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茶文化:禅茶一日(游祥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茶文化:禅茶一日(游祥州)

   禅茶一日(一)

  游祥州教授

  (2009年7月23日上午于普贤阁)

  大和尚、各位老师、各位营员:

  今天可以说是带着一种回到柏林寺复考考功的这样一个心情回到柏林寺来。

  2002和2003年我两次来到柏林寺。到柏林寺一个大的因缘就是因为,当时老和尚,还有我们大和尚邀请越南的一行禅师到柏林寺来。越南的一行禅师,大概现在在西方国家,应该是在禅修方面是继铃木大拙先生之后,对西方影响最大。前几年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过一个世界级的世界政治领袖会议,邀请一行禅师去这个会议做一个讲演,一行禅师回信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说我讲佛学不讲政治;第二个呢,所有的与会者必须跟我一起行禅。就像昨天诸位跟我们大和尚一起行禅,他要求戈尔巴乔夫——就是当时俄国的领袖,美国的总统布什,说你们全部要跟我行禅我才来。这个主办方就很为难了,因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邀请你来,可是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政治领袖都跟着佛教的师父去行禅。一行禅师说:“如果你们这个事情做不到,我不来。”结果一行禅师去了,然后世界各国的政治领袖也跟着行禅。所以诸位跟着明海法师行禅,这跟世界领袖的位置是相当的,我们要恭喜大家。

  一行禅师来到中国四次。来到中国的一个因缘是1 9 9 5年,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他说他从16岁出家开始,所读的佛经全部都是汉传佛教的经典。因为当时越南的寺院还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所以他们当时要读佛经,就是一定要读汉文的,越南文翻译的佛经很少。所以他为了要感念中国的历代祖师对他一生的法身慧命的启迪,他要到中国来朝圣、来礼祖、来报恩。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临济宗的禅宗的传承第四十三代——就是传到越南去的第四十三代的传人,所以他1995年带了很多的西方的弟子们,还有他的越南弟子们来到我们柏林寺,同时来到我们附近的临济寺去礼祖,就是认祖归宗啊,因为这一个因缘所以跟我们老和尚、跟我们大和尚结了很深的缘。后来我们明海大和尚的安排,还到了北京大学做了一场演讲,由明海法师来翻译,同时还在北大的校园里面行禅,这个行禅的照片我这里也有。(演示幻灯片)

  这是当时明海大和尚安排在北大的校园行禅的一个影像。明海大和尚在哪里?不用介绍了!这就是一行禅师,然后当时有两个小朋友在校园里面散步,一行禅师就把他们带过来一起行禅,后面这个是一行禅师的大弟子,他是美国德州大学的太空科学的博士,后来他随一行禅师出家,这是我们,那一天很冷,积雪、结冰都还没有退掉,这是一行禅师在国外的弟子们。

  一行禅师他个人告诉我,他到大陆走了很多寺院,觉得最相应的就是柏林禅寺。我觉得这就是柏林寺的道风,尤其是柏林寺的提倡禅茶的这样一个努力的方向,他非常非常的认同,所以我们感谢老和尚,感谢我们大和尚。

  我记得那个时候一行禅师来到柏林禅寺的时候讲了一段话让我很感动。他说“佛教在西方”,现在西方人对佛教是如饥似渴在追求佛法,可是现在西方弘法的人开始少了。所以就特别的期待我们柏林禅寺可以多培养一些人才,将来到西方去弘法。

  我觉得在座的各位营员、各位同学来到这里学习,我觉得你今天种下的不只是你个人学佛的种子,我想也是将来到西方去弘扬佛法很重要的种子,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努力,好不好?

  (营员回答:好!)

  我们这个路怎么走出去呀?我们大和尚上个月才到德国去主持了一个禅七。我说师父你没有翻译吗?他说:“没有,我直接用英文讲。”所以我希望诸位要作为师父的角度将来到西方去弘扬佛法,英文要先学好,好不好?

  师父给我《禅茶一日》这个题目,我刚刚跟大家报告说我是回来这里考功,考功就是你去打禅七,去坐禅修活动最后要结束的时候,就是要考验一下你现在功夫做到哪里了。我记得当时来到我们柏林寺的时候,我们老和尚就带我到我们那个流通处走了一下,然后就在这个书架上面就拿下一部书,交给我跟我家里的师傅,再给大家过目一下。(游祥州教授拿出《茶经》给营员看)

  当时老和尚就拿了这一套书交给我们,诸位看得出来,《茶经》这个功课不得了,老和尚的功课交下来,我们回去以后就积极的、努力的研究茶,这是老和尚给我们的公案。我们参了几年,今天回来我真的很感谢明海大和尚,回来报告一下心得。所以我今天特别虚上座,就是请大和尚这里负责监考,考一考今天回来报告的这个心得是不是及格,所以我们接下来总结的时候请大和尚来打一下分数,不要太低啊!

  诸位知道,在佛教的整个思想里边,最核心的一个思想就是两个字叫做“缘起”,一切的事物,成住坏空,生住异灭都是一个缘字。缘这个字,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条件(Condition),就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要有条件的。我们知道20世纪有一场非常重要的辩论,就是英国的大哲学家Russell,中文翻译叫罗素,他跟当时法国的一个神父,就是非常权威的一个神学的大师两个人有一场辩论。这个辩论的主题是什么呢?叫做“The existence of God“——上帝的存在”。法国神学大师就是因果论述,说你承认不承认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罗素先生说我当然承认,法国神学大师就说如果所有的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宇宙的形成当然一定有一个最后、最初的原因。但是罗素先生反驳他,他用了个比喻来反驳。他说我们承认天下所有人都有母亲,可是我们不要把天下所有的母亲加在一起说她们来自于一个共同的母亲,而名字叫做上帝。你们懂我意思吗?万事万物各有因缘,可是你不可以把所有的因缘把它加在一起,把它抽象化,把它变成一个最初的因,最初的缘。

  我们常常会有一个很有意义的一种问话,说请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陷阱,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逻辑思考的陷阱,为什么呢?因为你先要定义,请问你的“先”是最先呢还是什么先?别说你家隔壁人家养个鸡,它孵出来一颗蛋,你当然说先有母鸡后有这个蛋的,对不对?可是我们有没有办法,天下的鸡跟天下的蛋放在一起说最先有鸡或最先有蛋。你们懂我的意思吗?因为先有鸡或先有蛋这个“先”讲的是“最先”哪,讲的就是最初因哪!所以西方的基督教的神学,他们一直把上帝定位为最初因,当然这个是讲不下去了。

  佛教呢?不这样讲法的,佛教是说有因有缘世界生,同样的道理,有因有缘世界灭。你千万别说无缘世界灭,无缘这个世界是灭不了的,懂吗?地球不断的恶化,我们不断产生大量破坏环境的气体,有这样的因缘这个地球才会灭,这个世界才会灭呀,你们了解我的意思吧?这两句话你们跟我念一下,这是佛祖讲的话,我念一句你们念一句:“有因有缘世界生”(营员随念),“有因有缘世界灭”(营员随念)。

  好,诸位知道,这个世界是可以换的,“有因有缘爱情生,有因有缘爱情灭”,你们同意吗?(营员:同意),对不对?这个天下哪一件事情不是有因有缘才发生,有因有缘才产生变化的嘛!

  好,所以在今天宗教里边,你会听到一个很重要的表达叫做:“上帝是万能的。”这个实在是人类一个很伟大的创造性思考的结果。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来讲,有人就问了,说如果上帝是万能的,请问他能不能造一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大石头?请同学回答我:“如果上帝是万能的,他能不能造一个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大石头?”认为能造的请举手,认为不能造的请举手,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嘛!你回答就掉到陷阱里面去了。所以为什么要学会龙树菩萨《中论》的一种智慧,每一次当对方提出问题的时候,你先质疑他的问题,懂吗?譬如说你说上帝是万能的,那如果说他能造一个他搬不动的石头那不是证明他不能吗?那如果他不能造他也是不能,所以结论是什么?万能包括不能,所以万能是不成立的,这样了解吗?所以万能这个词语的本身,它就是一个内在的矛盾。

  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事情。佛陀有没有说他是万能呀?

  从来没有,为什么?有因有缘无所不能,无因无缘一无所能,同意吗?所以佛说“无缘不能度”啊!你没有见佛的因缘,就是佛要度你也度不了。有一次佛陀和文殊菩萨在街上行脚,文殊菩萨就说:师父,前面有个老太太,我观照她的宿命很辛苦的,师父去度她。佛祖说她跟我还没有这个因缘。文殊菩萨把佛陀带到她的面前,她就转身,转向后边,佛陀转到另外一边去,她又转到相反的一边。为什么?没有种下见佛因缘的种子。所以我们今天来到柏林寺,今天有这么大的福气在听老和尚开示,大和尚带我们行禅,这个事情不是今天发生的,因为这个事情今天发生的是果,这个果一定是有它的因,对不对?这个种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就种下了,所以要珍惜因缘。我们今天在这里相遇,我们就是种下未来相遇的种子,如果我们今天大家在此相遇,彼此发现彼此的优点,彼此看到了一个很阳光的一面,诸位将来这个种子下面,将来发出的果就是很阳光,就是很喜乐的。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一向有两个原则:第一善缘要增长,恶缘要善了。什么叫善了?就是“你能帮助我,常常来成就我,来提升我的智慧,这是我的善缘”,前天晚上师父带大家做的一个讨论“我的善缘”,这个善缘有很多形式。什么是恶缘呢?就是来挫败你,来跟你找麻烦,或者很多的事情本来可以成就让你不成就,这是恶缘,请小心,恶缘千万不要恶了,为什么呢?因为以怨抱怨它不能了啊!所以越是恶缘,越要善了,什么叫善了?用善意的态度来回应。所以为什么佛教反对以怨抱怨,而是以德抱怨,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的态度。我们谈到这个地方,就是说佛教的基本思想一个最核心的思想只有两个字,是什么字呀?同学们回答我,大声一点,这两个字不能忘,(营员:缘起)。这两个字要带着你轮回才行啊,否则忘了就不行了。因为你明白这个道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你就一直在那边盲目的轮回,所以缘起的思想是最要紧的。我今天跟大家报告说,因为上一次来柏林寺老和尚给我的这本《茶经》就促成我开始回家做功课了,就开始展开各个方面跟茶有关学习的因缘,也因为这样,今天大和尚慈悲要我在这里来跟同学们做一个分享。

  我想我第一步要来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我们既然要来学习茶,那当然要遇到好的老师了。昨天谈到善知识,《华严经》里面提到的善财童子,遇到文殊菩萨,他就请问文殊菩萨,菩提道上这条路该怎么走?文殊菩萨告诉他,菩提道上要成就,最要紧、最要紧的一件事情,就是亲近善知识。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文殊菩萨他讲了四个原则:第一,我们还没有见到善知识前,要勤求善知识,要到处去积极的去寻访——什么地方有善知识,我要好好的学习,像我知道今天在座我们很多同学,来自四面八方的,也走了很长的路,坐很久的车子才到这里来。也有人去年报了名,报上了以后因为临时没有举行,他从去年一直到今年的四月,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去看柏林寺的网站,恭候有没有要举行生活禅夏令营。到四月份终于公布了这个消息,他第一个报名,这位同学请站起来跟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男众第十组的,你转一下给大家看一下。所以他报上名字的时候,他担心一件事情,因为他要到国外去出差,要到法国去出差,他害怕这个事情在生活禅夏令营这个时间,他担心这个事情,结果呢他出差回来时间就是7月19号,然后他7月19号那天下午7点45分赶到柏林寺来报到。

  我们从这个例子里边,你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就是从因到果,他想来这儿是因,他终于来了这是果,对不对?可是从因到果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主导性的,有没有人可以回答我?一个字,那个东西是什么?(营员:愿心)有人讲出来了,有人说愿,有人说心,是不是?都对,就是你的心。

  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同时要小心,佛教里讲“一切唯心造”跟西方哲学讲的唯心论是不一样的,佛教的唯心造的唯心两个字那个“唯”是突出的意思,就是心在所有的因缘里面是力量最大的,只是凸显的意思。不是说心像西方那种宇宙发生论,说心可以创造,可以变成一些东西,不是的,是要形成这一切的东西,心的主导性最强,了解我的意思吗?跟西方唯心论的说法,那个是不一样的。尤其你看佛教讲修行的时候,讲三法印,其中一个是什么?“诸行无常”,行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也是无常的,所以“一切唯心造”,这一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凸显心的主导力量。

  心有这样一个很强的主导力量,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个心来发展善缘,也是因为我们这个心的力量很大,所以我们更要发挥我们心灵本身佛陀所发现的,所强调的那个觉悟的能量,善用这个心灵的觉悟的能量来开展我们生命中的善缘。

  我们这个夏令营的主题叫做“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那个缘是什么缘?是善缘还是恶缘哪?善缘哪!我们要学一学,怎么样结善缘,不是来结恶缘。我们要生活在广结善缘的世界,这个缘有知识的缘,有朋友的缘,有成佛的缘,有开悟的缘,大家发展这一方面的善缘。

  同学说“愿”,我们这样讲——当我们的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这时候心换了个名字叫做“愿”,所以我们叫“心愿”,讲心是一般的,讲愿就更聚焦了。有愿必有力呀——愿力,愿力!我们今天普贤阁一起来研习这个禅茶一日,这普贤菩萨的性格,是什么?就是永远以最大的愿力来承办一切的事业,这个愿力很重要。

  谈到因缘我想因为老和尚给了我这个《茶经》的功课,所以我要跟大家讲讲我学禅跟学茶的一些因缘。

  我先来跟大家讲讲我亲近的善知识,在禅修在佛法方面给我指导的善知识:

  第一位是我们的印顺法师,他是浙江人,他从30岁开始生病,但是活到了101岁。诸位,这叫带病年龄,带三分病,免疫力特别强。所以这个老人家很让我感动,他也是我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这是老人家去世之前,大概是2个月之前,在医院里面,我带一位印度的朋友去看老人家。(演示幻灯片)因为我那个时候跟印顺长老报告,我说:“师父啊,读您的书有一本书最不喜欢读。”他的眼睛睁得很大,哪一本书不喜欢读?我说是《印度之佛教》,因为您《印度之佛教》最后一章是什么?“印度佛教之灭亡”,我说您印度佛教要讲灭亡就讲不下去了嘛!我说我给您带来的这位朋友他是英国人,他在印度住了30年,他在帮忙做印度佛教复兴,所以我说师父,您的印度佛教还要再加一章,叫做“印度佛教之复兴”。他很高兴,那天侍者说今天导师讲话只许五分钟,绝对不能超过,然后我们在跟师父讲话的时候,他在旁边一直指手表,意思是时间到了,你赶快走。结果呢老人家问了很多问题,谈了一个小时,这是我在老人家101岁往生前2个月在医院里面跟师父谈话。

  我第二位佛学的重要的老师就是南怀瑾,南老师。我第一个禅七就是跟南老一起,跟着他学的。他早先在台湾,后来老人家到上海,(演示幻灯片)这是在上海,我参加了世界佛教论坛,到上海给老人家打电话问候,他一听,说你过来吃饭,本来晚上还有一个活动呢,那就没有参加那活动,赶过去看老师,这是南老师在太湖旁边的太湖大学堂,在庙堂那边,这是上次去看老师拍的照片。

  另外一个在佛学方面,佛法上面对我启发很大的就是星云法师,他旁边这一位是西南大学校长卢兰·噶斯特教授,这是最近跟大师拍的几张照片。

  另外一位在禅修方面,帮助我很大的,指导很多的就是惟觉老和尚,台湾的中台山的惟觉老和尚。这是1989年的时候和惟觉老和尚到韩国几个大的道场参访的照片。

  再来对我启发非常大,尤其在禅茶方面启发我,就是我们净慧老和尚,这是我上次来的时候拍的照片,老和尚很慈悲,还送了我们禅堂的集册给我带回去,这个对我们非常、非常的重要。

  再来就是一行禅师,1995年开始有机会亲近一行禅师,他去台湾有一个月的教学,我来帮他做翻译。(演示幻灯片)这个是后来一行禅师到广东的云门寺带领禅七的一个(照片),这是禅七的时候我帮他做的翻译,这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在北大,这是2002年的时候。在2002年的时候还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师父在这个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那里有一个道场叫鹿野苑,我们去看他,跟师父约的时间是11点半见面,可是师父延到12点半才见,见了面就用中文写四字。这老人家中文非常好,因为他从小读汉文的经典,他写了四个字叫“当下自在”,“当下自在”四个字。这四个字在那时的意义特别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那天5点钟要在洛杉矶的机场坐飞机回台湾,师父到12点半见面呢,然后又亲自倒茶,我知道这个茶一喝呢,我五点的飞机是肯定赶不上了,然后师父给你的四个字“当下自在”,就是逃不掉的。所以旁边的很着急,因为送我去的这个师兄、师姐,他们就一直给我暗示:飞机快要赶不上了!而且那个时候是学校要开学之前,这个太平洋两岸的飞机机位很难去抓到的,但是我很有信心,反正“当下自在”嘛!所以呢,就“当下自在”了,到了五点钟才跟师父告别,飞机已经飞走了。

  后来2005年的时候一行禅师在海外流亡四十年,回越南之前特别写了信给我,那时候我在北京,特别写信说希望陪他一道回去,所以这次在越南,在顺化的这个街头跟着师父行禅,到马路上去行禅,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因为街上的人听到师父带着行禅,就跟着、跟着,所以我们看看什么时候我们大和尚,到石家庄街上行禅。

