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择师知见:依师的真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择师知见:依师的真义

  为何要依师

  每一个有情都具有离苦得乐的本性,并且不断地在离苦得乐的追寻中。但在生命生生的承接中,我们都必须依靠一个有具体内涵、能带领我们真正离苦得乐的人。具备这样条件的人,在佛法中称之为「师长」。在世间,我们从出生受父母抚育、教养,乃至长大后求学、创业,无非都在依靠有经验的人引导。这样的观念即关系,在佛法中尤其明显。从父母及老师身上,我们能获取一般世间知识,而佛法中所提的善知识,更是扮演无限生命中,引导我们生生增上,乃至究竟趣入佛果位的重要角色。每一位想透由佛法获得快乐的人,都应该具备此种信心。当我们开始真诚想解决生命的苦乐问题时,我们更可以体认到一个具德师长对自身的迫切需要。而实质上,在密乘中,弟子一切功德皆是由于上师而生起的。

  有个著名的故事:印度大成就者那洛巴长期依止上师帝洛巴。然而,帝洛巴却始终不肯传法于那洛巴。某日,当师徒二人行经荒原,在一个特别的因缘下--帝洛巴将那洛巴贡献的曼达摔回他头上的同时,那洛巴因此而契入甚深的大乐禅定中。在密教里,所有一切功德均由上师所赐予。以前在西藏,这种弟子因上师摄受而成就的例子非常多的。对比时下有许多人,不是认为不要老师,要不就是认为老师只是一部讲经说法的机器,弟子只是由彼吸收知识罢了!这些都是错误的心理。在了解真正的依师之理后,我们都应该策发起对师长的希求,以及如法的依止。如此,方堪为真实的依师内涵呈现。

  上师的条件

  在佛法里面,善知识是一切道的根本。不仅弟子本身要具有依止师长的条件,师长亦当有严密的资格。就一般共乘的标准而言,善知识应具足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广学多闻,通达教理证量,功德超胜于弟子。且说法善巧,具悲悯心,勇猛精进,诲人不倦等十种功德。

  但是因由时运的不允许,要找到全德者,是很难的。而这十种功德之中是有所轻重缓急的。如果一个师长通达甚深实性法义,能依法调伏内心成就戒、定、慧三学,面对弟子时慈悲地教导,具足了这三种功德,就算不擅于言说,也不耐劳,我们却都能够在他身上得到法益。

  到了密乘,上师的标准就更殊胜了。他必须具足广大的悲心,以及对密法的修证,尤其,他必须具足源自金刚持佛的清净无间传承,以及其他种种条件,如此的上师才有资格位弟子灌顶引介进入坛城,传授自我转换的修法。

  切勿求好心切,未作观察,寻即依止。假使因时机或逆缘找不到善知识,可以阅读经教,了解佛法的内涵,并不断希求,当顺缘聚合,可以值遇善知识而如法依止。而平时应具备精进的心,希求善知识;以及抉择是法非法的智慧;不对师长及同行观过、妒忌比较等弟子相,上师出现时,便能速疾相应。

  如何依止上师

  学佛者能成就的重要因素,在于是否能得到清净传承之具德上师的教导。因此,有心学法者应尽力寻找具德的善知识。若有幸能值遇具德上师,学法者还必须与上师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即所谓的「依止」。从最初学佛到最后密乘成就都必须依止上师。依止的方法有三项:

  1. 用外在物质供养上师。

  2. 为服务上师而贡献自己的才能。

  3. 依循上师的教导实行。

  此三项行为背后的内涵是学法者的内心要能敬信上师的教导,尤其以「依教奉行」最为主要。然而因为学法者的程度不同,对于「依教奉行」的方式就必须注意衡量与厘清。「依教奉行」的共同基础是建立在对上师的净心与信心。然而初学者特别需要观察上师的教导是否合于佛陀的教导。若有不合之处,决不能贸然听从,需委婉拒绝、或请问清楚,这才是初学者的「依教奉行」。

  因为佛法主张「信为能人,智为态度」而非一味的盲信。而所谓「把上师一切行为看成完美」的「依教奉行」是要等到渐次修习到无上瑜伽密法时才全面运用。若躐等而行,不仅对自己无益,更可能造成社会上的宗教问题,乃至导至佛法的衰落。

 
 
 
前五篇文章

择师知见:实相宝藏论释 上师德相

择师知见:永嘉仁波切依师专题问答

择师知见:三昧耶戒恐怖吗?(释见伦)

择师知见:勿任意说上师是菩萨的化身及如何择师

择师知见:如何选择金刚阿阇黎(索南诺布仁波切)

 

后五篇文章

择师知见:「上师」的争议性(陈建强博士)

择师知见:关于审慎选择上师的开示(多钦则红格尔多吉仁波

择师知见:传法者的资格限定(堪布索达吉)

择师知见:蕤呬耶经阿阇梨相品第二

择师知见:苏悉地羯啰经分别阿阇梨相品第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