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二)

 

  又比如“老病可治故,汝无畏死者,后罚无可治,汝极应畏死。”这里要对老、病,以及畏死的前因后果理解出来,要分析老和病为什么可治,死为什么就不可治。老和病是死的过渡,是一种过程,是死的前提。轮回杂染的业,先感得的是老、病的果报,这是可以治的,死是老、病的最后结果,这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在学法的时候,就要这样对自己的心做思想工作,要和它商量,让它明白、让它接受、让它相信、让它如理思维。这样思维之后,不管是自己将死,还是家人的死,都能够坦然接受,并且会提前做好积资净障的准备。

  经过将法义和自相续紧密结合,以及抓住了如理观察的要点,学法者自己就能得出符合法义的正确结论,这样自己会被法义折服,法义也就会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有了这样的定解之后,修行就会主动、积极地进行。

  第四、座上与座下都要精进

  无常教言的窍诀已经得到了之后,接下来就要珍惜这些教言,认真地去思维和串习。可以分座上和座下两种方式。《增壹阿含经》中导师佛陀教导了座上修行的方法:“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死。”这几句话非常关键,每一个字都很重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佛陀这样的教导去思维和串习,能很快生起相应的功德。

  如果“系念在前”还比较困难,那么可以在座上一遍遍地研读讲记、静心思维,在有心得之后,放下法本,进行系念、串习。在对法义逐步熟悉之后,就应该达到不看讲记,就能通过忆念偈颂,而回忆起讲记中所说的要义。这样的思维和串习,能获得很深的体会。

  座下指平时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这时主要是根据座上的体会,结合座下当时的环境进行思维和串习。比如见到亲友,应忆念起“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知道凡夫之间,能够彼此维系关系的根本原因,就是各自都为了获得对方的随顺,因此每次见到亲友,都要减少对亲友的贪执,而增上佛菩萨那样无条件的慈爱。

  凡夫容易忘失正念,因此在座下的时候,要有意地创造念死无常的环境。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就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他老人家佛堂里,就写了一个非常大的死字,挂在墙上,以此来帮助提起正念。高僧大德的这些好方法大家应该效仿。大家可以在墙上挂上一个死字,也可以找一些有关死的图片,比如,人死亡的样子,以及殡仪馆、火化炉等的图片,挂在佛堂的墙上、放在桌子上,或者设置成电脑和手机的壁纸,还可以提前把骨灰盒买好,放在床头。趁现在还“活着”,应主动去殡仪馆看看,预先了解一下,今后自己的身体是如何被处理的,也感受一下人们生离死别的悲痛。大家还应该多和家人、道友谈谈死的话题,比如一旦检查出自己患有癌症,该怎么办?如果检查出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又该怎么办?如果突然遭遇交通事故,自己半身不遂偏瘫了,那怎么办?如果现在到了临终时刻,如何处理自己的房子、存款等的财产?死后的骨灰如何处理,是葬在墓地,还是洒到山上、河里?经常讨论这类话题,就能增长念死无常的气氛,有助于提起念死无常的正见。以前很多声闻缘觉种姓的修行者,就经常去尸陀林观察生死轮回的因因果果,在那里能够没有任何障碍地看到生死轮回的面目,所以能看破放下,一心修解脱道。

  随念死无常是初学者最重要的修法,本品的窍诀式引导也是随念死无常无比殊胜的方便,如果本品的法义修行到位了,那么后面断除乐、净、我颠倒执著的修法自然就能成就;如果对本品的法义只是泛泛地闻思一下,没有产生充足的修行动力,那么接下来的学习也不会有多少收获。

  这以上是以第一品为例,将学习的方法作了一个介绍。接下来的学习,大家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