  2007年的时候我们香港来的衍空法师,他特别邀请一些禅师到香港去,有一段时间的禅修的教学,在香港跟师父见面。一行禅师,他是一个百分之百跟茶分不开的禅者,他说话要茶,他带禅修要茶,所以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秘密就是见师父一定要带茶,师父很喜欢喝香气比较好的茶,所以我去见师父的时候,每一次都会带一点师父比较喜欢喝的茶。

  我另外一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就是上海的元音老人,这是我们在1999年,就是老人家往生前半年,亲近老人留下的照片。(演示幻灯片)

  我另外一位在禅修方面对我启发很大的老师,他跟我是益师益友。就是台湾的优人神鼓的指导老师黄世勋,黄先生。那么他的这个艺名叫“阿丹”。他是马来西亚怡岛地方的华侨,从小在马来西亚跟着当地的武师学武术,这个阿丹的师父,是一个老华侨,是谁的传人呢?是上海精武门霍元甲的弟子,所以这个年龄有概念了吧?但是你有没有看到霍元甲这个电影,看到过霍元甲这个电影的同学请举手,不看的不容易开悟。没有看的同学要补看,要补做功课。

  我说一下霍元甲这部电影,我觉得霍元甲一生他一直在寻求突破,可是他有两个地方他不能突破:一个是他对生命的那种开展之道,他还是在很受困的一个心态下离开这个人间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你会看到他找不到精神的出路。但是阿丹师父,他负责带一个打鼓的一个队,我觉得他找到了精神出路。他原来是在台湾,后来他跑到印度去旅游,本来预计是两个月。后来到了印度,你知道印度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叫做什么?恒河。恒河有一个最重要的城市有人告诉我它叫什么吗?有没有看过一部奥斯卡得奖的电影叫做《印度之旅》有看过吗?没关系,这个电影不是非看不可。为什么提这个电影?因为它介绍了那个城市叫做瓦拉纳西(Vārānasī),瓦拉纳西是两条河流的名字合在一起,因为它是两条河流交汇点。佛陀在印度的菩提迦耶,在菩提树下开悟了,然后他第一次说法在哪里?那个城市叫做鹿野苑,或者梵文叫Sārnāth,就是在瓦拉纳西的旁边,也就是在这个恒河边。我们知道佛陀,他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前,先在苦行林苦行六年哪,他这苦行六年,最后的结论四个字,有人记得吗?佛陀在苦行林里面苦行六年,最后呢,他要离开苦行林时他说了四个字叫做“是处非道”,就是这个地方不是悟道的地方,也就是说苦行只能锻炼个人的意志,只能降低个人的欲望,苦行只能在某一方面使身体产生比较特殊的一种禅修的能量,但是他认为苦行是不能悟道的,苦行是不能够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的,所以他离开苦行林。

  那你知道他在苦行里面有五个人,是他的父亲为了要保护他,派了五个人去保护他,然后假装是苦行僧,就跟在佛陀的身边,在苦行林里面六年。结果这五个人假戏真唱,他们最后跟佛陀一样的认真,也认真的修苦行了,所以当佛陀离开了这个苦行林,到了尼连禅河边,跳下去,像鲶鱼一样跳到河流里面去洗一个很舒服的澡,然后洗完澡之后又上岸之后碰到一个牡羊女叫苏坦耶,这个牧羊女看到这个苦行僧瘦得皮包骨,你知道佛陀在苦行林苦行的时候,最后瘦到什么样子吗?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有一座石雕的像,是犍陀罗风格石雕的像,叫释迦苦行像。这佛像上面你看佛陀的手指头指着他的肚脐,马上可以碰到它的脊椎骨,就瘦到那个地步了。因为在苦行的时候,他每天只吃一粒芝麻或者一粒麦子,这真是很厉害。你们知道芝麻这个东西有非常丰富的维他命E,也就是抗老化、抗氧化的那个最丰富的元素。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在那个苦行林里,就靠着那个芝麻或者麦子撑了六年。他离开苦行林接受牧羊女的粥,这个粥现在在印度的德里还吃得到。德里有一家餐厅,专门供应这个粥,不过你吃的时候有没有开悟就不知道了,就是一种那个羊奶拌着一种煮得很软的稀饭,然后撒一点坚果类的,的确是很香的。佛陀就接受牧羊女这个供养,然后走到附近的菩提树下,坐下来,如果他不开悟,就不起坐,就这样最后夜睹明星,经过了几个关卡,终于大彻大悟。佛陀开悟之后呢,这五个假戏真唱的苦行僧,就看到佛陀背叛了苦行僧的这个原则——印度的苦行僧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第一,不吃,尽量不要吃;第二个不能洗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不能洗澡?全世界有一个民族不洗澡就会死掉,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日本人,因为日本有个神话里面说天造大神,造这个世界,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所以日本人特别喜欢洗澡的,因为这个洗澡所以养成日本人另外一种性格叫洁癖,爱干净就好,不要变成洁癖,癖则弊也。

  可是印度的这个苦行僧正好相反,他不能洗澡。为什么?因为整个印度在那个时代里面的一个苦行僧的理论的基础是认为,人通过苦行可以从身体里面升起一种能量叫tapa,就是一种热,英文把它翻译叫hot,可以产生一种热能。

  这个tapa这个东西,就是说因为你少吃,要经过种种方式的苦行——什么一脚立啦、什么金鸡倒立啦,各种的方式。如果他洗澡的话,能量就洗掉了,懂我意思吗?所以他不能洗澡。释迦牟尼佛离开苦行林,跑到尼连禅河里面去洗澡,这个等于就是对放弃苦行的最直接的宣誓,对我们来讲洗个澡舒服嘛,对不对?哪一天你禅修到一个很好的境界的时候,洗个澡更快开悟,舒服嘛,对不对?毛细孔张开,这个很舒服的嘛。

  好,我现在告诉大家,这位阿丹师父,他跑到了鹿野苑旁边,就是那个瓦拉纳西的城市,恒河边,在恒河边他有一个惊异,什么样的惊异呢?印度教的教徒他一生最大的向往就是到恒河洗一次澡,认为可以洗尽他的业障,他最大的向往之一,就是死的时候可以在恒河边火化,当众放在木材上把他烧掉。结果这个阿丹师父在瓦拉纳西的那个河边遇到两件事:第一个他每天要坐着喝咖啡,每天看着人家在烧那个尸体。诸位,修无常观哪,不是用讲的,是直接在观察中——无常、无常、无常。因为他是个外国人,他在印度旅行的时候,人家总是问他两句话:第一句话你是外国人吗?所以人家问的第一句话是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你说我是从马来西亚来,我是从中国来,把这个问题解答了。第二个问题是whoare you?你是谁?这个就变成话头喽,“你是谁”跟“念佛是谁”都是话头。所以他一边修禅观,一边就在参这个“你是谁”,“我是谁”,“念佛是谁”,“拖死尸的是谁”,这是话头了,没有人教他他就参起话头来了。

  结果,预计两个月的旅行延长到六个月。然后他在河边喝咖啡的时候,还有一个奇异。有一个印度人走到他的面前,说你坐禅,阿丹师父就点点头说:是的。他说:你虽然坐禅,没有得到禅的滋味。哎,这可厉害了,我坐禅可是没有得禅的滋味,你怎么知道呢?他就说:“你旁边这杯咖啡,有咖啡可是没有把糖放进去。”喝咖啡很多人要加糖,要奶精呀,哇,他被这两句话震撼了,这个人不简单,结果,这个人竟然带着他走了几天的路,到哪里?到菩提迦耶,然后在菩提树的旁边教他十天的禅修,就是有这样的因缘,不期而遇。可是你觉得那个是偶然发生的吗?我给偶然下了个定义:所谓的偶然,乃是人类对宇宙之因果的内在秩序的必然性的无知的顿知。这一句话说得太长了,大家了解吗?因为宇宙间发生的事情哪有偶然呢?没有just happened,一定是有因有缘它才发生的嘛,是不是?所以这个阿丹师父不晓得前世跟印度的上师结了什么缘,竟然带他走到菩提迦耶。

  “偶然乃是人类对宇宙的因果秩序,对宇宙的内在因果秩序之必然性的无知的顿知”这叫偶然。很多人都觉得:哎呀,我偶然碰到他!等到你碰到他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点都不偶然,因为有太多的必然在里面,你们同意这一点吗?比如说今天我们很多同学在这里,你们只要开始熟悉,你就会发现,喔,好多必然!不过这句话不要变成谈恋爱的借口,因为那需要另外一种更深的智慧。

  我现在讲的阿丹师父后来在印度半年的时间,我是怎样认识他的呢?有一天看到他的表演,他在打鼓,我没有办法想像为什么一个人在舞台上,他走路的脚步跟禅师行脚竟然没有两样。所以我就想去发现这个背后到底怎么一回事儿。有一天我碰到他,我就说:“阿丹师父,为什么你在台上走路可以走得那么样的稳定?”他说:“我在印度光是学走路学了半年。”所以昨天诸位跟我们大和尚学那个行禅,我看没有半年不容易学到。

  所以我希望同学以后要做一个练习,譬如说我从这边走到那边去,我就是念念分明,念念分明的走路。什么叫念念分明的走路?我们用白话讲比较好,就是走路走得有感觉,这样懂吗?走路走得很有感觉,懂吗?诸位,感觉也是觉,觉者佛也。所以当我们的脚下很有感觉的时候,我们最终讲就是成佛了,这样了解吗?你不要了解只有脑筋成佛,脚要成佛,我们在行禅的时候,念念分明很有感觉,我们的手也成佛了,这样懂吗?所以有一天要画你这个佛像不是只有头,懂吗?脚也有、手也有、身体也有。为什么?因为全身都很有感觉,懂吗?请记住,禅修的要点不是变成一个没有感觉的人。

  人非木石,岂能无念?所以你说我禅修修得很好,我什么感觉都没有,那就完了,一定是出问题了,懂吗?禅修越好,感觉是越灵敏的,身内、身外感觉是非常非常清楚的,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再响,静默止)

  听到磬的声音深呼吸三次,念念分明。好,我们刚刚谈到这个阿丹师父,我真的是被他舞台上走路的脚步把我震住了,所以我后来写了一篇文章,谈了我这一份感觉,我在文章里说的:“看‘金刚心’——就是阿丹师父的表演,他有一个非常美的地方,那就是舞者的步伐,不是芭蕾,不是现代舞,而是独特的行禅之美。我曾经问了阿丹师父,你是怎么修起来的?他回答我说在一个殊胜的因缘中,我在印度用功了半年,每天看着自己走路、吃饭,看着自己每一个当下。就是这份厚实与傻劲,所以在舞者,每一个念念分明的步伐中,你我都可以感受到一股来自行禅的觉知能量,一股透明与不动的能量。鼓声如雷如电,而舞者行云流水。每一鼓、每一步都是如实觉知当下的召唤,鼓鼓分明,步步分明,念念分明,金刚手、金刚鼓、金刚心无二无别,台上台下,你我他一切众生,同步莲花。”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心,如果你去看日本的茶道,看日本这个戏剧里面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东西叫“能剧”。他完全是从禅堂的训练拿出来的,在坐有没有同学看过日本的能剧的,请举手,(佛学院法师举手)哦,师父,我刚刚讲的您同意吗?能剧里面所有的动作都是来自禅堂的训练,师父要跟我们分享吗?

  佛学院法师:我十年前学过一年日语,准备去日本,以后特意看了一下日本的文学,它所有的动作都非常的专注,感觉好像所有的人不是一般的人,都是神人。因为那时我还没有信佛,很奇特。好像都是经过专业训练,他们的步子,他们的眼神,他们每一个动作你感到都是那么优美。谢谢大家。

  游祥州教授:很感谢师父的分享。等下午找一段影像的资料给大家看,看舞台上的脚步怎样是一个禅者行禅的脚步。

  我刚刚特别提到“傻劲”两个字,你就要傻劲,傻傻的练。其实我们待会儿也可以利用点空当,大家再走走看,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练习一下?

  我现在已经跟大家先介绍了这几个老师,然后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这个是阿丹师父,后来我就去了解阿丹师父这个打鼓是在哪里练的?因为他这套打鼓的方法绝对不是中国传统的。原来他去了韩国南部一个大寺庙,去过韩国的人就知道,韩国有三大寺这个是一定要去的:第一个代表佛法的寺院叫做通度寺,在釜山的北边开车一小时,通度寺(日语);另一个是代表法宝的寺院,伽耶山的这个寺院叫海印寺,所以我们现在读的《大藏经》,日本人编辑《大正新修大藏经》,其实是韩国伽耶山海印寺的八万四千法藏,就是藏经楼的藏经,根据那个去排印,所以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正式把伽耶山海印寺的那个藏经楼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韩国第三个大寺是代表僧宝的,佛法僧啊,代表僧宝的,就是松广寺(日文)。原来这个阿丹师父大鼓的打法是到了韩国的通度寺看到那儿的师父们打鼓,就把这一套打鼓的方法转到这个团体作品上面来。

  这是跟大家介绍我在禅修方面,对我影响非常大的八个老师。

  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老师,就是尼泊尔的索严布大塔(Soyambunath),你们会奇怪说这个老师怎么会是一座塔呢?

  因为塔是代表佛的舍利呀,它是代表佛的传承啊,为什么要特别跟大家来谈尼泊尔这个塔?尼泊尔这个塔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呢?它一对眼睛,然后这个中央有一个这样的一个符号。我有一次,被邀请对尼泊尔的全国导游协会的导游们,给他们作一次演讲,我就拿这张图问他们导游说,请问这对眼睛的下面的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他们说Question mark——问号。我说这个Question mark有什么意义呢?放在这有什么意义呢?连尼泊尔导游都不知道尼泊尔这个非常重要的这样一个logo的意义,那是尼泊尔文的一二三四的一,懂吗?尼泊尔文的”一”是这样写的。

  为什么这对眼睛当中要来这么一个一呢?因为这对眼睛一边代表智慧,一边代表慈悲。慈悲与智慧是一,不是二,就是“悲智不二”的意思。我就告诉尼泊尔导游,我说全世界人来到尼泊尔不只是为了看喜马拉雅山的高山的美景,而是来赞叹尼泊尔的深厚的文化的智慧,我说你们身为尼泊尔的导游,你们不清楚你们自己的文化的传承,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我们以后一定要积极来讲这个内涵。所以这是我的导师,为什么呢?

  我觉得尼泊尔的传承的祖师们,他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图像就在教我们一个东西——悲智不二的道理。就是说佛教整个法界是一个大的缘起,我们处在这个大的缘起中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要做“悲智不二”的事情,慈悲与智慧不二,一起修。

  好,这是我在尼泊尔拍下的相关的照片。尼泊尔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图像,这是谈到我的禅修方面、佛法方面指导我的老师。刚才我承蒙明杰法师介绍说,还有一个老师叫方东美教授。方老师在哲学方面给我很大的指导,但是我是说在禅修方面,我刚刚介绍了是我禅修的老师。

  第二个我来介绍我的茶的老师们,我的茶的老师们,第一位我要介绍的是我们一位彭老师,我都叫他宝哥,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喝茶的样子真是太享受了。(演示幻灯片)

  你看在一个老旧的一个小木屋的前面喝得这么自在,你不觉得这就是成佛的境界了吗?今天我们把彭老师也请来了,因为他希望来认识我们大和尚,所以他昨天晚上特别从厦门搭飞机专程赶来,我们可以请彭老师出来一下吗?你到前面来,彭老师跟大家问候一下。

  彭老师:今天法喜充满,来到这里学习,有这个因缘非常殊胜。特别是明海大和尚,我自己非常崇拜他,我是从事茶叶生产、制造,喝茶就像师父讲的,要用感恩的心,感谢大地之恩,感谢大家的辛劳。今天为各位奉上两道茶,一道是我们福建生产的有机茶,叫“江山美人”。第二道是滇北功夫茶,这道茶是非常特别,这因缘是在韩国看到我们的古书里面记载一个功法,这道功法需要经过3年次序的转成,慢慢的去转化,所以这道茶显得非常温润。

  游祥州教授:彭老师下午还有第三道茶吧?

  彭老师:第三道茶,是的,谢谢。

  游祥州教授:我们彭老师很有心,因为他本身在种茶,他把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在生态、有机、自然、古法——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刚才我们上课之间还有个同学跑来问我,那个同学在哪儿?请你来,把你的问题跟大家谈。

  营员:我有这么一个问题,我听说现在很多茶它是种在路边的,和古时候的环境不一样,它可能有汽车尾气呀什么的,而且我们知道为了杀虫,会喷农药而且会施化肥,所以就可能没有像古时候茶对人的身体那么有益。所以我问老师的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游祥州教授:彭老师就是答案。现在喝茶的确有危险性,因为滥用农药,我们有一个茶老师他专程跑到杭州,想要去找龙井茶,他到梅家坞那一带就看到那些种龙井茶的茶山,后来经过一个市场,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农药的袋子,他从此不敢喝了。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危机,就是说很多的农作物,不只是茶,蔬菜、水果都滥用农药,滥用化肥,这些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世界的趋势,每一个国家它正在加强对农药的含量的检验。我们现在如果这个东西落实,大家再来喝茶的时候就比较安心。目前我建议你在喝茶的时候,像我平常教学生,我喝茶有个原则,就是你要请我喝这一泡茶,我会先问这个茶从哪里来?来源不明的茶,小心一点,好吗?

