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如何消除烦恼(星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如何消除烦恼(星云)

   如何消除烦恼

  星云

  人在世界上烦恼的事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嗔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

  无穷无尽的烦恼,细思之,不外由于一个“我”字所造成。由于我执、我爱、我见等等所引起的邪知邪见,让我们产生数不尽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道,首先就要学习如何克服这些烦恼。一切烦恼的主要根源就是贪嗔痴,所谓“擒贼先擒王”,要破除烦恼,就得先讲求如何把贪嗔痴这三毒去掉。

  王阳明曾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山里的土匪海盗容易捉,我们心上的贪嗔痴三种大病却不容易去除。在佛经里有两句话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因为我们生活上有种习气,利人的事往往不肯做,但是如用“戒”的力量,就会想到宁可牺牲自己的嗜好,不去侵犯别人,因此,可见戒就可以对治贪病。又譬如我们内心种种需求,对现实生活的猜忌怨懑,就要用“定”的功夫,使我们心境保持不偏不倚,纯正灵明,才能远离烦恼缠缚。再说到痴,就要用“智”来对治,佛教的智并不是世俗的知识,因为知识并不全是善的。内心的般若智不能开显,做事不合佛法,一切只依感情与自私的世俗常识而行动,这叫做痴。佛教的智是由闻思修而来的,是一种观照实相的中道方法,依着这方法,才可以灭除贪嗔痴等无明大病。

  有一次,我在日光公同看到雕梁上端刻有三只猴子,神态栩栩如生。一只猴子掩着眼睛,一只猴子撩着耳朵,一只猴子捂着嘴;我忽然领悟到这三只猴子象征着某些道理,什么道理?

  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总是不断地向外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因此产生了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这就等于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可以驱除我们内心被贪嗔痴所覆盖的烦恼结使。如此一来,行为就不至于出差错,烦恼也自然会逐渐减少。

  我的外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十七岁起就持斋念佛,我出家就是受她的影响。她为人非常慈祥,有三个儿子,可是我这三位舅父所生下的儿女,在我的记忆中大约都是三、四岁就死了。但是我的外祖母从来不为这些事情难过,难道说她没有感情吗?不疼爱孙子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她学佛。知道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有业就有报,难过也奈何不得。孙子的生只是因缘和合投胎到此家来;他的死是业报的现前,还了他的感情债而已。人的寿命本来就长短不一,孩子就是现在不离开我们,将来仍然要离开的。如果孩子们有善因,自有他的福报,又何必为他烦恼呢?所以学佛的人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就与一般人士不同,忧伤啼哭,对于死者也没有什么好处。

  摘自《龙泉佛学》2005年第10期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忏悔业障是一次性的做完就好了还是每天都要去做

佛网文摘:人生聚散总是缘

佛网文摘: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的几点建议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不执著真好(侯秋东)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自省三则(刘先和)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命随想(圣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三界唯心(依昱)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参禅要以悟为期(虚云)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感悟人生(索达吉堪布)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同情他人(妙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