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夏坝仁波切: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 |
 
夏坝仁波切: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
央尖嘎伟洛卓著 缘宗译 夏坝活佛讲授 顶礼上师文殊: 净基生死中阴劣铁质 能净甚深二次点金剂 净果清净三身大宝位 自在双运怙主前顶礼 在浊时短暂的一生中,即可依此无上道现证七支和合的双运身,对此最极甚深的径中径——二种次第,我们若欲知道其中的进修情况,那么,首先对于所净基基位三身的安立有一定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此处分三部分解说二种次第道的所净基——生死中阴三者的安立情况: 甲一、死亡次第; 甲二、成办中阴次第; 甲三、其受生的情况。 死亡次第 甲一、劫初南瞻部洲的人都是具有七种特点的: 一、化生;二、寿数无量年;三、诸根具足;四、身光流布;五、随顺的相好庄严;六、不依段食,受享欢喜食(禅悦);七、以神变游履虚空。 后由于贪著段食的宿习苏醒,遂食用粗劣段食,由此食物滓渣变成粪便,排泄处成男女根等。 具有往昔YIN爱习气者又相互贪著,依于邪行,胎中怀孕,由此渐次变成胎生。 胎生有地、水、火、风、脉、明点六界;或者是从父所得骨、髓、精三者,以及从母所得肉、皮、血三者,如此六界完备,所以称瞻部洲人“具胎生六界”。 若是从最初修习无上密咒道,后在浊时短暂的一生中决定成佛的补特伽罗,则一定是具备瞻部洲胎生六界的士夫。在其身上有七万二千条脉及左右中三脉,临终之际,七万二千条脉中的一切风收摄入左右二脉中,这二脉的风又溶入中脉。中脉上下的风最后融入不坏持命风中而死亡。 不坏持命风是极微细风心一体的一部分,存在于心间脉瓣中脉内,红白二界交合的匣盒形状内。 不管身体的哪一部分,除了极微细风外,只要存在少许作为识依处的风,都不可能死亡。 彼时,五蕴、四界、六处、五境、基位五智这二十五粗分,亦须通过渐次收摄而死亡。 收摄次第者: 初五种色蕴类法为:色蕴,基位大圆镜智、地界、眼根、自心续所摄色等五种同时收摄。 它们收摄时各自的征相者: 色蕴收摄的外部征相为,肢节渐细,身体羸弱无力; 基位时大圆镜智(眼识)是种同时明显地现起种种境的识,如镜现像般,它收摄的外相为,视物模糊,多有翳障; 地界收摄的外相为,身体大部分干瘪,诸肢肌肉松驰且有身陷地下的错觉;眼根收摄的外相为,双目无力睁闭; 自续所摄色收摄的外相为,身体暗淡无光,气力殆尽。 它们共同的内部征相“如阳焰”,犹如在炎热的春季或夏季里,阳光照射在沙地上,产生亮晃晃水流动的景象,。 其后,五种受蕴类法同时失摄。 受蕴收摄的外相为身识不能感受到属于根识的苦、乐、舍三种受心所; 基位时平等性智是指忆念喜忧舍三者同为一类受的心识,它收摄的外相为,无法忆念属于意识的喜忧舍三种受心所; 水界收摄的外相为,唾液、汗水、尿、血、精大多干枯; 耳根收摄的外相为,不能听到内外诸声; 自心续所摄声收摄的外相为,耳内不再产生嗡嗡之声。 它们的内相说为“如烟”,如从烟囱中浓烟滚滚而出时,产生青黝黝的景象。 其后,五种想蕴类法同时收摄。想蕴收摄的外相为,无法忆念父母等亲人等的意义; 基位时妙观察智是指忆念亲人等不同名字的心识,它收摄的外相为不能忆念父母等亲人的名字; 火界收摄的外相为,身体的暖力消失,消化吸收饮食的力量衰竭; 鼻根收摄的收相为,鼻孔中出现内吸气时弱、外呼时强且长的呼吸短促状态; 自心续所摄香收摄的外相为,鼻不再感受到香臭之味。 它们的内相或称为“如萤火虫”,或称为如烟囱所喷浓烟内间或冒出的火星,或炒青稞的锅底垢上溅出的火星般……有如此的景象产生。 其后,五种行蕴类法同时收摄。 