  尤其因为现在茶的消耗量,尤其在中国的消耗量非常大的,产量大,消耗量大,但是问题是你一定要知道这一泡茶的来源,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像彭老师他在福建,800亩的茶山,上个月我才跟我家里的师傅去那边做茶,真是赞叹呢。所以我觉得说我们现在同学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将来如果有这个因缘,请你亲自去种茶,而且是生态、有机、自然、古法,这样好不好?我们也谢谢彭老师今天和我们结缘。

  (演示幻灯)彭老师,这是他在云南的茶山,有一千五百亩,规模不小。彭老师是我第一个可以说是真正的在研究茶这方面的老师,是他把我带进来的,而且他不藏私,我这样讲好了,彭老师在茶这一方面是个巨人,结果他让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我也没“占到便宜”啊,很感谢彭老师。

  诸位今天赶到柏林寺,柏林寺也是一个巨人,我们这里的师父们都是懂茶,都是很会泡茶的,我觉得师父让大家站在肩膀上,你们也“占到便宜”了,我们要感谢柏林寺的师父们。

  因为彭老师的关系,我们认识了韩国的一个茶道的教授,他在韩国。两年前APEC,就是亚太的领袖会议(亚太经合会非正式领袖会议),在韩国的釜山举行,那个开幕式表演是这位韩国茶道朴教授,他负责规划。这个朴教授,我很赞叹他,是因为我觉得他把韩国的茶道的一个禅的内涵表现出来,我去年在日本的东京参加一个很大的国际会议,碰到一个日本的皇家传承的茶道老师,那个老师姓金,我就跟他说:“金教授,在你的茶道教学里边,怎么样把禅这部分融进去?”他回答我两句话,他说:“韩国茶的教学只有茶礼没有茶禅。”这一句话是真的把我一棒子打过来了,我真的是不敢相信,原来韩国的民间重视的是茶礼,就是把喝茶当做是社会礼节的一部分。但是韩国的这种茶道的真正的精华是在寺院里边,我们这位朴教授他就是把这个寺院里面的茶道的精神把它大众化,把它表现出来。所以他应邀到台湾,做了一个茶道的表演,我非常非常的感动,这是第二位朴教授。

  第三位老师是张老师,他自己种茶、自己做茶、自己焙茶、卖茶,是台湾茶界一大。我在张老师这边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说茶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茶其实是一个文化的东西,就是它跟周围很多的这个文化的脉络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我在张老师这边学的应该还只是个开始了,还要继续学。

  我另外一位茶道老师,他是一个种茶也是做茶的人,郑老师。他有能力看出来,比如这片茶叶,他知道这个茶叶正在睡觉,这个还不稀奇,他还可以看出来这个茶叶正在做梦,为什么?因为他把每一片茶叶当作自己的女儿,所以他在做茶时候,是绝对不准跟他配合的这些工作的人,用脚去踩茶叶,然后他从采茶到做茶、焙青、炒青,所有的动作都是手工的,他反对用机器去采茶,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茶的人。所以我真的很佩服他,他做的,(演示幻灯)你看,这片茶叶正在睡觉,还有一张相片不晓得有没有在这里。这个是郑老师,就是我刚刚提到,他家里的这个特种奖,就是台湾的茶比赛最高奖,他家里的特种奖的奖牌墙壁不够放,放在天花板上,当天花板来用的,所以这个是台湾茶界国宝级的人。

  另外一位在我的茶上研究很重要的一个老师了,益师益友,就是我的同事潘老师,为什么我要特别介绍潘老师呢?因为他是日本茶道的专家,尤其是对日本茶道哲学的这部分研究,很少人及得上。所以我在国防大学开茶道课程的时候,常常会邀请他来一起上课。

  我第六位茶道老师是程老师,他是国际无我茶会前一任的理事长,他曾经到过宜山到好几个地方进行茶道的教学,也经常应邀到马来西亚、美国、韩国几个地方去做茶道教学,他在茶艺方面非常精湛,这是他在我们学校给学生上课的情形。

  我另外一位茶道方面帮助我很大的一个老师就是郑辉中老师,他是专门设计衣服的,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他设计的,不是为我一人设计,因为他一直是大众化,我今天穿这件衣服是明代的形式,明式的。他一方面做衣服的研究跟制做,一方面他自己在研究茶,他对茶道的空间感觉非常有研究。我们的班上还有泰国来的法师,你知道我们在北传佛教的国家,在大众佛教的地方,碰到师父一定是,第一句话就是:“请喝茶吧。”是不是?我们到柏林寺第一件事情就是“吃茶去吧”,是不是?可是你到南传佛教的国家,没有一个法师会跟你说“吃茶去”,为什么?不喝茶,只喝开水,所以泰国法身寺的两个师父来到我们这个课堂上学,我说:师父请你们将来把这个茶道带回到南传佛教,让我们以后到南传佛教跟师父们对话的时候有茶可喝,结果这两个师父很认真,他们就很认真的去找一些茶来,上课的时候要准备好,要自己自备茶叶,不得了。两个师父带来的茶都不能喝,为什么?加味茶,就是刚才那个同学讲的那个问题,那个茶里面加了香料、香精,所以闻起来香气很重,但那个香是人工的香,对身体是有害的。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要慢慢去品鉴好茶,比如今天彭老师带一道“江山美人”,这道“江山美人”就是台湾非常有名的“东方美人”茶,这个茶百分之百是有机的,为什么?因为这个茶它的蜜香,这个茶有蜜香,就蜂蜜的香味,有花香,有果香,有乳香,就是好的“江山美人”茶要四香具足。这四种香来自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有一种很小的虫,有的人叫小绿叶虫,有的人叫拂尘子,眼睛看着还有一点勉强,要用放大镜来看才能够清楚这个小虫子,很小、很小,一定这个茶叶被这个虫子咬一口,然后你做出来那个茶就有刚刚讲的蜜香、花香、果香、乳香四香具足,这个虫子如果没咬过呢,只是一般的普通的茶叶,以前都是这样讲,说一定是那个小虫子吐出来一点唾液在这个茶叶上,这个茶叶才会香。最新的研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是什么呢?这个虫子咬了那个茶叶的叶子之后,整个茶就全身总动员,就想防卫自己的生命,所以就把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东西释放出来了。所以生命中遇到一点挫折,挫败就像被小虫子咬了一样嘛,可以激发出你生命中的花香、蜜香、果香、乳香。所以我们对生命中有一些挫折的事情,要正面去看,这就是转念法门。好,这是跟大家提到说,这个泰国的这个师父来学,我们也希望他将来把它传回去。

  第八位我觉得我很重要的这个茶的老师就是我家里的师傅,因为什么呢?我在研究茶,她很支持,然后她也不断地跟着我到处去访茶,然后做很多的记录、做很多分析,然后我们又常在一起品茶,大家会提一点意见,所以她是我的同行善知识,所以这是我第八位的老师。

  再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很多因为茶而结的这个缘,(演示幻灯片)譬如说正中间这一位,这是韩国一位华严宗的大师,就是在南高丽,南朝鲜的北边有一个寺庙,是华严宗的寺庙,叫做浮石寺,就是石头浮在空中的那个浮石寺,这是浮石寺的方丈,您听说过吗?这个师父你一见他的时候,他捧了一大笔钱送给你,给谁?就给这个彭老师,今天在座刚才大家见面的彭老师,为什么?我以前听彭老师讲都不敢相信,那一次我跟彭老师去见这个大和尚的时候,大和尚见面就一点韩币,然后说,宝哥请你去找好茶,就是这个师父,他是主张环保,他站在佛教一个僧人的立场,他认为佛教要比任何人更重视环保,所以还在联合国的教科文的会议里面发表论文,主张佛教要重视跟大自然的和谐的关系,然后他特别欣赏这个彭老师,所以每一次一见面,第一件事送他一点韩币,说请你去找好茶,请你做好茶,为什么?好的茶可以利益众生,所以这个是很殊胜的一个因缘。

  到韩国喝茶一定要找出家人喝,因为出家师父们懂得喝茶,你知道他喝茶讲究到什么地步呢?水,从水开始,从山上接那个泉水放在那个瓮里面,瓮里面还要放几层不同的石头过滤,那水出来以后变得很甜,然后用那个水再泡茶,这韩国的师父超懂得喝茶的。所以去韩国跟一般人喝茶是普通的茶礼之茶,要喝禅茶就要到寺庙里面找师父们喝茶,这个是韩国另外一个法师,都是很懂得茶的,他们在那里会喝到什么呢?六十年以上的老普洱茶!这个师父们真的是很懂得喝茶的。

  这是我在洛杉矶的一个韩国的法师,喝茶就是这么轻松。这是我从网络上抓下来的一张照片,两个比丘尼师父对饮的喝茶,这是何等的一种宁静的境界。我去云冈的时候,看到云冈整个雕塑最美的,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二佛对坐,就是两个佛在那里对话,你看我们看到大部分的佛像是一尊佛像在中间,其他都是弟子们嘛,这个师父很累呀,是吗?可是我在云冈看到那个佛像都是两个佛像在那边对话,所以下次去云冈记着带一杯茶,因为两个师父说话,总是要放一杯茶嘛,这个很重要。

  这个是韩国大华严寺,就是在韩国的南边有一个大华严寺,这个是目前整个韩国种茶、做茶最好的一个区域,而且这个地方每一年5月23号,他们韩国人把5月23号这一天定为全国的tea day(茶日),就是全韩国在这一天大家要举办茶会,要相互奉茶,举办茶的研讨会,茶的博览会。(营员问:是政府制定的吗?)是全国性的,不要政府确定,反正大家一定遵循嘛。这是大华严寺的禅师,这是我在韩国几个喝茶的师父,特别有意思,它那个行茶的过程行云流水,我认为泡茶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个字“行云流水”,云在天上走,我们有一句话“山高岂碍白云飞”,水,在山间流,“竹密不妨流水过”。

  所以你看为什么佛教,把出家人挂单的寮房叫做云水寮,是不是?就是讲生命的很洒脱的一种境界。我们今天在座,我们那个日本来的木村法师,我听大和尚介绍,原来几年前柏林寺刚开始重建的时候,他在柏林寺住了六年半,后来离开柏林寺跑到爱尔兰一个天主教基督教的一个修道院又住了四年,你看这种生命就是“行云流水”了嘛,所以身上钥匙不要带太多。

  这个是韩国的海印寺的玄山法师,是海印寺的副住持。韩国历代的国师一定是从三个寺院出来的,海印寺最多,其次松广寺,再来通度寺,总之这三个大寺非常的重要。这是我尼泊尔的一个师父,我跟大家分享这些照片就是给大家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因为茶可以结很多善缘,因为茶不但结茶缘,还可以结法缘,还可以结人缘。所以我觉得大家今天来到柏林寺,柏林寺是一个提倡禅茶,落实禅茶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所以诸位我觉得你不是来参加一个夏令营,你其实是来一个禅茶的一个体验营,所以我觉得这几天当中,大家要好好地体验禅茶的这样一个滋味。

  我在讲的时候呢,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请你们随时写个条子,递到这里来,好不好?这样我可以随时对着你们的问题来回应大家。(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又起)

  我想下面我还要跟大家来分享,我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办了禅茶的体验营,有一些照片跟大家做分享。(演示幻灯)

  这是武夷山,你到处都可以看得到,武夷山在闽北,这个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茶区之一。有文化的,有这种大自然的很多方面的优势的条件,所以它到处强调“以茶会友,天长地久”。到武夷山有一个东西不能错过,就是九曲溪,我们老和尚今年去了一趟武夷山,特别为这个九曲溪写了几首诗,有机会我想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柏林寺这个资料,还有文章。

  这是坐竹筏在九曲溪里面,九曲,顾名思义就是这个河流是弯曲的,我在武夷山办禅茶体验营的时候,第一件做的事情是带所有的人去九曲溪泛舟,为什么呢?因为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这个老子《道德经》讲了一句话“天下莫柔弱于水”,就天底下最柔、最弱、最没有抵抗力、最没有威胁性的东西就是水,水因为柔弱,所以水容易灌入,我们的身体70%以上是水,整个地球70%以上是水的成分,水养万物,水是滋养万物的,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没有水它是不能生存的。

  所以我办禅茶的活动第一件事情让大家体验水,体验那个水的柔软,体验水的随顺、随缘,体验那个水在柔弱之中所产生的一种非常大的一面。在武夷山那次禅茶泛舟,第一件事就是泛舟,在三山两涧里面,在茶区里面赤脚行禅,要赤脚去行禅,旁边有溪,这些溪都很干净它没有污染的。武夷山地理的特色,产茶的特色——整个武夷山是99块石头组成的,每一个石头要爬一天,你们说这个石头有多大?一座石头就要爬一天,然后最奇妙是什么?是每一个石头石缝上面都会出水,这是在别的地方很难看到的。石头缝自己会出水所以那个出来的水就带着一些岩石的成分,又变成——这个是茶园嘛,就变成类似冲击土这样的东西,所以武夷山的这个茶带有非常高的微量元素,所以叫做岩茶。

  你看,每一块石头你都看到它在出水,这是我去武夷山拜访一位非常重要的茶的老师,专门研究这个武夷茶最权威的姚老师,姚老师已经往生了,这是他的夫人送我一本姚老师的书。姚老师这个书里边,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大家跟我一起念这三句话,这个是姚老师留下三句非常重要的话,大家一起念。我念一句大家念一句,好吗?“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茶如其人”,我特别喜欢姚老师这三句话。我觉得茶,它是有格调的,所以我们在选一道茶,我们在找一道茶,真的好像是在寻找一个好友一样,而且要珍惜这个好友,要尊重这个好友,所以我们在品茶的时候,好像在欣赏一个朋友一样,茶如其人哪。所以这是我在武夷山非常受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姚夫人她特别送我这本书上题的话。

  请记住生命中最大的损失就是一句话“充满”。同学们为什么给你看这张照片?你要学会放松,学会悠闲,懂吗?就是走路不要跑,一步一步,我认为这是行禅的好方法,一步一步。

  你看这个是明朝留下来的木结构,虽然它现在有一点破坏了,但是我觉得它有一种和谐的力量在,我很喜欢这句话“竹本如新,不留虚名”。这个是明朝留下来的木结构的大殿,我觉得那个很美的,这是斋堂、在旧的大殿的旁边,你看那种光线跟柔和之美,我觉得我们在行禅最好的环境就是阳光,自然,这里都没用灯,它就是那么和谐,那么美。我们去武夷山不只是喝到“岩茶”还吃到“岩菜”。就是在三山两涧种出来的菜,虽然简单,但是很有感觉,很健康。

  这个是明代留下来的天兴永乐茶坊,出家人泡茶、结缘的地方——永乐茶坊,永乐茶坊也有一个现代化的做茶的机器。我刚刚提到我们带同学在那边做行禅的练习,我们的行禅第一个要闭眼睛,第二个要赤脚,武夷山你遇到那个水沟的地方,沟渠的地方,它一定用这个石头来这样的(演示幻灯),你能不能想象你闭着眼睛怎么走过去?要念念分明啊!要这样训练的,你看这个真是很棒的。我认为武夷山最美的地方就是山,三山两涧一座破庙,叫做慧苑寺,这个慧苑寺有一个师父,自己种茶、自己做茶、自己喝茶,我们就喝到了他自己做的一道茶,外面买不到的好茶,所以你知道吗?真正要喝到好茶,你要去找那个真正爱茶而又会做茶的茶朋友。所以在你买茶的时候,最好的茶是买不到的,为什么?因为做茶的人有一个脾气,我这个是好得不得了,再高的价钱买我都不卖给你,为什么?我要等一个懂茶的人。“来,你喝一口看看!”你露出很赞叹的、惊喜的表情就是对他最大的回馈,所以你要喝好茶,就要去认识这些茶人,这样明白吗?