  破乐执品第二

  第一品讲解了断除颠倒执著无常为常的方便,接下来学第二品,讲解的是断除颠倒执苦为乐的方便。

  丙二、断乐倒方便之瑜伽分二:一、于所依暇满身离损坏边之理;二、于所依暇满身离耽著边之理。

  “所依”,是说暇满身是积资净障、闻思修佛法所依靠之处。“边”,就像道路的边缘,再往外走一步就要掉到悬崖里去了,就是极端的意思。“损坏边”,是指像具有戒禁取见的外道所作的无意义苦行那样,故意折磨、损坏身体,这是一种边。“耽著边”,是指世间人认为身体是乐的来源,所以坚执不舍,这就又会产生很多苦苦等苦报,堕到另一个边上去了。“离”,是指内心里应该远离这两种边,对有漏身体既不损坏,也不耽著。因为暇满人身能造善业,是凡夫进行闻思修行的最好工具,所以不应该像外道那样去损坏,但同时,人身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着苦,因此不能希望通过它来获得世间的安乐。所以,既要好好地利用身体,来闻思修行,又要认识到身体是苦的本质,放下从身体中求安乐的念头,这就是内道对身体的中道之见。

  本品只有开头第一个偈颂,是来对治于所依暇满身的损坏边,而其他二十四个偈颂,是来对治于所依暇满身的耽著边。这是因为,一般世间人的毛病是,对身体非常耽著、爱重,这会严重地影响闻思修行,导致浪费暇满人身,甚至堕入恶趣,所以需要断除很多的耽著习气。

  丁一、于所依暇满身离损坏边之理

  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颂文直解

  如是由无常性的缘故,身体成为苦的来源、易受伤害、难以照顾,因为这三个原因,所以诸圣者将身体视为怨敌。尽管如此,对身体仍应保护,不应使其遭受损害。因为若具足净戒,且久存活,则以此身体能作大福德。另外,由上述无常话语,令心生厌离,认为身体无常,所以没有实义,那又有什么作用?从而引起自杀等无意义事。为了断除此类无意义事,所以开示“虽见身如怨”等。在月称菩萨的广释中做了如上两种解释。

  释义

  世间人们特别爱惜自己的身体,希望一直能保持青春、健康,不能被人碰撞或者侮辱。但是身体恰恰是自己的怨敌。怨敌是什么样的?怨敌就是对你有着怨恨,专门和你作对,处处找你麻烦,不断给你带来障碍、痛苦的敌人。下面所说的三个理由,就决定了身体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怨敌。

  第一、身体是苦的来源。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聚合而成的,而诸行无常的规律,决定了四大一直处在相生和相克的过程之中,没有一刻的停止。四大之间的相生,形成了有漏的身体,但是四大之间的相克,导致有的处于优势,有的处于劣势,这样就会出现四大不调所引起的四百零四种病苦,以及老苦等等。《最胜王经》中说:

  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

  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

  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沉下,

  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违众病生。

  所以身体的结构,决定了身体就是苦的来源。因此越珍惜身体,越希望保持身体不衰败,失望就越大,反而增加了心里的忧伤。

  第二、身体易受伤害。因为身体是四大形成的血肉之躯,它远没有石头、水泥来得坚硬,非常娇贵、脆弱。任何外来的伤害,比如刀、枪、流感、地震、火灾等等,都会导致身体受伤。人从一米高的地方摔下来,就会造成骨折或者脑震荡。即使是看起来非常小的一只蚊子,也可以把人叮起一个大包,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因为蚊子传播的疾病而生病,甚至死亡。如果触及到遍于全身的末摩,也就是死穴,那就会直接导致丧失性命。一个小小的钉锤,不小心敲到头上,就会致残甚至死亡。所以不像佛菩萨的金刚身,不像极乐世界众生的光明身,凡夫由业报所感得的有漏身体,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