行蕴收摄之外相为,身体无法作动转等活动; 基位时成所作智是指忆念世间外在的事情及所需东西等的心识,它收摄的外相是不能忆念任何世间外在的事情及所需东西等; 风界收摄的外相为,持命风等十种风从各自流动处迁至心间,呼吸断绝; 舌根收摄的外相为,舌头粗短,根部变青色; 自心续所摄味收摄的外相为,舌无法感受任何六味; 此时身根及触亦需收摄,其收摄的外相为,不能感受任何柔软或粗糙的所触。它们收摄的内相称为“如灯焰”。如酥油灯临灭之际,火焰跃动的景象。 四大前者摄入后者的情况者,是指收摄前者各自作为识依处的力量,而后者的力量益发明显,说为“前者摄入后者”,并不是四大中的前者坏灭,成为后者的体性。 所言“地摄入水者”,是指地、风作为识依处的力量消失后,水、风作为识依处的力量得到加强,由此前者的力量似乎转移到后者上面,所以称为“地摄入水”,决非一种平常的地摄入一种平常的水中。其它由此类推。 四大收摄后,八十自性分别心、明亮洁白心(明)、增长红色心(增)、近得黑色心(得)、死光明心如是五种识蕴类法会依次显现。 八十自性分别心及其风骑二者要在明亮洁白心前收摄,是因为它与“明亮心”二者在执持方式上不同,并且有着很大的粗细差别,在明亮心时,这样的粗分心不复存在。 因此八十自性分别心及其风骑在开始要摄入“明亮心”时,有如火焰的现象产生。 其所收摄入的“明亮心”在其正显现时的相为,如秋季清净无翳的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洒满虚空,在此无比净朗的空灵里显出洁白光明的行相。 这样显现的原因为,心间上方左右二脉的一切风从中脉上端进入,由此力量,顶端脉结打开,其中间有从父所得的白色明点,以“哈”字向下的形状存在,由于具有水的自性,所以向下移动,在到达心间六组左右二脉的脉结上端期间,会产生那样的现象,并不是从外面显现月光等的现象。其又被称为“明”或“空”。 其后,“明”及其风骑收摄入“增”后,显现“增”心时,如净洁的秋空中布满阳光,显现出较前更加净朗空灵的红色或红黄现象。 其原因是心间下方左右二脉的一切风从中脉下端进入,由此力量,珍宝及脐部的脉轮结依次松开。在脐部脉轮的中部,有从母所得的红色明点,以短“阿”的行相存在,它有着火的自性,向上移动到达心间左右二脉所成六组脉结的下端期间,产生那样的现象,并非从外面现出日光等现象。其又被称为“明增”及“极空”。 其后“增”及其风骑收摄入“近得”,在“近得”的前段部分时,如清净的秋空被黑暗笼罩般,显现出空灵黑暗的现象,是因为中脉内上下风摄入心间中脉。由此力量六组心间左右脉结松开,上面的白色明点下降,下面的红色明点上升,在心间中脉内,进入如匣式的红白不坏明点(注:分五部分:极微细风心、红白界净分、真如性)内而相遇,因此产生那样的现象,并非从外面显现出黑暗等的现象。其又被称为“近得”及“大空”。 “近得”的前段部分及境象生起后,“近得”后段部分不能忆念任何境,如昏迷般,茫然无知。 然后,从极微细风心中遮止任何暂时产生的一切风心,在本初即有的极微细风心的念觉未苏醒期间,即是“无念近得”后段的到来,其后极微细风心之念觉苏醒,则“死光明”显现。 “明亮”的定义为,在分别心涌动及收摄期间产生,如月光遍照的清净秋空,呈现为空灵皎洁明亮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呈现其它的任何粗分二现,是这样的一种意识。 “明增”的定义为,在分别心涌动及收摄期间产生,如日光遍照的清净秋空,呈现为空灵红彤彤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呈现其它任何的粗分二现,是这样的一种意识。 “明得”的定义为,在分别心涌动及收摄期间产生,如黑暗笼罩的清净秋空,呈现为空灵黑黝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呈现其它任何的粗分二现,是这样的一种意识。 “近得”收摄入“光明”,“光明”显现时,从无念的“近得”后段部分醒觉过来,没有任何丝毫的粗分二现,如清净的秋空,没有月光、日光、黑暗的夹杂,如黎明虚空的本来颜色,极为净朗空灵的现象呈现出来,就像一种现证空性的等引境界。 这样呈现的原因,是由于红白二明点收摄入不坏红白明点,中脉内的一切风亦收摄入极微细持命风中,由此本初极微细风心现前,从而产生那样的现象,并不是外在的空灵虚空。其又被称为“死光明”及“一切空”,即真正的死亡。亦被称为“基位法身”,那种空灵被称为“基位自性身”,有彼境的心被称为“基位智慧法身”。 在死光明的境界里,凡庸之人住三昼夜之久,然后红白界的征相出现。 据说若由于疾病耗身太甚,任经过多少昼夜,亦有可能不会出现红白界的征相。瑜伽士由其本身证悟高低的原因,光明与法身和合后安住其中,则天数的多少就不一定了。 “明”、“增”、“得”三者及“光明”的收摄道理,亦是在遮除前者的力量之后,后者益发增强,而称为“前者摄入后者”,并非前者转成后者的自性。 以“秋空”为喻者,由于夏雨净除悬浮于空中的微尘后,并且又没有纤毫云翳的障蔽,在这两种状态下,出现极为净朗的天气多半是发生在秋季,所以取喻“秋空”。 犹如虚空是仅遮止触碍性后的空灵境界,而四种空亦是在心目中,粗分分别心的显现消失后,而显现出空灵的境界,这两种显现方式相似,故尔结合为喻义。实际上,在那些阶段,是不会呈现出虚空等的现象的。 那么,在“明”的前面,八十自性及其风骑收摄完毕后,在“明”、“增”、“得”三种阶段,是否还有要收摄的风呢? 总的说来,风有粗细多种,其中的粗分虽收摄完毕,但细分还是存在的。因此,唯由细分风作为识依处的阶段,是从风收摄入“明”后,乃至“得”收摄入“光明”期间。 四空时,由于后后及其境象较前前及其境象愈来愈微细的原因,在心目中粗分的世俗现象消失后,而呈现出一种空灵的境界,并不是以空性为境。 因此,未曾修道之凡庸人在那些阶段,除了纯粹的谛实成就外,不会呈现出无谛实的现象。因为这时的四种空会于一切死时的有情前呈现,如果认为死时自然地会领悟空性,就会有不须励力自然解脱的过失。 诸凡庸之辈对于死光明,只是以现而不定的方式感受,并不是带着决定的了解去感受。 这种“死光明”是“母光明”,修道时睡眠及醒觉时,以修力呈现的光明称为“子光明”,此二者在死光明时和合而修,即被称为“母子光明和合”。 那么,“死光明”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光明”呢? 若瑜伽士安住于母子光明和合后的正见上,虽是真正的光明,但若不是这种情况,只是凡夫自然显现的死光明,也仅是遮止粗分二现后的一种境界,故而仅是假名“光明”,并不是真正的“光明”。 总的说来,“光明”有两种:微细空性是“境光明”,证悟彼的智慧则被安立为“有境光明(光明智慧)”。 无上的密咒生圆二次的死亡转法身的道用,以及喻、义光明等主要的所净基即此死亡次第,所以对此等产生很好的理解显得是那样的重要。 解说成办中有的次第 甲二、解说成办中有的次第: 如是死光明心在不动转的状态中住几许后,从其状态稍微有所颤动,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即准备从光明状态中出来。 遂后,极微细风心从开启的心间白红明点中跃出而舍弃此身,成就中阴身,同时,心间的白界下降,从相尖流出,红界上升从上面的鼻孔中流出。 死光明的风骑第五光明(极微细风)是中阴身的近取因,作(中阴)心的俱生缘,死光明的心作中阴身的俱生缘,作心的近取因。依此,若要投生为人,外表具有人相的风身中阴,在旧有的异熟蕴外真正生起。 这时,如前所说“明”、“增”、“得”等的次序逆转,还灭的黑色“近得”呈现。死光明灭与成办中有是同时的。