  我们大家很欢喜,在竹林中散步,很悠游自在,那就是我们刚刚介绍这两位深圳的老师,他们是李氏太极的传人,你看这拳脚多美,我们也就地取材,就在永乐茶坊就办了一个临时的茶会,我们就跟方丈和尚说:师父,要茶杯、茶碗哪,他说要怎么样的茶碗?我说越老越好,他就在他们那个斋堂的后面,有一堆泥土,他说那个底下有一些旧的茶碗,你知道吗?明清两代留下来的,结果我们就把它挖出来,一个一个洗干净,就是这些碗,临走的时候师父还一人送了一个。

  然后我们是用那个很老的烧水的方式,记住要泡好茶,一定要懂得煮水。这个煮水要怎么煮?要慢慢煮,所以最理想就是用炭火去煮,因为炭火它升温的速度很慢,那个水是活的,所以要泡好茶,绝对不要用逆渗透或者经过很多渗透的手续那种过滤过的水,最理想的就是天然泉水。我二十年来都喝天然的泉水,而且所有天然泉水里面,最好的泉水是什么?是端午节那一天中午12点整,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水,我今年拿到了五十桶的“午时水”,广送好友。这个水很重要很重要,你看煮水要这样煮,所以苏东坡他就形容,说煮水第一个先出来那个小水泡叫蟹眼,就是螃蟹的眼睛,火再热一点叫鱼眼,鱼的眼睛。我告诉你,泡茶最好的温度就是在蟹眼跟鱼眼之间,如果你那个鱼眼冒出来了“咕噜咕噜……”那个水就被你煮老了,这个水煮老了,那泡出来的茶味道就不够了,能量不足。所以这个是这一方面的知识大家慢慢要多吸收一点。然后喝了茶,大家欢喜。

  这都是明清留下来的茶碗,你们知道吗?这个福建很冤枉,日本人最喜欢的茶碗叫天目碗,为什么呢?是在天目山找到的,可是天目山的茶碗其实是在福建的建阳烧的,所以应该叫做建阳窑,而不是天目窑,反正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用建阳这个老的茶碗喝茶,能量不一样。我提醒大家越老的茶碗,茶汤进去之后喝的茶汤滋味越不一样,我喝过最老的茶碗是宋朝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茶碗,一样一杯茶汤倒下去,四碗喝出来的味道不同,你看这个茶碗的重要,而且一定要用陶瓷,陶也好,瓷也好。但是我今天来这里讲课,不是要鼓励你们去追逐这个东西变成玩物丧志了,不过如果你有机缘,譬如说师父送给我们两个破碗,因为那个老碗都有一点破,你知道吗?可是它是宋朝的、明朝的。虽然破一个角,也是很珍贵的。

  这是我想先跟大家分享在武夷山的这个茶的一些体验,今天下午我再来继续跟同学们分享其他的部分。

  禅茶一日(二)

  游祥州教授

  (2009年7月23日下午于普贤阁)

  大家请坐!先奉茶,请问现在在泡的是什么茶?(陈居士答:延续早上的红泰昌)请问多少年?(陈居士答:六十年)

  我们陈居士带来的六十年的老普洱“红泰昌”,请大家不要以为我在贿赂老和尚,待会儿我们讲完的时候,还要请老和尚打个分数。

  好,师父,各位同学,我想今天下午我们继续早上跟大家分享的内涵:早上跟大家介绍到十方峨眉道场的这样的一个禅茶体验的活动,我想借着这些图像,让大家了解一下,禅茶的活动是怎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的。(演示幻灯片)

  比如说我们在举办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选择一个有机的茶园,在这个茶园里面,我们做了第一个动作就是到茶园里面去行禅。你可以看得到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个森林里面,参加的学员里面还有一位是台湾的禅耕,就是生物科技中心的一个指导老师——吴老师。他是专门做伸展运动的高手,也是台湾企业家王永庆先生的体操指导老师,他也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

  我们就绕着这一棵大树在那边做活动,做一些伸展的活动,做之前,因为这是棵老树嘛,我们大家先一起念诵《心经》,然后做一些动作。我们到了茶园做茶的农家,就在他的桑园里面席地而坐,也没有摆什么茶席,大家就泡茶,他们的茶都是得了很高奖的,非常好的茶。

  然后回到寺院的禅堂里面,先静坐,然后大家一起来做分享。这个是在台湾的石头山,十方禅林的道场,连续有两天,一早起来也都是在做这些运动。就是我早上跟大家讲到了,眼睛闭起来,赤脚去行禅,行禅的这个地方,这就是一个茶园,大家做伸展的动作。就在寺院的这个阶梯上面,大家分享心得,然后用一个很古老的方式一起来喝茶,这个是我们在峨眉这边做的一个活动。

  另外有一次的活动是在阿里山,因为我在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的台湾分校,给他们开了一门课,上课的都是比丘和比丘尼师父们。有一天,我们上课上到后面,讲完南北传佛教的比较,北传佛教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就是禅茶,所以我们就带师父们上阿里山去采茶,体验采茶,这是阿里山高山茶的茶区。(看幻灯片演示)

  这个地方的海拔大概是在1600公尺左右,这是阿里山的高山乌龙茶,因为这个茶区在向阳面,所以这个茶特别的漂亮,这是师父们第一次体验采茶,采得很高兴。也是一样要体验闭目,闭着眼睛去行禅,山坡上面还有四角蛇、小蜥蜴,很挑战的,这是阿里山茶山的情景。

  我们采的茶,当天就去茶厂做茶,第二天就喝到毛茶,所以自己做的茶自己喝,那种感觉是特别不一样的。这是我们采的茶青,这是他们采茶班的班长。这是我们在阿里山的一个体验,我现在想继续来跟大家分享的是,早上跟大家说,我的禅修的一个很重要的老师之一,就是优人神鼓的阿丹师父。

  阿丹师父他的功夫,我现在给大家看一小段,这是他们表演的一个片断。这是在东台湾,台东地区有一个卑南文化园区,是原著民的一个园区,就是台湾的卑南族,这是他们在用锣,很大的一面锣来展现他们训练的内涵。

  我现在请同学注意看的是他的脚步(放视频及舞蹈音乐、鼓点)好,我想我们大略看一下,因为我这个机器放不出那个声音来,它现场的声音是很多的音频,我想先给大家补充一下这一部分。

  我现在要跟大家来继续谈的是这一个(幻灯演示),我觉得中国人讲这个禅茶,基本上我想要从两个元素上面去做一个了解,一个就是我们传统上讲的如来禅,一个就是我们讲的祖师禅。

  比如说像日本人他们有一部分茶道的老师们,把日本茶道的源头追溯到天台山,所以天台山的国清寺他们有日本茶道老师所立的碑,茶道的团体立的碑,就是说日本茶道源头是在天台山。我觉得日本的茶道做这样的一个追溯有他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如来禅重视的是一个禅修的一个基本的次第、规矩。

  譬如说像天台智者大师,他的《摩诃止观》,他在《六妙门》,或者是《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这几本书里面,或者是像《释禅波罗蜜》这几部著作里面,你都会看得出来,智者大师所介绍的禅修方法主要是以印度所传来的禅法为基础的,然后加以整理。所以我觉得这一部分,我们通常会把它从一个如来禅的角度来加以理解,日本的茶道里边,它是特别着重在规矩的部分,仪轨的这一部分。可是当我们到了柏林寺的时候,我认为柏林寺的传承是一个祖师禅的传承,今天我们很难得能够有老和尚坐在这个地方,待会儿请老和尚来替我们就这一部分做一个更精确的回答。

  我觉得祖师禅的传承,尤其是赵州禅师来到了柏林寺,“吃茶去”这个公案,从这个观点展开来,禅宗的喝茶这一方面,它事实上是更重视一种机锋,当下的一个机锋。所以我们自己在老和尚面前卖弄很惭愧的,为了浓缩这个意思,所以我就用四句话来区分如来禅和祖师禅它所成就的不同的禅茶风格。从天台山来讲,“天台禅茶如来禅”,它传承的是一个如来禅的传承,所以“次第了了规矩”。那在柏林寺这边,我们在讲禅茶的时候,这个传承是祖师禅的传承,所以“不会机锋白喝茶”。说一个机锋,当下你接不到,就是师父给你一个球你接不到的话,那这个茶你就没有喝到了,你只是喝一碗普通的茶,而不是喝赵州茶,更不要说赵州禅茶。所以我们一进来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同学,递过来一个条子,他说:“禅茶是不是在乎好茶?”我想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先问老和尚?就是赵州禅茶是不是在乎好茶?

  净慧老和尚:有好的心情,就有好茶。

  游祥州教授:在座的同学有没有想要超越师父的?有没有在这个师父的答案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我觉得我们在禅茶,事实上在台湾,我们在禅茶的教学上,我一直在尝试着要去沟通一个观念,因为在台湾有很多人在讲究这个茶艺,日本人是讲究把茶道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文化仪轨的演练手段,可是我在台湾,我比较希望大家享受的是什么?是有一种禅修的底蕴,来享受喝茶的趣味。

  也就是说,比如说有一些老师,他们可能在泡茶的时候,他手艺手法非常的漂亮,比如说泡什么盖碗茶,就一定要什么兰花指,弄得很漂亮的手势,然后这个杯子还要怎么双扣、捂扣,还有很多的手法。可是我平常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跟学生做教育,我用的是一个最简单的泡茶方法,叫简易泡茶法,就是茶具很简单,就地取材,比如说你有一个盖碗杯,你有一个普通的杯,茶往这个杯子里面这样一放,我觉得一样都是可以泡出很好的茶。

  我把禅茶分成三个层次:茶的第一个层次就是说你能了解这个茶性,知道这个茶怎么样的情况之下,怎么样的茶具配合它可以泡出很好的一个茶的香气来,茶的甘味来,可是我觉得这个是比较世俗的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说我透过喝茶这件事情,透过茶事的进行,来摄心,把心收敛起来,让它能够进入一种很宁静的氛围,这两个层次都还是在禅茶的前行,就是说我们要进入禅茶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准备的阶段而已。

  我们真正要讲禅茶的时候,师父的一句话就很经典了,“有好心情就有好茶”。我们有一个韩国的禅师,这个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师父,这个师父会画,会写字,但是我觉得最好的是他讲话,对话之间有机锋。他曾经送我四个字,叫做“至水无味”,就是最好的水没有任何味道,那这个无味你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无味——至水无味。他的书法作品在韩国也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

  这个是殊眼禅师的字,它很好玩,它很简单的,因为它是文殊的殊,所以他就画一个眼睛,下面写一个文殊的“殊”,所以殊眼禅师他有自己的一个很特别的落款。他就是这样一个茶杯、一个茶碗,然后两笔,一句话“一碗茶,无量佛”啊!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一碗茶,无量义”呀!就是你深入的话,这里面有无量的禅机,有无量的加持在里面。所以这是我回答同学这个的问题,谢谢刚才这个同学他问得非常好,所以老和尚给了一个很经典的回答。

  这里又有一个同学来问,他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很少有机缘能接触到好茶、好水、好意境,资历还有见识也不够,这种情况之下,要怎么样来参这个禅茶?”请问是这个意思吗?哪一位同学问的?我觉得禅宗说直心就是道场,这种对茶的接近,对茶的体验,对禅的体验,我觉得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有这个机缘,你很虚心、直心,有时候这个就是像我们今天,我想诸位也没想到说我们喝到“江山美人”吧?然后我们这个“江山美人”还是昨天大老远从厦门,从茶山有机的茶园里面做好,然后专程送过来跟大家分享,这个就是机缘。

  所以我是想,今天早上跟大家讲的因缘关系,因果的关系,我们这一次的夏令营的主题叫做“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我觉得广结善缘,就是将来收获善果的一个最大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常常欢喜跟人家结缘,你越是欢喜跟人家结缘,你的福报就越大,我想这一方面我希望大家慢慢地一起来体验。请问是哪一位同学问这个问题?可以站起来我们认识一下。

  我看你会有很多好的因缘,你今天到柏林寺,所以以后你的因缘就会来得快,好吗?广结善缘哦。

  好,这位同学问第二个问题:“太拘于茶的好坏、茶具的好坏、水的好坏,是不是也是一种痴呢,不利于修行?”同学们你看是不是这样?你们大胆地回答。

  营员们:是。

  游祥州教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答案,这个绝对没有错的。我现在告诉大家,日本的茶道非常发达,从唐朝开始,茶道传到日本,日本的茶道很发达,可是到了18、19世纪的时候,日本的这些高僧们,就禁止寺院里面喝茶,为什么呢?就是这个喝茶到了后来,讲究器具,讲究茶的好坏,讲究我这个茶多少钱,什么人供养的,这下就不对了。这个茶、这个禅本来是什么?是要发明心性,要明心见性,结果为了讲究这个喝茶——茶本来是要提神,茶本来是要摄心,茶本来是要作为一个所谓明相应触的一个自我训练,结果却变成舍本逐末了。所以这些有修行的人他就觉得这是不对的,这样整个茶不但是没有禅,而且是变成禅的障碍,所以我们这个同学大概也是一个高僧来转世的,这个话讲得非常的好,我们在台湾讲道地,你们叫地道是不是?非常的地道。很好,我觉得我们这个班的同学非常的优秀,这个看法很正确。

  我想我们就随机作答好了,因为同学的问题这里已经积的不少,但是我想还是继续把我们预先要讲的主题跟大家讲一讲。我想我们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就是说日本的这个禅茶,它讲的茶道,事实上是比较接近天台山的传承,更接近如来禅的传承。可是很有趣,你看这个一休和尚,他可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禅师,他有禅师的智慧与机锋。但是你看后来发展出来的日本茶道少了这个,就是说我们不要低估日本茶道的内涵,因为这是整个日本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演练的重核心的一个文化整体的表现。

  但是我是觉得禅茶还是在中国发展得最好,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就非常难得,老和尚这么慈悲,回到了赵州古佛的祖庭,把这个禅茶恢复起来,不管是时节因缘,或者是这个内涵,我觉得真的都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缘。所以同学们来到这里,你想想看,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再来回顾我们今天,我们很幸运,我们非常的幸运,你看老和尚才到北京开会,刚好这个时间又可以赶得过来跟我们相聚,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就已经是很经典了,大放光明。

  我想这是概念性的,有一些比较深的理论的东西,我想短时间不太容易跟大家细讲。这个是我们要跟大家先谈的第一个部分,我想先来讲一些基础性的东西。

  在禅茶的理论建构方面,我特别着重在《杂阿含经》的明相应触的论说。我们知道《杂阿含经》在佛教里面就相当于孔门的《论语》,它是佛教最早结集的经典,你可以从《杂阿含经》里面看到佛教当时最原始的佛陀说法的形态,在《杂阿含经》里面我们看到佛陀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教导,就谈到明相应触这个概念,我把一段《杂阿含经》的文字先引给大家看一下。(演示幻灯片)

  我们看看《杂阿含经》里面这一段话,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诸比丘,有如下这一段开示,“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无慧无明”。就是世间的凡夫愚痴无明,它就执着有一个我,无明分别,在这个我执我见上面,起种种的无明,然后在这里面发展了很多思想的东西出来,“如是观。不离我所。不离我所者。入于诸根。而生于触。六触入所触。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从是生此等及余。谓六触身”。

  这个就是说我们有六根,我们的身体有六根,六根就是身体的六个主要器官,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然后身体,还有我们的神经系统,叫做眼、耳、鼻、舌、身、意,大家都记得了吗?跟我念一遍,眼、耳、鼻、舌、身、意。(营员随念)

  这叫六根。那眼睛看到是什么呢?色,就是有形色的,耳朵听到的呢?是音声。所以我们这六根对出去的这个叫六尘,就是我们的器官所面对的六个感知的对象,叫做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在讲修行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要去思考这个六根跟六尘之间的关系。

  佛陀就说了,六根刚刚跟六尘接触的那个当下,那个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还没有加上任何主观意识的东西,所以那一个接触的那个当下,那个“触”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关键。因为眼对色、耳对声嘛,所以就叫六触,就是六根对六尘碰触的那个当下。这个碰触就会产生一个结果是什么呢?六根对六尘接触之后,接下来马上会产生感觉。那么顺着这个感觉——感觉会有什么呢?感觉有苦的,有乐的,也有无所谓,没有什么感觉的,三种,叫做苦、乐、舍,舍就是中性的意思。有了感觉之后呢,快乐的东西——哎呀,我喜欢的!“这个好吃,我喜欢的”,所以从感觉,就是接下来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好恶,有感觉的苦乐,接下来有情绪上的好恶,喜欢不喜欢。然后顺着这个喜欢不喜欢,这个好恶的情绪,接下来就有执着了,执着就起来了。有了执着,你的习气就出现了,有了习气你的轮回的条件就形成了,这样明白了吗?这个过程,佛陀把它简单的浓缩为叫做“十二因缘”,这个十二因缘我们用西藏的寺庙常常看到的一张图来跟大家做一个说明。

  西藏人认为,这个整个轮回是有一个阎罗王来操作的,阎罗王叫做Yama,罗马拼音叫“Yama”。这个Yama你看看,就是像一个怪兽的样子,它有长尾巴的,然后你看它头上还有骷髅头,这个Yama就是代表操作轮回的那一个Operator(操作者)。然后这个轮回是有四层,最外面这一层,同学们来看,最外面这一层有十二幅的小图,这个小图就是代表《杂阿含经》里面常常说的十二支缘起法,这个十二支的缘起法,具体地讲,大家跟着念,配合这个顿号,要有节奏,大家一起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拉长一点,触—— 因为这个字最重要,受、爱、取、有、生、老死。(营员随念)

  我底下用五分钟,用一个最不精确的、最不正确的讲法来让大家有一个概念,然后你们再慢慢自我修正一下,好不好?不要说我害你哦!我就是为了让你了解的快一点,乱讲一下,然后你再慢慢地修正。老和尚在这儿,待会请老和尚棒喝!不过大和尚说了:柏林寺不用棒喝,用茶!同学们都有茶喝了吗?(营员答:有)好,恭喜恭喜,慢慢地品,我们下面要品茶,也要品佛法。

  无明是什么呢?无明就是无知,可是这个无知不止是对一件事情的无知,而是它根深蒂固的,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生命的主体当中,所以我们某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样一回事呢?它有点像阴阳这样的,阳的部分就是昨天衍空法师在讲三皈依时候,讲那个觉的部分,觉性的部分,佛性的部分。可是另外一个力量很强的,就是那个无明,那个习气,那个业障的部分,所以人生一直是这两个力量在那边起伏着。佛教里面有一种表达是什么呢?说修行是什么?就是一个背尘合觉的过程,而不修行,就是一个背觉合尘的过程,觉就是觉性。我们的生活里面,我们每起一个念头,都跟我们的觉性越来越相应了,越来越合了,那这个就表示我们修行在进步。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起的念头都是跟我们的觉性相违背的,譬如说说谎话,我要问一个问题,请你们不要回答我好不好?真的不要回答我,回答自己就好了。就是你有没有说谎的经验?不要回答我。

