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1.迷头狂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1.迷头狂心

   (一)公案本文

  僧问瑞州道虔禅师曰:「人人尽言请益,未审师将何拯济?」

  〈识起迷情於禅师的教化方式,若一个人习气未断,真心未明,体性未露,常言到处请益,此等人来时,师将如何指点迷津?或有人已开悟,前来请益时,禅师您如何拯济他们?〉

  师曰:「汝道巨岳还曾乏寸土也无?」

  〈巨大的山岳还会缺少一丁点儿泥土乎?此段禅师针对悟者而言,若行者已开悟时,则般若智慧本自具足,何劳请益?〉

  僧曰:「恁麽即四海参寻,当为何事?」

  〈那行者四海参寻,所为何事?刚开悟之行者,素法身起,过、习气犹覆盖住本性,认识不清,始到处参访,希望禅师能加以指导,能早日静止下来。〉

  师曰:「演若迷头心自狂。」

  〈色、受、想、行、识等五阴不能自主,不认识妄心幻化,诸法本空道理, 迷失自我,故着相应法,心何能不狂!〉

  曰:「还有不狂者也无?」

  〈行者业识未调伏净尽,尚有不狂妄者吗?〉

  师曰:「有!」

  〈开悟行者当入狂妄之境,但也有心不狂妄者。〉

  曰:「如何是不狂者?」

  〈何种人不入狂妄之境呢?〉

  师曰:「突晓途中,眼不开。」

  〈晓知旅途道次必然现象,心眼能不外开,当可避免。若因缘而开悟的行者,当以般若慧、观空智,来破灭心所起的种种狂妄之相。〉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修行到得力、紧要关头,最怕的就是错认境界,《楞严经》讲的一切魔境是善境界,但都必须超越,不要执着,一执着就容易着魔。因为一执着境界,就会贪心起,客邪在哪个时候,进到你心腹里都不知道,或着是你对心里面的觉知,认为是真实的,然後随缘去流转,做些有为诸法。迷糊的时候,邪魔一附身,更不知道警觉。

  在本段公案前言中,幼璋禅师所说的一段话,谓一个开悟的行者,他不必到处去参访,因为内心就是道场,参访来参访去,所有的过来人都会叫你灭却狂心,别无他法,让你狂心歇息下来,就能见到自家本性。为什麽不能够把你的心安住下来呢?你未悟时,当然是很容易假性安住其心,但是一进入开悟的境界时,灵知灵觉的心很敏感,按老上师所讲的,是比一般人的心要敏感9倍之多,就像人死亡时,其普特伽罗(中阴身)就有感知业缘的灵知灵觉一样。你说你潜意识料事很准,悟後的心比你潜意识的敏感多至9倍,很准确哦!但你却放不下,内心的习气、毛病让自己随缘去发作,怎麽不起狂妄之心呢?

  所以要让它歇息下来,就要让你自性清净的体空现出来,六祖云:「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无动摇。」其他两个「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暂不要讲。如果一个人回到清净的体空,它本自具足无漏的功德,当然!如果再进一步的话,具足无量神通,这一部份不是我们可以去体会的,但起码具足无漏功德性,没有烦恼的心,清净体性就现起了。因为没有智慧或者是没有真正悟到本,或者是没让你的菩提自性充份的显露,而且去抓那枝枝节节的末,当然心狂意乱了。幼璋禅师所讲的那段话,从大江南北到岭南、五湖,所有道场都参访过了,但只有给您一句话,叫你「息却狂心」而已。

  2. 释题

  本公案「迷头狂心」是讲开悟的行者,色受想行识五蕴不能自主,迷失本来,执取一切觉知之境,而心现起狂妄之相。本段前言中,世尊颂曰:「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世尊明示阿陀那识之行相---甚深且微细而广博,具无所不感召的能力,其识中所含诸种子,若一旦开启而出时,业识就有如瀑流般地,会倾泻而出。世尊对於智慧不具足者不敢演说此大法,恐怕此等人会起分别、执着想,将此瀑流所现的心念,当成是自己的念头,执取而迷失。此段经文可做为本公案「迷头狂心」之写照。

