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9 |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9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⑼ ——傅味琴讲于1994年9月隆昌律寺僧伽培训班 第三讲 修行要懂得佛法道理 修行要懂得佛法道理 今天来了很多居士听法,各位居士,你们从远方来到寺院主要是修行,跟哪个修?你们到大雄宝殿顶礼,那就是拜释迦佛为师,跟释迦佛修,有这样的认识就不错,这么辛苦这么远来,总有一个目的:修行先要懂得佛法道理,你们来求法,听法,你们是做对了。 深入宝山空手而返,不聪明吧 小时候,听妈妈说:“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生苦。”想想吧!来生,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可千万别做牛做马啊!做人呢?今生做了人也很苦,想来生做个舒舒服服有福气的人,这样子想,心量太小了。好比有座高山全是宝,你到了山上,宝不拿,拾了几块小石子回来,不聪明吧!如果希望来生做人仅仅为了享福,那么生天岂不更好?外道讲究生天,佛弟子为什么不能学外道,因为我们有更高的路可走,我们懂得,天上是不究竟的,天福享完了,仍然要堕到地狱里去受苦的,我们要走的是能出离生死轮回能成佛的这条路。 没有如来佛,只有“释迦牟尼佛” 进了大殿、顶礼释迦佛,称呼不要称错了,要称释迦佛,全称释迦牟尼佛,或者称释迦如来,千万不能称如来佛,那是称错的,因为“如来”和“佛”是两个称号,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总要有个名字呀,所以你们来听经很好,能懂啊!隆昌寺大殿里只有一尊释迦佛,别的寺院的大殿里,释迦佛旁边一位是佛的大弟子叫迦叶尊者,另一边年轻的是佛的侍者,叫阿难尊者,为什么要称“尊者”呢?因为他们都证了阿罗汉果了,已经了脱生死不再是凡夫了。 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有一次,佛在地上抓起一点土来问身边的阿难:“阿难,我问你,你看我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你也许要问,佛为什么不称阿难尊者呢?佛对弟子讲话,当然称名字啰!好比,儿子对自己的父亲称爸爸的,可是你的祖父称你的父亲就不能叫爸爸了,没有这种称呼的。所以,我们要称“阿难尊者”,单叫名字就不恭敬了。阿难尊者就回答说:“世尊,这怎么能比啊!大地土无其数,世尊手上的土只有这么一点点”。“世尊”也是佛的另一个称号,意思是世间上最可尊敬的导师。佛就告诉他:“阿难,我看世间的人死后失去人身的,就像大地土那么多,来生能再做人的,就像我手上一点土那么少。”所以,今天大家到佛门里来,是为了听法,如不好好修行,那来生连个人身也保不住的啊! 皈依要找个懂佛法能依戒修行的师父 要成为佛的弟子,必须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叫三皈依。可是如今佛早已涅槃了,可以找一位懂得佛法,戒律清净的师父作代表,因为当师父的叫你皈依法,他必须自己有法,懂得法,才不会把你引错路,当师父的叫你皈依僧,他必须自身有戒,戒律清净。在没有法,没有戒的师父那里受皈依是不妥当的。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的时候,要受三条皈依戒,受了皈依戒就不能犯皈依戒,第一条,“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佛,就是拜佛为师,就不能再认天道、魔道、外道的人为师了,也就是一切不是佛教的师包括假冒佛教的人都不能拜他为师了,如果你认他们为师,跟他们去学,就犯了皈依戒了。第二条“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天道魔道都包括在外道里,一切外道的书不学,外道的话,外道的报告和录音带全不能听,皈依佛法了,你又去学外道的法,犯了皈依戒,就不是佛弟子了,护法菩萨也就不会来保护你了,他跑了,因为你是在跟外道学了。第三条“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佛法是正,外道是邪,所以称邪众,僧是指七众佛弟子的团体,皈依了僧后,要常和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们在一起,要很和合团结,要常亲近善知识,常常听经学法,互相指导,互相关心,不能再到外道邪众那里去跑了,但必要的时候,保持应有的礼节还是可以的,但不能再受他们的影响了。 