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惟觉法师:正知见──九十七年春季学界禅七导师开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惟觉法师:正知见──九十七年春季学界禅七导师开示

 

  (一)980104

  禅七最重要的是要坐到一支好香,有了这一支好香,佛法的心要、精髓,就能够通达无碍。

  初初打坐,腿酸、腿痛、腰酸背痛,必须要忍耐,这是第一关。经过这段时间以后,这念心慢慢沉淀,心清净了,达到绝对的境界,超越时间和空间,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个钟头一剎那就过去了,这就是好香。

  佛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下种」,如果修行学佛没有在这个地方用功,虽然听了很多道理,仍然和这个理不相应。所谓「不相应」,是指心还在活动当中、还在无明当中、还在空虚当中,对于菩提和涅槃的认识如隔靴搔痒。如果明白心性的道理,对于佛经所说的道理就能了解,这就是理,这个理就是心性。

  「心」就是菩提心,「性」就是空性,就是寂静无为。心性是本具的,由转识成智、转染成净,慢慢熏习得来的。凡夫的心就像一潭浑水,里面有泥土、有尘沙,还有很多波浪。波浪就是指妄想,一个念头就是一层浪。经上说,众生从早到晚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白天起心动念,有善念、恶念、杂念;晚上作梦也是一样,不论是好梦或是恶梦,都是第六意识在攀缘、在起心动念,所以白天也是妄想,晚上也是妄想。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念头的生灭,「观」就是注意自己,注意自己的心、口、身。早上一起床,「起床了」,这是一个念头;起床以后穿衣服,这又是一个念头;衣服穿好了,又要穿袜子,这又是一个念头;袜子穿好了,要穿鞋子,这又是一个念头;鞋子穿好了,就去漱口、洗脸,这又是一个念头……就是这样注意自己现在在起什么念头。观察自心的生灭,发现念念都在生灭当中,这就是生死。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灭,一个生灭就是一重生死,所以,念头是非常重要的。念头有善的、有恶的,善恶夹杂。一般人善的念头不多,坏的念头多,名利财色、我执我所、人我是非,从早到晚,念念不停,就这样过了一生。这就是人之所以有生、有死。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为雪山童子,在雪山打坐时,听到罗剎鬼在空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雪山童子一听到,觉得:「这是人生的真理!」「诸行无常」就是指我们的心从早到晚都在起心动念,白天也是生灭,晚上也是在生灭当中,这就是无常。人的一生,从小至少、至壮、至老、至死,都是无常,要悟到无常的道理。

  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是无常,是生灭,是属于大期的生灭。成、住、坏、空,成就是形成,住是安住,我们现在都住在这个地球上。现在地球慢慢在坏、在老化,到最后就消灭掉了、就空掉了,这就是无常。人也是这样,从出生到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这个过程都是无常,所以我们自己要警觉,「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有生就有死,都是在生灭当中。试看,从过去到现在,有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没有。因为一切是无常,有生一定有死。

  周朝彭祖姓钱名铿,有四十多个太太、五十多个儿子,他活了八百岁,照理说应该很满足了,但是他还是在向上天祷告,希望他的寿命延长。事实上,不管是人、动物或植物,有生一定有死,诸行无常。无常就不是永久存在,因缘和合了,这件事情就存在,因缘过去了,这个事件就灭掉,所以说「诸法从缘起」,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

  雪山童子听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两句话,觉得是人生的真理。修行就是要追求真理,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现代的科学、哲学都是相对的,为什么说是相对的?现在发明一个公式出来,过一段时间就要修改,这就是有漏,就是属于相对的。雪山童子听了这两句话,知道下面还有两句,这两句一定更宝贵,就追问罗剎鬼:「你刚才讲这两句话,很有意义,是不是还有下面两句真理和名言?希望你告诉我。」罗剎鬼回答:「你要知道,这两句话是过去佛讲的,是我在过去佛那里听来的,你要听下面两句,可没那么简单。」接着又说:「我喜欢吃人肉,如果你把身体布施给我,我就把剩下的两句话告诉你。」

