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聚少成塔 黄夏年老先生访谈录(李阳泉)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聚少成塔 黄夏年老先生访谈录(李阳泉) 聚少成塔:黄夏年老先生访谈录 李阳泉 2006年10月,一部收录了148种民国时期珍稀佛教期刊的大书《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出版了。此书甫一上市,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宗教界的高度关注。国内有影响的寺院和研究机构、 图书馆纷纷收藏, 民国佛教研究悄然升温。 前不久,我们有幸采访了这套书的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先生。 记者: (以下简称记)黄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主编的这套洋洋大著出版! 黄夏年: (以下简称黄)谢谢!不能算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应是众多参与者辛勤工作的结晶。在征集资料与编纂过程中,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 记:能讲一下是什么因缘促使您编纂这样大的一个工程吗? 黄:早在十多年前,我一直有整理出版这批资料的想法。当时曾经和中国人民大学佛学与宗教研究所的何建明教授详细讨论过这件事情,并且整理出来目录,同时还与一些出版社进行过联系与沟通,但是终因条件不成熟,没有做成。 · 整理出版这项工作,是因为考虑到民国时期的研究资料的匮乏,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利用了仅有的一些资料,很多重要的资料并没有利用。事实上,民国时期,中国佛教界融入时代潮流,始终把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视为己躬大事,做出显着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仅1912至1949年,我国、日本、新加坡、缅甸等地的佛教团体创办的汉文佛教期刊就多达一百六十多种。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宋先生找到我,提出要共同整理出版这批资料,我们的愿望一致,于是就开始着进行了这项工作。这样,这个工程就启动了…… 记: 当时的资料是不是很分散?很难找? 黄:是的,宋先生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几十种期刊,又利用全国图书馆系统找到了几十种,我把自己收藏的一批也拿出来,总共凑了百余种。当时情况下,进展就很难了。后来,我们几次召开编辑委员会,充分调动各位高僧、学者、专家的力量,才慢慢找到了后来的几十种。 目前,此书已经出版,收了148种佛教期刊,与总目录、索引一起合编成209卷。其内容含量已经抵得上一部大藏经了。说它是中国大藏经的续编,一点也不为过。至少在文字的含量,这套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大藏经。 记:真没想到民国时期短短38年,竟然出版了这么多佛教杂志。这些杂志多半是当时的哪些机构办的? 黄:应该说,这些杂志的参与面是很广的。主要反映在:一是佛教界办刊物和办文化事业的热情高,许多寺庙都独立自主地创办佛教刊物,像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佛教刊物有: 《新佛教》、 《佛光》、 《佛化新青年》、 《弘法社刊》、 《佛化策进会会刊》、 《弘慈佛学院年刊》、 《三觉丛刊》、 《正觉杂志》、 《现代僧伽》、 《现代佛教》、 《人海灯》、 《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等等,就是相关的寺院创办的刊物。二是一些佛教团体或组织热心办刊的事业。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佛教组织,如中国佛教会以及各地分会创办的各种佛教刊物,如《佛教月报》、 《佛学旬刊》 《佛化旬刊》、 《佛学月刊》、 《佛化策进会会刊》、 《四川佛教月刊》、 《佛教杂志》、 《北平佛教会月刊》、 《山西佛教杂志》、 《中国佛教会公报》、 《海潮音》等等。其二为一些居士组织创办的佛教刊物,这些刊物在民国时期占有一定的比重。如 《觉社丛书》、 《内学》、 《佛音》、 《大云》、 《新佛化旬刊》、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 《佛化世界》、 《仁智林丛刊》等等。 记:那么,就内容而言,是不是也各有侧重? 黄:就出版的内容而言,也反映了佛教内部不同派别的想法和要求。在这些众多的佛教出版物中,既有大德讲经说法和古籍再印,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研究性的佛学刊物。在众多的刊物中仍推历史悠久的《海潮音》为最。它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佛教界组织中国佛教会的会刊。这份刊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百年来中国佛教和佛学研究的窗口与见证,因此要了解中国百年佛学发展史,不得不格外重视它,尤其是它在中国佛学发展的第一阶段里,刊出了大量的文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当我们要研究中国佛教改革家、著名僧人、社会活动家释太虚大师时,不能不翻阅《海潮音》,因为太虚大师的许多重要文章都刊登于此。