  一般而言,若行者开悟时,能有人将此现象解释清楚,不被虚狂心所迷,闭关将养,任运自在,假以时日,当能入如如之境。若因缘不具足者,常会现出迷失状,或执取灵通异能,而无法超越五阴魔相,终归坏事。故修行要有善知识指导,不要迷头,灭却狂妄之心,也就是避免过程中出差错也。

  3. 语体文解

  僧问瑞州道虔禅师曰:「人人尽言请益,未审师将何拯济?」每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之间,初学者要参问,开悟的也要参问,悟後中途的也要参问,因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能了解佛法,都是要学习的,除非像世尊开悟时就是证悟,他开悟後就神通变化都来了,智慧具足了,所以他不会迷糊。

  世间禅定的行者,也就是说世间里面的禅定,如果破色身的话,将进入无色界的境界,若没有修佛法因缘的话,他不会去修解脱道,最後成就无色界四禅定,长久的寿命尽时,还是照样轮回的。

  没有一个人是不学习就会,就算你亲自体悟了,还是要从经验里面去慢慢学习,六祖开悟後,还有15 年遁迹在猎人队伍里面去磨练。所以不是说不要磨练,磨练一定要,但不是到处问;到处问的话,被问的人还是跟你讲:息却一切的狂心,让它静止下来,自然就可以看到您清净的自性了。

  「人人尽言请益,未审师将何拯济?」每一个人都来请益,怎麽来跟他们解释?怎麽来救度他们?当然每个人问的问题不一样,你要对机去跟他破解。这里讲的是开悟境界的人,所以没有问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打妄想的问题,像「祖师西来意?」西来意?问达摩祖师到震旦来何为,此跟你有什麽关系?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理不去研讨,而去研讨外在的事物,真是没有意义的!

  像萧同学所问的问题里面,有一个是妄想的题目:「六祖已经开悟清净了,跟诸佛、菩萨的心应该一样了,那个时候再来修密法,要不要再灌顶呢?」问这种无聊的问题,没事找事!这是他在打妄想,所以这个题目就不用回答他了。

  自己身心的问题是可以问的,但是那些鸡毛蒜皮跟你不相干的,达摩祖师来中国跟你有什麽相干呢?不必去问,那都是初学的人,被老参害的,初学的人没有问题问,人家叫你出去参问,就随便找一些话,也没有实证的功夫,随便问当然会被骂、被打。

  师曰:「汝道巨岳还曾乏寸土也无?」道虔禅师就说:「那麽高大的山岭有没有缺少一小块的泥土呢?」也就是说你把心打开来的时候,智慧本来具足的,他会没有智慧吗?还要到处去问来问去吗?此关键在那儿呢?心扉是自己打开的,还是业障造成的。怨亲债主跟你弄得身体爆开来的,那时你有灵知灵觉的心,又不能如如,就会散乱的。很多人说:我的耳朵怎麽可以听到别的声音,眼睛怎麽可以看到另一类众生,搞得心慌意乱,到最後就是被送去疗养院了,因为一般人不知道,我们本来就有这些功能。心扉被怨亲债主打开的,会搞得六神无主,就认为这是不正常的。也有很多出家修行,碰到这个境界(魔相)来的时候,他也认为不正常,我耳朵怎麽可以听到人以外的声音在对话呢?我的眼睛怎麽可以看到另一类的众生?我的鼻子怎麽可闻到异香、异臭?

