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如瑞法师:学以致用 |
 
如瑞法师:学以致用
法句经: 若人穿袈裟,不离诸垢秽, 无诚实克己,不应着袈裟。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 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每天,我们都在学习佛的教法。反省一下自己,真正听进去,染于识田当中的又有多少?我们哪怕是听进去一句,在生活当中能用起来,也能对治很多习气毛病的。或者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但一句佛号能给予我们提醒,一句佛号也能让人从中醒悟。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时刻不忘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习惯,遇事的时候,要能把这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告诉自己:别贪!别嗔! 当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妨念上几句“阿弥陀佛”,然后赶快转身离去。因为可能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定力,经不起对方对待自己的种种方式。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提醒我离开。俗话也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人就是这样,当能克制一时的冲动,等平静下来的时候,他的思想就会有变化,会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争执。因而平息了很多不必要发生的烦恼。 所以,学和用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利益。这是很粗的事情,如果我们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克服。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佛子?能不能对得起我们身上所披的袈裟? 佛在《法句经》教导我们: 若人离诸垢,能善持戒律, 克己与诚实,彼应着袈裟。 “诸垢”,指种种的烦恼。“能善持戒律”,就是说,一个人,他能够用戒律来对治自己的行为、口业与内心的不善。慢慢地,他的三业一定会起到变化。 “克己与诚实”,是说一个修行者,必须有克制自己的力量。毗婆尸佛的略教诫也说: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这也是告诉我们,只有能够真正用戒律来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忍让的人,才适宜著袈裟。 我们知道,袈裟是贤圣的标志,是如来搭的衣。一搭上袈裟就把你划分在贤圣的行列里了,我们今天能够搭上是多么的庆幸!所以,一披上袈裟,就要学会忍辱;就要学会克制自己。儒家还知道克己复礼,更何况我们一个修行者,应该比世俗人更有克己忍让的能力。 在一个僧团当中,最忌讳的就是由于自己的放逸,不检点身口,给大众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常常对人讲:佛真是太伟大了。比如说制戒,让小众在当比丘尼以前,必须先学习两年来磨练自己。我们知道,小众当中,有年龄大的有年龄小的,学问高的学问低的,乃至当企业家办工厂的等等,但不管是谁,一来出家就一律平等,一视同仁。都必须从最开始锻炼起,只要你有所不对,任何一个比丘尼都可以来教诫你的。这样实在太好了,一下就要把你自认为了不起的东西统统推倒,全部放下以后,重新再站起来。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佛的慈悲用心,能产生出来一种强烈的誓愿:直至菩提,我永远常随佛学!绝不能再任由自己放逸,懈怠。虽然有时管不住自己,但要用种种的方法给予提醒的。 以前也说过,孔子的学生子常,害怕忘记孔子对他的教导,就把孔子的话写上,装在袋子里时刻带在身边提醒自己。我们出家人要比他更进一层,要把佛陀的话好好的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起来用在生活当中。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摸头自省: 我今天善多?恶多?还是无记多?有不足之处明天一定去纠正它,克服它,一天要比一天进步的。阿弥陀佛!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