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茗山法师开示录(节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茗山法师开示录(节选)

   茗山法师开示录(节选)

  1、 爱国爱教,正信正行。

  2、 登无量寿,度有缘人。

  3、 退让身安乐,无私心自宽。

  4、 万法皆如幻,一心念佛陀。

  5、 念佛须出口入耳,重在摄心。

  6、 名利淡如水,德才重似山。

  7、 圣贤蕴於心地,生死挂在眉梢。

  8、 无人无我观自在,救苦救难大悲心。

  9、 礼佛持名修净土,寻声救苦度群迷。

  10、 当学柔和忍辱法,常存喜舍慈悲心。

  11、 看破事事皆如梦,随缘处处好安身。

  12、 积德以慈悲为本,修身以戒律为先。

  13、 茹素持斋少疾病,放生戒杀可延年。

  14、 寿比南山缘积德,福如东海靠行慈。

  15、 天下并无困难事,息心一事最为艰。

  16、 吾人若欲心休息,一句弥陀念不闲。

  17、 道在人宏,境由心转;谨言愍事,勤学慎行。

  18、 修行就是多明理,明因果,念佛,参禅,息灭贪嗔痴。

  19、 爱国守法,爱教持戒,尊师重道,勤学苦修。

  20、 勤求忏悔,勤修三学,勤断习气,勤念弥陀。

  21、 了真空,不为色声香味触法所转动;

  常念佛,当摄眼耳鼻舌身意下功夫。

  22、 一旦无常到,方知幻化身。劝君多念佛,念念息贪嗔。

  23、 六根都摄念弥陀,念念相续无间断。

  不待临终求往生,现前已把凡胎换。

  24、 说道不难行道难,须经苦辣与辛酸。

  寻常见色闻声处,顺逆境中多磨炼。

  25、 一句弥陀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心中,

  千魔万扰还坚定,任尔东南西北风。

  26、 阿弥陀佛誓宏深,无量慈悲喜舍心。

  接引众生离苦海,同登彼岸免沉沦。

  27、 夜静无声息,黎明好念佛。床头结跏坐,心里见天日。

  28、 恒顺众生者,菩萨当恒顺众生善愿,决定不恒顺众生恶法。劝化众生改恶向善,这才是真正恒顺众生。

  29、 要了生死,应记住“生死夜,南柯梦,抓念头,出离道”之偈;又当知正念提起提起再提起,妄念放下放下再放下的启示。

  30、 “妄心歇处,即是菩提”说得容易行时难!如何觉妄、息妄?要提高作意觉照!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努力精进!

  31、 我们学佛人,要学菩萨慈悲行、忍辱行,更应以理智控制感情,不宜感情用事。

  32、 学修即是知行。我赞同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以解起行,以行证解,解行并进,行解相应。

  33、 我们佛教徒如不修戒定慧,就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解脱的人,总得不到自由;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必须解脱。

  34、 今后当继续断恶修善,灭贪息嗔,持戒习定,看经念佛,少诤不辩,慈悲忍辱,一切听因缘安排,一切为弘法利生。

  35、 念佛人要准备三资粮:①信要深(深信不疑),②愿要切(恳切至诚),③行要坚(无有间断,坚持到底)。

  36、 净念,即无憎无爱,无常无我,无自无他,无生无灭……之心。以此心念佛,念念相续,自然妄想逐渐消除,道业也自然逐渐成熟!故此,念佛即是对治妄想的最好方法。

  37、 盖信愿行,非分三,无先后。若无愿行,不名真信;若无信行,不名真愿;若无信愿,不名真行。信愿行三,念念圆具,念念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无深信切原,纵然念至铜墙铁壁,亦不得往生。

  38、 净土法门贵在由信发愿,由愿导行。如闻者无信愿行,闻而不信,不名闻慧;念不经心,不名思慧;持而不坚,不名修慧。如闻而生起信愿行,则闻思修三慧具足矣。

  39、 念佛法门,如汤泼雪,如光照暗,如清珠投入浊水。如此简单直捷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生畏,勿视为易而不勤,勿视为浅而轻忽,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弥陀圣号不可思议,能持心性亦不可思议。一声响应一声佛,生生相应声声佛,念至无量无边,心佛一如,光寿无量,则现境即是净土,自性即是弥陀。

  40、 佛法讲无我,讲自他不二。若不念他佛,则我见未忘;偏重自佛,反成我见我慢。净土法门,贵在即事即理,了他即自,不可以凡情测度佛智。

  41、 加深信心,切实发愿,一心念佛;并学佛陀愿行,创造人间净土,东方极乐!

  42、 有人问我:眼昏腰痛,何必如此辛苦替人写字?我说:一者报恩,二者还债,三者结缘,四者利人,五者交友,六者恒顺令他人欢喜,何乐不为?

