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四、圆教的修证次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四、圆教的修证次第

 

  天台宗所说的圆教义理,如《四教义》卷一说:“圆就是不偏的意思,这个圆教所阐明的是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法性与无明为真俗二谛相即的中道之理,事造理具三千诸法圆融具足无二无别,专门教化最上利根之人,所以称为圆教。”[1]这是说,在化法四教当中,圆教乃是最为深妙的教法。《法华经》以外的其他大乘经典并非不谈圆教,然均杂有藏、通、别之粗教,故并非究竟圆满了义的教法;而《法华》所说则是纯圆独妙,胸襟之广大,超越之微妙,高出余经。圆教之意就是中道实相的妙理,一切万有诸法当体即是真如实相的中道;三千世间即空、即假、即中。三千世间是一切万有的事理总别,本来互相融镕、虚通无碍。三千诸法非如吾人目前之所思虑,而是远离凡虑的,故即空。而其当处诸相宛然,柳绿花红不相紊乱,故即假。此不紊乱的诸相当体,即是融镕无碍、绝妙不可思议,故云即中。如此,三千世间三谛圆融,事理、色心、因果悉皆不二,此称为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云一色一香非中道。凡此皆表示:“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千无改无明即明”。故其“即”并非如通教之二物相合,也不是别教的背面相翻,而是当体即是的“即”,烦恼生死本身即是菩提涅槃。虽云中道,并不是从空、假而出的中,而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圆教所阐扬的是“不但中”之中道实相,此乃是究竟了义的无上圆满教法。

  三谛圆融,不可思议,名圆妙。三一相即,无有缺减,名圆满。圆见事理,一念具足,名圆足。体非渐成,故名圆顿。圆伏五住,圆常正信,圆断五住,圆行一行一切行,圆位位位相摄,妙用庄严,故云自在,四悉普益,故云建立。这是说,大开圆解之后,就能够具备圆教圆满纯正的见地,具备了这样的见地之后,在整个修行道路上,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行方式,那就是在“一切都是圆满究竟的真实”这个思想上,以无有修行的心态来修习一切诸法。

  圆教初入门的修行者,听闻到了圆教的名字义理,解悟圆教的道理之后,便能利用一心三观,观察一境三谛,境智相应,而此五住烦恼也就不伏而伏,故名为圆伏。圆常正信即佛之理,对于自己身心世界的一切万事万物,就是微妙实相的全体,一切色相皆是佛身,一切音声皆是佛语,一切心念皆是佛意,一切都是圆满究竟的真实,能够彻底相信,不惊、不怖、不疑,亦不怯弱,敢于承当。圆断就是圆满断除五住烦恼,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圆断烦恼是不断而断,并非有一个烦恼可以作为断除的对象。因为在前面已经圆信当下即佛的道理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烦恼,都能够看到烦恼的真实就是菩提的真实,烦恼的作用也就是菩提佛性的妙用,如此,便能圆断五住烦恼,开佛知见,住大涅槃,名为圆断。圆行就是指一行一切行,此乃真正了不起的大乘修行方式啊!!!任意摄取一行,就圆满具足了十方诸佛在内的一切行持,屈伸臂倾,即到莲池海会,言语动静,无非最上菩提,真是妙行无住,可谓自由极点。圆位就是指位位相摄,一位一切位,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妨行布。如《摩诃止观》卷一说:“云何入圆位?入初住时,一住一切住,一切究竟,一切清净,一切自在,是名圆位。”[2]所谓“从初发心,便成正觉。”证悟初住的时候,就具足一切位次的功德利益,圆满无缺,自在无碍。这是圆教看待修证位次的眼光,虽然不无修证位次的前后,但是全然秉持完美无缺的心态来证得,所以在每一个位次上,都能够心安理得,没有任何的隔阂障碍。美哉!圆教之位次。

  1、基础行

  圆教修行的基础与别教相同,但需要对机者方可进入正道的修行,大乘佛法的共同基础有五:一、持戒清净。无论是出家师父还是在家居士,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就要守护好自己所受的戒律,轻重等持、尽力而为,也就是养成一颗认真负责的责任心,培植福德,锻炼身心,增强毅力。二、奉持三皈。凡是修学行人,都要做到以三宝为生命的依靠和归宿,在心中生起三宝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宁静、最光明、最慈悲的至尊至贵之真宝。三、发出离心。藏教行人必须发起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全心全意的希望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情景,生命中许多负面的行为,如贪嗔痴,以及不稳定的轮回特质,生老病死的痛苦烦恼等。四、发菩提心。针对出离心而言,菩提心就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但希望自己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而且还强烈的期盼其它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誓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彻底解脱一切苦厄、或者究竟涅槃之极乐,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深切愿心。五、大慈悲愿。在轮回中感受到了无量无边的烦恼痛苦,所以同时发起无上大愿,祈愿一切烦恼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同时真切感恩一切众生都如父母一般慈悲,与佛体同枉受苦轮。有了这样的深切大愿,主要表现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上。