  其实这些是身体里面的五根,经脉气旺时压到它的话,它会有这个功用,再一进步讲,体性有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性与心性,此自性具足的功能,是不必透过五根始能用的。所以眼睛瞎掉的话,这个人可不可以看?如果开发出见性来的话,他照样可以看。耳朵聋了,如果修得好的话,照样可以听到声音。我们有一位同学耳朵比较重听,上一次办的避谷精进班,断食的时候修观世音菩萨法门时,有时带子放得很小声,她却听到了,用什麽听?不是用耳朵听的,是她脑筋里面那个闻性听到的,她说她听到了,所以要了解我们的诸根不具足的话,可以用潜在的见、闻、嗅、味、觉这些自性所具足的功用去听、去闻、去看、..。你懂得这些的话,修行就不会害怕,就不会错认境界,把好事当做坏事。有些道场的主持人,因为宿世因缘所修与您不对路,不能帮您化解的话,才要去参访、参问。但真正打开本来的话,智慧具足,就欠将养、任运,故巨岭哪里还有缺少那一寸的泥土呢?

  本来智慧具足的,什麽智慧具足?我常讲智慧有叁种,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出出世间智慧等叁。

  世间智慧:开悟的行者,在现实的人生中想学什麽,都学得来,处理凡世间的事情,举头动念之间,步骤马上从心中出,一下子就安排好了,这脑筋实在太厉害了。譬如说要举办一个世界性的会议,要怎麽办呢?「啪」一下马上在脑筋里面现出十数个步骤,这个要人教吗?不用!就怕你没有把它找出来,或者要学习比较深的医学、药学、电脑、物理、..等等,只要你有心投入,一学就会,比别人快;因你具足世才辩聪(世间的辩才、智慧、聪明),这是世间智,开悟的人他也会有的。但要记住,不要耍聪明,将一切聪明才智回归天地,要学习平凡,不要爱出风头,不然又证不到法执灭矣。

  出世间智慧:悟到空无体性,面对诸境能照而不黏,真是圣人的境界、解脱的知见,不学自会,脑筋起烦恼的种子,他不会去抓、去做,因为他有一个了了的知觉,在观照它,起心动念都不对,所以解脱的知见,自然就具足了。未证得纯熟前,也不至於会迷头狂心的,更不会去追逐世间的名闻利养,也不会对贪、嗔、痴、慢、疑等五盖犯而不觉知。总之,自在、无碍是不学自会的。

  出出世间智慧:悟到空理的行者,修到最後,能得空有不二智慧,不住凡圣,是圆融的,此後又要再回凡的,体露真常。悟得根本智後,差别智亦修得,以後就要回凡入世了,再进入大众里面去弘法、度众,所以这句话,已经道尽一个行者的智慧了。

  如果不是真正因修行而进去的人,是意外地走其他路进去,当然会很辛苦的,障碍重重,智慧也没有被激发出来。

  僧曰:「恁麽即四海参寻,当为何事?」禅宗也好,其他大乘修行的人也好,到处去参访,这些人干什麽?无事找事?为什麽要叁山、五海的去参寻呢?因为你执着脑筋里面所现的为真,然後习气毛病却还没有灭,又没有人跟你提示清楚,也没有智慧去执行,没有那种定力去转那个薰习很重的心、意、念,这样当然会乱的。

  那为什麽要四海参访,在干什麽呢?道虔禅师就说了:「演若迷头心自狂。」你所显现出来的行为,或者是你内心的警觉心,如果是迷失了的话,脑筋迷失了、理智迷失了、体性更不见了,会去执着那枝枝节节的末,感知什麽事情,体知什麽大小事情,就会去追逐这些,你都没有把这些感知、体知、悟知、..等等拿掉。本要学习不感、不知、不觉,而你却去追逐「末」;「本」不去抓,「末」为什麽要去搅和呢?是因为不清净、不得已,所以祖师大德也讲了,如果悟得本,那些贪、 、痴、慢、疑都是末,让他去翻滚,为什麽要让它翻滚呢?因为还不清净,所以会翻滚,翻滚就翻滚,让时间去解决一切,但是「本」要抓住,「本」不抓住,随末去逐流,就越走越远了,迷失掉了、沦坠了。所以演出失常,不能控制情绪,是来自於脑筋乱了,舍本逐末,心怎麽能不发狂呢?