在上下对法及《瑜伽师地论》等多部论典中,说死有灭与成办中有二者如秤两端低昂般,同时进行。 中有是化生,故一切根、肢节同时成办。刚成办的中有心是还灭的近得,如是依次还灭的增、明、八十自性分别心生起,八十自性分别心生起后,中有则为了寻求生处及香味等,四处驰奔。 那些时候,如前所说的次第逆转上去,从“近得”乃到“阳焰”间的诸相亦次第呈现。 这种仅由风成办的意生身极微细中有,没有四大组成的血肉粗分身躯,被称为“基位报身”、“寻香”。 那么,如此的中有存在是以何为喻的呢? 现在,我们如果进入睡眠,睡时的四相四空与死时相似,转瞬现起后,即呈现出睡眠光明。从彼欲起时,即是准备现起梦身,从睡光明出来后,成办梦身,作种种梦中之事。快醒时,梦的风身如镜面上哈出的蒸汽,从周边消失后摄入心间,融入身体心间中脉内体性一如的极微细风心中,遂即醒来,作种种事。 中有的体性特点者,诸根完备,由于是化生,肢节顿时圆满;由于是微细身,金刚钻石亦不能毁坏;除如母胎的生处外,即使须弥山王等,亦无滞碍,随意穿越;由业所感的神足力,随欲刹那即至,即便佛陀神力也难以遮拦。 《俱舍》虽说成办某趣的中有后,不再转为其它趣,但在《集论》中说,虽成某趣中有,并不一定投生此趣,容有转变。 但在上下对法二种宗规中,都认为有依中阴身证得阿罗汉的中般者,所以都不承许中阴一定要受生。 在《俱舍》中,中阴之异名有:意成、求生、食香、中有、起(成有)五种。 寿量的特点者:最长际虽是七昼夜,但若生缘聚集,亦有刚成办中有即受生的情况,故寿量不定。如果七昼夜生缘不具,七昼夜后,有一小死,复成中有而住,这样七七四十九天后,定得生缘而受生,此在《本地分》有说。 七昼夜末小死情况者,如镜面蒸汽从周边收摄般,中有风身从上下渐次收入心间,中有时的八十自性分别及其风骑收摄后,中阴死亡的四相四空瞬间现起后,中阴死光明生起,光明的风骑作近取因,与成办还灭现起的近得同时,如前成办中阴风身。 中阴身任经几次小死,皆摄入中阴本身。 中阴虽看到以前的身体,但由于业缘已断,不会生起“那是我的身体”的念头,也没有进入其中的想法,此乃《本地分》说。 有些人说:“所言中阴寿量七昼夜是指六道各自的昼夜。”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若是那样,地狱及上界天的中阴要在他们各自的七昼夜等期间而住,岂不是生缘未聚时,要百千万亿年间地存活吗?这样不是太过分了吗? 中阴迁离的差别者:《第八观察续》等中说:若生地狱者,从肛门迁离;饿鬼者口;畜生者小便道;人者眼;欲天者脐;罗刹者鼻;所修天及非人者耳;色界者眉间;无色界者从顶部迁离。 那么,《瑜伽师地论》等中说舍离身体,识从心间迁离,岂不与此相违吗?并不相违。在身体内部的迁识最初从心间迁离,但其后迁离到身体外部时,说是从不同部位迁离。 又《俱舍》中说: “渐死足脐心,最后意识灭。” 其注释中说:“生恶趣者,在足部识灭,生人者脐部,生天及阿罗汉圆寂在心间识灭。”其义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钦降白央的注释中说:若言死时,于身体何处识灭?受生三恶趣、人、天的生者,以及无生者阿罗汉涅槃,若是化生者则不决定。若是顿死,则意与身根顿灭。前面的胚卵湿三种渐生者死时,依次生恶趣者足部,生人者脐部,生天及阿罗汉圆寂,在心间迁识。亦有人认为阿罗汉从顶部迁识。另外,识无形体不可见,不住于境,但在死时,身根犹如热石上洒水般将会消失,识将于足部等处隐没,称之为“迁识”。集论中说,行善者身体先从下冷,造孽者先从上冷。这样一来,应许除摄暖时方向有所不同外,最后皆从心间迁识。) 正如其注释中解说的那样,是指在那些地方意识灭的意思。其义仅仅是在显示在足部等那些地方,由于身根灭的原因,意识亦随之而灭的不同情况,并不是显示从那些地方迁识出身,故与前说不相违。 