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从《西游记》说菩提心(陈明)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从《西游记》说菩提心(陈明)

   从《西游记》说菩提心

  陈明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产晓的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是四大名著里唯一的一部神魔小说,一株永不凋艳的奇葩!故事取材于唐僧西赴印度求取真经的历史史实杜撰而成。既能跻身于四大名著之列,可见其内涵不可估量。

  学佛的究极目标乃了生脱死,成佛作祖,普利群萌,广度众生!学佛不能不发菩提心。菩提心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乃大慈大悲心。正如一位弘法利生的法师在其著作中言道:

  “发心的是什么,最后成就的就是什么。”皈依佛门,常近三宝,能否真得佛法大益且看唐僧师徒。

  历尽八十一难,孙悟空证得斗战胜佛果。他本天地所成(似乎也象征着人类乃万物之灵),在皈依佛门前曾随菩提祖师习道学艺七年,倒也成就了一些本领。只是天性好斗,瞠恚之心甚重,为名为利斗天帝,大闹天宫,扰乱蟠桃圣会:为生死,斗地府,强销生死册,可以说是人中阿修罗。后为如来降伏,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于此劫中反思悔过,受观世音菩萨指点,投于西天取经的唐僧门下,护其西行。初,因其恶性一时难收,且不愿为佛家戒律所制约,总与师违,只是后来迫于紧箍咒的压力逐渐伏住了自己的邪心,一意向道,忠心护师。虽其间也争斗,那是为了护师顺利抵达西天取回大乘经典而斗妖降魔,是一场正义与邪恶间的较量。

  譬如净土法门专持弥陀圣号。念得清楚,听得明白,声声入心而连绵不绝。如此,将妄想伏住,使其不复存在,让心澄清。当然了,孙悟空的最初发心是为了早日能逃出五指山,重返自由。犹似念佛参禅,返朴归真,除去妄心,使自己的真心显露,回到父母未生之前那本来面目。

  《华云经》云: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孙悟空在他修行过程中逐渐摆正方向,让自己的初发心从利己到利人。细细品读《西游记》是可以看出来的。可以讲佛门那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无畏精神随时体现在他身上。

  一个人不能战胜外来的种种磨难压力,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

  《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一段是相当精彩的。虽然孙悟空广交三界也无人能识别出真假。连托塔天王的照妖镜也失去了光辉。平时管用的紧箍咒也失灵。还是如来慧心法眼得以化解这场所谓的“假做真时真亦假”的危难。倒是《金刚经》讲得十分透彻: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孙悟空的名字并非唐僧所赠,而是菩提老祖取的。书中说: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取名,到你乃第十辈小徒矣’。猴王道:

  ‘哪十二个字?’祖师道:

  ‘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那么菩提祖师要孙悟空悟什么呢?不就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佛家所说的妙有真空)吗?

  “圆”不就是圆满么?惟“觉”的圆满方证菩提啊!真是无过去心,无现在心,无将来心,觅求本来面目;不住此相,不住彼相,不住中流,在在处处无处不可安身!

  后学想,灵山会上如来授记孙悟空为斗战胜佛,并非他能征善战,而是他已能调伏内外之障碍,真正续佛慧命,普度众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的无上佛道。如此方不负如来所嘱咐。所期望。

  如果好说孙悟空是上根利器,那么沙悟净则近似后世的凡夫。

  (后学无意冲撞后世学佛者)而是末法时期众生根器确实不锐。沙悟净本是天道众生,乃玉帝驾前卷帘将军,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而贬下凡间,落难流沙河做起吃人的勾当,却因观世音菩萨慈悲,指河为姓取名悟净,叫他投在唐僧座下护法。后,终成金身罗汉。沙悟净其人十分如法。皈依后一路尽心尽力尽责,无怨无悔,也不曾犯过哪一条戒律,缘何他只证得罗汉果位而不是佛果位?佛家有言:

  “量周沙界”。修习佛法,仅仅为自己是不够的,更在为众生。若为自己而修习佛法,即使学大乘经典恐也落在小乘道中。以此当知,学佛者,发菩提心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悟“净”者,正如《寒山寺》第17期中《禅学三要》里写道的“禅学三字”:

  “净”、“静”、 “敬”。以清净之心恭敬三宝,如法修行得涅槃寂静。正像印祖所说:

  “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十份恭敬得十分利益。”只是末法时期仅靠自力尚难成就,若兼仗佛力加持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然而沙悟净的初发心似乎仅在为自己,并且一直不曾改变,直到西天面见如来,以此看来,无怪乎他仅证得罗汉果了!