  按语里面所讲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不能自主,是说不能认识我们的妄心、幻心,妄心所感知的,甚至於真心所体会的,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算在内,诸法一切都是空的,因为你不能空却而去应这个缘之故。

  师曰:「演若迷头心自狂。」不要讲全部的事情,只要拿一件事情来讲也一样,这件事情特别的重要,是您放不下的,若迷失的话,照样心狂意乱,心狂就是胡思乱想一大堆,感情控制不了、思想控制不了,不能让它安静下来;我的觉知看着我的妄想念起,本来正常的话是很清静的,可以看着它 「哦!你起来了!」、「哦!你灭去了!」、「哦!你在挂碍那件事!」,我可以超然的看着它。如果一个人迷了头,就不是这样,那个念头起来後,就栽进去了,跟它合一在执着那一件事情,那不是心狂了吗?不是迷失了吗?进而就想去做妄想的事情。

  「还有不狂者也无?」这位僧人又问了,有没有不狂者。禅师说:「有呀!」如何是不狂者,不迷头认影、不去心发狂呢?

  僧又问说:「如何是不狂者?」那一种行者在何状况下,能不心狂?师曰:「突晓途中,眼不开。」如果还没有进去,那好办!我心还不清净,粗的习气毛病,贪、 、痴、慢、疑还有很重,若心扉打开,进去的话是不好的。

  祖师大德说「初心从缘而得」,诸佛、菩萨就是在观察你的粗心转细否,要不要给你加持,就是观你的贪、 、痴、慢、疑,到底有没有80分,不要讲100分,100分那就是菩萨了。达到80分的程度是什麽,可以说偶而妄想打一打,但不会去做,采取行动去做的话就太离谱了。不该犯的大戒,有没有去犯?犯了以後才来忏悔、诵经、礼佛是不行的,要有智慧去预防不能去犯。有这种底子的话,可说因缘成熟了,诸佛、菩萨就会给你加持了,也不必去修心中心法一千座,当下你学念佛也可以开悟,打坐也可以开悟,甚至於出坡都可以开悟的,古代的祖师大德,拿着锄头天天在外头那里锄草,都有开悟的。

  如果根基不好、智慧不够、习气毛病一大堆,光想开悟是没有用的,所以叫做「因缘时节」。最基本的在於你的德行有没有80分,没有就不要跳进去,星云大师也常讲了:「饭还没有煮熟,就不要把盖子打开。」不熟而打开的话,带领的人会很累的,你当然也很累。有一些碰到怨亲债主的,就是这个样子。如果真正修行的人,讲一句话,他就懂了、悟了,就没事了。被外来冤家搞进去的,没有智慧,看不清楚,把握不住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再重复;若悟得本的话,只要跟他提醒一句话就够了,他就可以做得很好,不会碰到境界,手足无措,任它宰割。因为你把心守住的话,什麽都没事,偏偏你不把心守住,让它去发展、去妄想。

  所以古德云:一念觉菩提,一念迷烦恼。讲的很简单,但要做到,就要有智慧,智慧就用在这里。智慧也不是一下子就修成的,是累劫累世修来的。有时候,你骂你儿子这麽简单的事情也不会,一加一等於二也不会?他是慢慢学习的,我们也是。「悟得本」的时候,学得很快,看到经典这句话,一下就懂了。

  心要练得像石头一样,没有一点缝罅,可让外界的境界透进来,你只要这句守住的话,就没事了、就悟了,以後再碰到什麽逆境,就守住我的心像石头一样;你叫我高兴,我不高兴。叫我生气,我不生气。叫我起情欲,我不起..。就那一句话就够了,佛法讲那麽多干嘛?受用的一句就够了,你做到了没有?智慧、定力不具足,也就是说基本的德行不够,就不要强求要进去;如果已进去的话,那要怎麽办?不是我愿意进去的,那时你就要警觉自心不能起狂妄之相。