看见的情况差别者:《俱舍》中说,同类中阴及清净天眼可以看见。由生力所得天眼为不清净天眼,由修力所得的天眼安立为清净天眼。《俱舍释》中也有上上中阴可以看到下下中阴的说法。 体量差别者:《俱舍释》说瞻部洲人的中阴有如五六岁的孩童身量,但并未说决定如此。 外相差别者:恶趣中阴,有如黑氆氇光或阴暗夜所笼罩般;善趣中阴,如被白衣光或晴明夜所笼罩般。此为《本地分》说。 显色差别者:《入胎经》中说,地狱中有如烧杌木;旁生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中有色相如水;人天中有如金色;色界中有洁白。 形貌差别者:《俱舍》说为将来受生何趣的本有身形。 四有者:于生有结生的第一刹那是生有;从此第二刹那乃至死有的最后刹那以前,是为本有;临终最后刹那感受死光明时的为死有;死有至生有中间为中有。 由于对“本有”字面误解,认为中阴是前世的身形,又看到经论说是后世身形,所以有的人认为中阴三日半为前世身形,三日半为后世身形,此说全无清净依据,唯增益执,此在《广论》中有明说。 所以“本有”的“本”是观待后世的死有为本,并不是观待中有而安立为“本”。《俱舍》中“为当本有形”中“当”是指未来,而非过去。 对于说为是将来受生的有情外相的这种说法,有人说如果那样,那么诸根不具足的众生的中阴也应是诸眼不具足。这种看法是极不正确的。只有在受生后才会产生眼等诸根的不具,何处也没有说过中阴是诸根不具足的。若仅仅由于说是将来受生的众生的外相这一点,而要任何方面都完全相同,不是太可笑了吗? 中有的行走方式差别者:《本地分》说天中有向上;人中有横行;恶趣中有倒掷而行。 生欲、色界者要经过中有,所以在《广论》中说:认为上下两种无间业没有中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上无间业指定生欲、色善趣天之业) 生无色界者,没有中有,于何处没,即于其处成无色蕴。 将来投生无色界的补特且罗从死光明中现起无色定,不再现起从死光明中还灭而起的近得心,因为这种近得心是中有心的缘故。 无色界并不是存在于欲、色二界之外的某个地方。 殊胜中有——一生所系菩萨从兜率没后投入母胎的中有外相为孺童,相好庄严,光明映照百千万四大洲,《俱舍释》及《安立次第》(密集)中作如是说。 那么,岂不是与大德曲旦热觉所说六牙白象入胎的说法相违? 并不需要依照这位大德的说法而承许,而且这只是顺应佛母的梦兆而显示的,如果认为投生为人的中有具有畜生的外相,会与许多具量的论典相违。这种说法在小乘中会依言承许,而在大乘宗义中则只是承许那种外相只是一种示现。 中有的安立是无上生起次第中有转报身之道用及净不净幻身的所净基,所以对于它的详细了解,是很重要的。 (注:不净幻身,在见道无间道前;净幻身与见道解脱道同时;密咒中见道时,断尽烦恼障。) 中有受生的情况 甲三、其受生的情况: 《入胎经》中说,若中阴有情于母胎中受生,三处应当现前并且远离三过。 三处现前者: 母无病、行经期; 食香围绕欲入; 男女二者相互贪爱相逢。 远离三过中,三过者: 胎过,母胎似青稞形,或似蚁腰、驼嘴形,或被风、胆、涎之病阻止; 种过,父母随一不出精血,或虽出,时有前后差别,或虽同时,但其一腐坏; 业过,食香昔未造成其子女的业或男女未造成其父母的业。《戒经》中说要六处现前亦是此义。 如是具足三顺缘、远离三违缘,将要于胎中受生的食香犹如幻化般地看到父母行邪行,便起贪爱。若当生男,贪与母会,欲令父离;若当生女,贪与父会,欲令母离;其后便欲拥抱所贪之人,但由业力看不到身体的其它部分,唯现随一男女相,由此发嗔,由贪嗔为死缘而投胎。 《众地分》说,尔时父母未行邪行,食香误于精血见行邪行。《俱舍释》说看到父母行邪行。 男女交合,由二根触磨力,下行风上吹,脐部普通拙火炽然之暖消溶白红明点,白红明点从七万二千脉空管中降下,由此身心泰然。彼时即是贪欲至极之时,最后涌出浓厚精液。