  雪山童子听了马上说:「我过去生生世世不断地精进行道,舍此受身不知多少劫,目的就是在追求无上道。我愿意把身体布施给你,我是不会打妄语的,就这么约定了!」于是罗剎鬼就告诉他最后两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禅坐就是希望这念心契入寂灭境界,十方诸佛都是如此成道的。证到寂灭,寿命无量,智慧无穷,十方三世所有一切时空统统都在这念心当中。雪山童子听了,忽然一下契悟了:「这是我多生多劫追求的真理,我现在死也瞑目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到人生的至道,即使晚上就死,也很值得。雪山童子咬破指头,用血在岩石上写下这四句话。最后雪山童子爬上高树向下跳,准备布施身体供养罗剎鬼,这时罗剎鬼恢复忉利天主释提桓因的原貌,接住雪山童子,并说:「我是来试验你的道心,你真正是修菩萨行的人。」

  --------------------------------------------------------------------------------

  (二)980111

  释迦牟尼佛将心法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传给阿难尊者。有一天,阿难尊者在外托钵乞化,看到路边树林里有一位出家众在打坐,口中念念有词:「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一听,这不是什么佛法,也不是什么道,这样的知见,修几千年、几万年也不可能成道。于是,阿难尊者上前问:「您刚才念的是什么?我想再听一听。」这位沙门就说,人如果活了一百岁,没有见过水潦鹤,实在很遗憾;如果能看到水潦鹤,就算只活一天也很满足。阿难尊者说:「唉呀!您把这四句话弄错了,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这个就是无上道,是过去佛传下来的。」生灭法,就是诸行无常的道理。活了近百年,现在才听到无上的道理,死也暝目了。

  这位沙门心想:「阿难尊者是佛的传人,当然是要相信他。」第二天,阿难尊者又从这里经过,又听到这个沙门在念:「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阿难觉得很奇怪,问道:「昨天才告诉您,怎么今天还是念错呢?」这位沙门说:「昨天回去后,我跟我的师父说,师父听了不高兴,就说:『阿难老朽,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说的才是对的。』」阿难一听,心想:「释迦牟尼佛的法传给迦叶尊者,再传给我,才相隔几十年时间,已没有人相信我说的法,不但不相信,而且还说我老朽不堪。」阿难尊者觉得佛法很难传承,圣人不能住世了。为什么?阿难尊者已经证到阿罗汉的圣果,毁谤圣人会堕入三涂恶道,所以不希望让人毁谤圣者造恶业。于是阿难尊者说:「毁谤圣人的罪过是很重的,我还是赶快入灭吧!」便通知他的弟子:「我明天要在恒河上空入涅槃,你们皆可前来礼拜。」为什要在恒河上空呢?因为在恒河这一边,对面的弟子不甘心;在那一边,这一边的居士不服气,所以阿难说:「你们两边都不要争,我干脆在恒河上空入涅槃。」到了中午,恒河两岸的国王、信众都到齐了,阿难尊者升到高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空中行、空中卧……现了十八种神通,然后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的色身烧掉。舍利像雨一样飞落恒河两岸,弟子们留取舍利供养,增长福报。

  世间修行的人很多,但成道的人很少──修道的如牛毛,成道的如麟角,主要就是因为不了解什么是无上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说自己是佛菩萨的化身、是佛菩萨转世。要知道佛性空寂,实际理地,一法不立,我们的心当中绝对不能有一点点杂质,不能有一点点东西存在,这样才是圣。所谓「超凡入圣」,什么是「圣」?就是心当中达到寂静无为的境界,而且经过检讨反省,把心中的烦恼、垃圾统统漏掉,「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证禅心」,这样才真正是圣位。我们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就能判断哪些人讲话是正,哪些人讲话是邪,哪些人讲话是骗人的。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一个是智,一个是理。智就是能观之智,理就是觉悟之理、空性之理。儒家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这一念心不可须臾离开,不能有一剎那离开本具的觉性,时时刻刻都要有正念;因为没有正念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没有了。所以,打坐先要契悟、明白这些道理。

