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再谈循身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再谈循身观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 再谈循身观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再谈循身观

  上回课上我们讲的是第四菩提心焰慧地。在焰慧地中了解到精进是怎样才能无过失;怎样精进才能以最捷径方式获得“道”;在精进过程中,最为核心而跟人无我相关的修行体系之三十七道品到底是哪些内容;对于三十七道品,尤其是其中与我们的实修有关的、有关于四念住、四正勤这些修行方法,我们做过一些分析了。

  在课后还有同学问,修行循身观有时不知该掌握一个什么尺度:比如说从头向脚,这个中间用多少时间去修习循身观是合理的,是适合于我们现在初发心来用功?

  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只能根据个人当时的境况来确定。

  拿个简单的标准来说,比如循查头部,让头部的某一部位成为循身观对象时,第一步是念头到达,然后注意力也真的就在头部。确定注意力已经达到头部的时候,才能够转换另一个目标,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循身观,这个确认的过程纯粹就是经验。我们得行一行,如果完全没有试行,(缺乏身心经验)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摸索这个经验的过程中,只能每一个步骤自己反复反复地磨练。如说我们来做背部的循身观,即使念头已经想到背部了,但往往注意力还在别的地方,或者是有杂念在担心身外的一件事;或者是想得过头了,想到了背部的里面,想到了脊椎骨的部分;或者是想到内脏的部位。这个也都不合适,此事完全要真的确认自己注意力就在背部这个确定的点上,才能来做下一步的循身观察,或者是从上部一直到下部注意力进行推移,所以循身观是需要多次来锻炼的一种观照修为。

  做循身观有多少必要呢?上一回我们也说过,人主要的粗大烦恼,停留在对于五蕴、对于补特伽罗的这个“我”的执着上,循身这样的一种修行,是刻不容缓、必不可少的。不要说我们菩萨只是修行六度,我们就够了,有布施、持戒、忍辱这些修行,我们就不必要对内观、般若、安那般那念进行修治。

  不能这么说,这一部分的修行是人人必需的。

  虽然大乘的佛教,尤其是中观道,我们提倡“一空一切空”,但是我们还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对于人无我空性放手不修,在这个前提之下,三十七道品仍然是一个菩萨的必修之道。但回过头来说,因为一空一切空的原因,因为我们所宗旨的修行理念是人无我空性和法无我空性同时修的,每一个修行其实具备着双重意义,当循身观的部分修行得好的时候,我们习气的部分也相应得到解除,法无我空性自然也能够有所证得,所以它既有必要又充满利益,对于三十七道品的修治还是刻不容缓的。

  只有如法地进行修习,并且本着一个健康的修行理念,才能够达成第四地菩萨所说的这种精进。这不光是对四地菩萨精进的一个描述,也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菩提道的(任何人的菩提道的)一个全面描述。熟悉了精进修治三十七道品,那么我们往下面就要学习第五地了。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能弘法师:一切法门不离止观二门

能弘法师:专注·自然

 

后五篇文章

悟光法师:一真法句浅析

悟光法师:永远之一瞬

悟光法师:绝对之价值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十种譬喻(二)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十种譬喻(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