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为什么研究教理?(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为什么研究教理?(二)
 
                                        净界法师

    前面是讲出一个理论,这底下引证,引外道的修学,心中没有章法,没有道法的后果,引用佛弟子他依止道法成就的功德。

    先看外道,那么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满,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说他们也知道生死的痛苦,他们的生命当中也立定了一个要了生死的愿力,这个引导力都有,但是不知正法,求升反坠。外道当然不可能接触佛陀的经论,那么外道的修学在印度的时候主要两派,九十六种外道主要两派,一个是叫作苦行外道,一个叫作冥想外道,我们解释一下。

    苦行外道是认为说我们造的业是固定的,不能改变的,这个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佛法讲这句话是从因缘的角度来安立的,就是你因缘变化,业力可以改变,但是外道认为业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怎么办呢?你想办法让你自己痛苦,你痛苦越厉害,你业消得越快,因为这个业是固定的,当然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表明这个业是有自性的。

    第二个是冥想外道,冥想外道他们看得更深刻了,他们知道一个人会起烦恼造罪业来自于妄想,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但是佛法的方法是从道法当中去转变妄想,但是外道他没有这个传承,他用禅定把妄想给灭了,叫入了无想定,那么这个时候妄想暂时不活动,如石压草,如冰夹鱼。但是为什么说求升反坠呢?因为他来生到天上以后,他第三生来到人世间,他的烦恼会比一般人粗重,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是压抑的。

    诸位,你如果没有依止佛陀的智慧来引导你的烦恼,你老是用咒语跟佛号压它,压久了以后到来生反弹的时候你的烦恼比别人重,它反弹呢。佛法是用般若波罗蜜智慧把它观空,用善巧方便把它做一个转化,但是外道完全用一种强大的力量把它压下去,烦恼不能压,因为它反弹。所以求升反坠就是说当你的禅定失掉的时候,当你的福报享尽的时候,你的烦恼会比一般人重,你就很可能造恶业堕落三恶道去了,因为你处理烦恼的方式错误,这就是外道的一个最大的盲点。

    所以你不留心教典,你最后的后果虽然勇猛精进,决定变成天魔外道,因为你没有佛陀的善巧。那么这个是指这个外道的心中没有道法,虽然有发心,但是最后的后果却是堕落。

  那么反观佛弟子,那么蕅益大师举用年纪最大的修行者就是胁尊者,他本来是在外道修学,他八十岁才出家,那么以八十岁的高龄他能够昼观三藏,夜习禅思,乃有济。他白天研究教理,掌握修行的道次第,晚上修习止观,实际的去操作,所以解行并重,最后成就了,济就是大成就,成就了大阿罗汉。

  胁尊者对佛教的一个贡献除了他自己成就阿罗汉以外,有一个地方我们值得说明。胁尊者是在佛陀灭度六百年出世,那么那个时候有一个外道叫马鸣菩萨,就是后来的马鸣菩萨,对大乘佛教有很大贡献的。马鸣菩萨那个时候非常聪明,他立了一个宗旨,结果跟佛弟子辩,佛弟子跟他辩没有一个人辩赢他,马鸣菩萨就说如果佛弟子当中不能把我立论给解破,从今以后佛门的弟子不准打楗槌,那这个就很严重了。一个僧团他的作息完全靠这个打板来运作,什么时候集合,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听经。那么这个时候胁尊者就出来了,就跟他辩论,结果就把马鸣菩萨给打败了。那么古代的人,你被他打败了,那马鸣菩萨就皈依佛法了,马鸣菩萨皈依佛法以后,那对整个佛教产生很大的影响,你看看佛教史,可以说整个大乘佛教的兴盛马鸣菩萨功不可没。那么胁尊者意思就是说呢他虽然八十岁的高龄他尚且解行并重都能够成就,那么外道尽一生的修行结果变成魔道,那么就是说方法就很重要了。