其后父母决定各出一滴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犹如熟乳所结乳膜的中间,中有死后之识投入其中。 投入的情况者,最初中有从父口,或其头顶,或母生处三门随一进入,同时伴随着从七万二千脉降下的明点。中有阶段的催动分别之风收摄,明、增、得三者依次显现,中有死光明较前所说舍弃粗大身时还要短暂,迅速显现。 中有之阳焰到光明间的诸相出现后,光明的后类相续于和合精血中结合而受生,此与成就还灭的近得同时。 第一刹那近得心即是安立“生有”的名言处,亦是最初在生处结生相续的心。从此生起后来的第二刹那近得,如是依次生起增、明、八十自性分别及其风骑。 从明的风骑中生起有着殊胜力量作为识依的风,从此又依次生起有殊胜力量的火界、水界、地界。 中有从何门入胎者,《安立次第》说从毗卢门——头顶端进入;《戒源》及《金刚鬘》二者说从父口进入,所以概而言之,最初从父口或头顶进入,从父密处出来再进入母莲,于胎内精血中,中有死之识结生相续。 《俱舍释》说从母生处进入,因此应知入胎有三门,为母生处、父口及头顶。这仅就胎生中有趣入的情况而言。 总的说来,中有没有滞碍,趣入之门不需要孔道。据说密实的铁丸破裂后亦有虫蚁爬出,此乃《俱舍释》说。在极为坚硬没有缝隙的岩石块中,亦有有情的生存。 胎中身体发育情况者:《入胎经》中说,胎处于母胃之下,肓肠之上的位置。最初为疱(遏部坛),外如熟乳膜覆盖,内极坚实。从此开始生成粗蕴,直至死亡中间的粗细身是由四大界组成,地风执持,水风摄集,火风成熟不坏,风风增长。 疱(遏部坛)七日过后,生一新风,风令成熟后,为血肉块片(羯罗蓝位),内外如酪般浓稠,还未成肉。 七日过后,又生一新风令成熟已,为坚肉位(闭尸位),已成肉但不堪压。 七日后,又一新风令成熟已,为肉团(键南位),肉厚实堪压。 七日后,又一新风成熟已,为支节位(钵罗露位),二腿、二肩及头五相突出明显,以上为住胎五位,出自《安立次第》 《俱舍释》、《入胎经》中为凝酪位(羯罗蓝位)、疱(遏部坛),后三者如前所说。《本地分》中则为凝酪位(羯罗蓝位)、疱(遏部坛),与前位置相换而说。这些差别只是名字的安立的次序不同,本义无违。 第四个七日时,白红明点分为浊清,白明点于内生成精、骨、髓,为从父所得三藏,红明点于外生成肉、皮、血,为从母所得三藏。 识最初托生的精血处后发育成心脏,其中有极微细风心二者及精血二净分共四者所聚块,量如芥子般,其中央为中脉。左右二脉分别三次缠绕中脉,从彼上行风上生,下行风下生,由此三脉向上下伸展,首尾细,中间粗,犹如鱼形,如是渐次五位突出,后成五肢。其后,发甲毛发等、诸根、男女相、口中所行气、舌腭等语八处、意识逐境的念等依次圆满生起。 怀胎后若是男,住母腹右侧,面朝脊背蹲坐;若是女,住母腹左侧,面朝前方蹲坐。 住胎时量:《入胎经》亦说经三十八周后而生,共有二百六十六天。《本地分》中在其上又加四天,经二百七十天而生。《戒源》中说第十月里产生了欲出来的心思。 这三部经论同为九月零十天。《入胎经》及《本地分》所说的日为太阳日(昼夜),月为太阴月(29天) (太阴日:月亮白分和黑分每增减一分的时间,称为一个太阴日,三十个太阴日为一个太阴月,约合二十九个太阳日。太阳日:以日光对大地的作用而得名。从今晨明辨掌纹时起至明晨能明辨掌纹之间,称为一个完整的太阳日) 在第三十五周时,蕴处界肢节、发甲等身、言语舌腭及意随趣境之念等圆满后,在三十七周,感觉胎中的肮脏不净,最后在三十八周时,由昔业感生的支分风生起,令胎中有情身体首尾倒置,二手蜷缩,从母胎衣中朝向胎门。向下视之风起,令胎中有情头下脚上,吹向产道。第三十八个七日后生产出世,为众所见。如是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为生时五位,次第经历。 