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禅茶一味(胡春业)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禅茶一味(胡春业) 禅茶一味 胡春业 1 小时候在乡下,在夏日的午间.经常看到郁郁苍苍的古树,二三老人坐在粗制的木凳上,甚至地上盘腿而坐,当中放一张茶几,竹制的,一把紫砂的茶壶,淡雅的茶香,漫不经意的谈话,远处的湖光山色,人与自然溶为一体。 或者是在雪花漫舞的冬日,大伙围着火炉清茶一杯,与二三知己彻夜畅谈。屋外.雪澡冬梅开花暖;屋内,茶涤忙人偷清闲。 茶是东方文化中优雅、从容的象征。日本著名茶师千利休在向人解释茶礼的含义时说:”你燃起炭火,将水烧开到适当的程度.而后使茶产生适当的滋味。你安排花木,就如正在生长一般。在夏天,你暗示凉爽,冬天则托出温暖,此外别无其他甚深密义”。而后,他又沉吟了这些要点:“茶汤只此而已,首先把水烧开,接着将茶注入,而后适度饮之,须知全在这里”。 茶道之意,意在知足,知足长乐,即符所需,即是茶道。因为茶道仅为烧水、沏茶、饮服耳。这与禅师常说的:“吃饭、睡觉、穿衣”的意思是一样的。由此可知,茶道与禅是相通的,目的都是致力于使事物单纯化,摒弃繁琐。禅是通过直觉把握终极存在来完成的,而茶道则是通过在茶室中品茶所典型化了的意识移植到超生活的观念去中实现,它是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简洁美。 茶道实质上已成为日本一种生活之道。在十七世纪时,人们为“茶汤”立下的规则不下 百条,其中有不少说明如何运用花卉,如何舀茶,如何使用水勺,木炭,茶罐,茶碗—— 所有这一切都要以一种真正禅的反论精神,做得能够形成一种没有斧凿痕迹的自然之感。我们能够一眼即可明白看出此种仪式下面的禅理,就在这如下少数几条错综的规则里: (一)欲入茶道,须作自师,而习之之道,惟有仔细观察。 (二)自无适当经验而为人献策者,是乃愚夫。 (三)帮助恳切向学之人,应不辞辛劳。 (四)耻于下问者,永不成器。 (五)欲求有成,一须爱好,二须精炼,三须百折不回。 2 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和”成在于茶道的整个运作之中。精神之和是指行茶道之人的一颗柔软心。 道元禅师从中国学禅归来,有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回答:“别无所学,唯柔和软心”。 软柔心象水一样,看似绵软柔弱,却涵力源源不能切断。品茶的时候,淡淡的苦味,缓缓的动作,陶冶的,就是宽敬,无诤的柔软心。 泽庵的《茶亭之记》说得明白: “茶道以天地之和气为本,可形成治世安稳之风俗。今世之人,徒好设宴会友,为谈笑之媒介;图饮食之快,以助口腹。且夫极尽茶室之美,聚器皿之珍,夸示技巧,而笑他人之拙 ,此皆非茶道之本意也。至若搭陋室于竹阴树下,贮水积石,栽花植木,备炭薪,支壶釜,生鲜花,饰茶具。移皆为山川自然之水之石于斗室中,赏四季风雪之景,感春新草木枯荣之时,迎来宾客,以礼相待,飒飒松涛闻于釜中,而忘世间思虑;涓涓渭水流自一勺,而涤心中尘埃,真乃人间仙境也。礼者,以敬为本,其用,以和为贵。此乃孔子言说礼之用语,亦即茶道心法。纵有公孙贵人作客,其交也淡泊,并无妩媚;虽与晚辈会席,亦以敬之相待,并不怠慢。此谓空中有物,和而不流,久之犹敬,迦叶之微笑,曾子之一诺、真如玄妙之意乃不宣之理也。乃至旨茶室,备茶具,行礼仪,脱衣冠,并不繁琐,亦不华侈,以旧用具而心境不忘四时之风景,不华、不贪、不奢,朴素而真实,是为茶道。此即谓赏天地自然之和气,移山川木石于炉边,五行具备也。设有天地之流,品风味于口,可谓大矣。以天地之和气为乐,乃茶道之道。 从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抽身,置身于雅室中,品尝心旷神怡的清茶,以天地之和气为乐,在静默中,以短暂的解脱弥补生活中的劳顿,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休息,应是忙碌的现代人值得借鉴的生活艺术之道 一位茶人说: “茶道本意,在使六根清净。赏桂轴,插花,嗅清香,闻水声,品茶味,举止端庄。五根清净之时,意念自然清净,而最终目的在使意念清净。十二时之内我心不离茶道。” 心不离茶道言明进行茶道时必须投入人的整个身心,是倾宇宙全力活在眼前每一个动作中,而心不污染。比如注水于壶,倒入的不仅仅是水,或许同时随之而入的还有善恶美丑等相间的种种杂念,所以必须唾弃积淀于自己无意识的深层结构的东西。这是茶道中的“敬”。 “敬”并非崇敬、崇拜,它只是一种诚心,一种全神贯注的心灵中自然流出来的诚意。触至心深处,方知为茶道。这种诚敬可使吃茶人超越自我的欲念,与天地万物溶成一体。因为吃茶人此时的这种心境是静寂的,是充满着无上满足的“绝对孤独”,不被任何情思困忧,消溶于眼前的一切光、影、色…… 在茶道简朴的外观中,蕴涵着人生无上的价值,你寻找到的是自己的如来本性。在静寂的茶室中,生命的意义是充盈的,时空是消泯的,唯一只有的是绝对的自由和从容,那是一份安详的心态。 4 自古以来,皆言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利休茶师曾说过,“茶室品名是修行得道的最好方法,打水取薪,煮水沏茶,供于佛施于人,自己也喝上一口,室内有花有香,人人都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佛的胜迹。 利休之师绍鸥(1504-1555)在形容茶的禅味时,曾引用过一首诗,诗的大意是:浦风萧萧,春花谢了,红叶隐了,一片静寂,仿佛回到了本原,这晚秋的景色正同茶味相通。 “静寂“也是茶道的主要精神。 据《离骚》之注,静者立也,寂者住也。即“忧思失意,住立而不能前。“在茶道中体验静寂是感不足亦不觉不足,不和谐亦不觉不和谐,不自由亦不觉不自由;倘以不自由为不自由,愁不足之不足,诉不和谐之不和谐,则非静寂。一切皆作如是观,坚受静寂,方入茶道。静寂本意在表示清净无垢之佛家世界,主客以诚相见,不可强求规矩法式,唯升火烧水泡茶而啜之,不可旁及他事。此即为禅心显露,也是茶的三昧。 森罗万象,尽在茶禅一味中…… 5 夹山和尚(805-881)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 谁能无心领受这一碗茶,便真正明白了何谓禅茶一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