  2、五品资粮位

  A、随喜品

  随喜就是随顺妙法而欢喜的意思。如经中说:“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随喜妙法。所谓妙法,即是此心。妙心体具,如如意珠,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心即空、即假、即中。深明一心三观之旨趣,具有不可思议之妙用。从而生起无与伦比的欢喜赞叹,具足清净庄严的微妙功德。

  《法华文句》卷八说:“随顺于诸法的事相和理性,无二无别,喜就是庆幸自己和庆祝他人。”[3]《妙乐》卷十三说:“事理只是权巧方便和究竟真实的异名,了解这个权实,就是非权非实,所以能够无二无别,这就随顺开权显实的事理了。所谓自己他人的,理性本来就具有事相的缘故,所以能够庆祝他人,事相本来也就具有理性的缘故,所以能够自己感到庆幸。再者,不二而二,所以庆幸自己和他人;二而不二,所以明了双非自己和他人。”[4]《法华玄义》卷五说:“如果有人宿世培植了深厚的善根,或者值遇善知识,或者从经卷当中,圆满地听闻了圆教的妙理,所谓一法一切法(假),一切法一法(空),非一非一切(中),不可思议,从而生起了圆满的信解,知道了一念心当中具备了十法界,譬如一微尘就具有大千经卷一样,立即想要开启这个真心,继而修习圆教的观行。圆教的观行,就是指一行一切行,所谓十法成乘,依次观照使十心成就,其心念念都能够与诸波罗密相应,这就称为圆教五品位最初的随喜品位。”[5]如《止观大意》说:

  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所寄。

  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6]

  B、读诵品

  《天台四教仪》说:“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谓内以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止观》卷七说:“善于讲说微妙的佛法义理,并能与自心相互印证融会,譬如膏油能够帮助火光,这个时候的心观就更加明朗,名为第二读诵品。”[7]读诵比如膏油,圆观比如火光。《法华文句》卷八指出:“眼看文字为读,看过而不忘记为诵,对所读经文生起了信心所以叫做受,保持这种觉受而使其成为一种力量就叫做持。”[8]

  C、说法品

  《天台四教仪》说:“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内解转胜,导利前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如《法华文句》卷八说:“宣传名为说,圣人的经书很难理解,必须经过解释。”[9]《法华玄义》卷五说:“修行者内观展转增强,外在事相上的修行又越发显著,圆满的理解已经在自己的心中生起,由于深广的誓愿熏习启动,再加上宣说一乘之佛法,如实无误地演说传布。说法开导众生,这是使眼前学人得以证道的全部因缘,教化众生的功德归于自己,观照十法成乘的十种心就能够三倍于以前而转向明了,这就叫做第三说法品的位次。”[10]

  D、兼行六度

  《天台四教仪》说:“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福德力故,倍增观心。”再如《法华玄义》卷五说:“前面所说的这些首先熟练观心,却还未来得及牵涉事相。现在内心的正观已经稍微明显了,就能够傍兼利益众生了,能够以微少布施的功德与虚空法界等无有异,使所修习的一切法都能够趣向檀波罗蜜,檀波罗蜜就是法界,其余的五种波罗蜜也是如此。事相上的修习虽然很微少,但其发心却是非常广大,这是指以理性的观照作为正修,以事相的修行作为傍助,所以说兼行布施等。事相上的福德资助理性上的智慧,就能够使十乘观法的十种心更加强壮,这就叫做第四品兼行六度的位次。”[11]

  E、正行六度

  《天台四教仪》说:“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持戒等。谓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阂,转胜于前,不可比喻。”《法华玄义》卷五说:“修行人的圆观稍微熟练了,理性和事相将要圆融无碍,涉及事相而不妨碍理性,处在理性当中而又不隔离事相,所以具足修行六度。如果修布施的时候,没有能所二边的取相和执著,尽十法界中的依报和正报,一施舍就能一切全部都同时施舍,财物、身体以及生命、无畏都能够平等地完全布施。如果持戒的时候,性罪重戒以及只犯讥嫌的轻戒,也能够平等而无有差别,五部律所制定的重戒轻戒,都不会有所触犯。如果修行忍辱的时候,生忍、法忍乃至寂灭忍,都能荷担负责而安心忍耐。如果修行精进,则能够色身和内心都清净,没有间杂没有退转。如果修行禅定的时候,随意进入各种禅定,宁静和散乱都不妨碍。如果修习般若智慧的时候,权巧方便和究竟真实这二种智慧,究竟明了而通达,乃至世间的知识才能,治理国家、养育生命、生产技术、一切事业,都能够与诸法实相不相违背。具足了解释佛之知见的能力,而对于自己的正观理性的修行,譬如大火得益于柴薪一样,这是第五品正行六度的位次。”[12]

