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六和精神和佛教的公众形象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六和精神和佛教的公众形象

   六和精神和佛教的公众形象

  佛德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了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佛陀的影响遍及各个时代、各个地区,深入到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各个领域之中。人们可以从历代留存下来的遗迹中感觉到佛陀的足迹,体会到他的慈悲和智慧。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佛弟子的我们,该怎样去弘扬佛陀的教义并维持佛教的公众形象呢?

  一、内强素质---------发扬佛教“六和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注重寺院的经济收入和寺院的修建工程,而忽视了“六和精神”对僧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片面的认为只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就能管理好寺院。使得部分僧人争名夺利、拉帮结派、祟尚金钱、腐化坠落,使得不少佛教寺院在管理上松散而出现种种问题,僧人的非法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不良映象。以“六和精神”严格管理僧团,提高僧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使得僧人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所谓和合者,复有二义:一者理和,即「证择灭」,谓同证此共同选择的:达于灭度的法则。另者事合,即: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对于各人的语业上,彼此互相融洽、没有争执的意思。这若细说起来,如称赞有德、远离恶语,说话恳切,言语柔和,乃至学问互相教授哪,都是口和所摄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现在的僧伽,因意见不和而起的是非,不知有多少。上下的意见不和,故清众与班首闹,执事与和尚闹;同寮的意见不和,故司房与客堂闹,维那与纠察闹;学教的意见不和,故此派与彼派闹,此宗与彼宗闹。这么一来,佛教的是非就多了,佛教的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的危险了,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做。

  四、戒和同修: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彼此能依法受持、同修同学的意思。所谓依法受持者,最重要的有其两种:一、不杂,二、不沉。不杂,就是不要参杂自己的意见。戒经是那样,就是那样,好好地如法遵行,就罢了。不沉,就是不要离开戒律的范围之外,更增加种种的仪式。因为诸佛的净戒,唯佛能制,一切菩萨二乘,但有承奉而无增减,况余凡愚。所以这沉的毛病,是应当极力改除的。有了这不杂不沉的条件,然后能如法布萨,如法羯磨,如法安居,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就名戒和。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世间的人,对于诸法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妄起种种的分别。诸法本来无常,而妄执为常;本来是苦,而妄执为乐;本来无我,而妄执为我,颠倒是非,不称法体,故名倒见。与此相反,即是正见。契合诸法真理之见地。不参杂有贪、瞋等烦恼,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大家若能都安住于自立的正见,而不为世间一切的邪见所诱,是名见和。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着,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

  以上六和,是戒律中的戒律,戒律不可少,六和尤不可少。今此亦然,有了戒律,固然可以成立僧伽,但若再加以六和,则僧之作用更大,僧之团结愈严了。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本人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更希望僧伽真正的实行六和精神。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放眼当前的世界,到处充满缺陷、斗争与是非,例如:种族歧视、宗教分歧、国际纷争等,加上近百年来科技发达,武器的发明日新月异,人类对战争的畏惧愈深,渴望和平的呼声愈高。各强国间,虽有禁武、限核等高峰会议的举行,然而这些外在的措施却无法杜绝战争的发生。

  二、外树形象------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加强佛教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佛教界的主要任务,由于近些年来全国佛教基本处于寺院的恢复和修建方面,忽视佛教文化教育工作,使得部分僧人和佛教徒文化素质不够,给社会形成了不良映象,认为佛教寺院卖门票、做佛事等以赚钱为目的,忽略了对佛教教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内开设了不少佛学院,但有不少数在规模上和教学质量上都不完全符合,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佛教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佛学院也只能培训少数人,并且还只能是出家僧众,对于更多的在家佛教徒却没有机会学习佛教理论,大多数寺院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到一点。

  我们就目前佛教教育整体而言,不仅要加强和完善佛教院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而且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大力发展全方面的佛教教育。由于目前佛教界的力量有限,我们的佛教院校只能面向部分出家僧众,而还有更多的在家佛教信众同样需要接受佛教教育,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造更多条件来加强佛教文化教育。除了为出家僧众开办佛教院校之外,我们应当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寺院开办佛学培训班、佛教夏令营、佛学讲习所等,为更多在家信众加强佛教理论教育。另外,还可利用佛教刊物来宣传佛教文化知识,来加强对广大佛教徒的文化教育。虽然目前有不少佛教刊物,但大都内容相同办的并不够理想,如果能办一些有特色而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类型的刊物,将会更好更有利于广大信众的学习。只有加强和提高佛教徒的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对外树立起佛教的良好公众形象。

  愿所有的佛教徒共同团结起来,组织成一个有精神的教团,共同护卫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对外树立好佛教的伟大形象,对内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相信佛教的道风将必节节攀高。

 
 
 
前五篇文章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自醒与我见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树立形象 纯净道风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坚持正信 努力进取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道风建设从双手合十开始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责任铸就辉煌

 

后五篇文章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对僧人素质的提高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永恒的使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纯正的信仰 道风建设的基石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道风建设 重任在肩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