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O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O

 

  1289经:本经叙述佛陀遭受“金枪刺足”,却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佛陀住世一生,可以说遭遇了无数的劫难。本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尔时,世尊金枪刺足,未经几时,起身苦痛”。这里的“金枪刺足”,据说乃是佛陀成就佛道后的所受到的三个前世果报(分别为金枪刺足、三月马麦、头痛三日)。何谓“金枪”?有的说是金属物,有的说是木制或石制长矛(江春江的《阿含辞典》中说,“《别译杂阿含经》作‘佉陀罗刺’,‘佉陀罗’为一种树名,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碎石片’”)。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坚硬且锋利的工具,刺伤了佛足,使佛陀感到十分疼痛。

  关于“金枪刺足”的由来,《佛说兴起行经·卷上》记载:“佛在罗阅祇城乞食。有破刚木者,有木片长尺二迸在一边,当佛而立,佛跃虚空,木枪逐之,随佛上下,地水火风不能阻碍。佛旋返入僧房,展足受刺,木枪足趺上下入彻。过入地时,地六反震动。佛说因缘:昔为船主,因海水至,另一船主与之争船。佛船主以矛刺伤其足。命终,佛船主以杀人故,备受三途苦报。至成佛时。犹受余报木枪之害。”

  或许我们心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世尊既已成就了无上佛陀,具备了难思难议的神通境界。当“金枪刺足”时,佛陀难道也会产生疼痛吗?据我个人的理解,佛陀应世于人间,其八相成道,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老病死人生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都左右不了的。既有生死,就必须伴随着痛苦与灾难。同时,佛陀虽然已经成佛,但是过去世的业力所感,今世乃至后世,当因缘种子具足时,仍旧要感受到相应的果报。这便是因果业报法则,任何人都不可能例外。

  既然大家都要遵循着因缘生灭法则,都会感受到痛苦与快乐,那么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又体现在哪里呢?其差别主要在对待问题的态度方面。佛陀遭受了“金枪刺足”,一开始可能是伤得很重引起麻木,故而不怎么感觉到疼痛;可不久后当血液畅通时,“未经几时”,便“起身苦痛”,开始有了巨大的痛感。在苦痛面前,佛陀的心态是“能得舍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无退减想”。而我们凡夫呢?在困难和病痛面前,怨天尤人、哭天喊地、四处倾诉、痛不欲生……世间众生相百态,而佛陀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能够始终保持“正念正智”。正如一位天子所赞叹的那样:“观彼三昧定,善住于正受,解脱离诸尘,不踊亦不没;其心安隐住,而得心解脱。”正念正智,既可以理解为面对人生的态度,也可理解为三昧禅定。“金枪刺足”所引起之痛可想而知,极易导引我们六神无主,心意散乱。此时就必须用正智正念的三昧加以对治,方能做到“无退减想”。倘若“其心不解脱,不离于尘垢”,且“其心常放逸”,纵使其身“独一居山林”,还是属于“卑下类”,最终亦“不度于彼岸”。故本经重点还是落在一个“心”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如何守住这颗“心”而不放逸?我的药方是:老实诵经,老实念佛,不折腾。(4.5.)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P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Q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C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M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L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K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J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