气脉明点生成情况者:最初心间左、右、中三脉,东方的三绕脉,南方的欲脉,如此五脉同时形成。其后同中脉共住的离魔脉,西方的家脉、北方的拙火脉三者同时形成,这些被称为心间最初形成的八脉。 随后,四方之脉各分二支,有了四隅脉瓣,如是心间八脉瓣又各分三支,由此形成二十四处脉。其中每一支又分三支,成七十二支,每一支又分千支,这样身上就形成了七万二千支脉。 风形成情况者:最初胎中结生后的第一月,从微细持命风生起粗大的持命风,那时有情的身形似鱼。 第二月,持命风生下行风,其时,有情身体五端突起似乌龟。 第三月,下行风生等住风,其时有情上身稍弯,似野猪。 第四月,等住风生上行风,其时上身渐丰满,似狮子。 第五月,上行风生遍行风,其时,有情的身体已有小儿的形状。 第六月,生眼门的行风及地大。 第七月,生耳门的顺行风及水大。 第八月,生鼻门的正行风及火大。 第九月,生舌门的极行风及风大。 第十月,生身门的定行风及空界。这时身体的诸空穴生起。 胎中虽形成十风,但在鼻孔还不能呼吸,出生无间则有呼吸。 明点形成情况者:白红界的净分与极微细风心的聚合块,量如芥子许,住于心间中脉内的些微空间内,称其为“不坏明点。” 白色明点一分进入顶端脉轮内安住,称为“哈”字,它直接或间接增长其它身处的白色明点。心间红色明点一分进入脐部脉轮内安住,称为“拙火”,由它直接或间接增长其它身处的红界。 每一脉轮中虽有部分明点安住,但顶端脉轮是增长白界的主要处,脐部脉轮是增长红界的主要处,心间脉轮则是平等地增长白红界之处。 据云白红界亦是何时需要时,方生长,并非如器中贮水般存在。 于生处结生而受生粗大身称为“基位化身”。 如是中有于胎中结生而投生的这些道理,是生起次第中生有转化身道用的所净基,复与圆满次第净不净幻身受持粗大化身,或复趣入旧蕴从而为众所见的行相相似,亦为其所净基。 生有作为生圆二次的所净基,没有什么差别。生起次第者,以基位死有、中有、生有三者作为所净基,能净者为修习与其三者依次相似的死有转法身道用、中有转报身之道用、生有转化身之道用三者及其支分,间接地净化了平庸的死、中、生三有,而现证与其三者行相相顺的三身。 圆满次第者,是以与基位三法行相相顺之道,直接净化此三法,与死光明行相相顺的为身远离、语远离、意远离、幻身、有学双运位时的明、增、得三者及光明。与中有行相相顺的为第三次第的不净幻身,学位双运的清净幻身。与生有行相相顺的为净不净幻身趣入旧蕴,为众所见。 圆满次第诸道是直接净化生死中有三者,圆满次第瑜伽士以禅定力,遮止自相续中体性一如极微细风心的一分——极微细心辗转迁流,不令变成平庸死有的光明,而令转成与其相似的道位时喻义光明及果位时光明法身。此乃净化死有的情况。 圆满次第瑜伽士以禅定力,遮止极微细风的辗转迁流,不令变成平庸死光明的乘骑而起中有身,而令转化成与中有相似的不净幻身、学无学双运的清净幻身。此乃净化中有的情况。 若成就如此的幻身,则永灭中有,由此之力,亦遮止由惑业支配的胎中受生,而转化成幻身趣入旧蕴,宣演佛法,励修上道,犹如中有受生母胎。此乃净化生有情况。 因此直接遮止生死中阴三者的根本,是作为幻身直接因的究竟意远离喻光明,由彼直接遮止死有之力,而自然地遮止中有及死有。 从如此的喻光明中成就幻身时,则永遮中有,是因为生起中有身的极微细风已转成幻身。由永遮中有,不再由惑业受生,所以若得幻身,此生定证佛果。 前面所说的依据诸多经论,由于惧其繁琐,没有一一列举,望从至尊宗喀巴大师三父子的嘉言及随学诸智者成就者的著作中了知。 颂曰:仅依第二佛父子 随学智言书此理 未达密意众过愆 上师本尊智前悔 此表纯善愿自他 速疾究竟贤善道 依于甚深二次第 转浊三有为三身 为己备忘故,凡庸之辈 央尖嘎伟洛卓 集诸正士语而书。 释迦教下弟子缘宗敬译于西康色须寺极乐殿 二00三年八月十四日 吉祥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