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安乐行品第十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安乐行品第十四

 

  释此为三。一依事释,二附文释,三法门释。各有广略。略明依事释者,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故能进于宏经口业之行也。略明附文释者,先附上品文,著如来衣,则法身安。入如来室,故解脱心乐。坐如来座,故般若导,行进。又,附此品文,住忍辱地,故身安。而不卒暴,故心乐。观诸法实相,故行进也。略明法门释者,安名不动。乐名无受。行名无行。不动者,六道众生,二乘涅槃所不能动。既不缘二边,(生死、涅槃。)则法身无动摇。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名为常住不动法门。上文云,身体及手足,寂然安不动。其心常澹泊,未曾有散乱。即此义也。无受者,不受凡夫之五受(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乃至圆教中五受生见,亦皆不受。有受则有苦,无受则无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无行者,若有所受,即有所行。无受则无所行。不行凡夫行,不行贤圣行,故言无行。而行中道,是故名行也。

  次更广事释,夫安乐者,即大涅槃,从果立名也。行者,即涅槃道,从因得名也。若常见外道行于苦行,则因果俱苦。若断见外道,恣情取乐,则因乐果苦。若析法二乘,无常拙度加功苦至,方入涅槃,则因苦果乐。今是如实巧度,故因果俱乐。大经云,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声闻缘觉。定乐行者,谓诸菩萨。今于菩萨中应更分别,三藏菩萨,有教无人。通教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因果俱偏。别教菩萨,因偏果圆。圆教菩萨,因果俱圆。今以俱乐俱圆之妙果妙因,称为安乐行。

  次更广附文释,安乐行是涅槃道。涅槃有三义,谓三德秘藏。行有三义,谓止行,观行,慈悲行。止行者,三业柔和,违从(逆顺二境)俱寂。即是体法身行。上文所谓如来衣也。观行者,一实相慧,无分别光,即是体般若行。上文所谓如来座也。慈悲行者,四宏誓愿,广度一切,即是体解脱行。上文所谓如来室也。总此三行为涅槃道。总于三德,为行之境。境称安乐,道称为行。大论云,菩萨从初发心,常观涅槃行道,因时用此三法,(止行观行慈悲行)导三业为行。三业净故,即是净于六根。六根若净,发相似解而得入真。果时名为佛眼佛耳等。因名止行,果名断德。因名观行,果名智德。因名慈悲行,果名恩德。又:因名三业,果名三密。因时慈悲导三业利他,果时名三轮不思议化。如此观时,无复分别。一切法中,悉有安乐性。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不可复灭。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名安乐行也。此行与涅槃义合。彼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如来是人,安乐是法。如来是安乐人,安乐是如来法。总而言之,其义不异。

  问,此安乐行,有何次第?答,法华圆行,一行无量行。不可思议,何定前后。今一往随文说者,法师品略示宏经,则以益他为本,故先明入室。此品辨恶世宏经,安诸逼恼,故先明著衣。若约行者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乖(违也)寂起相,则应先以般若荡累。是坐如来座。诸法不生而般若生。同体慈悲,愍众故行道,次入如来室。既以慈悲化世,必涉违从,决须安忍。次著如来衣。然说虽次第,行非次第。四安乐行者,一是止观慈悲导身业,二是止观慈悲导口业,三是止观慈悲导意业,四是止观慈悲导誓愿也。此迹门流通第五品。

 
 
 
前五篇文章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张秉全:法华经品题略解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后五篇文章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十章 附录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九章 真假开悟辨别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八章 无心禅和论参禅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七章 虚老论参禅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六章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