  --------------------------------------------------------------------------------

  (三)980118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把正法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再传给阿难尊者。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达磨祖师是第一个阶段,只传僧、不传俗,传衣又传法。所谓传法,就是要印证此人是不是真正悟到这念心;印证了以后,就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下来。佛有粪扫衣和金缕衣,粪扫衣是平常所着的袈裟;金缕衣是用金丝打造出来的,佛佛相传。

  达磨祖师将释迦牟尼佛的袈裟带到中国,之后传到六祖大师。从六祖大师,一直到虚云老和尚,称为祖师、祖庭,这段期间只传法、不传衣,传法是以出家众为主、在家众为辅,称之为「普传」。从虚云老和尚一直到现在,称之为「广传」,是传法不传衣,传僧又传俗,希望每个人都悟到本具的这念心。

  释迦牟尼佛到达磨祖师是单传,所谓「单传」是只传僧众,传法又传衣;六祖大师以后称为普传,只传法不传衣,以出家众为主,居士为辅;现在为了弘扬佛法的方便,使更多人了解佛的心法,所以中台禅寺是广传,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在过去,居士要打禅七不容易,因为每个人对家庭都有责任,要连续参加七天是不容易的。这一次大众能来参加学界禅七,是最大的福报。明白这些道理,再来坐禅,就是相得益彰,如虎添翼,否则,坐在这里持咒、祈求、祷告,甚至练气功,都不是正统的佛法。

  正统的佛法就是指这一念心,佛法是心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清净了、超越了,烦恼没有了,就成无上道。虽然说起来简单,这念心要从相对心达到寂灭心,由烦恼妄想心达到清净心,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经过种种的磨炼、返照、对治,才有办法。尤其理上契悟是最重要的,如果跟理不相应,南辕北辙,不修还好,愈修离道愈远,因为这念心是寂灭的、清净的,假使在这念心当中生是非,在这念心当中做活计,就是跟自己对立,打妄想了。所以,修行先要悟道,如儒家所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佛法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都是在这念心上来用功。

  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就是心要净、要定、要明,如《大学》所说:「定、静、安、虑、得」,跟佛法的心法是相通的。此外,《大学》讲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佛法说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有深浅的不同。八条目有八个层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致知」,就是端正知见,就是清净的学术;假使知见不端正,就是有毒的学术,会危害个人、危害社会、危害大众。格物是什么?我们坐在这里就是在格物,「格」是去掉,把心当中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去掉。打坐就是在澄清当下这一念心,这就是格物。

  --------------------------------------------------------------------------------

  (四)980125

  佛经说,菩萨向五明处学习,第一是内明,就是明白自己的心在哪里,怎么样使我们的心净化、安定。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格物,要检讨反省,要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要漏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漏尽,就是用对治的方法,把心当中的烦恼去掉、化掉。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人生就是很枯燥、很虚伪、很虚假的物质生活,每天都在烦恼中过日子。

  社会上有许多人的思想颠倒了,积非成是,用学术自由来掩护自己的邪知邪见。假使我们没有正知见,就会随声附和。佛法就是端正知见、净化心灵,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我们的这念心要定、净、明,要平等、广大、慈悲,有这样的心,做什么事都会成就。无论时间、空间如何变换,科学如何进步,都离不开当下这一念清净心、智慧心、惭愧心、检讨心,离开了这些,就失去了人格,活在世界上与禽兽有什么差别?所以,佛法就是清净知见,拨乱返正,使每个人走上光明的大路。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实践。佛法的真理,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过去雪山童子得到的佛法,阿难尊者也是这样把佛法传给大众──「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假使不了解人生的真理,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没有用,为什么?不但死了之后与草木同朽,还要堕入六道、落入恶道。

  每一个宗教都讲修善断恶,但善恶的标准不一样,例如,我们认为建道场、供养三宝、流通佛法是大善事,但其他的宗教不一定认同,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的教义才是善法。佛经里讲,善有三种:第一是假观善,第二是真空善,第三是中道实相善。

  什么是假观?世间一切万法,不管是善、是恶,都是虚妄不实的,这就是假观。举例来说,有的民族把两颗门牙敲掉,露出洞来,他们觉得很美丽,有人看了却不认同。所以,哪个是丑?哪个是美?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些都是假相,不要执着。