  43、 佛教说无常、苦、空、无我,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极厌世,但实际意义是通过它破除人们的迷惑、执著、自私、贪恋等五欲六尘的烦恼,而逐步修行,趋向真常、安乐、解脱、清净的精神妙境。

  44、 求福求慧之路。福从三方面求:①福田方面,布施,修庙,塑像,印经,护法,供佛及僧;②敬田方面,恭敬、供养父母师长及诸长辈,孝顺无违,承事侍奉,依教奉行;③悲田方面,对贫穷、残废、老病、灾难等苦难者,当随时随地、随力随能布施帮助,应其所需,济其所及,救人苦难。慧亦从三方面求:①闻所成慧,看经听法,广学多闻;②思所成慧,如理思维,彻底领悟内涵正法;③修所成慧,修断烦恼,转识成智。

  45、 我对佛法的思想认识:(一)在佛学理论上:①一切唯心论;②善恶因果论;③缘起性空论。(二)在修持方法上:①持戒;②念佛;③慈悲;④修一切善法。

  46、 学佛法,我有五点体会:①书写是经,要把经论中精要的词句摘录下来;②受持读诵,要把佛学基础经文、论颂读诵背熟,并每日持念;③解说其义,要把重要的课程听后重温,解深解透,弄清弄通;④如法修行,要把所理解的佛教义理运用于思想、言语、行动中;⑤时正忆念,要把一句阿弥陀佛等圣号念念不舍于行住坐卧一切时处。

  47、 菩萨外观众生苦难音声,名观世音;内观自性清净永在,名观自在;因此了知五蕴皆空。“五蕴”既是人的组成元素(色),也是法的代表名相(受想行识),菩萨入甚深般若,到究竟圆满时,证悟到五蕴不仅融通,而且一切皆是缘起性空,人也空,法也空,这句话是《心经》的总纲。

  48、 放下万缘,多念阿弥陀佛,心灵清净,健康长寿,命终往生极乐。

  49、 菩萨所有善根,是从六根接触万事万物一切境界时,皆向正法上会,向道上会得来的。如见色知空,闻声念无常,嗅香知持戒,尝味想禅悦,触境如梦幻等等。总之,菩萨身心清净,触境生智。我们接触六尘,当善于用心理会。

  50、 用功的方便,要觉照自心,如贪心重,以不净观对治色贪,以布施对治财贪;如嗔心重,修慈悲忍辱观、惭愧观;如痴心重,修因缘观;如散乱心重,修数息观;如业障重,勤修忏悔,多念佛拜佛;如昏沉重,修择法、精进、喜;如掉举重,修安、定、舍,总以念佛为首要总纲。

  51、 念佛为因,成佛是果。至于心与性,有联系亦有区别:有联系者,性由心造,心由性生;有区别者,性是心体,心是性用。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善为理解;净土是境,境由心现,心能转境,故曰唯心净土。弥陀是佛,因念佛方引生自心佛性;弥陀即无量光、无量寿,自性光、寿亦无量,故曰自性弥陀。并非只有心内净土,没有西方净土;只有自性弥陀,没有西方弥陀。亦非只有西方净土,无所谓唯心净土;只有西方弥陀,没有自性弥陀。执心执境,皆是偏见、错会;执内执外,亦复如是。要知心境一如,内外不二,是为正理。既不可无知,更不可狂妄。

  52、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是为愿利有情同成佛道,但最简便的方法是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心念是因,自性是果。因果皆不离此心。希望大家用心念佛!

  53、 克制我执,自利利他乃至亏己利人,学佛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学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断恶修善,同成觉道。

  54、 善业恶业皆由心生,又由过去积累的善恶习性引起,必须长期止恶行善,养成善性,才能产生善心善行,造福善业,感得福善的正报和依报。

  55、 以佛法救人救世,就要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欲达此目的必须息三毒、守五戒、行六度。这首先要从佛教徒本身做起,而后才能感化全社会人士都这样做。果能如此,那就世界太平了。

  56、 学佛道路很复杂,各有各的看法、说法和修法。究竟那条路正确并捷速到家呢?我想:①持戒;②念佛;③精进。

  57、 佛示涅槃,约有二意:一者佛怜弟子常见佛故,心怀骄恣,懈怠放逸,当入涅槃;二者佛示弟子,生必有死,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58、 普贤十大行愿导归极乐。十大行愿即是万行,即是一切善行。修一切善行,与专修念佛一行,本质上并无差别。如此体会,闭关念佛和弘法利生思想矛盾一解而脱。

  59、 念佛时能见到妄念,正是进步。无始以来,直至今生,所接触的人事和六尘,不可能不反应到心里,如流水一样随它流去。只要多念佛,少起贪嗔痴等烦恼就好。

  60、 佛教徒应注意:①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要违反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②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如求签占卦、看相、算命、香灰治病等神鬼异说);③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正信正行,积德行善,教育信徒,管好寺庙。

  61、 信仰、发愿、修行为学佛三资粮:①正当信仰,是信佛的思想觉悟至高无上,信法的缘起性空,唯识所现;信僧能引导帮助我们信解行证。②学的宗旨是“四弘誓愿”: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佛法,愿成佛道。③依法修行的方法很多,有一乘、三乘、五乘,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法,最普遍、最简易、最方便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听各人自选自修,贵在精进勿放逸。

  62、 学佛道路很复杂,各有各的看法、说法和修法。究竟那条路正确并捷速到家呢?我想:①持戒;②念佛;③精进。

  63、 信仰、发愿、修行为学佛三资粮:①正当信仰,是信佛的思想觉悟至高无上,信法的缘起性空,唯识所现;信僧能引导帮助我们信解行证。②学的宗旨是“四弘誓愿”: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佛法,愿成佛道。③依法修行的方法很多,有一乘、三乘、五乘,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法,最普遍、最简易、最方便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听各人自选自修,贵在精进勿放逸。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请到佛法乐园里来(茗山)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一代宗师名垂千古——茗山法师(袁普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皑皑昆仑雪 浩浩长江流——茗山法师佛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苦—解脱:古代印度宗教思想模式(唐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变革中的近现代中国佛教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纪念茗山法师丛书》序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流布经教利人天--金陵刻经处140年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活禅的理念及其弘扬(明杰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中的四大“YIN女”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听王孺童聊聊“解脱之道”(凡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