  好,我要问的重点还不在这里,我要问的是你说谎的时候,你自己知道吗?有没有人说我说谎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不可能吧?那为什么说谎你会知道呢?是谁教你的?为什么你说谎你会知道?诸位,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佛性,与生俱来的觉性,你可以骗尽天下人,你就是骗不了你自己,是不是?天下你都有办法骗了,而且甚至有的人说谎的时候,还可以通得过什么测谎机器的这种检验。可是你骗得了你自己吗?骗不了啊!可是你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我们大部分的时候,比如说看到好吃的就想吃,那个时候觉性是放在一边的,懂吗?所以觉性很强的人,他会觉得,比如如果我有糖尿的问题的话,我可能少吃一点糖的东西,那个觉性就会照他一下,然后说:“哎,这个糖不能多吃。”这样讲好了,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就是你的觉性跟你的业习、跟你的业力相互纠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用觉性去转化你的习气的过程。我们知道爬山的人,要登山,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地心引力。我们可以说,你要向上爬,这是你的觉性的一个目标,可是地心引力把你往下拉,那就是你的习气呀。哎呀!修行的路上,我觉得最苦的就在这里,为什么?觉性是你自己,习气也是你自己,到底你爱哪一个?所以无明这个东西根深蒂固。我觉得《俱舍论》,或者后来发展的《法相唯识宗》,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个无明,我觉得形容得非常好,我想把这两个字给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字怎么一回事。

  好,就是这两个字,后面的同学看得到吗?“随眠”,就是说无明这个东西,随逐于人,就是跟着你跑,从上辈子到这辈子,从这辈子还跟到下辈子去,随逐于人,然后“眠伏于心”,它永远睡在你的心头。所以,比如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就是它醒过来了,看到仇人,它就醒过来了,看到贪嗔痴的对象,它就醒过来,就是你的贪嗔痴马上就醒了。我认为《法相唯识宗》用随眠来形容无明的特质,形容得真是好“随逐于人,逐影随行,眠伏于心,恒不间断”。

  所以我觉得我们讲修行这一件事情,就是你日日夜夜,你就像跟你的爱人,这个好像比爱人还要接近,因为你出差的时候还是跟着你,你睡觉也跟着你,醒过来也跟着你——无明。但我想这一部分的很重要的,还要请让老和尚来给我们指点一下,讲到无明的本质,所以无明是整个轮回的动力,有这个无明的东西在那个地方,我们看事情不清楚,我们就看表面。

  然后还有一个麻烦的东西, 就是这个“ 行” , 这个“行”字是什么意思呢?“行”这个字在这里就是我们的意志力的意思,意志,就是有行动力的意志,这个意志不是只是我想做什么,而是什么?比如说你每做一件事情就有一个意志,比如说我要吃饭,我要怎么样,我想怎么样,那个东西就是行,它就是一种对你的生命有驱动,这个行,我觉得现在玩电脑有一个最好的字,叫Drivers——驱动程式,我不知道大陆怎么讲,台湾翻译叫驱动程式,大陆怎么翻译啊?(营员: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哎,我告诉你,十二因缘里面的“行”这个字就是那个Drivers——驱动程序。(佛学院法师:动机?)动机?不完全是动机的意思,它比动机还要复杂。(佛学院法师:驱力)驱力,就是驱动力。这就是我们的麻烦,“无明”加上“行”,这个就有点唐诗里面讲到最危险的境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个盲人还骑着一匹马,这个马也是失明的,然后半夜里面还跑到很深的水池边,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情景啊!无明跟行在一起,懂吗?无明就是失明嘛!就是看不到嘛!就是盲人嘛!那个“行”,就是那匹瞎马。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从这个佛教的十二支缘起里面提出一个思维,叫做什么?叫做盲目的意志,他从无明、行这个概念里面,用一个很简单的现代话来表达,叫做盲目的意志,盲目的驱动力。

  那么我们在整个生命的一个轮回的过程里面,同学们你看看这个地方,这是西藏人画的第一幅画,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你看到这一幅画在画什么呢?请你来,你现在看到这一幅画看到什么?

  营员:中间那个吗?

  游祥州教授:对,这个。

  营员:好像是一个盲人,在伸着手。

  游祥州教授:手杖,拐杖。

  营员:对,是一个盲人,好像在摸什么东西,他好像是在很盲目的探索。

  游祥州教授:我蛮喜欢这幅画的,谢谢你。这的确是一个失明的人,这个失明的人他利用手杖,去确定他走路前面是可以往前走的,然后用手去摸那个墙壁,后面千山万水,无明行,无明嘛!

  然后你再看第二幅画,你看看这第二幅画在画什么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你看到什么?

  营员:好像是一位手工艺者在做陶瓷。

  游祥州教授:那你知道吗?所有造业的人都是手工艺者,懂吗?谢谢。这个就是象征着造业啊!无明然后造业,懂吗?什么叫造业?就是你正在产生一些生命的延续性的一些动作。“业”这个字,印度话,印度的话叫卡马(Karma),卡马就是业。用现在的英文来讲就是action with intention注意,后面这个条件句很重要with intention,什么叫actionwith intention就是这个行为是出于你个人的意志的,随着你个人意志而产生的行为,我们在法律上现在不是有一个定义吗,“过失犯罪”,有没有?过失就是因为不是你的故意嘛,不是出于你的意志,那这个业是出于你的故意的,出于你的故意、你的意志而发生的行为就是叫业。

  那这个业会产生惯性,比如说中国人有中国人吃东西的习惯,日本人有日本人吃东西的习惯,这个习惯叫做业习,就是习惯的习,然后这个习惯里面有不好的部分,叫做业障,这就是业障嘛,业障这个字听过吗?大家请注意,不是所有的业都是业障,是不好的行为才叫做业障。我跟你讲,亚洲人有两个字有时候会被误解,第一个就是“业”这个字,你到印度、到尼泊尔去,比如说出门上山,车子出故障了,印度人第一句话就说“业障啊”,这个车子坏了是业障,其实这个车子怎么会跟业障有关呢?但是也不能说无关,为什么?平常车子没有好好保养,当然是业障了,对不对?就是你没有保养车子的习惯,所以上山的时候,你这个车子抛锚了。但是你不能说车子抛锚这件事情完全是业障造成的,有时候业障这个词被滥用的。别人对不起你,业障啊,就是用业障来解释,所以就把别人的一种不公正的行为,用业障这个名词把它合理化了,这个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如果有机会坐华航,就是台湾的那个中华航空公司的华航,华航有两句,第一句话叫做“相逢自是有缘,华航以客为尊”。你知道那个缘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会碰在一起,是命中注定的嘛,所以说“相逢自是有缘”。

  所以一个字是业,一个字是缘,那你会发现,印度人喜欢用业这个字,中国人喜欢用缘这个字,懂吗?我们今天来到柏林寺真是有缘啊,我跟老和尚真是有缘啊,当然是有缘了,为什么?前因才有后果。所以中国人,不会说我们碰在这里真是业啊,这个业就比较负面了,对不对?我们会说:“哎呀,我们很有缘。”但是缘其实就是业的延续性,这两个字是相关的。在十二支缘起里面,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第一个是无明,第二个是造业,就是十二支缘起里面说的“行”这个字。

  再来看第三个,这个很好玩,西藏人也是蛮好玩的,他用这一幅画来表达十二支缘起法的第三支,你看到什么?师父看到什么?

  佛学院法师:猴子。

  游祥州教授:猴子在干什么?

  佛学院法师:猴子在挑水果。

  游祥州教授:在攀援,你们会做猴子的动作吗?攀援,就是吊在树上攀来攀去啊,攀树啊。

  营员:攀树?爬树呀?

  游祥州教授:它不是爬,它是攀来攀去,跳来跳去的。这个代表什么呢?它代表十二支缘起法里面的第三支,就是这个字“识”。

  我刚才讲, 我要很不正确的给你们一个概念, 这个“识”如果用西方基督教的名词来讲,叫做灵魂,可是佛教是反对一种所谓的单一的、独立的灵魂这个概念,所以我是借来用的,就是说灵魂要投胎,就是从上辈子到这辈子要投胎,投胎就有点像猴子在森林里面要找果子一样,懂吗?

  我有一个朋友,我大学的同学,她是绝对不信轮回的,可是她的大儿子生下来不到一周岁,就跟她说:“妈妈,我有一天在天上飞。”就是这个小孩子跟他妈妈说:“我在天上飞,飞着飞着看到你跟爸爸妈妈两个人了,好人,决定做你们的儿子。”你看,这个小孩子不到一岁,自己跟爸爸妈妈讲,结果他妈妈还是一个不信轮回的人。这孩子现在长大了,后来念美国的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就是那个阶段,这个神识,我们佛教叫神识,这个神识其实在佛教的角度正确地讲,就是从前世到今生,从今生到来世的一个轮回过程中那一个和合的、假有的那一个暂时借用的那个体——只能说暂时借用,因为这些名词,我们在用一些名相来讲,有时候就讲得不容易了,很容易讲偏了——这个就是识。

  这个识进入娘胎以后,它既是肉团,又是有生命的、有精神的东西,我们在画面上从什么超声波去看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是一个肉团嘛,这也是生命的一个很奇妙的事情,父亲的精子跟母亲的卵子结合,竟然可以成为一个单细胞。然后现在的科学,遗传的基因学已经发现,全世界每一个人从古到今,每一个人的基因的排列都不一样,上亿的基因的组合。你想想看,两个用显微镜才看得到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然后它会成为一个单细胞,然后这个单细胞开始分裂,然后第一个分裂出来的,我们人的身体第一个成型的是什么?鼻子啊!所以我们中国老祖宗用一个名词叫“鼻祖”,就是一个事情的开端的那个大宗师叫做鼻祖,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是从鼻子开始成型的,这个是有解剖学的基础的。

  所以我们在娘胎里面,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还没有完全地分裂成型之前,那一个阶段,大概前面的几个月吧,那个阶段叫名色,名是指精神面,色是指物质面,你要说它是名,不可以,你说它是色也不可以,为什么?这个时候名跟色是不可分的,名色不可分。你要记住这是我们生命里很奇妙的,两个细胞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单细胞,然后这个单细胞开始自己分裂,然后我们的身体后来有多少的细胞啊!

  你看看,哎,我今天不是讲轮回的,怎么都在讲轮回啊,可是我不讲的话,今天一个要讲的东西就讲不清楚了。你看看,它从那个猴子,接下来的景象是什么呢?就是一对男女坐在一艘船上,然后有一个小孩子出来了,懂吗?船跟床这个是谐音嘛,音很近嘛,所以用这个来象征两性的结合,有一个新的生命酝酿。

  然后接下来,这个阶段叫做六入,六入就是还在娘胎里面,可是六根已经渐渐分化,已经渐渐成型了。所以你看这里有一道门,还有五个窗户,代表什么?六根。可是六根在娘胎里面,虽然有时候踢踢妈妈的肚子什么的,可是还不能说话,你的所有的营养还得靠你跟母亲之间的那一条脐带在维系嘛。好,记住,虽然你还在娘胎里,可是你有一个东西已经出来了,这是整个画里面我认为最失败的,就是用男女在打kiss,这是错误的表达,不过反正通俗文化有时候就是将就一下。它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六根已经开始有触的反应了,比如说妈妈吃的东西比较寒,那个胎儿在肚子里面他就会反应,如果妈妈吃的东西太燥,这孩子也会反应。你懂我的意思吗?所以为什么有的母亲她怀胎的时候,她如果吃的东西不对,然后就会有什么反胃,然后会有很多的怀孕的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这跟她的饮食有关。然后还有胎教,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学生,她怀孕了以后,不得了,她每天一定要听《普庵咒》,然后那晚上就可以睡得很好,表示怀了那个胎儿,他就让妈妈一定听《普庵咒》,这就是宋朝的普安禅师做的一个咒语,是唯一中国人自己造的咒语,你看这个胎儿就是跟禅师有缘哪。

  我们知道,佛门里面有舍利弗尊者,就是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母亲怀他,他的母亲的辩才就好的不得了了,逼着他的舅舅,就是后来所谓的长爪梵志,为了对付他的姐姐肚子里面的胎儿,出家苦修18年,后来回来找到这个舍利弗尊者,一辩论,还是不及。所以这个胎教非常的重要,这是讲到了从名色到了六入,然后到触,我现在跟大家强调的在哪里呢?这个触是从你在娘胎里面就开始在发展了,触,但是起作用,真正起大的作用是在你生下来以后——触。

  我今天想要讲的重点是什么?是触有两种,一种是什么呢?你念念分明,明海大和尚带大家做行禅练习的时候,你每一个脚步都是念念分明的,你每一步走出去,踩上去,是有感觉的,在南传佛教里面,我们在训练这个行禅的时候,是从你抬脚、提、移,到前脚放下去,慢慢的压下去,然后身体的重心往前移,再后,另外一只脚抬脚跟,再提、移、放、踩,然后重心再移动,这整个部分都是很有条理的。所以老祖宗传下来的太极拳,百分之百都要念念分明的。我在对佛教的修行当中,我个人有个想法就是,佛教的修行应该是从身体的觉醒开始的,身体的自觉下手,眼耳鼻舌身的自觉。所以如果你说你禅修,可是你慢慢的反应迟钝,或者感觉不灵敏,我说你的修行不好说了,应该是我们越修行越灵敏的,很灵敏。

  在这个地方,我想要跟同学们来强调一个观念,一方面是明,就是我们在触的生起的那个当下,六根要对六尘生起的那个当下,它是明,在明的状态里面。可是反过来说,也可以是无明的状态,比如我们讲无明火生起,为什么?因为你在无明的状态里面,所以你那个时候,一受到刺激的时候,情绪马上反应,火烧功德林了。生气是我们修行的路上最大最大的障碍,容易生气也是我们修行上最大的障碍。容易生气,你就一定说话是刚强的,你说话刚强,沟通就会有困难,所谓十二支缘起就是我们的整个生命的轮回,就是十二个条件,十二个次第在那边推的,这个触就是一个关键。

  有了这个触,我们刚刚讲,这个触有时候是舒服的,有的时候是不舒服的,舒服的叫做乐,不舒服的叫做苦,所以从这个触接下来就是受,受就是感觉。有了这个受,接下来就是爱,爱是什么?就是你的好恶,喜欢、不喜欢。然后有了这个好恶,接下来就是取,取是什么?就是你的执着,就是你的执着起来了。

  有了执着,就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叫做有,有是什么呢?“有”就是我们的已经储存的业,也就是三界的业,比如说这个行为是报在天界,报在色界,这个行为是报在欲界,这个行为是报在无色界。就是我们的行为,这个出于个人意志的行为,在三界里面,它都有相应的一个报在那个地方。所以修行这个路上,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机会,也可以说最大的一个挑战是什么呢?我们每一个当下起的每一个念头,都正在造未来的果报。

  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这个画就有点好玩了,你们来看看这一幅画。这是爱、取、有,然后你看这个“有”就很妙了,取,就是摘果子,然后“有”是用什么来代表呢?这个“有”你看就是怀孕,前面这个小孩代表什么呢?前面这个孩子代表现世报,这个肚子里面这个呢——来世报,所以这个画画得还是蛮生动的。然后又去投胎轮回了,所以你就会看到这里又一幅画,妈妈又生了小孩,然后老死,因为西藏人是去世以后,要背到山上天葬,所以用这个来代表。

  这个是我们看到了轮回的第一圈,而这个图我觉得也蛮好的,因为他用十二个图,来把十二支缘起法的内涵做了一番说明,然后这里我们就看到,因为有这个轮回所以就有六道,天界、阿修罗界、恶鬼界、地狱界、畜生界、人界。简单地讲,贪心特别重的人,报在恶鬼道;嗔恨心特别重的人,报在地狱道;愚痴心特别重的人,报在畜生道,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三恶道,是随着你的贪嗔痴,它有一个相应的位置在那里。这个我们就略说了,要紧的在哪里呢?六道里面,只有人间有最好的机会,所以佛陀把人间取了一个名字叫“娑婆世界”(问一个营员)我看你猛点头,告诉我“娑婆”是什么意思?

  营员:我知道娑婆世界是人间,娑婆是不是跟美好的景色,跟舞蹈有关啊?

  游祥州教授:娑婆,可不是婆娑。我简单地回答各位,什么叫娑婆世界?“娑婆者,堪忍也”,堪忍,那为什么说人间叫做娑婆?叫做堪忍呢?用白话来讲,还过得去吧,就是人生好,好不到哪里去,可是你说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简单地讲,还过得去嘛,除非你真跟自己过不去,了解吗?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叫做一个还过得去的世界,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还过得去的世界,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有很多的机会,圆满六波罗蜜。不是这样的世界的环境,我们没有成就六波罗蜜的机会,如果我们到天界,天界的人都是福报具足,那福报具足的地方,你说我要去天界修布施波罗蜜,就好像你到纽约的第五街,那些都是富人进出的地方,然后你说我要去布施,给你五块美金,布施给你十块美金,收到的人会觉得你在羞辱他,是不是?

  所以到天界你根本没有修布施的因缘,那你到天界去,也没有修持戒的机会,因为天界的人都是安分守法的。那你如果到恶鬼道、畜生道,你有机会修布施吗?当然没有机会修布施了,你救自己都来不及了,还去帮助别人吗?人间是一个过得去的地方,所以在人间,我们受一点苦,要知道这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

  好,再来看里面的第二圈,这个第二圈你看到了什么东西呢?简单地讲,我们在内二圈里面,看到这边是白的,这边是黑的,白的是什么呢?是一条向上自我提升的道路,就是菩提道,成佛之道。昨天衍空法师讲了僧宝的尊贵,什么叫僧宝?就是佛门里面的共修的团体,我们一定要依止这个共修的团体,然后我们才不会退心,我们才不会懈怠。所以这个我把它叫白道,或者叫成佛之道,另外这边黑色的就是黑道嘛,大陆里面有黑道这个名词,就是黑社会,黑道的啊,它是一个向下沉沦之道。

  好,你记住,不管白道也好,黑道也好,你记住一个最重要的现象,你看到这个黑道最底下有一个人在做什么?拉着绳子,来吧!来吧!就是你生命的向上之路也好,向下的沉沦之路也好,都是有人带着你,所以交朋友很重要,所以佛陀在《法句经》里面有一品,有一品就特别告诉我们交友之道,一定要交善友,不可以交恶友。

  最后讲到这个轮回的核心,这个轮回的最核心三只动物,师父啊,你比较会讲,你可以告诉我,这三只动物是什么?