  在过程之间,如果心眼能不开,就不要开,你不要说我心开,能看到天堂、看地狱、..,有的人心眼开,可以看到我们众生有的断头、断手,整个人全身都是血,有的..,你害怕看,那干麽开眼?既然开了眼,你就要坦荡荡去接受这个事实,人世间另一类众生冤死的一大堆,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因果!你要坦荡荡的去承受这个事实,不要悲伤,也不要逃避,如果不成熟就不要开,一开的话,就要去承受这种事实的存在。释迦牟尼佛心里容纳所有的众生,包括好人、坏人,你搞什麽,他都能承受,那种智慧、那种无碍,只有成佛的圣人才有的。佛因有叁明六通,那「明」字出现的话,心是光明,能容纳一切众生在他心中,他都能无碍。要如何修呢?不简单!现在叫你要容纳所有同学的讲话、批评,有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何况要所有众生出现在你心中,好坏照单全看,您能不跳脚?

  眼开了却承受不了,闭住的话,什麽事都没有了,这个公案在告诉我等,如果真的打开的话,自然就有智慧,如果不是自己打开的,当然智慧不是没有,佛性本来大家都有,只是你没有办法认识它,就是认识它,也不真实,然後妄想习气一大堆盖住它,让它发挥不了作用,如何能不迷头认影、不心起狂呢?如果自己知道的话,不要进去嘛!不要急着开悟,要待您德行搞好一点,脾气搞小一点,执着少一点,贪心少一点,傲慢心少一点,怀疑心少一点,这五大毛病好好去修,有没有好好修? 心最容易犯的,有人做些不如我意者,就要发嗔了,有没有反观自省?我为什麽不痛快?遇有心生不正常的念头,自问我为什麽有这个心态?怀疑心!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为什麽要怀疑?全部放下。

  十善做到了没有?最常犯的几个,嘴巴常常嘀嘀咕咕的,常犯两舌,你自己做了,还没警觉,有亏你的德行,为什麽我不能听到,就到此为止呢?不管事情是真是假的,不听就不听。前面公案「听而不闻」,要好好去看看,修行要怎麽去修,不管人家说好、说坏,到我这里就停止了,也不必听到好的,就去给人说他讲你好耶,某某讲你很不错哦!不错又怎麽样?你讲一句不错,他就更不错吗?不会!某某人说你不行,那一件事做不对,某某怎麽样..。世事太多了,你有没有把嘴守住呢?最简单的修行法门,不知道怎麽修?看这一件不对,看那件不对,你眼睛不能闭起来吗?什麽叫对、什麽叫不对?难!做事难,就以道场的义工来说,诸人批评的多,某些人很会批评,但是你来做做看,你是不是能做得比别人好,你有没有那种布施的心?有没有那种宁愿牺牲的心?没有!就不要讲话。

  所以反观自省的话,有很多可以修的,不是诵几部经、念几句佛号、咒言、打上千座就有用,光会打坐不会修心,因缘怎麽成熟?所以同学的报告,如果写我心怎麽坏,然後碰到境界时怎麽改,那才是真正在修心。其他的光怪陆离的事情,在菩萨的境界里都是枝节,对你来讲都没有用,锦上添花而已,我们要的就是,我真的观照我的心了吗?对这件事情为什麽会起这种心态,我犯了五戒十善的那一戒,这样搞得80分以後,才有一点希望。说修行难,也不难,说不难,却有很多人都做不到,我不知道大家怎麽修?所以这个公案是在讲进去的话,就有智慧;没有智慧,那就要看很多经典去产生智慧,再不行,就只有多参问了。

  ( 88 年 11 月 21 日 讲於 法尔 )

 
 
 
前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

 

后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一、前言

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校园伦理

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生活伦理

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家庭伦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