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雪漠:信仰需要敬畏和向往 |
 
雪漠:信仰需要敬畏和向往
◎问:能不能这样认为,释迦牟尼就是我的一位朋友? ●雪漠:不能。当一个人只有对某种精神保持敬畏时,才可能向往它。对一种很伟大的精神的敬畏,是一种智慧境界的体现。最高的敬畏,是一种向往。当然,藏传佛教也强调“佛慢”,就是认为自己就是佛,我与本尊,无二无别,你坚信只要修行,你也能有佛那样伟大的人格。当你真正具备了那样一种人格时,你就跟释迦牟尼一样伟大。如果你不具备那样一种精神时,你就必须对那种精神保持敬畏和向往。 ◎问:现在,我对佛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学问的层面。佛教让人明白了欲望对人的智慧的障碍,叫人放下欲望。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多的收获。 ●雪漠: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一滴水,你并没有进入大海。佛教既是一种学问——佛学,也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精神。雷锋不信仰佛教,但他却具备一种佛教精神,孔繁森同样也有一种佛教所提倡的菩萨精神。佛教是不太提倡名相的,《金刚经》上就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名词性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精神,如托尔斯泰就有一种典型的菩萨精神,他把土地分给农民,把农具分给农民,放弃版权,其目的是为了利众。 ◎问:佛的境界是不是臆想出来的,并不存在? ●雪漠:佛所说的涅槃境界,并不是佛独有,所有阿罗汉也有。而且,只要你按照佛的教诲去实践,你也可以达到那种境界,它像科学一样严谨。几千年来,证得这种宁静之乐的人很多很多。有一些成就师可以往返于佛国之间。一些幻身和梦修成就者相约去佛国听经,他们看到的境界是一样的,这说明有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 佛教不重名相,它只是传播真理。后来的人才名之为这教那教,这宗那宗。其实,佛就是导师,有一些人来提问,佛解答了一些问题,传播了一些真理。他告诉人们,你只要按我的方法往前走,你就会到达那个目的地。后人将此整理下来,就是佛经。而几千年来,达到那个目的地的人有很多。 而且,许多宗教虽然名相上有差异,但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当每一个圣人证悟到真理后,都有相通或相近的地方,只是各有侧重,如庄子和老子侧重于形而上的东西,偏于出世。孔子和孟子侧重于形而下,偏于入世,他们虽然是圣人,但他们的智慧离佛教的出世间要求还有距离,他们还没有证悟空性,还没有看破无常,没有证得宁静的涅槃。 ◎问:我常想,假如一个人达到老子的境界,如果他愿意的话,他会更能做一些别人很难做到的事,因为他更宁静,更能摆脱欲望的干扰,更能看破事物的本质,老子为什么不做呢? ●雪漠:老子已经做得很好了,《道德经》五千言就够了,几千年仍没有研究透,众说纷纭,但谁也难以穷究其真义。许多时候,他的行为比语言更重要。 ◎问:对孔繁森,有人有许多说法,有些说法很难听,说他的目的不纯,他的精神是不是因此而打了折扣? ●雪漠:世人总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孔繁森为了给两个孤儿增加营养而去卖血时,当他看到一个老奶奶被痰噎住而用口去吸痰时,这时他就远远地超越了好多世俗的东西,完成了人格的升华。这一刹那的那点善念,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虽然他生活在世俗中,也需要一些待遇之类,但这并不能妨碍他的伟大。伟人也是人,也有许多毛病,他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在某个时候,他有了超越世俗的精神。 ◎问:有好多舍己为人者,也是人,在他舍己为人时,也对自己有损害,这样客观上也是对一个生命的损害,这样是不是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呢,要是他保留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可以做许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呢? ●雪漠:生命很快会消失的,无论雷锋,无论孔繁森,还是别的一些英雄,无论他们如何珍惜肉体,肉体终究会消失的,但他们的那种精神却不会消失,它会给日后更多的人以精神上的滋养。不要以为对短暂肉体的不珍惜,就是对生命的不珍惜。人的生命有多种,肉体消失之后,生命会以一种精神的形式留存下来,照亮更多的人。如果人没有精神,其肉体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他帮助的,也会是一个平凡的肉体,这肉体也终究会消失。但他舍己为人的那种精神不死,日后许多年中,有人听了他的故事,也会像他那样做人,这精神于是就传递下去了。 佛教的“割肉喂鹰”和“舍身饲虎”亦然。那鹰、虎、身、肉早没了,但那精神却以故事为载体传递了下来,传递给千年后的我们。这精神,早超越了那种肉体上的痛苦,也超越了时空。当我们听到这故事时,心灵会因之而崇高一些,伟大一些,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人因为沐浴了这精神的光辉而受益。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