  佛学院法师:贪嗔痴。

  游祥州教授:哇,师父一下就把答案给说出来了,这三只动物就是代表贪嗔痴,你看那个猪,代表愚痴,那个鸡成天到晚“咯咯咯….”就是吃嘛,就是代表贪,然后这条蛇代表什么?

  营员:嗔。

  游祥州教授:嗔恨心,你看那条蛇,头一举起来,很准的,我们何尝有时候不就是这么一条毒蛇吗?非常准确的讲出别人的错误,是不是?就像那个蛇马上咬人很准的,那个毒液就吐出来了。这个代表什么呢?这个代表整个六道轮回,整个十二支缘起法,它的总动力就是这三只动物的象征,刚才师父讲了,贪嗔痴。

  轮回是贪嗔痴在那边推动的,而这个贪嗔痴就是无明的内涵,为什么会贪?因为我们心里面有匮乏意志,觉得自己不够了,所以就贪了。为什么能够起嗔心?因为你没有办法处理自己内心所遇到的挫败、挫折。为什么会痴?因为你没有善用智慧。

  在这个地方,我想我们就把这十二支缘起法,大家一起来念一下,好不好?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营员跟念)简单地讲,无明跟行代表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心灵的内涵,生、老死代表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外在的,就是一直在那个生死中不断地轮转。识、名色、六入代表我们在娘胎的阶段。请大家跟我把这五个字背下来,触、受、爱、取、有。(营员跟念)

  游祥州教授:修行,我个人的理解跟体验,就是在触、受、爱、取、有那个地方,随时要起观照。触,就是我们六根对六尘的那个当下,一定要明相应触,如果我们随时随地保持一个念念分明的心,随时我都是很明觉明照的,然后对六尘,你就不会被那个感觉所欺骗,因为你有触接下来就是受嘛!如果你的心不是保持在一个念念分明的状态里面,接下来这个时候感觉从舒服、不舒服,到苦乐的感觉。然后接下来就是爱,就是你的好恶就起来了,然后顺着好恶,你的执着就起来,就取,然后业就形成了,这样了解我的意思吗?

  好,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的修行,一直说,哎呀,我累计这么多业障呀,我要忏悔呀,忏悔是一定要忏悔,为什么?我们烦恼的库存,业障的库存也实在是太多,不清理也不行。所以忏悔就代表我们对“有”的这个部分,我们希望去清理那个不好的库存——仓库里面的storage,然后我说我不要执着了,我不要执着了,这就是对这个“取”,可是你为什么执着?这个地方没有做工夫,这个执着还是断不了,你在向上——“爱”。

  所以修行的要领之一,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要减少好恶之心,所以我们一开始,同学们会说,我们这个对喝茶讲究的时候,会不会慢慢的就对好茶执着起来了?没错,那个地方你要警觉?那么在“受”上面做工夫,你看看,我们这个“四念处”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叫“观受是苦”,为什么?快乐的感觉会产生边际效用的递减,有一个中国字非常非常的妙,跟佛法很靠近的,叫什么?叫“腻”,一个东西好吃才腻,不好吃怎么会腻呢?不好吃的东西你会腻吗?一定是好吃的东西,不断的吃不断的吃,到最后的时候感觉腻了,苦了。所以快乐的感觉最后也是苦的,那苦的感觉是苦就不用讲了,那个不苦不乐的感觉,时间一拉长也是苦啊,所以叫“观受是苦”。可是这个都还不是根本的对治的,正本清源之道就是在这个触上面做功夫。从这个触上面做功夫,因此,我们就回到我们今天有关茶禅的一个主题了。就是回到我们刚才讲的《杂阿含经》讲的明相应触的这个论述。

  在明相应触那个地方做功夫,那这个明相应触的功夫怎么个做法呢?我们早上给大家看那个,就是今天下午给大家看的那个影片,就是走路,那个触,昨天大和尚带大家走路,如果你走路走得没有感觉,你说行禅装一个样子,你就是走再远也没有用的,走再久也没有用,就是要对那个触要明,脚踩上去要明,要有感觉。

  所以我们喝茶也是一样,其实我认为茶禅跟行禅是一件事情,为什么?我喝茶的时候,念念分明地喝茶,我对茶的香气,我对茶的味道,所以你想想看,我们的鼻子闻到茶的香气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国,修茶禅特别容易成就,为什么?中国的茶超过一万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产茶像中国茶的品种这么多的。所以你对每一种不同茶的香气的觉醒,鼻子觉,鼻子做佛了;舌头尝到不同茶的味道,觉醒了,舌头做佛了。我待会再引临济禅师怎么样讲这个原理。好,我们先休息。(引磬响)

  游祥州教授:我们已经进行两个小时了,你们觉得今天讲理论的东西会不会太闷?

  营员:不会。

  游祥州教授:真的吗?营员:真的!

  游祥州教授:很理论呢!师父希望我来跟大家讲,第一个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第二个让大家对禅茶有一个理念,第三个给大家一个体验。体验的部分你们体验到了吗?我当初接到师父的吩咐,要我来跟大家分享禅茶一日的时候,我自己是定了一个架构,就是说我觉得今天来这个地方,希望能够达到四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四兼顾,理论跟体验跟行茶这部分作连接;第二个就是体验一下,就是能够找到禅茶体,明白禅茶的用。第三个就是身心一如,就是说怎么样从身体的自觉到心灵的自觉。我觉得学佛,就是研究佛法、接近佛法的人,常常是重心而轻身,把身体当成一个工具,我觉得这是一种盲点。我觉得身跟心是不可分的,所以身跟心如果一起来觉,我觉得这是完全的觉。就是我们要达到《圆觉经》所说的那个圆觉,那个大圆觉,我觉得是应该让身心一起做功夫的。实际上,茶,就是在我们身跟心之间,很奇怪,它是一个最直接的连接。有三样东西在修行上最管用,一个是观呼吸,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呼吸是气,可是这个气跟我们的心又不可分,为什么?你一着急,呼吸就急促了,你心情一放松呼吸就缓慢了,所以我们的心跟气,就在呼吸当中,它们最直接的连接,修行,为什么佛陀教我们一生都要做观呼吸的功夫?就是因为这个呼吸在修行上的能够得力。生下开始呼吸,死的最后一刻停止呼吸。所以呼吸——在呼吸上做功夫,在呼吸上做“觉”的功夫,就可以让功夫打成一片,不间断。

  第二个就是这个茶,为什么?喝茶是味觉呀、是嗅觉呀,茶气往上走,往下走,这个就是身体的“觉”呀。可是这个“觉”,你如果没有那个心,这个“觉”就出不来。比如说你喝茶的时候,心不在焉,你一边喝茶一边在看电视,会有“觉”吗?“觉”不起来嘛!是不是?所以这个茶的奥妙,很多同学在问问题时候发现了:“为什么茶可以跟禅结合?”因为禅就是明心见性嘛,茶就是明心见性的时候做功夫的一个载体,就好像观呼吸一样。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先圣先贤,祖师们啊,他们在教学过程,在这种修炼的过程,发现一个是观呼吸,好用着呢;第二个茶,好用着呢。可是大乘佛教用得多,南传佛教到现在,还很少在茶上面顾及,也可能因为他们那边产的茶量太少了,茶的品种也少。所以这很奇妙,中国人得天独厚,就在中国茶的品种最多,而且能够产出好茶,而且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懂得用这个茶。我以前比较汉文化、汉民族中心主义,一直以为汉人懂茶,现在慢慢慢慢发现,我们汉人以外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很早就在喝茶,很早就在用茶,就懂茶的。所以我觉得这一方面,我们要用很大的心量去扩大。

  第三个,行禅,这个行禅是非常奥妙的,就是走路当中,我们的气——身体的气,跟我们的心的活动是联结的。所以师父教大家去行禅,这里面很重要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最高的行禅的境界,就是你走路不动到你的呼吸的节奏,甚至于你走路的时候,呼吸的节奏,跟你睡好觉的时候——做恶梦不算,睡好觉的时候的呼吸的节奏是一致的。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人睡了觉以后有精神,为什么?因为你睡好觉的时候,你呼吸的节奏是最轻盈的,最自然的。所以照我们平常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呼吸只到胸部,都没有下到丹田。可是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肚皮会怎么样?干吗?丹田在呼吸呀!懂吗?最自然的呼吸就是丹田呼吸。丹田丹田,老祖宗有智慧呀,丹——能量也,能量的精华谓之丹;田——生产稻谷的地方也,就是说丹田就是生产我们身体的能量之精华的位置。可是你从解剖学方面来看,这里不过是一个腹腔啊,可是我们老祖宗把它叫“丹田”,把它叫“气海”,明海法师那个“海”。就是它是生产人类身体能量最重要的那个地方啊,叫气海,叫做丹田。所以呼吸,每一口气都下到丹田的人,一定长寿,一定说话有力。所以你看我们看一个人讲话有没有力,看他气是不是从丹田出来。我们一般的呼吸都只到胸部,所以没有力气,这个东西有道理。

  我想同学们普遍有一个困惑就是,为什么禅跟茶会结合?我觉得就是这个答案。所以我们在行茶的过程,一定就是要心平气和,很重要。

  我前面用《杂阿含经》的十二支缘起法,来跟同学们来谈为什么明相应触是如此的重要,我这里再稍稍做一点小小的补充。

  这个我想要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到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十二支缘起法我们刚才讲是贯通三世的,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但是我认为这十二支缘起法真正要用功的只有一支,就是“触”这一支,为什么?因为它说明相应触,无明相应触。研究十二支缘起法的人都知道,十二支缘起法有流转门,有还灭门,那请问流转与还灭的关键在哪里?诸位,就在这个触里。如果你在在处处,随时随地,都保持明相应触,你在在处处,每一个当下,都是在还灭门,每一个当下都是当下涅槃,现法涅槃,这是《瑜伽师地论》的用词。

  如果我们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明相应触,我们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念头,我们都在流转门,也就是在轮回——我今天讲的其他话你们都可以忘记,现在讲这句话你们要放在心上。十二支缘起法是佛陀对整个生命一个最深的诠释,所以佛陀常常说:“是缘起法,甚深甚深,难知难解。”可是我们大乘,北传的佛教往往是把十二支缘起法看成是很简单的,其实这十二支缘起法就是讲我们自己身体的状态,我们身心的状态。我刚才讲,“无明、行”这是概括性的,讲到生命的本质,是一个盲目的意志驱动的结果;“识,明色、六入”,这是在娘胎的状态,我们也做不上功夫,寻找轮回的地方,有好因缘,就有好父母;“生、老死”,这是对三世轮回的外相一个叙述。我们这一生要做功夫,就是触、受、爱、取、有,大家跟我再念一遍:“触、受、爱、取、有。”(营员随念)。而这五个字,只有一个字你做上了功夫,你说到“受”这个阶段,用四念处的方法,“观受是苦”,那已经——就好像一条河流是污染的,你在中游去做清理,那上游还继续污染怎么办呀?观受是苦还只是在中游做功夫,只有在明相应触上做功夫,才是在上游正本清源。所以,当你明白了十二支缘起法这个明相应触跟无明相应触这样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警惕自己,每一个当下,都是流转跟还灭的转力点。我觉得这里是生活禅的基础,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日用寻常,行住坐卧,着衣吃饭,语默动静,每一个地方都是做功夫的地方。离开我们的生活,你说到禅堂才能做功夫,到念佛堂才能做功夫,诵经的时候才能做功夫,念佛的时候才能做功夫,那我们的生活应该很多的时间我们都做不上功夫呢。我们要煮一锅好饭是不是要持续的加热、持续的加温呢?煮一下就凉了,煮一下就凉了,这个饭煮起来好吃吗?所以我认为净慧老和尚提倡生活禅,这是抓到了佛法的本质,修行的本质,就是修行的本质就在日用生活之中,所以这个明相应触,我们后来看到中国的天台宗讲了一念三千哪,就是你动一个念头,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作用,在十法界起作用,一念三千。所以你说修行从哪里切入?每一个当下都可以切入。比如说我从现在开始,师父教我们行禅,我走路的时候,我每一步有感觉,不但是走路有感觉,对呼吸有感觉,有觉知。昨天我听到一个同学讲做梦的问题,西藏的佛教那里有一套修行方法叫《睡梦瑜伽》。我没有什么修行,不过我在比较好的一种禅修状态的时候,我很清楚的体验到醒睡一如,就是在睡眠中也一样念念分明,你一定说,念念分明还睡得着吗?就是念念分明才睡着了。我们一般人都是昏昏沉沉的睡着了,是不是?为什么?你功夫没到哇!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什么?很累的睡着了。我现在告诉你,很累的睡着了,昏昏沉沉睡着了,有一天你就会很累的死掉,昏昏沉沉的死掉,然后不知道死到哪里去。所以我跟你讲,你把日常生活中的明相应触修得好了,我现在告诉你,入睡的过程跟死亡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大修行的人在做功夫的时候,他入睡的过程,他还在做功夫。前天晚上我们分组讨论的时候,有位同学提到他因为亲人的去世,在读一个藏人叫索甲仁波切的开示,索甲仁波切是我的很熟的朋友,有一次索甲仁波切到台湾去他特别提到一个观念说:如果你想知道你以后要怎么死,那么就问问你现在怎么活,怎么死跟怎么活是一件事情,不是两件事。为什么呢?如果你现在日常生活很吝啬的,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放不下,哪一天你要死的时候,你也一样放不下呀。要考虑怎么埋葬,火葬呀、水葬呀、土葬呀,你是当事人,可是你没有发言权,没有人听得到你的声音。你那个时候怎么办?你很着急,可是没有人理你。你懂我的意思吗?你在遗嘱上面写得很清楚,说什么钱你给谁,哪一栋房子你给谁,可是具体执行这些东西的人动手脚,你也没有发言权,你那个时候找律师也来不及。你什么事情都有挂碍,你冥冥之中什么事情都有挂碍,如果你平常很放得下,看得开,凡事过去就好,你走的时候也是过得去就好啊!你的孩子们在那边讨论说,是要火葬,要土葬的,还不都是一样。你懂我意思吗?所以If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die,you shouldknow how to be?

  同样的,我希望同学们注意,生活中有这些习惯不要发生,第一个上厕所不能看报纸,上厕所看报纸就是养成一种生活中不专注的习惯,跟禅是背离的;第二个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我看现在台湾很多地方,餐桌旁边如果不摆电视,那一桌饭吃不下去。你看看家里的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旁边还在看电视,就表示什么?你的注意是放在电视上面了,所以家里人没有时间相互的注视,吃饭时候没有一起来分享今天妈妈很辛苦的做菜的那个滋味。

  营员:可以。

  游祥州教授:你不做到是你的事,为什么?就是说你现在在柏林寺这样充电几天,可你把这个缘就断掉了,很可惜。就是那个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没有灌溉,它就不发芽,很可惜。要到柏林寺来得到这样一个禅、茶的种子,那是要多大的福报。师父昨天才让我知道原来700多个同学报名才录取300个,南方这一次基于流感的考量,南方录取的也比较少,还有东南方的。所以要走到禅宗来,是要很大福报。而且来了有没有感冒?有没有生病?有没有拉肚子?然后在这里坚持下来几个小时还坐得下来,这不是福报吗?这样多大的福报啊!如果刚才讲的两件事情你说不行,我已经养成习惯,上厕所不看报就办不完事情。我告诉你,我很多朋友,只要有便秘习惯的人,我就问他说上厕所看报吧,都点头。所以可见便秘是因为看报纸造成的,这是有医学理论的。我跟你讲,我们看报纸在思考的时候,我用的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很认真的作战神经,可是我们上厕所那个肛门要打开,是副交感神经在工作,副交感神经就是涣散的,不管事的。如果你很紧张的时候,一定便不出来,事情办不好。所以你看看,每天上厕所,最好的时间是清晨7点到9点,人们的习惯是这样,清晨就有一点想要上大号的意思,有一点的感觉出来了,因为我们的身体是非常精密的,六道之中所有的众生,只有在人道的众生,他身体的结构是最精密的,所以诸佛成佛都在人间。为什么太虚大师要提倡人间佛教?因为成佛最好的条件就在这个娑婆——还过得去的这个人间。(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再起)

  刚才提到,上厕所这件事情,你要尊重你的副交感神经,说:ok please from 所以当你有一种想上大号的感觉,那个信息出来了,你要尊重那个感觉,要尊重那个信息,万缘放下。可是我知道很多人这一点是很痛苦,为什么?他已经成习惯了,他没有报纸办不了事。好,我现在告诉你一个折衷之道,暂时可以商量的,就是什么?进去前十分钟不看报,这样好不好?然后十分钟你再看报。以后你会发现,三分钟就把事情办完了,干净利落,我讲的是很实际呦。只有一种人不需要上大号,就是在坟墓里面的人,所以上厕所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上个厕所代表你整个身体的消化、新陈代谢系统是非常健全的。台湾有一个乡下的医生,他看病只用三句话:能吃吗?能拉吗?能睡吗?如果说OK、OK、OK,他说你没有病,回去不用看。因为这三件事情——你能睡觉表示你神经系统很健康嘛,你能吃消化系统没问题嘛,你能拉表示新陈代谢没问题嘛,那你还有什么病?我们现在就是该拉的时候不肯拉,每天拖着一大坨到处跑。憋尿、憋便都是对身体有害的,我告诉你为什么会有大肠癌,为什么会有直肠癌,就是该上大号的时候不去上,因为那些可能是要拉掉的,身体不要的废物,你把它放在大肠、直肠里,时间久了,就变成一种细菌,慢慢的滋生,就破坏你的肠壁,就转成癌细胞了。癌细胞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卫士,是为我们的健康而牺牲的第一批战士,懂吗?就是我们让大便放在那个地方,然后那个肠子就一直撑,最后它被敌人同化,所以它们很可怜。你只要时间到了就去拉,你不会有直肠癌,你不会有大肠癌,明白这个意思吗?每一天都要把上大号这个事情,当做是一件非常神圣,当做你早晚课的一部分。师父可以同意这个说法吗?弟子不能勉强师父同意哦!