  我们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不是很单纯,因为为什么?因为虽然我们本性清净,但是因为长时间在三界流转,我们每一生生命的经验都留下痕迹,或多或少,所以我们的心在无量的生死经验当中留下了一个很复杂的一个妄想,非常复杂,你如果没有佛陀的教法引导,你不可能理出一个头绪的,就像《楞严经》上说的,我们内心当中打了很多的结,外道他这个解开结的方法,他就是把这个绳子往两边拉扯,结果这个结越打越深,不修行还好,修行在妄想中增加一个妄想,妄中加妄,就是外道。凡夫只有一个妄,外道两个妄,多了一个邪见。那么佛弟子有佛陀的传承,他知道打结,这个结你要从结心中去解,不能从两边去拉扯。你看苦行外道跟冥想外道就是往两边拉扯,不知善巧。

  这个是这样,你如果看《楞严经》,《楞严经》的道理是说我们修行的时候当你知道怕,当你知道修行的时候,你的心其实是已经乱七八糟了,很复杂,那么你如果说一天就念个十五分钟的佛,什么事都没有,你不看教理好像也没事,因为风平浪静,但是如果你很用功,你的心发得很真切,你心中产生一个强大的正念,而这个正念开始刺激到妄想的时候,那问题就很复杂了,这个《楞严经》上说的,真妄交攻,然后你就面临了五十一阴魔的考验了。

    它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水沟很臭,你好几生好几世都没有处理了,你不打开它你什么事也没有,反正你就平常念念十五分钟佛,念完佛以后离开佛堂该打妄想继续打妄想,那你什么事都没有,妄想当中多了几个佛号,如此而已。你生命没有彻底的改变,所以你也不觉得教理对你有什么用。但是如果你真正用功的时候,你要小心,你的内心会出现很多很多的状况,你稍微一点不小心你就完了,一念差池全体残,比没有修行还糟糕。

  诸位,你修行失败,从《楞严经》的角度比那些放逸的人还糟糕,为什么?因为你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你没有修行起码是一张白纸,以后还有机会,你产生错误的邪见,糟了,你对正法产生排斥,你变天魔外道,就外道种姓了。一个颠倒的放逸的众生,他起码不会排斥正法,所以你要么就不修行,你要修行我希望你好好地研究这个道路要怎么走,不要太高估自己了。修行真的是要有传承,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你不可能拿一个镰刀自己在那里开路的,这条路佛陀走过了,祖师也走过了,你照着遵循走就好了。你拿一个镰刀自己在那里开路,你开出来的路开到老虎洞去了,谁都救不了你,真的,一个人着魔谁都救不了,这就是外道的悲哀,他很想做出改变,但是他没有方法,给弄到自己比没有修行更糟糕,求升反坠这句话是很悲哀的。所以你如果修行错误,你的后遗症更严重,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楞严经》的确是有这个意思。

    所以古人在解释《楞严经》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那么这个就说明这个正反两面的引证,第一个引用外道的堕落跟佛弟子的成就,他们两个都很用功的去做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呢?这个就是因为他得到佛陀的引导,有些人是自己打妄想,这是产生一个成败的差别。

  我们再看下面那一段,那么第二段导正错误的知见,就是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说你年纪轻,体力强,你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你好好念佛得了,不要搞那么复杂,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岂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习教。那么难道佛陀临灭度的时候他把他清净庄严的传承放在语言文字的这些道法就好像是世间考功名一样,只是用来考试用的,用来博名利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你看我在台湾遇到一个比丘,他中年出家比丘,他不研究教理,他跟我讲他不想看经典,但是他拜佛、诵经很认真,我说:你为什么不研究教理呢?他说:因为我不想做法师。这跟做法师没有关系呀,你要修行你就必须认清道路,这个是一种自修,也就是说佛法的道理是来引导你的,不是说给别人听的。当然你以后有点心得了,你跟人家分享,那是随缘尽份。

    所以关键是你没有道法的引导,你怎么去处理你无始劫来留下的妄想呢?你怎么下手呢?你怎么知道呢?关键就在这里。

佛法修学概要——75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仁焕法师:请法与念佛的功德

仁焕法师:往生与助念

仁焕法师:修法与用法的关键

仁焕法师:如何免除世界灾难

仁焕法师:会用法就灵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为什么研究教理?(一)

仁焕法师:病与业障

仁焕法师:断恶行善念佛才有用

仁焕法师:念佛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六字洪名直达西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