犯了皈依戒,就丧失了佛弟子的身份 为什么我要提到这一点,因为很多人虽然皈依了,但对皈依戒不清楚,也不重视,造成了现在佛门里佛弟子学外道的很多,由于不听法不懂,这容易受外道的骗,因为有的外道也打着佛教的牌子,还称自己也是佛门的,你不懂真假的区别,就受骗相信了,去跟他学了,结果犯了皈依戒,丧失了佛弟子的身份。 不学法,佛教外道都分不清 不学法,佛教与外道都分不清 什么是佛道,什么是外道?不懂佛法的人很难区别,懂了佛法的人很容易区别。有位居士是从河南来听法的,她跟我说:“当地佛门里的人想把我留住,帮忙做点事,我一定要来听法,我跟他们说,我不听法,佛教与外道我都分不清啊!”说得真好,一心想辨明是非,求知欲强的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佛教要以佛经为依据 区别佛教与外道,要以佛经为根据,这是最好的办法。例如,我们相信,阿弥陀佛有,西方极乐世界有,我们有根有据,佛说过的,有本经叫《佛说阿弥陀经》。我们相信药师佛有,东方琉璃世界有,佛说过的,有本经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又如,我们讲“戒定慧”,讲“菩提道次第”,告诉你怎样从凡夫修到了脱生死,又怎样修菩萨法成佛,我们讲禅定,修止观法门,就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全是经书里有的,所以经书里有的就是佛教。无论什么门派,什么练功法,只要佛经里没有的就不能称为佛教了。佛是不准弟子去学外道的,甚至,你把外道也说成佛教,你也要背起“混淆佛法,扰乱佛门”的罪过了。 “外道”这个称呼,意思是佛道外面的一条道路,我们把两条道路分清楚,并不妨碍我们对各教各派各道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礼尚往来。 假冒佛菩萨骗了很多人 有的地方,有些人竟然自称是佛,自称是菩萨化身,不懂佛法的人或许会信,懂佛法的人觉得好笑,每位菩萨化身来人间度众生都不会让人知道他是菩萨的,更不会自己说我是菩萨转世的,“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有些佛门弟子竟然也会相信以假当真,实在是愚昧颠倒,这都是不听法,不广学的危害!不听不懂嘛。这些地方可别去啊!你去了,非但害自己也害了他,因为他假冒佛菩萨骗了很多人,罪过是很大的。一个人也不去他也骗不了人,还免得他堕地狱。 五戒保人身,犯戒地狱苦 皈依了以后,就应该学法,好比一个学生,被学校录取后,你就得到学校去上课,老师不教书是错的,学生不上课也是错的。你学了法,懂得持戒的重要性,你发心要受别解脱戒,在家佛弟子就受五戒,受了五戒可不能犯戒,犯戒要堕地狱的,佛说过“五戒保人身”、“犯戒地狱苦”。你受了五戒不犯戒,清清净净,下一世不会失去人身。现在世间上的人,能受五戒的有多少,受了五戒犯了戒有多少,受了五戒莫名其妙,啥个五戒也不懂的又有多少。有把五戒弄错了,五戒里没有的,他加了进去,五戒里有的,他又去做了,犯了戒他认为没有犯,没有犯他认为犯戒了,这样的人就更多了,看来,受了五戒能懂五戒,清净不犯的真是极其少数了,仅那么一点点才能下世保住人身,这就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肯学法,不肯深入经藏的危害啊,所以佛打了个比方:“得人身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上午受戒下午犯戒,岂不笑话 因此,我们受了五戒的居士们,或者还没有受五戒的佛弟子,首先要听法,要问问清楚,五戒是哪五条,什么叫持戒,什么样叫犯戒,不然上午受了戒,下午就犯了戒,自己还不知道,真是可怜!好比一个学生进了学校,校规也不懂,学生守则也不明白,上午进学校,下午犯校规,晚上被开除,岂不在给自己开玩笑。进了佛门要修行,可不能糊里糊涂给自己开玩笑啊!在佛门里开玩笑,是要背不尊重佛,不尊重法的罪过的。 受了戒要学戒,犯了戒要忏悔 所以你要受五戒,受戒前一定要学明白,不明白的地方要向给你受戒的师父问清楚,受戒的时候,要安静,别说话,你一讲话,师父讲话的声音你就听不到了,要把师父问你的话一条一条都听清楚。一共五条,这一条师父问你:“能持否?”意思是“你能做到吗?”你能做到的就回答“能持”,做不到的就不要回答,因为你一回答“能持”就是受了这一条戒了。回去做不到就算犯戒了,五戒中有一条做不到,你只受四戒或三戒也是可以,但是五戒中“不饮酒”这一条是一定要受,不能不受的。如果受了五戒五条都做不到,这就等于你没有受戒。 有些人去参加受戒,师父在问,她不懂也跪在地上,旁边的朋友催她“你说呀!”,“说啥呀”,“说能持”,五条问完,说了五个“能持”,能持什么?不知道。