此外有关佛教界中的佛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僧伽群体研究的成果与动态,特别是揭示当代佛教与现实问题的思考时,也不能离开它。与《海潮音》观点相近的一些刊物,如《现代僧伽》、 《现代佛教》、 《人海灯》、 《人间觉》、 《觉津杂志》、 《华南觉音》、 《佛化评论》、 《觉音》、 《狮子吼月刊》、《人间佛教月刊》、 《大雄》、 《中国佛教季刊》、 《中流月刊》、 《人间佛教》、《大乘月刊》等,也不可小觑。这些刊物或是由太虚大师的学生,或是受其影响的人创办的,于是围绕太虚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确出现了一批主张改革佛教的刊物。 1924年南京支那内学院创办《内学》年刊,是我国最早的一份纯佛学的学术刊物。它是在著名居士、学者欧阳竟无的领导下,以专门刊出纯佛学理论的文章而名誉万世。当代中国许多有成就的佛学家和学者,如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等人都在这里发表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因此这份刊物至今都可以被视为二十世纪以来最有价值、最精到的佛学刊物。如今这份刊物发表的文章已经被重复印刷和出版多次,举凡收集本世纪最有价值的佛学成果,必离不开此刊。可惜的是此刊仅办了四期以后就不再出版,此后金陵刻经处的佛学研究文章以《内院杂刊》的形式继续出版。与《海潮音》相较, 《内学》是由居士团体办的,代表了中国居士佛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如要了解近代中国佛学的早期发展及其方向,了解中国居士佛学,可说离不开此刊。与此相应的还有一批精到的佛学研究期刊,如周叔迦居士领导的北平佛教会在北京创办的《微妙声》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学术性刊物。常刊登佛学文章的刊物,还有《现代佛教》、 《威音》、 《佛化新青年》、 《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 《人海灯》、 《佛教评论》、 《人间觉》、 《四川佛教月刊》、 《佛学半月刊》等。 此外,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佛教刊物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刊物是不属于上述两种形式的,系另外有自己个性的刊物。如《净土宗月刊》以倡导西方净土和纪念阿弥陀佛为宗旨。 《佛光社社刊》是一本专门弘扬净土法门的刊物。该刊刊出多篇印光法师的文章以及开示。 《仁智林丛刊》是曹锟、吴佩孚等一些落魄军阀办的赋闲之刊,表达学佛心得。 《佛学出版界》主要报道上海佛学书籍的出版情况。 《佛教图书馆报告》可以了解北京市的佛教图书和佛教界的情况。 《觉社年刊》以依教修持,宏助佛化为宗旨。 《雍和宫导观所刊物》主要是为介绍雍和宫里的文物而创办的。 《汉藏教理院立案文件汇编》是汉藏教理院申请成立时的立案文件汇总,里面收入了有关教理院的各种文件,以及一些给当地政府的报告等等,对了解汉藏教理院的成立有重要的价值。 《四川佛教团体电请政府改定寺庙管理条例》是四川佛教界为了要求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寺庙管理条例而集文成册的专刊。 《密教讲习录》主要是为密宗作辩护,全面对太虚一系的禅宗僧人对密宗问题议论的反驳,可以视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佛教界与佛学界在宗派问题上的一次大争论,也是观点最为集中的一份刊物。 《护院特刊》是一九三六年闽南佛学院学僧闹学潮,最后发展成寺院与学僧之间的动手相争,被打的学僧创办了刊物,意欲通过此刊向社会说明真相。 《佛教女众专刊》是中国佛教一千八百年以来第一份女性佛教徒创办的刊物,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罗汉菜》以提倡素食、宣传因果报应为主,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佛教刊物之一。《陪都慈云寺僧侣救护队纪念刊》是我国佛教界在抗战时期留下的光辉纪录,也是僧侣救护队留下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有着重要的价值。 记:感谢黄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对这套资料的内容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应该说,这批资料对于今天的佛教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资料补充。 黄:是啊!这批资料的全面公开,可以说是教界和学界的一件大好事。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因素之一,必有其连续性,继承与创新同时并进。我们今天站在更高的起点,重新审视以往,对前人所做的工作与成就更能有一番新的认识。因为民国佛教是沿袭明清佛教而来的,而明清佛教又是当代佛教模式的源头,所以研究民国佛教的重要性在于,既能对以往的明清佛教作一个回溯,又能对当代佛教的未来有一个清醒的借鉴。 记:听您说,您掌握的目录有160种左右的佛教期刊,我们这次推出了148种,剩余的部分是否还要继续增补? 黄:这一点我和宋先生达成了一致,我们会把这项出版工程继续做下去。随着这套书的出版,我们也渐渐有了新的收获。时机成熟的时候,将推出这套书的增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