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人乘之五戒—不偷盗(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人乘之五戒—不偷盗(二)
 
                                        净界法师

    我们再看它的具缘成犯,要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我们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这个犯戒的因缘分成三大类:意乐、加行、究竟。

  先看他心中的意乐,意乐有三种:第一个是他物,就是有主物,简别它不是无主之物。第二个,他物想,你心中很清楚它是有主物,简别你不是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你是很清楚知道它是有主物。第三个,起盗心,简别你不是暂用想,你不是说一时情急暂时使用,你是要做一种侵占为己有的心情,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心中的意乐了,已经有犯罪的动机,这第一种情况,他物、他物想、起盗心。

  第二个,你采取了身口意的加行,就是采取行动,兴方便,方便我们前面讲过,你是用偷的,用骗的,用抢的,这个都是属于偷盗的方法,方便。

  第五个,直五钱,这个直五钱我们待会再来说,这个就是它的价值在五钱以上,这个是加行。

  第六个,究竟,这个犯戒的情况要把它造圆满,一定要离开本处。

  在律上讲出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他去偷牛,他晚上去偷牛,他把这个旁边家的牛,偷到他家里面来,后来他天亮之前,他想想不对,这个是偷盗戒,他又把这个牛又送回去了,所以对他旁边的人来说,他看到牛还在。

  我问你这个人有没有犯盗戒?犯了盗戒了。因为他已经,他物,他物想,起盗心,兴方便,直五钱,关键是举离本处,他已经把这个牛,它四个脚都已经动了,你后来把它放回去,那是后来的事情了,你的盗戒已经成立,你不但放回去,你还要忏悔,因为你罪业在心中已经成就了,这是造究竟。

  所以这个举离本处是判断这个犯罪有没有完全圆满,要离开本处,现在整个盗戒最难判断的,就是五钱的问题。

  我们看下一段,犯戒轻重,盗取他物,直五钱以上,上品不可悔罪,这个是重罪,要取相忏。

  盗取他物,直四钱以下包括四钱,中品可悔罪。盗取他物在三钱以下,下品可悔罪。

  所以它这个盗戒,它的轻重除了有主物以外,它完全看它的价值,五钱这个概念,我们先讲它的缘起,我们再说明它判断的方法,这盗戒的缘起是这样子。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叫檀尼迦比丘,这个比丘呢他一开始住在僧团,住了几年以后,他离开僧团到山中独住。独住呢,他就用这个草,把它结成一个草蓬,住在一个草蓬。有一天他托钵后回来的时候,哇,草蓬被拆了,被人家拆去烧火了,没地方住。

  这个檀尼迦比丘,他以前在家的时候,是做这个陶瓷的,烧陶瓷的,所以他想说这个草蓬不坚固,他就找了很多的泥土,把它捏成一个房子的样子,然后把它烧成一个陶瓷的房子,外面再把它漆成红色的漆,漆完以后呢就很庄严。

  佛陀在远的地方看到这个红色房子就明知故问,就问比丘说这是谁的房子呢?比丘说那是檀尼迦的房子,他以前的房子是草蓬被人家拆了,所以他盖了一个坚固的陶瓷的这个房子,佛陀说:这个房子太豪华,不适合,不相宜比丘之法,叫比丘们把它拆了。

  所以这个檀尼迦比丘,托钵回来的时候,他的陶瓷的房子被打破了,他又没地方住了。他心里想,草蓬的房子不坚固,陶瓷的房子太豪华,他就取其中道,干脆用木头做一个木屋好了。他就跑到这个国王的树林里面去,他跟看护人说,他说:国王之前有答应给我们树木的,我们要取这个树木来盖房子。

  这个看门人是认为比丘不妄语,说:喔,国王答应你,好吧,那你就随便找吧,他就砍了几棵树,就盖起了房子。盖完以后呢,国王有一个官员,是专门监督这个树林的,他一看,诶,这个树怎么少了好几棵呢,守门人说:这某某比丘,把它砍去做房子,说国王答应的。

  这个官员就报告给国王,国王说:我不记得有答应檀尼迦比丘,他就把这个比丘找过来说:我有答应你吗?他说:国王你还记得吗,你登基的时候,你曾经跟国家宣布说,凡是我的国内里面的任何比丘,要使用任何物品都是可以的,你说过。

  那国王说:我当时讲这句话的时候,是针对无主物,只要是没有主人的东西,你在山上树上你随便捡东西都可以用,但这个是有主物,这不是我的本意,产生误会了。所以国王就不高兴了,就把这个事报告给佛陀,佛陀知道了以后呢,就当着国王的面把比丘召集起来,就制了这条盗戒,凡是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

  制了这条戒以后呢,比丘就问了,到底这个重罪的标准在什么呢,佛陀就问这个国王,说你们国家里面,犯几钱是死罪,这国王说,五钱就是死罪了,所以佛陀就根据国王的这个法律,制定以五钱为一个标准,这条戒的缘起是这样来的。

  现在我们来看五钱的判定,这个缘起,从这个缘起,历代的律师就两种判法,第一个,从事相来制戒,就是既然佛陀说五钱,那就是五钱了,佛陀的金口不可改,就随你国家的五钱就犯重了。这个时候这个五钱,王舍城的五钱南传比丘就开会,达到共识二十块美金,二十块美金就不多,喔,那这样子的话,五戒很容易破。

  但是这种说法,赞成的人不多,因为比较不合理,你不能够说他偷了二十块美金,你就把他判到说破根本,那这个破根本是很严重的,障道了。第二种说法是从义判,第二种律师认为说呢,佛陀当初在制戒的时候,是亲口询问国王说,犯几钱是死罪,所以佛陀是参考国王的说词而判了五钱,所以从义判呢,第二种意思是认为说,就是说你这个国家,你犯几钱是死罪,那个就是五钱。

  你在美国,看你哪一州,这一州里面,你盗了多少钱是犯死罪,那个钱就是五钱,随在你的国家里面犯几钱是死罪,那个钱就是五钱,这种说法比较合理,是吧,也合乎当初佛陀制戒的时候的一个相貌。

  所以一般来说,诸位,我们不能够随便用五钱,用二十块美金就判他是断头罪,这有一点不合理,太过了。所以这个盗罪的判罪要注意,杀人命断这个死罪,这个是断头罪,这个是合理的,你盗了二十块美金,这个是不能够判重罪的。

  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比较合理的判法就是,以当时国家的法律,它制定几钱是死罪,那个钱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钱,是这个意思。

  这个是讲到这个盗戒的一个轻重的判。

佛法修学概要——151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文殊菩萨·所依经典·密: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

文殊菩萨·所依经典·密: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

文殊菩萨·所依经典·密: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

文殊菩萨·所依经典·密:五字陀罗尼颂

文殊菩萨·所依经典·密: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人乘之五戒—不偷盗(一)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

大安法师:学佛可以改变命运吗?

六十华严卷 56-60

六十华严卷 51-55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