这样受戒,等于没受,既不如法,又不清净,受了五戒后,又不赶快学懂五戒,结果糊里糊涂受,糊里糊涂犯,岂不是给佛开玩笑,既背上犯戒的罪,又背上戏弄三宝的过失。 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犯了戒要忏悔。 不做杀、盗、YIN、妄、酒五件事 现在,简单提一下,杀、盗、YIN、妄、酒这五件事,受了五戒就不能做。受了“不杀生”戒不能再杀害生命了,像鸡、鱼、一切有生命的动物、虫蚁类都不能杀。受了“不妄语”戒就不能说假话了。受了“不邪YIN戒”除了自己的夫妻外就不能搞邪YIN了。社会礼节上男女之间握握手是可以的。(但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是不准男女握手的)。第五条“不饮酒”,什么汽酒、啤酒、葡萄酒、酒酿之类凡是有酒的气味有酒的颜色一律不准饮。 生死轮回下去够苦的了 再说上去,受了戒,清净不犯只保住人身,可是并没有跳出生死轮回,即使有福气生天,做天人也仍在生死轮回中,天人福气享完了,仍然要掉下来,或再做人,如果连做人的福气也不够,那就掉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叫三恶道。所以受戒、培福、做人生天这叫人天道,这是第一步修行方法,叫人天道修法,仅仅是使我们免除三恶道的苦,并未脱离生死苦海,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总是在六道里转,一直轮回流转下去,也是够苦的了。 要出离生死修解脱道,要成佛修菩萨道 要修出离道,走上解脱生死的道路 所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迈上第二步。要学修了脱生死的方法,叫解脱道,将来证果,证到阿罗汉果,就不会再流入生死了,生和死的问题完全解脱了,也就是说证了阿罗汉果就再不会去投生。既然没有生就没有死,从这条道路上去修行,所以叫解脱道,也叫出离道,出离生死的意思。 修菩萨法的智慧,超九地即住佛地 自己生死解脱了,我们还要发菩提心,所以第三步修法,就要修菩萨法,把苦恼的众生都引导他们修行,使他们也能了脱生死,修菩萨法的人就叫菩萨,但是我们刚刚在学习,所以只能称学菩萨行,菩萨法是从初地修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超过九地就成佛了,经书上说的“凡超九地智,则为住佛地”。“地”这个字,是根据智慧来区分的,到了成佛的地步,智慧就圆满了,所以不求智慧的佛弟子,连初地都登不上去,哪会得到成佛的圆满呢? 成佛是我们共同走的大道 从凡夫修到成佛这条路,经书上都说得清清楚楚,可是经书很多,东学学,西学学,也没有一个头绪,所以历代的祖师们功德无量啊!他们把所有的经书里讲的如何修到成佛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给我们铺好了一条路,这条路有指标有步骤,一步一步往前学,一步一步往前修,这条路是一条大路,是佛弟子都可以走上去的共同道,是佛弟子都应该走上去的菩提道,这就是我们这一次讲的这本书。所以叫《菩提道次第》,次第就是步骤的意思。 发菩萨心行菩萨道,决定能成佛 我这样讲,你们听得懂吗?(大众回答:“听得懂”)听得懂就好,讲经说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使听的人听懂,所以要讲得深入浅出,具体明白。“菩提道”简单地说就是“成佛的路”。既然有条成佛的路,我们佛弟子为什么不走啊?有人有怀疑:“我到底能成佛吗?”越来越多的人是曾经发过菩提心,后来受了某些人的影响,对成佛就没有信心了,菩提心也就退掉了,发不起来了,佛叫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成佛,决定能成佛,可是佛弟子中的某些人说法刚刚与佛说的相反,说什么:“你想成佛,别打妄想啰,我都不敢想成佛,你想成佛?”一句话,就把人家菩提心打退了,一盆冷水,就把人家大雄大力的心愿扼杀了,心没有力量,人也矮了半截,说这种话的是犯了菩萨戒中的根本罪的,“退他菩提”,“坏他善根”是有罪的,大家可别听啊! 不要等小猫小狗成了佛再来度你 你不成佛哪个成佛?佛弟子不成佛,难道叫你家里的小猫小狗成佛吗?难道叫不信佛的人成佛啊?讲不通嘛!当然一切众生都会成佛的,他们排队还排在你后面呢!佛弟子要听佛的话,不要随便听人乱说,末法时期众生的毛病就是不听佛的话,不能依教奉行,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你不要老是怀疑自己,我能成佛吗?我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了。难道要到你家里的小猫小狗换了人身听到了法,修成佛再来度你?