  让身体的机能能够正常的运转,我认为这是你的生命的神圣的一部分,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的一个毛细孔,底下有多少细胞在工作吗?师父知道这个信息?九千个细胞,一根毛细孔里边九千个细胞在一起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皮肤可以感知重量。你东西一压,大概多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皮肤可以去感知温度,舒服呀,不舒服呀;为什么它可以排汗,身体里面的废物还可以透过细胞来排汗,为什么现在肾脏有毛病的人,洗肾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冷气越来越多,身体不用排汗,本来可以透过皮肤排汗的,变成一定要强迫我们的肾脏去工作,就是把所有身体这么多毛细孔要做的事情,全部交给两颗肾脏去工作,我们的肾脏过重的工作,超重负载,所以它一定生病嘛。如果一个人每天正常的排汗,像我们彭老师,他超会流汗的,肾脏一定就是很健康的。所以不流汗的人,你就有肾脏病的危机。你不上大号的人,每天堆着,拖好几天的,这就有直肠癌的危机,大肠癌的危机。所以我非常赞成一行禅师的一句话,一行禅师制定的是四戒,僧团里面指定四条戒律,其中的一条戒律就是绝对不可以把身体当成工具来用,因为身体跟心灵是不可分的,我们要修行,就是我们要尊重这个身体,身体是载道之器。我们说讲修身,这个假有之身,四大和合之身,五蕴之身,所以尊重我们的身体,尊重我们的身体的信息。但真正要健康,就是常常注意到我们身体给我们的信息,所以我刚才告诉大家:成佛,就是整个身体一起来成佛。因此我们为什么说茶跟禅要结合?这是原理之一。

  这个教法是佛陀留下来的教法,为什么?佛陀在十二支缘起法这么清楚地告诉我们,明相应触是还灭与流转的关键。做此说者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相关论据:

  这里我从南传的《法句经》里面用几句话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看南传《法句经》第六十个偈,大家一起念好不好:“不眠者夜长,倦者由旬长,不明达正法,愚者轮回长。”这句话意思怎么讲?失眠的人,这个夜对他来讲好漫长啊;疲倦的人,让他再走几步路,好漫长啊;不明白正法,不明白十二支缘起法的人,这个轮回好长,漫漫长夜啊,(唱《三宝歌》歌词)“人间长夜……”,轮回嘛!是不是?我们看,注意,第六至九偈,大家一起念:“恶业未成熟,愚人思如蜜,恶业成熟时,愚人必受苦。”你看,这个恶业,我们造了恶业,这个果还没有出现呢,就说:啊,我做的这个事情太棒了!等到有一天恶业成熟了,啊,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常常讲,“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是等到苦果现形了,糟了,这个事情做错了;菩萨是这个事情还没有做成,啊!小心!这个做下去后面的结果是什么?菩萨畏因哪,这就是智慧,先见之明啊!

  我们再来看六道轮回这一章,我们认真去看。与其说它在讲十二支缘起法,与其说它在讲六道轮回,与其说它在生命中有黑道白道的抉择,不如说六道轮回是我们的心灵最好的一面镜子。我们只知道说为了看我长得好不好看,每个人要照镜子,要化妆啊。可是你知道吗?每天看看这个轮回图,我现在这一念心到底在哪一道啊?贪多者在饿鬼道,嗔心重者,在地狱道,愚痴心重者在畜生道,是不是?所以这个轮回,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呀,你知道这个修仙道的人,修道者,都向往到天界去,但是天界不是圣地,你知道人生到天界去有什么结果吗?我有很多朋友都是从天界,享受完天界的福报之后下来的,多了一个共同的特色,叫做无记性,听得懂无记性三个字吗?就是呆呆的。为什么?到天界去,无所用心,就是在那里享受福报。在地球上也有天界你相信吗?美国的夏威夷就是天界,每天两次下午下毛毛雨,然后每天可以看到彩虹。我有一段时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当客座教授,学校给我租了一个套房在Waikiki 旁边一个大楼,17层的大楼,每天看着Waikiki,对面就是Diamond Head就是那个钻石山的火山,美得不得了,我住了一阵子就发现不得了,这里是天界呀。

  天界很危险,为什么?无所用心,每天享受,每天到Waikiki的海滩去游泳,然后享受日光浴。所以慢慢那个心就钝化了,迟钝了。享受的日子会让人的心灵钝化,所以天界下来的人,你看他普遍会有一个习惯,为什么?丢三掉四,忘了雨伞,忘了皮包,忘了钥匙,常常有这个毛病,这个都是天界下来的,忘失正念。

  我家的师傅养了一只小狗,叫做阿美。这个小狗你知道福报多大吗?我们有时候忙三天洗一次澡,这个阿美一天要洗三次啊。然后我们带它去,我们家附近就是台北一个很大的广场,带它去散步——遛狗,如果说我家的师傅注意到别的小狗去打招呼,他马上吃醋,呜呜叫,平常不叫,你要关心别的小狗它就叫,你看那个醋性多大!台湾很多电视都有佛教的师父们讲开示的节目,我们看到很好的开示,就叫:阿美啊,过来听!它好,过来看一看,扭过头,走了。我家里师傅说要秀阿美的照片,我不确定我有带来,还是专心把话讲完吧。如果今天没有带它出去遛,它生气,生气它就做一件事情。因为我家佛堂的中央,就是佛像的前面一个客厅蛮大的,就有一个蒲团。它知道那个蒲团是我们家最神圣的位置,修法的地方,它就跑到蒲团上面小便,让你生气。我们一回家,它知道做错事了,它赶快躲到洗衣间,躲在洗衣间让我们就这样骂不到它,这个阿美是我的师父之一,因为我发现,所有的我生命中可以出现人性的弱点,在阿美的身上都有。这话只讲对了一半,更正确讲说,阿美所有的缺点我都有,这表示什么?在六道轮回里面,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业就是你的习气呀,你说作为一条狗,狗的习气都还在,它根本就忘了它现在是“狗演岁月”,它不知道它是狗,它觉得它还是王子:你就是应该伺候我,你一天伺候我洗澡三次是应该的。所以在六道轮回里面,其实我们的心有的时候一天之中在六道里面跑了好几次,所以我可以确定阿美是天界下来的,所以天界的福报还没有用完,因为天界一点点福报到人间就用不完哪,何况到畜生道呢?所以如果你们家里有宠物,要常常跟它说“三皈依”,要常常跟它讲佛法。你别以为它听不懂,你常常放佛, 法给它听,比如说有什么用功的机缘,你就是要跟它讲,它一不小心就会开悟。

  这是我们谈到六道轮回,希望大家要从这个地方——我觉得我们现在讲佛法,最近不谈轮回了。可是我觉得与其把轮回看成是死后的事情,不如我们从轮回当中去解意:在这个当下,我的心在哪儿?你们知道有一个冰山的理论吗?冰山浮在海面上只有七分之一嘛,我这个轮回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现在在人间做人,可是我们潜意识里面,可能另外七分之六的东西,可能是有很大的程度是地狱道的,或者是饿鬼道的,或者是畜生道的。你不觉得我们每回一生气的时候,就变了一个人,为什么?因为地狱道那部分出来了,因为这个冰山就动了,一会儿那个地狱道就蹦出来,一会儿畜生道又蹦出来了,其实我们的生命不单纯。所以禅宗的一个修行最直截了当的方面就是说,我也不必要急着看冰山底下有什么东西,我就是只要一个念头一起来,我就照它一下。懂我的意思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起心动念嘛,我们要问,我的八识心田——用唯识宗的话说,我们的八识心田里面,到底多少的烦恼在那个地方?我反正是只要是这个念头一出来,这个叫异熟业现行,这个东西一起现行,就照你一下,听的懂吗?

  营员问:什么叫照啊?

  游祥州教授:照,观照的照啊,明海法师那个照明的明啊。明,以明来破无明。明相应触,那个明,起来就照它一下。你们知道这个人的烦恼有一个特质嘛!叫“见光死”,就是因为我们那个明,明就是光,就用那个明照它一下:“这个烦恼起来了,我知道,我又动了一个贪念了,要小心呢,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轮回。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三个小孩,最小的那个孩子有一天晚上九点多,同学打电话,说是生日,要去卡拉OK庆祝一下,这个孩子就出门了。晚上11点多,妈妈接到电话,说这个孩子正在送往医院,非常紧急,到医院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死了,为什么?因为他去卡拉OK,那一桌,在打架,这个孩子出于好意,就跑去劝架,结果乱刀之中,他被刺了一刀,就走了。你看看,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轮回,他的生命就走到另外一个轮回去了,你懂吗?所以起心动念要很小心,起心动念就是我们做功夫的时候,这时候回来再讲一句话——为什么要强调生活禅?因为我们生活中,很多念头,有很多的企图,有很多的活动,每一个念头一起来,我们就做一个功夫,观照它一下。所以为什么《心经》的法门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深般若,不是浅般若,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哇!照见五蕴等一切法皆空。五蕴就是我们的身体,第一个是色蕴。为什么叫“色即是空”?因为色是缘起的,缘起的法,都是无自性啊,无自性简称为空啊!什么叫“照见五蕴皆空”?看到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的色蕴——身体;我们的受蕴,就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想蕴,就是我们的知觉;我们的行蕴,就是我们的意志行动;我们的识蕴,就是我们理性的活动。这一切都是缘起的,缘起的法,是没有自性的,缘起的法,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人在那个地方,回归到这个缘起观,在缘起中,行以中道,然后就度一切苦厄。

  我们很多生命中的苦恼会不断地增长,这是我们远离了中道。那我们要行以中道,就“心无挂碍”了,就“究竟涅槃”了。所以同学们知道这里面的连接吗,从明相应触到我们念念之中每一个念头当下,用明相应触去照,照我们的六根对六尘的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当下。然后就在那个地方,每一个当下都是解脱的契机。什么叫解脱?不要把解脱这个字神秘化,也不要把解脱这个字弄得很玄。解脱,就是那个原来被绑住的东西,现在不能绑你了,那个绳子解开了,这个叫解脱了。我们在生活中,被很多错误的观念挡住,被很多不好的习惯挡住,现在从那些错误的观念,从那些不好的习惯里面,我们解放出来,那也叫解脱啊。因为在厕所常常看报,所以常常便秘不解脱。这样就上厕所不要看报,前面十分钟专心办事,然后从此便秘没有了,这就是解脱。所以解脱,不要一次大解脱,我们就慢慢地,渐次、渐次、渐次在日常生活里面,从一些错误的习惯里面,从一些错误的思想里面,不断、不断地得到纠正,渐次、渐次地解脱。最后没有什么好解脱,那叫大解脱,这是自然现象。所以我觉得,咱们今天早晨讲的生活禅是真正把佛法修行的本质讲到最核心的地方了。可是你知道人的习惯是什么?一个东西讲得很神秘,你就崇拜它。所以台湾流行说“和尚不作怪,信徒不来拜”,告诉你,碰到不作怪的师父是福气啊,宗教界一个最糟糕的现象是只要你敢装模作样,一大堆的人等着被你骗,所以为什么很多宗教欺骗的弟子很多啊。

  我们来到柏林寺,这是一个正法的道场,是一个教导人们正知正见的道场,是一个不作怪的道场,是在日常生活用平常心修道的态度来修行的道场。我有时候碰到一些学生,过去路走错了,要改,感觉好难好难,好辛苦。所以同学们福气呀,一踏进来就是一个正道、正门、正路,你省掉很多岐路。

  我再把重点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想跟大家谈一谈临济宗里面的一些很重要的开示。临济禅师,他有这样几段话,他说:“你一念心歇得住,若坐菩提树;你一念心不能歇得住,或坐无明树。”你看,菩提就是觉,无明就是不觉,所以你一念心,一念心是什么?一念的无明之心哪,妄心哪,颠倒的心,歇着,放得下来,你当下就是坐在菩提树下,当下就是坐在金刚座,当下就是开悟的大契机;如果这一念心不能歇得,你就是无明树。你看,这个还是我们刚讲的,明相应触,无明相应触。你明相应触,当下就是在菩提树下,随时都是开悟的契机;你无明相应触,在在处处你都在无明树下,颠倒妄想。你若歇得,就是清净法身,清净身,你一念不生,就是上了菩提树,不生什么?不生贪嗔痴慢疑的习气,三界神通变化,法喜禅悦,身心自在。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话:“佛法无功德,只是平常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一样”,这里讲到上厕所的事情,这不是我一个人讲上厕所,在殿堂里面,这个临济祖师都是讲上厕所的事,小便也是一样,千万不要憋尿,不能憋尿,憋尿就会有膀胱的问题,所以小便这是我们身体很棒很棒,才有可能,要小便了,知道该去小便,我们身体是有很完美的系统的。

  “着衣吃饭,困来即卧”。有睡意了,就去睡觉,不要撑着。“愚人笑我,智乃知焉”愚蠢的人说:“哎呀,你这叫什么修行,你这不是很平常的事吗?”可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这是对的。古人云“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立处皆真”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修行的地方,哪里就是真理现前的地方,这话多明白啊!

  我们再看赵州禅师,我们来到赵州禅师这个观音禅院,僧问赵州:“学人乍入丛林,请师指示。”“你吃过了没有啊?”说:“吃了。”“那吃完就去洗碗吧!”这就是大修行哪!你要没有吃,要吃啊,不要饿肚子,你懂我的意思吗?吃完了你去洗碗哪。你说洗碗这个事情怎么当修行呢?我告诉你有一个人就是洗碗开悟的,我早上跟大家讲的一行禅师,他小时候在越南出家,在顺化,顺化是越南佛教的大摇篮,他们庙里面有三百多出家人。他做小沙弥,300个人吃饭,一顿饭吃下来要洗多少碗盘哪?他洗着洗着,越洗越不耐烦。他想我出家所谓何来?天天在这里洗碗。又一次碰到了佛教的节日,越南人就跟我们中国一样,什么节日呢?浴佛节,就是佛诞生那一天,我们老祖宗发明了仪式,就是弄一个小小的佛像,然后用水给他洗洗,就说欢迎佛祖诞生了,越南也是这个风俗,他就发现说,既然可以用水来浴佛,那很简单,我以后洗碗、洗盘子的时候,我每一个碗,每一个盘,都当做佛,就这样洗起来,他发现洗碗是一件非常神圣而美妙的事情,因为他每天都在浴佛,然后就开悟了。所以我认为,常常洗碗比较早开悟,不肯洗碗的人,少了一点机会。所以你看,赵州禅师的话,就是这样的平常,这就是生活禅哪! 你以为一定要装模作样,专门持多少咒——持咒有效的喔,但是一定要持咒才有功夫,那不持咒的时候你功夫断了吗?所以同学们,请你从这里体会佛法。“吃饭了没?吃了,洗碗去”,说我们来这个地方,除了要学“吃茶去”,还学“洗碗去”,这个都是我们开悟的一个大契机,为什么?“明相应触,立处皆真。”立处皆真,请大家学这句话,“立处皆真”刚才临济禅师的这句话:“立处皆真。”我就不详引了,因为赵州禅师很多话,诸位在这里有机会去学。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一段一行禅师的一些话,我认为他最让我感动的话是这一句,:"There is no way toenlightment, enlightment is the way.",一行禅师叫我把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我就翻译成“悟无别道,悟即是道” 。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悟无别道,悟即是道”呢?其实这个话是省略语,为什么呢?“Enlightment is the wayof eating, drinking, walking, thinking”什么叫开悟,开悟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吃饭时候念念分明的吃饭,我走路的时候,用明海大和尚的方式,念念分明的走路,所以什么叫开悟?很多人把开悟当做“唔,我现在开悟了!”好像开悟当做一瞬间的事情,一瞬间的感觉,不是的。开悟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的方式,了解吗?我上厕所的时候不看报,这就是开悟者的生活方式。我想上厕所的时候,马上就去,这就是开悟者的生活的方式,这样了解吗?所以“Enlightment is the wayof life”(明海大和尚插话:道果不二)师父来讲。

  明海大和尚:这样翻译也满好,但是,刚才我突然想到“道果不二”,它是《华严经》里面讲的“果彻因缘,因该果海”这是佛学的……

  游祥州教授:你们知道刚刚发生一件什么事吗?我奉命到柏林寺来画龙,然后师父坐在这里点睛。所以师父要不点睛的话,我们这条龙能画出来吗?失明的龙。所以一定要请师父坐在这里,就是为了请师父点睛。(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再响)

  以下我想邀请一位最近即将要到耶鲁大学去进修的同学,到这里来一下。请!以下有一段一行禅师写的一篇很短的文章,可不可以请你帮助,劳驾你来念一下,好,请!

