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二节 正行修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二节 正行修法

   正行中的随门有修身法一项,年龄较大或不乐有相之观修者,可以跳过不修,同样能获得解脱圣智。

  ㈠、数门修法

  身心保持清净之时,应排除其他一切想念,惟心观每一息出入,自初次默数至二万一千六百次。可使行者获得善巧,以知每日出入息之次数。一般行者可分为四段来修:l、从一至十;2、从一至百;3、从一至千,如每日修二至四座,能到此数或再增至二千亦足;4、从一至二万一千六百次。

  ㈡、随门修法

  复次,观想入息,起於何时;息入时,是何状况,并须思量,入息是否及於身体一部分以上。

  如果人息时不能遍及全身时,应调节令遍。

  以如是修习故,心自随息出入(两得调和,若合符节)。如是,了知出入息之本性。如果起有相之随息随修法,则应分:

  l、观气要从面前五尺而吸人鼻中,经喉、心、脐、下抵密部(会阴),遍及全身。呼时心随气从鼻孔出至面前五尺。

  2、观想眉间或鼻端或脐内有一大如豌豆,蓝灰色的气点,随气缓缓呼出,又随气吸入眉际、鼻端或脐中。

  3、心气合一後,再观呼出、吸入、停住的状态与时间。尤其是观住时,应著重观察住於何处,入吸时则由鼻至脐而住,出则由脐至鼻而出。又观住者,是否由脐遍住全身,若仅住脐,仍为粗观,一定要达到呼吸停止之时,气遍全身才是细住。

  4、「如是修习,自能如实了知;息之每一出入,是何色彩,经时若干,停留若干时间。一此时宜观气从头顶至脚底,遍及全身,有无损益,决不宜过增过减,所出之气,暖冷是否得中。如此观察,即能见到五大五气之色;地气黄色,在鼻端前十二指;水气白色,在鼻端前十三指;火气红色,在鼻端前十四指;风气绿色,在鼻端前十五指;空气蓝色,在鼻端前十六指。其中的气色又与五欲、五盖、五烦恼等变化有关,可以看出行者的心色状态。

  5、「次当观想每一出息为白色嗡字(梵文字),每一入息为蓝色吽字,息在停留期间则为红色「阿」字(梵文字)。」

  出气变白色「嗡」字为身金刚,进气变蓝色「吽」字为意金刚,气住变红色「阿」字为语金刚。由此转出入息悉成三字,以通解遍身脉结之气,尽令渐次入於中脉。这是转变业气为智慧气的要门。

  6、「复次,缘壶形者,应用力吐出内部浊气,务使尽纯,分三步行之:㈠、 自鼻孔,徐徐吸入外气。(二)、气入後,观想成为壶形。(三)、使气留住,以能持久为度。

  此法又称宝瓶气,出浊气应出三次。吸入时,下压至脐下四指处,如函盖相扣,气藏其中,犹如空瓶子一样。观想藏气之处,成为壶形,并中挺下腹,持之久住,初学可以由短到长。到忍无可忍时,可观出遍全身,由毛孔排出,此後直街头顶,再由鼻呼出,此法只宜一次。如合齿用口慢慢呼出也可。工夫高者,可以观气人中脉,而至於心,业气即变为光明智气。

  以上六部修法,可以健身安心,但仅为基础,并未人佛法妙要,以下四门,方是正修。

 
 
 
前五篇文章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三节 止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四节 观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知 常行精进觉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五节 还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后五篇文章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节 加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五节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四节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三节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