要小猫小狗来度你,你不羞愧吗?你应该先成佛去度它们啊! 释迦佛就是在人世间成佛的 有人问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从凡夫修到成佛的,说观世音菩萨过去世也是从凡夫修到成佛的,那是说说呀!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成佛,我们又没有看见。”我告诉大家,有啊,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嘛,是印度的王子,社会上的人都承认的,我们佛弟子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不想成佛的人是永远也不能成佛的,因为他没有这个心,发菩提心的是决定能成佛的,经书上说“发心证果二无别”,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有些后来的同学前几天没听到,所以今天再简单地提一下,释迦佛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因此,发成佛的心就叫发菩提心,成佛的这条路就叫菩提道。 有步骤叫次第,摄成“科颂”容易修 有步骤,不要乱、不要跳,就叫次第 路要一步一步走,大家都会走路,总是一步一步走的,没看见过一个人走路是跳的。想跳,一会儿就摔倒了,没有步骤,步伐一乱,进二步退三步,当然也不好。修行要一步一步上去,就叫次第。“菩提道次第”是告诉你,在成佛的路上怎样一步步有步骤上去,不要乱,不要跳。 把广大的法义摄聚,容易修得起来 什么叫“摄修”?因为佛讲的法实在太多,我们越学越多,不学不懂,学多了修起来就不容易着手了。那么有个办法,学懂了以后,修起来就不必像讲的时候那样广泛了,把广泛的内容收拢来,收成精要的,就能修得起来了。举个例子说,要你们修大般若,如果照六百卷《大般若经》去修,怎么修得起,就说念,我年轻时念过《大般若经》,天天念,念了三个月才念完,大般若的意义还不懂。如果法师讲《大般若经》,三个月能讲完吗?或许要讲二三年吧!有人就说:“这么难啊!算了算了,我不学了。”你别急,有办法嘛,为了使我们容易修得起来,历代祖师就把广大的法义摄聚拢来。 从广摄成心要,不懂还是无益 佛当年也是这样的。《大般若经》讲得很细很广,又怕佛弟子法太广修不起来,又把《大般若经》里意思缩拢来讲了一部《金刚经》。那么《大般若经》这么广你们怕难,不看不念不懂倒也罢了,《金刚经》已经缩得那么薄薄的一本,有人虽会念,但不懂,不懂咋修行呢?像外国人不懂怎样拿筷子,就是装模作样也不行,始终一个菜都挟不起来。你们唸经不懂经文,好比筷子不会用,你一口饭也没有吃到。中国人不会用刀叉吃饭,他没学过,一到嘴边全滑下来,所以只念不听法,等于一口饭也没有吃下去,因为你不会修嘛。如果你《金刚经》再修不起来,再给你缩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竟然说成“多心经” 有人连《心经》都不懂,也修不起来,又懒惰了,光念一个咒子,“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咒子更难懂了,不懂还常弄错。前几年有个邻居跟我们谈起她从前也是天天念“多心经”,这就是不懂呀!应该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不懂又贪简单说成“多心经”,贪简单就容易弄错,说反了就背罪过,因为你这个“多心经”跟《心经》里的意思恰恰相反,《心经》教你非但要一心,而且一心还要教你无心,被她反说成多心了。凡夫就是多心,说“哎哟,你这么冒火干什么?你多心啦!”多心就要冒火起烦恼。这是举例子给大家听,不学不懂,贪简单不是闹笑话了?还不是一个笑话问题,不懂法的人把法讲错了,要背罪过。 佛讲了“密教”,难道就不光明正大了吗 有本书,书名字就别说了。佛说密法不能公开,他说佛法都能公开,否则就不是光明正大,他跟佛说的不一样。佛那么说,他这么说,在《大般若经》“理趣品”里佛讲的全是密教。他却认为佛讲了密教就不光明正大,如来每句话使众生觉悟,他把法、如来的话搞乱了,使众生仍然不觉悟,却要众生从他的话里得到觉悟。你是谁呀?你是凡夫!所以如果不懂法,看了那些书,听了那些话,还以为是对的呢。 谤法罪胜过毁塔、杀阿罗汉 佛教传到中国来,从中国开始分成各宗各派,凡是佛法每个宗派都在度众生。禅宗、净土宗、密宗、法相宗、天台宗,目的全是为了度众生。你把其他宗派否定了,去排斥,诽谤,岂不叫人家别度众生?释迦佛会欢喜吗?所以说宗派之间互相团结尊重,千万不要背谤法的罪,你能说某一种法好,某一种法不好吗?乃至于说成是妖法魔法,修了要发神经病,要下地狱,你把佛法说成是妖法,岂不把佛说成是妖怪了,佛讲谤法的罪有多重?好比有人把整个南赡部洲的佛塔全打掉,这个罪比不上谤法的罪重,百分不及一。