  男营员:(英文略)

  游祥州教授:请我们一个女营员来帮忙念中文的部分,好吗?你找一个同学来帮忙念,中文的部分。

  女营员:在佛陀的认识教法中,完全的开悟原则是由不完全的开悟所造就的,这就是说,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念念分明的身口意作为,已经蕴涵了完全的开悟在其中,你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之外耗尽力气去寻找完全的开悟。

  游祥州教授:好,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个一行禅师也是为生活禅做注解。我们很多人在佛教里希望追求最后究竟的大开悟、大彻大悟,那叫圆觉。可是一行禅师说,那个完全的开悟,其实来自我们生活中很多不完全的开悟。我刚才提到的很多细节:喝茶,用开悟者的姿态喝茶;上厕所,用开悟者的方式来上厕所。了解这个意思吗?所有这一些不完全的开悟,加在一起,不就是大开悟了吗?所以请您不要在日常生活之外,说我要找一种神秘的,旷古未有的大开悟,那个是一种幻想,因为真正的大彻大悟,就在日用平常之间,这就是重点。好,我们再请你读下一段。

  男营员:(英文略)

  女营员:假设你正在波士顿与纽约之间的大路上开车,向北是波士顿,向南是纽约。如果你要往波士顿去,你就要确定你的去向,你是向着波士顿的方向开,只要你是向着波士顿开,波士顿已经在你的脚下,如果你向着纽约开,波士顿就不见了。虽然不见了,但只要你知道怎样找个地方回转,波士顿仍是在那儿等着你。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点都通往波士顿,这条路上每一个点,也都通往纽约。完全的开悟和完全无明根本没有差别,他们相互包含。

  游祥州教授:好,两个都读得非常好,这一段话先要请同学学习一种修行的智慧,就是回转,大陆怎么讲?(明海大和尚插话:掉头)掉头,对!掉头更生动!你就要学会掉头,我们今天来传这句话说:“掉头不容易。”你知道吗?我要到波士顿去,假若波士顿代表开悟,后面是纽约,可是我们一不小心,弄错方向,跑到纽约去了,可是波士顿还是在你后面哪,记住,没有完全的无明,正像没有完全的无明。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的事情,过去了,可是你回想的时候很清楚,你觉得当时就是觉得不妥,可是你当时就是没有今天不妥的声音,然后你就是把它做下去了,最后发现真的就是不妥了,就是那么一点点念头,你把它疏忽掉了,而那个东西就是你的觉醒之光在那里照,可是你没有听它们的声音,因为你的心不安静,你没有静下来听它的声音,所以那个声音你没有听到,你把它忽略了,然后有一天,你再回头,其实当时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那个声音已经在那儿,已经告诉我这么清楚了。所以修行你得料理,绝对不是说突然的,恰到了开悟的季节,我在这儿闭关四十九天,然后一出关就,哇!一不小心大彻大悟。

  我觉得开悟这一切就是在禅房里面打坐,师父教我们怎么吃饭,怎么走路,怎么对话,怎么礼佛,怎么样诵经,怎么样普茶。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就是这样很有耐性的、念念分明地明相应触地去把它做到,然后我们就升起一个念念分明的觉性的能量,然后水到渠成的一不小心的真的就是大彻大悟。

  所以这是一条现成的,最有保证的一条修行的道路。修行这条路没有速成,速成的东西就是揠苗助长。孟子讲到一个故事,说古宋国有一个农夫,他去田间插秧,他就想:我真的希望这些秧苗快快长大,所以就把那个苗拔一点,然后它就长高了,可是第三天去看统统死光光了,修行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个秧苗要是一根一根种下去的,同样的道理,修行像插秧一样,懂吗?念念分明跟插秧是一样的,念念分明地走一步,插了一棵秧,念念分明又走一步,又插了一棵秧,然后慢慢它就积累了能量,我刚刚早上跟大家讲的那个阿丹师父,他走路的行禅的功夫怎么练的?半年哪,他练到什么地步呢?他在走的时候,有一只鹤正要飞起来的时候,那个鹤要飞起来的能量,他的身体竟然能够做出相同的动作。因为你的明相应触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你那个肢体就好像感应器,是非常灵敏的。你的慈悲心怎么发挥?当你的感觉如此的灵敏的时候,你看到了那些人,“他心里有些忧虑”“他心里在打结”,然后你自然的会在对话中,在倾听当中,然后你就知道,我怎么样给你支持,我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可是我可以给你support,给你支持的能量。

  喝茶就是这样的,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喝茶、行禅过程里面,慢慢去领会那个念念分明的能量。我前面讲过,不要小看喝茶这件事,因为喝茶这件事情——当然你要是追求香气呀,追求那个口味呀,那就舍本逐末了,而是你在喝茶这件事情当中,你就独自念念分明的来进行,然后自然而然在喝茶当中,你就会体验到庄子说的一句话“智人用心若鏡”,修行很高的人,他的心随时都像一面明镜一样,所以你在喝茶的时候,其实你不是看到茶汤,而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了解吗?每天给自己好好的泡杯茶,开水也可以,你每天都还在柏林禅寺,因为你每天都是喝赵州茶,那个照见五蕴皆空的那杯茶,那个照见自心的茶,这样了解吗?(磬声响起,静默片刻,磬声又起)

  在虚云老和尚的开示里面,常常有四个字我很喜欢“回光返照”,这个跟前面讲的行禅实际上是相通的,就是说你像这种氛围,随时回来照一下。你这个念头起来,照它一下,不需要用力的。就是养成这个习惯,自然就得到很大的收益。

  我底下给大家看一点东西,然后我们最后留一些时间请大和尚给我们做一个总结,打分数,打我的分数,不是打你们的分数。

  下面一段话,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柏林寺曾经邀请一位茶界的长者文怀沙文先生到柏林寺来,跟老和尚有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里面,文怀沙文老他提出三个字来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色,叫“正、清、和”,他的意思就是说,孔子儒家的这方面崇尚正气,老子这方面崇尚清静无为,就是清气,佛教重视的是和谐,就是和气,所以他认为东方大道,就是贯通这三个气。老和尚就特别的顺着文老的话,他认为禅茶的境界,再加上“雅”字。我觉得老和尚“正、清、和、雅”这四个字,的确可以凸显中华茶道的精神面貌,我们把这四个字带回家,好不好?(营员:好!)我们每一个人,把四个字反复默念几遍,这样就不会忘了,好吗?

  我记得第一天下午,宗舜法师在讲老和尚写的《赵州禅茶颂》有两句话,叫做“正清和雅气,慈悲喜舍花”。我想这个是讲出了中华茶道的一个精神内涵,这个请大家要记住。

  还有一段话就是日本的茶道大师就是井伊直弼,他在一部著作《茶汤一会集》里面有一段话,叫做一期一会。这个一期一会是什么意思?就是每一次的茶会,都是你生命中独一无二的机缘,就是它不会重复。譬如说我们今天在柏林寺这边一起参加生活禅的夏令营,明年再来,我们不同。不同的课程的内涵,不同的气候等等,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当下,这个就是无常之美。无常表面上看起来就觉得很消极,无常,好像不行了。可是你知道吗?就是因为无常,这个世界生生不息;就因为无常,我们不断有创新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茶道这个一期一会这句话,我们在讲禅茶的时候,要去体会。

  我喜欢日本有一个思维:禅者,我们行这个茶道的时候,一个行茶的人,当他要把茶放下去的时候,他是怎么样一个思维,什么态度呢?他觉得他是在跟一个非常熟悉的朋友,正要跟他说“再见”。所以你看跟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要去跟他说“再见”这个事情,你会把茶杯像这样子随便往桌子上一丢吗?不会吧,因为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他正要离开,所以这一些思维是非常的圆融的,所以我希望大家来体会。

  另外一点就是说,我一个朋友在美国的波士顿,他有一篇文章叫“舍识用根”,这个就是他认为,在动中禅,或者在有些——譬如说我认为“茶”,就是动中禅的一部分,一种形式。这里面就是说,这也是佛教一个修行很关键的地方,就是“舍识用根”,这个“识”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的思维能力。

  因为人的思维分别,他在理性化在概念化的过程前面,他把任何东西都二分了,我请问大家,什么叫左边?请问大家,什么叫左边?不是右边嘛!对不对?什么叫右边?不是左边嘛!什么叫长的,不是短的嘛!什么叫做短的,不是长的嘛!你有没有发现,人一进入概念化的思考范围的时候,你就会不断的进入所谓逻辑思维的三个定义,第一叫同一律,长是长,短是短;第二叫排中律,它不是长就是短,不可能不长又不短;第三,矛盾律,你不能说既是长,又是短,这是逻辑思考的三个基本定律。这三个定律本身,都把人的概念化思考,逼出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叫做dichotomy二分法。可是你看佛教,像《维摩诘经》讲到最高境界,它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容词,叫“般若法门”。比如说我说喝茶这件事情,当我们以茶为主,或者以禅为主,或者以人为主——如果你在喝茶的时候,茶是茶,人是人,我在喝茶,还有这个我相,还有茶相,你喝就是普通的茶,凡夫在喝普通的茶——禅者在喝茶的时候,茶跟我的同体性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我非常反对一件事情是什么?有人在台下吃饭,台上有人奏乐,音乐变成是一个什么?附属性的一种调剂性的,娱乐性的。同时喝茶也是一样,我也反对吃饭的时候,一边有人吃饭,一边有人在旁边泡茶,我觉得行茶这个事情,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茶、人、禅这些都应该用一个非常平等尊重的方式来进行。

  这个茶要谈的东西还是太多了,我想时间真的是不够了。我们明杰法师特别给了我这个多一个半小时,我们同学问的问题,这么多。如果不回答同学的问题,觉得是太对不起大家,所以我跟大和尚做了一个分工,有些我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请大和尚回答。

  明海大和尚: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第一个问题:到底是禅茶,还是茶禅?都可以。

  第二个:茶与禅或禅与茶的关系。

  从你提问题到现在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游老师也讲了很多,相信你应该很明白了。

  第三个问题:佛陀时代,有无喝茶的讲究?

  在我自己的知识的储备里面,好像佛陀时代,没有在佛经、佛教文献上看到佛陀关于喝茶的开示,但是我知道佛陀关于如何穿衣、如何走路、如何吃饭、生病的时候怎么办、上厕所应该怎么上。这有些刚才游老师也讲了。

  第四:如何理解妙玉,括号红楼梦中,对喝茶的解释,她说:“一杯为品,两杯为饮,三杯是牛饮”,所以看来不能超过三杯。

  游祥州教授:我想,刚好有一篇论文,刚好可以补充刚才师父所回答的,就是我对禅茶的教学,基本上归纳成四句话,就是“正念分明是根本,趣味仪轨基本功”,就是说要修禅茶,正念分明的功夫这是最基本的,这是明相应触;然后你要注意到它的趣味性,注意到它的仪轨,因为没有仪轨就会乱掉,泡茶有基本功——水温哪、茶量呀,还有泡茶的时间哪,这些都有关系,而且每一种茶有不同的茶性;“身教境教易简行”身教非常重要,境教,环境也很重要,最好用简易的方式来进行;“全茶是禅当下觉”,这就是我应当回答,到底是茶禅还是禅茶。这四句话的架构就是:正念分明是茶禅的根本原理,而趣味、仪轨跟基本功是茶禅入门的三个要素,身教跟境教是最有效的善巧方便,简易泡茶法在茶禅教学上是最容易上手的入门泡茶法,但是这些都还在相上做功夫罢了。

  茶禅的真实内在功夫只有六个字,就是“如实觉知当下”,也就是明相应触与当下一切境界。什么叫全茶是禅呢?就是强调在行茶过程里处处都是禅,所以一道茶泡下来,从倒茶、供茶到品茶全茶是禅。我在全茶是禅所以能够落实,就是因为在这个寻常的过程里,你每一个当下都保持着如实觉知当下,所以叫当下觉。

  不过全茶是禅只是说到一半,还要加上一句意思才能完成,那就是全禅是茶。所以一个茶事进行的过程里,只要走入正念分明的功夫,整个禅的境界,就在泡这杯茶,品这杯茶的当下,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形式来做禅的方便,所以茶与禅在这个地方,一味、一法、一时、一境、一心、一意,当下就没有差别,这就是和、静、清、寂,这就是无念、无住、无相。

  我有三篇论文放在师父这边请师父指正,如果同学们有兴趣,文章可以放在网络上面,让同学来阅,好不好?同学们,今天讲的只是个大概,有些是文字上不能表达的,那么我想可以上网去看这三篇文章,一个专讲明相应触。(明海大和尚插话:上柏林寺的网,你们就搜索柏林禅寺。)

  游祥州教授:师父,这个问题是大一点的问题,请师父来答复。

  明海大和尚:本来是考官成了考生了!

  第一个问题:客观上茶有好坏之分,而佛没有分别之心,我们应如何面对其中的矛盾?究竟该不该去分别?

  分别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自我为中心的,比如,以贪嗔痴无明驱动的那种;第二种就是刚才游老师讲的,与明相应触,观照的。你用的好坏这个词不是太准确,好坏应该就是个判断,那确实是一个分别,是个自我为中心的分别。在喝茶中,那一种与明相应触的观照,喝茶中那种觉知和观照,远比你这概念判断的好与坏要来得更直接、更细腻、更全面。简单来说,就是你知道什么是什么,至于你说是好是坏,那就是另外一层判断了。

  第二个问题:“阐释一些禅诗”,这还是一个专业的题目,需要游老师再讲一次课。

  游祥州教授:师父,这个问题也很麻烦。(又递过一张纸条)

  明海大和尚:(念营员问题)“为什么要开悟?多累呀!”

  你终于开悟了。你开悟什么了呢?你知道人生还有累和不累,如果你知道这个,你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了。

  游老师带我们学习和体会了一天的禅茶一味,他很客气,说是让我打分,禅茶一味这个考题是谁出的?是释迦牟尼佛,是赵州祖师,所以说只有释迦牟尼佛、赵州祖师才有资格打这个分数。我今天实际上和大家一样,我们大家,包括我们在内和游老师也一样,我们都是禅茶一味的考题之下的考生。经过这一天的学习,我感觉我跟大家一样很幸运,在我们正要回答这个考题之前,有一个老师给我们做了辅导,告诉了我们怎么去答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抄在纸条上,到时候——考试那个词叫什么?就是进考场的时候带个条子进去,(游教授插话:夹带)哦,夹带,所以我们游老师,给我们考试的这个辅导,我个人是非常受用的,我相信有他这样的一个辅导,我们诸位在答这个题的时候,一定能够答满分。在听了游老师的“禅茶一味”以后我的感想是什么呢?禅茶一味,我们实际上说茶,去体验禅。游老师这个讲课,让我想起佛教里面经常讲的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华严经》里面讲:你把一粒微尘——微尘很小啊,你把一粒微尘剖开,里面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这么多的经卷,经卷是代词,就是指的法义。

  今天游老师畅谈一片茶叶,给我们剖开了、展开了,应该说他还没有完全展开,这一天是不够的,所以诸位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生活中的一片茶叶展开了,就是佛法,就是生命之道。我们生命中,像这样的微尘,这样的花,这样的叶,何其多也!我们要步入佛法这道门,也是处处都有。不过对于我们中国人,对东方人,在以茶的特殊的性格来说,这条路确实有其特别之处,以至于我们喝的茶叶,没准是哪一位菩萨的化身呢。有一个同学说,这菩萨也够难受的,被我们给喝下去了,还要用水煮,开水烫,之后的话,就被人扔掉。但是菩萨的精神就是这样,他愿意被我们吃到肚子里,愿意走这样一条路。所以茶禅这个道是特别值得留意的,特别在我们中国,它成为我们文化传承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时至今日,刚才那个营员提到他是学环保的,游老师今天讲到茶禅中,也提到环保的形势,所以里面可以引起我们很多的创造性的想法、做法,这是一法——就是一个微尘生出无量的微尘,生出无量的法来。由此我们要体会到,它最终是要落实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和禅不二,它也昭示了生活和禅不二,生活的内涵太多了——吃饭、睡觉、穿衣……,游老师为了让我们明白,把生活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那一部分,今天还提出来和茶相提并论。你们好好参一下,如何这样“执其两端而扣”,你们就会体验得深一点。所以我们的生活,就是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心经》里面说这些词,一定要把生活对上号。就是要在六根六尘的接触中,就是要在六尘中去悟这个道,也是要在六尘中去转*轮——等你悟了以后,等你明白了——你再用六尘去转*轮,去度众生,这个是我今天听了这个课的感想,作为一张卷子交给辅导老师,请他给我打分。

  明杰法师:感谢游教授今天主持的禅茶一日,也感谢明海大和尚最后给禅茶一日所画的句号。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天大家六根具用,一般的讲座只到眼见耳闻,而今天我们又多了鼻嗅茶香,舌啖茶味。无论如何,大家今天喝了很多的茶,你们喝出味道来了吗?(营员:喝到了)

  那么喝完茶之后该做什么?吃饭去。

  好,再次感谢游祥州教授。

 
 
 
前五篇文章

禅茶文化:赵州禅茶颂》浅释(宗舜法师)

禅茶文化:圣凯法师对“茶禅一味”的理解

禅茶文化:回到茶的原心(洪启嵩)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三节 空与心解脱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四节 无量

 

后五篇文章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二节 泛说解脱道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引言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序

禅茶文化:茶与佛教(守望者)

禅茶文化:由茶入禅(王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