  第三、身体难以照顾。身体被照顾得越好,反而会越娇贵,造成体质下降,就会越承受不住内的四大不调与外来的伤害。

  所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身体就完完全全是每个人的怨敌。而且,身体比外面的怨敌还要危险。首先因为身体有欺骗性,它被凡夫执为我所,被当作安乐的来源,所以世间人把身体当作亲爹、亲娘一样去恭敬、爱护、珍惜、贪恋,但其实它不断在损害自己,世间人这是在认贼作父。其次,外面的怨敌不可能一直损害你,而身体却一直在产生着苦,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等等,这种苦没有一天能够摆脱掉。

  在学这个偈颂之前,从小到现在,大家有没有认识到身体是怨敌这一点?有没有想到过正是这个大家百般保养、爱护的身体,才使得大家在娑婆世界如此的痛苦不堪?所以要改变认为身体是乐的来源的错误见解,用平常的话,就是要转变观念,要看清楚身体从头到脚,里里外外都是苦,这样才认识到了身体的自性就是一个苦器,这样才不会再被身体欺骗,才能为今后正确地修行打下基础。

  既然身体是苦的来源,那么是否应该像外道那样去修苦行呢?外道认为让身体吃苦,就可以消除恶业,因此他们有五花八门的修无意义苦行的方法,比如躺在荆棘上、用火烧身、从悬崖上跳落、常年用一只脚站立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戒禁取见的见烦恼造成的,完全走向损坏边了,对修行一点帮助都没有。大家想一想,如果外道的这些无意义苦行能够得道,那么一切旁生都在受苦,就都应该得道了。

  一方面身体是苦的来源,另一方面对身体作损坏又没有好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来对待这个身体呢?大家要看到人的身体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造业。没有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因果缘起规律产生出正见的人呢,他们在用身体造种种的恶业,那么凡夫具有正见之后,就能够用身体来造善业,甚至能积累福慧两种资粮的大福德之业。所以圣天菩萨告诉我们“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这就是我们真正应该对待身体的方法,也就是保护身体不让受伤,并利用身体来闻思修行,积累戒定慧功德。

  积累大福德的前提是具戒,就是受持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的戒律。身体作为怨敌,处处在损害自己,但如果在受持戒律、闻思修行之后,它就有了另外一种能力,也就是能够成为很好的修行工具,能够增长福慧两种资粮。作为修行人,在证悟之前,多活一天,虽然会多受一天身体带来的苦,但是同时,可以利用身体来作十法行,以此积资净障,增长戒定慧功德。尤其在末法时代,持戒的功德更加明显,哪怕受一条戒,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在持戒的基础上来积累功德,那么这些功德也会因为持戒而更加地殊胜。这样多活十天,就增加了十天的功德,多活一百天,就增加了一百天的功德,活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戒定慧功德就越多,就能带来后世的安乐,以及解脱、成佛的种种殊胜利益。大家现在都在守戒律,又在闻思修行,行善积德,寿命当然是越长越好。

  世间凡夫希望从身体中去追求快乐,如果这种想法不改变,那么修行的路线就已经走错了,这样后八品的方便生瑜伽是修不起来的,即使修大般若、禅宗等高深的法,他也都不可能相应,不会有收获。有智慧的人,看清了身体是苦的来源,所以放下了追求快乐的颠倒妄念,但是利用身体能造业的特点,将其用到积资净障、闻思修行上去,这样就能与正法相应,就能出离三界、究竟成佛,反而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月称菩萨的《四百论广释》中说了这样一个公案:强盗本来是商人们应该远离的,但是商主的儿子为了免受地痞等的侵害,需要寻求强盗的保护。因此他会和强盗结拜为兄弟,甚至在强盗入狱之后,也会去狱中照顾。同样,作为苦器的身体,本来就是有漏业的业报身,是应该远离的,所以不应耽著,但是身体又有能造善业的作用,所以也不能损坏,应该在维持基本的吃穿需求的情况下,好好利用身体来积累福慧资粮,产生出增上生和解脱的种种功德,这是最最合理的做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三)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四)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五)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六)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七)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一)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十)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九)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八)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