  3、十信加行位

  圆教的贤位就是指六根清净位,也就是圆教十信位,在这个位次上的修行人,已经进入了中道佛性的正法之内,但仍然还只是一个凡夫,所以也叫内凡加行位。初信断除见惑,七信断除思惑,十信断除尘沙惑,但这些惑业并不是圆教行人刻意想断除的,而是任运自断,不断而断的。如《天台四教仪》说:“进六根清净位,即是十信。初信断见惑,显真理,与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见地,别教初住齐,证位不退也。次从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与藏通二佛,别教七住齐,三界苦集断尽无余。故《仁王》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解曰:十善者,各具十善也。若别十信,即伏而不断,故定属圆信。”

  正如《辅行》卷六上说:“从最初圆解妙法以来,就能够三谛圆修,与次第修证的意义永远也不相关。这是讲圆教行人的粗重见思惑是任运断除的,断除的惑业与次第修证而断除的则是相同的。”[13]又在卷七下说:“五品位就已经能够圆伏五住烦恼,哪里会到了这个位次还特别来断除见思惑呢?只是因为在圆教修行的过程中,对于粗重的见思惑就会自然而然地首先断除,犹如冶铁一样,铁上的粗垢自然就会首先脱落。”[14]

  4、圆教圣位

  圆教修证的圣位包括了分证即和究竟即,分证即有十住、实性、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位次,究竟即就是妙觉佛果,总共四十二个位次,华严的四十二个字母,就表明了这圆教四十二个位次的修证情况。《天台四教仪》说:“入初住,断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谓:解脱、般若、法身,此之三德,不纵不横,如世伊三点,若天主三目,现身百界,八相成道,广济群生。”

  这是阐明了断除无明惑而证的中道实相之理,全体而起妙用的情况。获得三德的前后次第,本来依次是:法身、般若、解脱,现在这里是根据初住菩萨,缘因善心、了因慧心、正因理心等三心而开发的顺序,作为次第的。所谓不纵不横,这是差别于别教的非纵即横。《释籖》卷六说:“虽然一点在上面,但是不同于三点水的纵向排列,三德也是如此,虽然法身本有,但是不同于别教所说的为无名烦恼等惑所覆盖;虽然二点在下面,但又不同于烈火的横向排列,三德也是如此,虽然般若和解脱二德是属于修习而成,但是不同于别教的行人,理体本来具足,而不能够相摄互收。”[15]

  5、妙觉极果位

  最后我们来谈谈圆教的究竟即佛——妙觉位,这是圆教修证的极致,也就是天台教法当中所指出的最高的修证位次了,这是生命的圆满究竟处,所有一切都到了圆满究竟的地步,真的没话说,不可思议不能形容了。如《天台四教仪》说:“进破一品微细无明,入妙觉位,永别无明父母,究竟登涅槃山顶。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槃。以虚空为座,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即圆教佛相也。”

  我们把圆教修证的贤圣位作了简要的说明,实际上这些只是一个大概的脉络而已,如果要想仔细的把每个位次的修行方法和证悟境界全部介绍出来,对于我们这些局限狭隘的凡夫而言,无异于管窥蠡测、坐井观天,因为圆教的教法和修证,就连别教的地下菩萨也不能望其项背,真可谓:荡荡乎,莫知其高厚!

  但是,假如我们具备了不二的信心,就在圆教教法的字里行间,就在我们的见闻觉知处,深入体悟吾人当下没有任何局限、没有任何片面狭隘的心性,在扬眉瞬目、举手投足之际,跳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窠臼,却来观时间,真是好快活!言语动作之间,离却心意识,思维考虑之际,翻到时空界,或可言下悟入佛之知见,只在弹指之间,过去未来现在,所有知见计较、是非人我,全都融入如来大光明藏,是又何等庆快?何等当机立断啊!!诸位善知识,圆教的究竟真理,就在这六根门头放大光明。

  --------------------------------------------------------------------------------

  [1]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722页中。

  [2]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2页上。

  [3] 见《大正藏》卷三十四,第138页中。

  [4] 参见《大正藏》卷三十四,第344页上。

  [5] 参见《大正藏》卷三十三,第733页上。

  [6]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460页中。

  [7]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98页下。

  [8] 参见《大正藏》卷三十四,第107页下。

  [9] 见《大正藏》卷三十四,第107页下。

  [10] 见《大正藏》卷三十三,第733页中。

  [11] 见《大正藏》卷三十三,第733页中。

  [12] 见《大正藏》卷三十三,第733页中。

  [13]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333页下。

  [14] 见《大正藏》卷四十六,第385页上。

  [15] 见《大正藏》卷三十三,第900页上——中。

----------------------------------------------------------------------------------------------------------------

更多达照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第一章 永嘉禅概述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第二章 外具五种缘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第三章 呵斥五种欲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第四章 摒弃五盖障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第五章 调身心五事

 

后五篇文章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三、别教的修证次第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二、通教的修证次第

达照法师:天台修证次第之一、藏教的修证次第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八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