  唐僧的三个弟子中猪八戒辛苦了十四年,得了个“净坛使者”又缘何因?猪八戒前生也是天道中的众生,并且是八面玲珑,威风显赫的人物:掌八万天河之兵,本可长享天福。然借酒壮胆醉戏嫦娥犯下天条,而被贬下界错投猪胎成了人不人、猪不猪的妖怪。如此还贼心难泯,虽经观世音菩萨点化,要其出家随唐僧西行,护其取回真经。然则,在未拜唐僧为师前见高太公之女貌美又生邪念,后经悟空降伏方才作罢。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且看《西游记》中猪八戒多次因美色而误事或受伤。总也惦记在天界时的威风,而且贪食贪睡,此种根性当堕地狱。幸有佛法无边,以慈悲为怀广度一切因缘具足之众生。虽然猪八戒皈依后依旧贪吃好睡,遇事总要逃脱,不思精进,时而还妄语:虽然猪八戒的发心是被动的,修行精进也是被动的,然总做了一些有功德之事。君不见,灵山面圣,如来言:

  “因你挑担有功,封净坛使者。”

  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是唐僧。而他的菩提心愿是取回大乘真经,造福众生。此心愿遂尔成了这个团队的心愿。唐僧一路走宋,涉水、翻山、越岭,历尽干辛万苦一路走来。不知被妖魔鬼怪捉过多少回,每次都逢凶化吉。这其间除了各路仙众鼎立相助,徒弟们尽忠护持之外,其心志从不更改,宁向西行一寸,不向东退一步苟活,冥冥之中倒也有佛菩萨加持!他在妖魔食其肉时也有恐惧,心惊胆颤。但后学认为此相与猪八戒贪生怕死不同。如果唐僧遭厄,则西行受阻,恐难取回大乘真经!又如何造化芸芸待泽众生?唐僧恐惧的应是这等原因,因而其功德不可思议。唐僧也是个有血有肉有真情的凡人。虽已出家,面对西梁女国国王的真情,他的内心世界似乎也小有波动。他不眷恋女王的美色,不贪图国王的名位,不计较是否能享有举国的财富等名闻利养。而是面对女王的一片真情,不忍心伤害她罢了。但他权衡之利弊也不失明智,婉言相劝,谢绝女王盛情。既以出家,心栖佛门,心系众生,当有佛门子弟之尊严。并且,

  “唐僧”者乃大唐朝的僧人,岂能因一己之私欲而破坏佛门和大唐国的形象,断送西行求法之好机缘?遂辞别女王驾马西行。

  大乘佛教有四大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修学佛法也确定不离四尊菩萨的婆心教诲:无有大慈大悲心何宋愿心?若无智慧又是瞎忙乱修!如是,唯有以大慈大悲心发深宏誓愿,以般若智慧导以正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唐僧师徒能成正果不是集众之所长于一体而所成吗?佛曰:得人生如掌中土,失人生如大地土。即得人生当信因果,了生死。若欲了生脱死唯发无尚菩提心,普利众生,自利利他!

  南无阿弥陀佛!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戒定真香(外四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太虚大师与民国汉传佛教的重建(李尚全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除去嗔恨心(王坤)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跪拜的利益(妙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依世人的时空观成立唯识义(真诚)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略谈破除执着(净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把握当下(存润)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善与恶之际——《了凡四训》的启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可以预约的正觉道场——《楞严经·清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与环保(宗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