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一、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
 
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一、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顶礼大恩上师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西方了义*轮寺教主、至尊三藏法师丹增扎拉堪布! 吽!欧坚意吉努向参 巴玛改萨东波拉 雅参乔革俄珠尼 巴玛炯内写思扎 扣德夸桌忙布果 切杰吉色达折吉 新吉拉些谢色所 格日巴玛思德吽 目录 一、 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二、 修五加行前应该先作什么准备? 三、 五加行还是六加行? 四、 没有传承可不可以修? 五、 修哪个仪轨好? 六、 应该念藏音还是汉音? 七、 观想不出来怎么办? 八、 真正升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入手窍决在哪里? 九、 已经能升起二心是否还需要圆满数量? 十、 应该在五加行的哪一步骤磕大头? 十一、什么样的磕大头姿势才算标准? 十二、磕大头时应该念什么? 十三、磕大头为什么会累? 十四、修哪种曼扎好? 十五、到底修到哪一步骤算完成五加行? 十六、有人说修五加行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和违缘,是吗?怎么样才能使修行顺利完成? 十七、怎样作能让修习五加行的功德在同等条件下翻倍? 一、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慈诚罗珠堪布在《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讲义》中说:“无论何人,凡渐根者均必须从加行修起。除此外别无它途。切切为要!……这些前行非常重要,修这些是要使自心清净,调伏自相续,使自续成为法器。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所积累的习气很严重,如果直接修正行很不可能证悟法性,万一能证悟的话,其见解不坚固,过一段时间后会消失。若修过前行尚未修正行即便去逝也能得到解脱。上师瑜伽修好后必定能生莲师刹土,在其刹土中可与持明者及空行母共同修道,速得成就。”“这是修道的次第,要如次而修,不能颠倒。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修前行而首先就修正行,这是错误的。如同不会站立的小孩岂能会跑步?因此对初修者来说,加行是唯一的基础,必须要修圆满。”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舍弃前行法的修行无有芝麻许实义,即便偶尔生起了少分修行暖相,也会因见解不稳固而渐渐消失,犹如未打地基的建筑一般。有些人虽然在修前行时装模作样、敷衍了事,但在修正行时认为那些是前行法现在不需要修了而放弃,结果会与前相同。是故舍弃圣道之基础前行法,则如无墙求壁画将断绝正法之根。”又如法王如意宝说:“尤其是当今时代许多人好高骛远不经过前行修习,便首先进入大手印、大圆满等正行修法,以至正法与补特迦罗背道而驰。所以,诸位首先唯一实修此前行至为重要。” 现在有很多师兄沾染了很多习气,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什么功夫,直接闻思空性而引生狂慧,张口闭口尽是“虚幻不实”“不执着”等等。学佛的进步标准在于能否调服自己的烦恼,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样的人是否真的调服自己的烦恼了。曾经有很多人就空性的问题反复询问上师,上师总是告诉他资粮的重要,学佛要讲究次第,除非自己是大根器人,一般人在实修上不宜从闻思空性入手。如果只是作为入佛门的好奇,作为一种入门诱引也可以。但是一旦对佛法的信心真正战胜了好奇心的时候,一旦要真正的修行,一定要按照次第来。对于目前的大多数人来说,首先闻思空性来修行的话,多半成为知识型的学佛人,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 慈诚罗珠堪布《五加行开示录》中说:“那么第一步是不是要学无我呢?也不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过程就是先修五加行,然后再修其它的无我修法,这样才能够从轮回里面安全地出去。出去之后再回来渡众生。这是一个凡夫人寻找出路的一整套方法。 这个方法在佛教里才有,因为佛陀已经清清楚楚地了解到我们轮回的根源,而且也已经找到推翻轮回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走向解脱,就要按佛陀指示,该先做的要先做,该后做的就后做,最后的目的当然是要精通无我,要得到无我的智慧,但现在让我们一下子得到这样的智慧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就必须先修五加行,所以修五加行是很重要的。 ……我们修加行的目标也是这样,虽然证悟空性,现在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我们现在连外加行都没有修,内加行更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去修无我,空性,光明等等。虽然从无我,空性,光明角度来看,不存在什么加行、因果、轮回,但这是最后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现在只能有这样的分别,也需要有这样的分别,以分别心走向无分别心,从有戏论走向无戏论,最后当然是修光明。但是现在还言之过早,我们只能高处落眼、低处着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走上去,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才是最踏实的修法,所以要修五种内加行。” 益西彭措堪布在《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略释》中说:“浩瀚如海之深广佛法,概括起来可归纳在小乘、大乘显宗、大乘密宗之教法与证法中,而此三乘修法之核心分别即是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修行人相续中生起了欲超三界求得解脱之出离心,便已进入小乘五道中之小资粮道;若人心相续之中生起了为度众生愿成佛之菩提心,即已趋入大乘五道中之小资粮道;何人相续中若生起了大清净之见解,便已进入密乘五道中之小资粮道。此之二心一见,乃是三乘之精华,不论是谁,若未生起此心要修法,决定无法趋入三乘正道中,更惶论言获得甚深之证悟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