  佛经里讲三假观,第一是因成假,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第二,相续假,从过去相续到现在就是相续假;第三,对待假,有明就有暗,有男就有女,有美就有丑,一切都是相对的,称为对待假。世间的森罗万象,不外乎是这三种虚妄的存在。

  什么是真空呢?声闻、缘觉悟到真空,一坐就入到空定。古德云:「有形皆归坏,不灭为真空,但见曹溪水,门前坐春风。」这就是中道实相善。「门前坐春风」,悟到这念心,时时刻刻都很安定、很平静、很喜悦,就是中道实相。以上三种善当中,最高的就是中道实相善。打坐时,这念心是绝对的真,这念心当中不能有一点点东西。这一念菩提心、清净心、真空心、妙有心、无为心、寂灭心现前了,用金山、银山都买不到,这就是无上道。

  因此,希望大众在这念心上来用功,怎么用功?经云:「无功用行我恒摧」,通身放下就是用功,不假方便。

  --------------------------------------------------------------------------------

  (五)980201

  初初开始修行,诵经、持咒、念佛、修善、修六波罗蜜,忙得不得了,这是第一个阶段的用功。第二个阶段的用功,就是现在在禅堂里的用功──放下。放下到一定的程度,无为法、本具的佛性现前了,就能契悟中道实相、菩提涅槃。要漏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烦恼。漏尽了见思惑,就证得阿罗汉果;破了尘沙惑,就证菩萨果;漏尽了无明惑,就成无上道。

  思惑是心当中的烦恼,贪、瞋、痴、慢、疑……如果把这些去除了,心当中一片真空,就成阿罗汉果。什么是见惑?有很多人解释错误,说「见」是眼睛看到外面的东西,起了烦恼,产生错觉。乍听之下好象很有道理,事实上不是的,这是属于思惑。例如,无始以来我们都在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这些烦恼是由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产生出来的烦恼,由烦恼而产生排斥、嫉妒、仇恨;或由烦恼产生贪爱,由贪爱产生执着,由执着而占有,占有不到就产生仇杀。无论财、色、名、食、睡……都是属于贪瞋痴产生出来的烦恼。

  「见」就是知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知见,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观。如果观念不正确,就是自己害自己;观念正确了,处处都是光明,不会钻牛角尖,所以,知见很重要。禅宗祖师说:「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什么意思?先要问你明不明白心在哪里、佛在哪里、道在哪里?这就是理。

  理有深有浅,有时候听来的、看来的,并没有跟自己的心相应,懵懵懂懂,似是而非。明白了知见,行住坐卧、挑柴运水都是道,都是神通妙用,所以知见非常重要。什么是见惑?举例来说,假设从来没听过佛法,忽然亲戚朋友说:「你来参加教会!人要有一个精神寄托。」听起来有道理,就去信了基督教或是天主教。人容易先入为主,一听说世界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上的动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给人吃的,地球的一切都是主给我们的。这个时候心里面有烦恼、心里空虚,病急乱投医,听了觉得这个道理很好,就百分之百相信。既然一切动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给人吃的,就都该吃,认为佛教吃素实在太愚痴了,落入这个见解,就是见惑。因这个知见而产生错误,由这个错误而造业,造了业就有罪过,这就是因「见」而起的烦恼。

  佛经里讲,世间所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以禅七为例,为了利益大众所以举办禅七,这个就是根本的因;如果没有禅堂,也没有人来主七,要想打禅七也没有办法;现在有了禅堂,但是没有人来参加,禅七也办不成,就是因缘不具足。我们办禅七,又有禅堂,有住的地方,又有素斋可吃,还有法师指导,又有大众共同来参加这个禅七,众缘和合,举办这个禅七就会成功。世界并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佛菩萨创造出来的,一切是缘起、因缘和合而生。