还有个比喻,我们知道杀一个阿罗汉的罪就会下无间地狱,假如你把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阿罗汉全部杀光,这个罪哪能算得清呢,还比不上谤法的罪,百分不及一。阿弥陀佛大慈大悲,48愿度众生,可是阿弥陀佛说,有两种众生除外,一种犯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一种是谤法,因为谤法罪太重了,去不了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为了求功德,可千万不要背罪过啊,背了罪过,你赔本了嘛。好比赚了两块钱,结果损失了十块钱,那就是赔了八块钱。 末法众生只看他人过失,不看自己过失 末法众生朝山敬香,只看功德,不看过失。可是你别说他不看,他也看得厉害,看什么?看别人过失。镜子光是照别人,不照自己。所以修行就困难,如来早就估计到有这种情况,所以称为末法时期。 别的宗派在度众生,要欢喜赞叹帮助他 别的宗派在度众生,要欢喜赞叹帮助他 我们希望各宗各派都要广度众生,你这个宗派度不了的众生,别的宗派在度,你要欢喜赞叹帮助他,佛弟子要互相帮助。为了弘扬佛法度众生,千万不要闹不团结,更不能互相诽谤、排挤,挖空心思说闲话。 宗喀巴大师把《菩提道次第》摄成“求加持颂” 《菩提道次第》是不分宗派的,凡是佛弟子全要走这条路,叫共同道,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哪宗哪派,给你一条修行总路线。 这次,我们讲的《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就是宗喀巴大师把他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摄成《略论》,又摄成“求加持颂”,越摄越精要,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修得起来。 颂是把一段内容用四句话来表达 颂就是把《菩提道次第》的内容,一段一个步骤,用四句话来表达。例如《金刚经》里也有颂,能把《金刚经》的所有的意思都归纳在这四句里,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心经》都要我们修观 又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把整个的《金刚经》的意义作用教你一个修的方法,就用这四句话来总结了。颂的好处就在以精短的文字来包含整个法的意义,尤其是最后一句,“应作如是观”,修行就要修观,如今佛弟子不肯修观。有的听到我讲禅定就高兴,有的只诵经不修禅定。《金刚经》叫你观,你怎么不观呢?禅定就是叫你怎么观呀。念《心经》的人更多,问他“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照过几次啊?还问咋个照。《金刚经》要我们观,《心经》叫我们照,这就是要我们修的观照般若。 背熟“颂”遇境能起作用 一个颂就包含着这一段的含义,使我们容易修得起来,颂能背熟,在心里会发生作用,有时遇到什么情况,颂里意思会跳出来,这个境界就能通得过去。 为什么要求加持 前面讲的是题目。 讲《菩提道次第科颂》前,先讲《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颂文不长,为什么要求加持,由于我们修行用功能力比较差,应该求佛菩萨三宝来给我们加被。我们知道,福气不能了生死,要了生死就得有智慧,我们自己智慧有限,如果我们能够开一点智慧多好啊!哪怕开点小智慧,总比现在学起来容易嘛。所以我们除了向各位菩萨求加持,也要向大智文殊菩萨求加持。 要相应,才能得加持 昨天已经把求加持的意义讲了,好比一个孩子在哭,因为他怕,妈把他抱在怀里,孩子就不哭了,也不怕了。这就是母亲的能力加到孩子身上去了,这叫加持。因为孩子懂得妈妈的怀抱是最安全的。别人劝他他还是要哭,妈妈一抱,他就不哭了,妈有这个能力,妈能把这个能力加到孩子身上。可是得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孩子要扑向妈妈怀抱,如果妈来了,孩子拒绝:“我不要我不要。”仍然哭,那也没有办法了,你不要妈了嘛,这有啥办法?第二个条件,要确实是他的妈,如果哄他,“你看你妈来了。”他一看不是,“不是我妈!”也没得作用。或者孩子哭糊涂了,明明是妈,他不承认妈,也没用。所以一定要双方相应。我们求佛菩萨加持也是这样,要跟佛菩萨的心相应,第一要信仰,第二要知道佛菩萨确实能给我们能力,我们还要对佛菩萨,像扑向妈妈怀抱里那样亲切,那么这个作用就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