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XC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 |
 
XC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
(9月17日 中) 课堂笔记之二十 (二)什么是真正的抉择?我们要抉择什么? 1、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大家认识我们的抉择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同行善友,我们的抉择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 ----大家刚说这个学校好,我就报考这个学校,像这样的算抉择吗?还是随业流转?这其实都是我们的增上果、我们的业感。 2、我们有没有说要找一个心灵导师教我们学佛? ----从小父母告诉我们要读书、找好工作,世间人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好的,我们就受这样的影响,读书为了找工作、工作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子、生子又为了读书,周而复始。 ----真正的抉择一定是智慧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果报。 3、智慧有世间慧和出世间慧。大家刚才讲的都是世间慧,是有染污的,佛法智慧就不同。 ----但我们学了佛后是否就有智慧抉择了呢?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情绪,我们无时不在受别人言论的影响。 ----抉择就是下决定,恶不能行、善要努力行,决定了就会产生力量。 4、我们要抉择的就是依师来下决定,广论中讲道之根本是亲近善知识。 这个善知识要能带我们走大乘佛道,一步一步怎样走要很清楚,这要我们宿生累积很大的福报和善根,才有可能遇到这样的善知识。 5、师父是怎样带我们抉择的呢?善知识的抉择与我们的抉择有什么不同? (1)有个同学说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将师父的话记下来,至于师父话里的内涵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其实听师父的话,听的不单单是他的话,更重要的是听懂师父的心,听懂师父内心的道次第。 (2)有个法师对学习教理很相应,对做事方面相对欠缺,就问师父能否让他多做些事情。师父说你不用做很多事,你在教理上深入就好,团体中有做事能力很强的人可以补足你的不足。这就是师父的抉择,师父常常站在一个团体发展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而我们则习惯于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3)自己也曾请教师父说想学禅定、学论,师父想了想说:我们的学习一定要看团体需要我们学什么?团体需要我们做什么? (4)师父抉择的重点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师父是过来人,跟师父一步一步走来能看到师父的抉择是正确的。我们不是学师父的话,而是学师父内心的道次第。 6、体会善知识的心、学习善知识内心的道次第。 (1)有人说听不懂师父的话,只是把师父的话记下来,如果我们能懂师父的心,那么师父的话就能听得懂,才不会是理论上喊一喊与师父同心同愿。 (2)怎样体会善知识的心呢? ----并不是要离开师父的话、语言,而是要想师父透过这些话语要告诉我们什么?师父的为人风貌、志趣神韵是什么? ----师父在广化寺佛学院毕业典礼上讲怎样判断一个人修行的好与坏,有没有人知道?点同学回答,没有人看过博文。善知识的为人风貌是不会变的,我们要经常通过善知识在不同场合下的开示来体会。因为外在因缘不同,善知识的引导可能会变,但主旨却不会变。师父讲修行的好与坏体现在做人与做事上。 四、做人与做事怎样体现修行好坏呢?文章内容:“世间上的事情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当所有的事情纠葛在一起,就不容易看清楚,于是造成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怎么放弃。这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自心,要解决问题必须回归到自心。……” (一)、要用心做人、做事,学习传统文化中讲的“诚” 1、如何做人、做事?就是要用心。把心用进去了才能做好事、做好人,才能把修行修上去,也就是依师依上去、抉择抉择上去。我们要依师抉择,我们自己是很难抉择清楚的。 2、论语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千乘之国,过去是诸侯国,国家的大小以能拉出多少兵车来看,千乘就是兵车很多。孔子讲治理这样一个大国方法就是“敬事”,内心非常恭敬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样久了,就会产生一个结果:“信”,周围的人对你就会非常的信任。这就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回归内心,在内心上下功夫。 3、我们做事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之心? ----提一壶水、扫一个地,是什么心?诚心恭敬做每一件事,久而久之就能让大众对你产生信心。 ----观察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做事有原则,周围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很有信用。 ----单是一个“诚”就足够我们学了,诚敬是非常高的境界。 4、至诚恭敬的行持是一个人应行的道。 ----古人祭祀神明时如同神明在眼前一样,这就是一种诚。 ----而我们呢?佛就在这里,说你们的所作所为我悉知悉见,你却说我才不信呢;我们常常说天知地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样怎么能有诚心呢? 5、一个诚敬做事的人是什么状态?庄重沉稳、内心有善法的力量。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诚”的特质,我们很肤浅、浮泛。 ----比如扫地时有没有把心用进去?我们经常的状态是:这里是我的卫生区,到打扫的时间就扫一下,不是打扫的时间就不扫,这个地方不是我的清洁区,脏了不由我负责、不用我扫。 ----古人的诚心可惊天动地,我们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佛菩萨身上。我们要长期培养敬事的风格,一定能得到大众的信任。 (二)、至诚恭敬的心要从真诚的孝心中培养 1、孝悌是仁德的根本,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伦理。 为人儿女就应孝、为人父母就要慈爱、兄对弟就应照顾,但现在的人不管这一套,儿子成了老子、兄弟不像兄弟,父母不知如何做父母、儿女不知如何做儿女。 2、我们至诚去做一件事时要能用进心,否则造的业就很肤浅,如蜻蜓点水。我们为何得不到师父摄授?就是因为诚心不够。 ----我们要学习怎样向人提建议,不然就是直通通的说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一定要至诚恭敬、委曲求全。 ----米拉日巴尊者被上师呵斥打骂,从来不会说你为什么打我,而是一直忏悔自责自己,这就是诚啊。 3、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薛包的人,母亲过世后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母,父亲受后妈的影响要把他赶出家门,他哭泣哀求,父亲还是把他赶走了。他没有抱怨,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搭了一个小茅棚,每天早晚去父亲的房间请安、打扫庭院,父亲看到他还是呵责。这样过了一年,他一直问安打扫不缀,终于感动了父母,叫他回了家。父母去世后,家里分家产,与弟弟分父母的财产,佣人他挑年老有病的,说与他们相处久了对他们比较熟悉;器皿他挑破旧的,说平时吃饭都用这些,对它们比较习惯了;田地他挑荒的,说他从小都在种这些地,对它们有感情了,一点也不假造作。后来弟弟家境破败,他又接济。他对父母、兄弟就是这样一种真诚的心。后来他到朝廷做官,八十多岁往生。 所以,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是我们应该用功的地方,与之前引导的坐凳子的动作轻声、柔软语等都不相违。 4、至诚恭敬并不是说不灵活,而是一种态度,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练习,久了一个人就会不一样,我们对事物认识不清的情况就能避免。所以“诚”,师父的法名,“学诚”是我们一直要去学习实践的法门。 这样去用心后,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就会改变,大家可以去实践,把别人的每一句话都当成真的,就是内心真诚的表现。 5、我们的言行和内心要一致。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人真诚的特点,非常赞叹,一个信众和师父谈事情,讲了两个小时,师父的每句话他都能听到心里去,讲到高兴处就很欢喜、忧伤处就几欲哭泣,她修行的境界就比一般人高。 而我们讲话常常与内心不一致,行为与内心脱节,久了我们的思想与说出来的话差得太多了。像上面讲的这样的真诚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五、课后作业 要预习文章,预习广论中业果的部份,八因三缘,把业果的内容反复看一看。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