  既然一切世间法、出世法都是缘起,都是因缘和合。因缘成就了,事就成就;因缘没有了,这件事情就没有了。地球也是因缘和合,有成、住、坏、空,将来因缘散掉了,地球也没有了。未来因缘成熟了,又产生了另一个地球,又出现人类、动物、植物。如果执着人类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就成了见惑。见惑就是一种错误的知见,有了见惑就会产生种种烦恼,所以我们要把见惑破掉。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业,都是随业流转,一切都是业识所感,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佛法是非常科学的,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创造者,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相信因缘和合的道理,一剎那就把见惑破掉了,所以,见惑来得快也去得快。

  --------------------------------------------------------------------------------

  (六)980208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七天当中,不管开悟也好,没有开悟也好;坐到一支好香也好,没有坐到一支好香也好,都有功德!因为过去六根都是染污,现在在禅堂里打坐,两手结印、两腿盘起来,六根都是清净的,就得到清净的功德。静坐有很多好处,最低限度也可以得到这些功德。

  禅七当中,坐到一支好香,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这就是菩萨行,这是真正的菩萨。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意思?「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但是这个月亮被云遮住了;每个人都有千江水,但是这水浑掉了。静坐就是在沉淀这一念心,把遮住菩提心的云拨开,拨云见月。在禅堂里打坐是事,用事显出我们的觉性、菩提心、清净心、无为心这个道理,目的是在这里。

  所谓「万法归宗」,宗就是宗趣。佛法是以心为宗,所以禅宗称为宗门。佛法有宗门、有教门。宗门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前面所说的单传、普传、广传,就是传这一念心,传佛心印,属于宗门;经藏、律藏、论藏,佛的种种言教,称为教门。教门、宗门合起来,如鸟之二翼,如车之双轮,如果鸟只有一只翅膀,没有办法飞行,车子只有一个轮子也没办法行驶。所以除了打坐以外,还要听经闻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藉教以明心,因宗以显教」,教理是在说明这念心。听经闻法是理,然后藉由事上打坐,来达到这个理。宗就是藉由打坐清净这念心,教理一听、一看,马上就了解了,二者不能偏废。所谓「通教不通宗,如蛇钻竹筒;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又通宗,如日处虚空。」「通教不通宗,如蛇钻竹筒」,不透过打坐沉淀心念,在经教上怎么去用功?入海算沙,好象蛇钻在竹筒里面,陷在死角中,始终钻不透的。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既然『心即是佛』,那就不用修了,吃什么素?念什么佛?心即是佛。」这是错误的知见。既然心就是佛,更要吃素,佛是慈悲的,要有大慈悲心,不吃众生肉。说得到,也要做得到,佛法不是口头禅。没有研究经教,只知道「心即是佛」,假使进一步问他,哪个心是佛?他就不知道了,所以「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

  「通教又通宗,如日处虚空」,能够通达宗、教,心就像太阳在空中运行一样,照耀十方,无挂无碍,过后不留一点痕迹。这就是告诉我们,宗、教都要通、都要学习。「宗教元无二,同居大觉中」,宗和教不是两个,到最后都归于无上菩提,就是「大觉」。诸位在禅堂静坐,所修的就是「觉」。

  坐在这里要觉察、觉照,要保持这一念觉性。这一念心不能迷失,迷失掉了,只是得一个清净的功德。禅七即将圆满,大众就是修一个字──「歇」。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通身放下、万缘放下,看到什么都不理,过去不要想、现在也不要想、未来也不要想,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这念觉性始终不要迷惑、不要颠倒、不要昏沉、不要妄想,坚住觉性、随顺觉性、安住觉性,这就是属于修道,把道找到了。没有在这念心上修,不算修道,只是在修加行,如:忏悔、诵经、持咒……乃至于种种发心,都是属于加功用行。修了这些加行,有了福报,打坐说放下就放下,一念相应,就成正觉。在禅堂里要放下,出了禅堂就要提得起,提得起又能放得下,就能得自在。

 
 
 
前五篇文章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新春团拜导师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中道实相观--九十七年夏季学界精进禅七开示

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

惟觉法师: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

 

后五篇文章

惟觉法师:成佛──九十六年僧众禅七导师开示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新春团拜导师开示

惟觉法师:博学与勤学──导师于中台佛教学院结业暨开学典

惟觉法师:发菩提心 成无上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