话,啊!这个无始以来的习气,真如油入面,好好的痛切,然后呢?自己又趴到佛的面前,叫他的侍者来好好的打;先跟那个侍者说,今天有一个人犯了规了,你要代我去罚他,那个侍者说,喂!对呀!他那个师父告诉他罚,那师父命令他们去罚,结果带他到大殿,结果,他自己把衣服退下来,躺在那个地下,打!嘿!一看打的老师,嘿!这个怎么可以呀,然后呢!哪!不打又不行,轻轻拿著板不行,一定要打,打了还不行,还在打,然后这个侍者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最后他说打得两股尽黑,换句话打得屁股上面,那个血,通通打紫打黑,这样啊!那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他后来说了一句话,众生无始以来的习气啊,如油入面啊!你把那油摆在面里啊!拿得出来吧!一点拿不出来,你不把他好好的,这样去的话,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呀!当时我看了好感动,所以我们现在啊!就是啊!不但不去对治,还处处地方宽!宽慰自己,啊呀!我为了什么呀!为了宏法呀!为了利益众生呀!你这样做的话,他们不来了,他们什么呀!唉……!这大菩萨境我自己晓得,我是个兔子不敢跟他们走啊!只是自己反省就得,这是以前的人啊!我想到我自己的老师,我也有一个公案,这是我们以前在仁法师,啊!那是在这个美国佛教会,耶!我们这个后面的那个禅堂啊!他因为要打坐的关系啊!所以平常呀!不要穿那鞋子进去,平常我们这里啊!到大殿都穿鞋,不管什么,在美国一般啊!大家没有脱鞋这个习惯,当然家庭都是地毯了,不过这个里边啊!是因为打坐穿了鞋子进去不好,那么后来大家决定了穿了鞋子进去,他,他老人家呀!这个到了冬天,看书坐在这个地方去,搬一个凳子进去了,搬一个凳子进去呀,那一天啊!这,决定了这个法则以后啊!他进去的时候,忘记了,把那鞋子穿进去,他只有一个人啊!要我们的话,赶快出来的了,我把那鞋脱掉了吗?就算了,然后呢?他大概想起来了,事先我不知道,我就看见他老人家,和走了,跑进去,然后呢?跑出来,跑出来,穿好鞋,穿好鞋,蹦蹦的,再跑去,跑到门口脱掉了鞋,然后再跑进去,再跑出来再做,蹦咚蹦咚干什么,我出来看,站在后头,他一个人做的非常起劲,老做,他也不理我,一直做了几十遍,然后做完了,以后了,瞌头,你晓得他干什么,因为我跟过他多少年,啊!我当时感动的不得了的感动,没有,没有一个人看见他喔!啊!所以我觉得啊!原来真正所谓修行人的榜样,就这样,修行人的榜样这样,后来,他大概也晓得我了,他也说,啊!习气难改,啊!不痛下决心啊!就这么一句话,告诉我这个,哦!他自己就觉得,这么轻微的一件事情,穿那个鞋子跑进去了,哦!发现了,马上起来,然后呢?跑到门口,把鞋子脱掉,再跑进去,啊!然后跑进来,再跑进去,跑这个而且他做起事情来,这里啊!有人曾经听说过他,做把拿出全部精神跑的去,就做这么一件事情,这个是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是我们啊!心里面应该以存著什么方式,你能够这样子去对治的话,一定问题可以解决,所以说呀,如果有了毁犯了,

  【“莫不思虑而便弃舍”。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6-87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8-89卷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灵魂的历练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神婢的仪态和声音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卢伊巴的作秀

 

后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2-83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80-81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8-79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6-77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4-75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