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如瑞法师:修行勿需太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瑞法师:修行勿需太多

 

  同学们每天集体诵《华严经》。许多人见了,都欢喜赞叹。说大家不但方队排得很整齐,而且诵得也都非常专注。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也很随喜大家。

  我们能诵《华严经》,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时候我亲近弘瑞老和尚,见他得到一本经书时,都会感动得哭出来。他说:真不知道前生要培多少的福,才能够有因缘看到一部经啊!所以他每次诵完经以后,都要慢慢地恭恭敬敬地用经帕包好,放好。他拿经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拿倒的。现在的大德师父是这样的。看看过去那些大德的传记,我们也能发现,他们的修行,无不是从敬法开始的。我们应该多向大德们学习,好好珍惜自己的善根。

  说到修行,记得《杂阿含经》里说:修行是需要功夫培养的,就像母鸡孵小鸡一样,要有足够的温度、一定的时间,小鸡才能一只一只的孵出来。所以在我们的修行当中,不能太着急。如果你只想着要怎么怎么样,而没有种种的因缘条件的和合,也是难以成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了解到一些同学,虽然学了很多年,修了很多年,但是内心深处的烦恼,还没有去除掉的。

  如果修学佛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烦恼,即使看上去很用功,对他来说也只能算是相似的修道。所以在我们的学修乃至于生活当中,一定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如果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或彼此间一碰到点事,就去抱怨对方怎么样,而没有想到,怎么样来净化自己的内心,消除自己的烦恼,这就是欠缺修行的根本。

  就象母鸡孵小鸡一样,心灵的净化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反省观照的心。当生烦恼的时候,要观照自己:烦恼从哪儿来?是怎样生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要追到根根上,这样慢慢地烦恼自然会减轻很多。反之,如果缺少了反省力,观察力,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思惟,即使天天在诵经拜佛,也很难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的。

  对于任何事情,我们不要想得那么复杂。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禅师,觉得自己的功夫很了不起,于是去参访一位老禅师,拜见老禅师后,他问了一大堆的问题。老禅师一声不吭地听完之后,对他说:“你真啰嗦!”就走了!第二次,他又去问。老禅师说:“好,你问了我那么多的问题,我也来问问你,你回答上来了,我才回答你。”老禅师顺手拿起来一盒牙签,说:“你看这是什么?”年轻法师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来解释这牙签。他反问说:“你说是什么?”禅师哈哈大笑,然后走了。

  这是发生在现代的一个故事。后来大家讨论这件事,问我怎么样回答。我说:第一次,他说真啰嗦,我就说谁让释迦老子说那么多。或者,上去打他一拳;第二个问题,牙签是什么。我就说:这是牙签。本来就是牙签嘛。因为你学得太多,所以用心太多,心眼太多,障碍也就多了。

  所以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就不承认现实,把它想得很复杂。而使心不得清净。

  明白了修行的根本,希望大家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善用其心,多多观照,让烦恼一天天减少,让心灵一天天变得单纯、清净。阿弥陀佛!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如瑞法师:举眼向上

唯识学研究:唯识“所缘缘”涵义的启示(徐湘霖)

唯识学研究:弘扬玄奘精神 发展唯识宗、唯识宗学(许嘉璐

唯识学研究:浅谈唯识无境

唯识学研究:唯识学的缘起(郑隆平)

 

后五篇文章

如瑞法师:珍惜当下的因缘

如瑞法师:接受培养

如瑞法师: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

如瑞法师:道场宗旨

唯识学研究:论玄奘译传有相唯识学的意义——唯识根本义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