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慧远大师作品解读:慧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今译 |
 
慧远大师作品解读:慧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今译 慧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今译 宫哲兵 译注 原文:沙门袒服论 或问曰,沙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 答曰,然。 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於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 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其礼不文。三王应世,故与时而变。因兹以观,论者之所执,方内之格言耳。何以知其然。中国之所无,或得之於异俗,其民不移,故其道未亡。是以天竺国法,尽敬於所尊,表诚於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甚者也。虽记籍未流兹土,其始似有闻焉。 佛出於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故应右袒。何者,将辩贵贱,必存乎位。位以进德,则尚贤之心生。是故沙门越名分以背时,不退已而求先。又人之所能,皆是於右,若动不以顺,则触事生累。过而能复,虽中贤犹未得,况有下於此者乎。 请试言之。夫形以左右成体,理以邪正为用。二者之来,各乘其本,滞根不拔,则事求愈应,而形理相资,其道微明。世习未移,应微难辩。袒服既彰,则形随事感,理悟其心。以御顺之气,表诚之体。而邪正两行,非其本也。 是故世尊以袒服笃其诚而闲其邪,使名实有当,敬慢不杂。然后开出要之路,导真性於久迷。令淹世之贤,不自对角线於无分,希进之流,不惑途而旋步。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以。寻本达变,即近悟远,形服相愧,理深其感如此,则情化专向,修之弗倦,动必以顺,不觉形之自恭。斯乃如来劝诱之外因,敛粗之妙迹。而众谈未喻,或欲革之,反古之道,何其深哉。 今译: 有人问:沙门的露右肩袈裟,出自佛教,合于礼吗? 答:合 问:中国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其质朴与文饰的变迁过程,典籍上都有记载。而佛教的礼制超出了典籍之外。所以论者对它表示怀疑。你若有见解,我愿荣幸地听你的教诲。 答:远古之民,朴实无华,其礼制没有文饰。三代之王出现于世,礼制因时而变,由此观之,论者所依据的,是中国之内的格言。何以知之?中国所没有的礼制,或许来源于异国之俗,民众若坚持不改,说明就有一定道理。按印度国家的法制,最崇敬于尊者,最忠诚于神明,都要求穿露肩之服装,表示了去华饰的意思。这样的记载虽然还没有流传到中国,但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样做的原因。 释迦牟尼来到世上,一直到宣讲自己的佛教。他阐明自己的事,不崇尚左,所以选择了裸露右肩的服装。为何?辩识贵贱,不脱离方位,尊重方位便可以增进道德,生发出尚贤之心。沙门超越了世俗的名教,违背了世俗的时序,也不实行退已而求先。再者,人们的动作,多在人体的右边,露右肩动作方便。若动乎不顺当,则做事生烦恼。右袒的道理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事情做错了,能够完全纠正而复原,虽中等贤者都难做到,而况于那些不贤者呢? 试加以说明。身体以左右为整体,道理以邪正为运用。两者都拿来,发挥各自的根本功用。迷滞的根不拔除,麻烦的事愈来愈多。如果两者互相配合,大道就差不多明白了。可是世俗的尚左礼习没有改变,故佛教的右袒礼忌难以辩明。现在把袒服的理由已说明白了,形体穿衣就适合地做事的需要,道理启示录本心的悟解。袒县是为了气顺、体诚,它不涉及邪正问题。 所以释迦牟尼以袒服坚定其诚心,防止邪恶,使名实相当,敬慢有别。然后开导众人走出迷滞之路,让长久迷惑的真性显现。使淹没世间的贤者,不至于没有成功的缘分,希望进取者不至于迷途而停步。服从了佛门之人,都要行正而思顺,异迹而同轨,朴素而怀古,离侈华而清心。探寻本根,通达其变,不离近事,领悟远理,形服简陋、心生惭愧,感会大道,深刻有理。则心情专一,修练不倦,动必心顺,不知不觉地形体自然恭敬。这就是如来用袒服规劝世人的外因,约束不屑者的妙法。而许多人没有理解,甚至提出要革除它。只是返归到古之道,才能深刻地理解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