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有爱的人生最幸福(常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有爱的人生最幸福(常真)

   有爱的人生最幸福

  常真

  首先感恩我的师父秋爽大和尚的信任,为了我们发心做慈善工作提供了一个下台;再次感恩在座的优秀企业家,又是慈善家,对寒山寺慈善中心多年宋的厚爱。还要感恩新闻媒体,对我们中心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时报导;我更要感恩我的问修及中心3000多会员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既然难得人生我们已得,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有限的人生,去发挥无限的潜能,过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我才疏学浅,就我做慈善五年来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大家共勉。

  慈善二字在佛教中的解释,慈是无缘大慈,是清净没有污染的爱,有爱的人生就是最幸福的人生,但这个爱绝不能夹着烦恼,因为有烦恼,就会有污染,所以我们一定要爱得非常清净,非常透彻,不带任何色彩。意思也就是对方与我虽然无亲无故,而我却能爱他,爱使他快乐,我也没烦恼,这就是广大而清静的大爱。慈加上悲,就是同体大悲,虽然众生与我们无缘无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如此这份爱心就会很宽广,也会很清净。

  “善”是好事,是至善的意思,我们每天打开电视、报纸,常常会听到、看到一些令人惶恐不安的消息,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社会上欠缺了这份善念。善必定要从内心发出,把隐藏在内心的这份潜能发挥到社会上,就能成就好事,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我们应该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他为了使众生人人幸福快乐,人人离苦得乐,所以不断地倒驾慈航来人间。下面我讲在佛陀本生经中有一段故事,有一位善慧行者,父亲是一位富有长者,自小生活在物质富裕,父母疼爱的家庭中。但人生无常,他的父母年老往生了。过了一段时间,家中的管家把他父母遗留下来的财产列了一份清单,送到善慧行者的面前说,这些财产是否要我继续掌管呢?善慧行者翻开一看,发现父母竟然留下这么多财产,心想,父母一生省吃俭用,辛苦建立了这个家业,最后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看到社会上这么多苦难的众生,何不把家产献出来帮助他们呢?善慧行者再三思考后下了决定,他认为再大的家业还是抵不过无常,人生如此短暂,守着世间的财物,实在是忧愁苦恼的事,何不舍弃家财,追求无挂碍、轻安自在的一条人生道路呢?因此,他向国王及地方人士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要把父母的遗产完全布施给全国贫困苦难的众生,他做了妥当的处理后,就修行去了。

  他在静静的深山中过了七年与世无争的日子,心里常想,难道修行只限于此吗?社会上还有很多沉迷于财物、名利和地位的苦难众生,我应该要求取更透彻的佛法,来帮助这些迷茫的众生。于是他决定离开深山,走入人群,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人们传说燃灯佛即将来此讲经,当地的人民都在清扫街道,整修道路,他也马上加入到工作行列,但是有个坑洞怎么填,也无法填平,眼看燃灯佛即将来到,他心—·急赶快趴在坑洞上,想以身为桥让佛通过。燃灯佛走到行者的身旁说:这位修行者,你这么虔诚,到底要求什么呢?他抬起头回答道:佛啊!我什么都不求,只希望普天之下的众生,每个人的心都能清净。都能欢喜快乐,心中有爱。燃灯佛听了,为他祝福说:修行者,我祝福你!将来你会在娑婆世界中发挥爱心,救度苦恼的众生!未来你将成佛,名字叫做“释迦牟尼”。

  第一,因为这个世间的众生缺少慈悲心,自私自利。佛要把我们的这个毛病修正过来,这个宗旨是“释迦”。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能仁”,提倡仁爱慈悲心。第二,这个世间的众生心不清净,妄想私心杂念太多,所以名号里有个“牟尼”,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寂灭”,

  “寂”是寂静、清净的意思, “灭”是灭除一切私心妄想杂念。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发挥清净仁慈的爱心。

  后来释迦牟尼佛为了度脱众生的苦恼,示现于娑婆世界,为众生说法,教众生如何离苦得乐,也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感恩我们以佛缘相聚在寒山寺,在我们的成佛之路上,互相勉励,精进修学,以佛陀为榜样,以慈悲大爱之心行善积德,

  自利利人,在“寒山寺慈善中心”的蓝天下,把佛陀的光辉思想发扬光大。愿各位同修早成佛道,阿弥陀佛!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包容是一轮明月(姚展雄)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我怎样做一名寒山书院学僧(妙航)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珍惜生活(恒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宋代佛教世俗化演进浅析(王尤清)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欧阳竟无与佛学(吴雨)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知足常乐(东篱下)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莫辜负人好(常静)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灭却心头火自凉(陈荃)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放下身心如敝帚(外一篇)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苏轼的一首爱物惜生诗(张永)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