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9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9课

 

  我们继续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第二品忏悔罪业。

  为什么在受菩萨戒之前要忏悔罪业呢?若未忏悔罪业,心即被无始以来造作的罪业所染污而不清净,在污浊的相续中就难以产生殊胜清净、功德广大的菩提心。比如天上的月影要清清楚楚倒映在水盆里,首先就要准备好清水,月影才能明现,如果水不清净,虽然有所显现,也是污浊不净的一种自性。所以要发菩提心,首先应让自己的心清净。

  忏悔罪业品包括了很多修法,现在讲的是八支修法中的供养支。我们有财富可以用财富供养三宝,没有财富也可以做无主物供养,即通过“意缘”的方式,将所有能想到的一切世间的无主物供养诸佛菩萨。在讲供养之因的时候说过,即便是很贫穷的人也可以修集非常广大殊胜的资粮,这个善巧方便就是意缘供养、幻化供养等。如果我们没有深入学习佛法,没有正规学习经论,单凭自己的分别念,就会认为有钱才能做供养,没钱就不能做供养。实际上很多经论都讲了不需要钱财的多种供养方式。前面颂词讲到“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就是说没有钱财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缘取善妙的供品做供养,主要是有一颗非常虔诚的心,有一种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为了在相续中生起殊胜菩提心的清净愿,有了如此善妙的作意及因缘,那么这样供养的果报一定是非常广大、清净的。

  子二、供养身体:

  供养身体的必要是什么呢?实际上,在众生所有的执著中,对身体的执著是最为严重的。一般来讲,我们对财富都非常执著,但是如果遇到钱财和身体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往往会毫不犹豫舍弃钱财来保全自己的身体。

  我们在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学菩萨道之前,每天都是花很多时间,围绕这个不净身体、为它做很多事情。当然作为欲界众生来讲,吃饭、睡觉、运动也是必要的。但有些人过于贪著自己的身体,甚至把身体的安乐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之上——为了身体好而去杀害其他众生,这种恶行都是来自于对身体的过分执著。

  比如早上应该修法、听课的时候,起不了床,也是因为这个身体贪舒服、好想睡;或者和有人约你吃饭,就忍不住要去。这样就荒废了闻思修行、利益众生等很多事情。不打破对身体的执著,我们很难真正一心一意地修持佛道,所以此处是以供养身体的方式打破身执。一方面,身体在我们所拥有的所有资具、财富中是最珍爱的,供养身体远远超胜以其它供品来供养三宝的功德,所以理应供养。身体供养上师三宝之后,严格来讲就不属于我了,既然不属于我,就不应该为了它的享受做非法的事情,而应该像上师三宝一样,尽量利用身体修行正法、弘法利生。

  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

  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愿以我的身心,恒时供献于一切诸佛、佛子,这是供养身体。“恳请哀纳受”:虽然诸佛菩萨并不需要我这三十六种不净物所组成的身体,但是还是恳请他们哀悯纳受我的供养。“我愿为尊仆”:供养身体之后,我愿成为上师三宝的仆人,我们应该这样发愿。

  〖在胜伏四魔的佛陀及其一切佛子前,我愿恒时供养自己的身体,诚恳祈请诸位圣尊菩萨能完全接纳。〗佛陀已经完全战胜蕴魔、死魔、天魔及烦恼魔四魔,已没有任何障碍,所以称佛陀为胜伏四魔者。在佛陀和一切随学佛子面前,我们愿意恒时供养自己的身体,恳请诸位圣者菩萨能够完全接纳。

  〖我心甘情愿做忠实的仆人,对您们言听计从,祈愿您能慈悲摄受。〗我们心甘情愿做上师三宝忠实的仆人,对他们言听计从,祈求他们能够慈悲摄受。

  发愿把身体供养给上师三宝,与世间中把我们的身体交付于有钱有势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发心和动机是为了能够利益众生,圆满成佛的资粮,而实际上佛菩萨并不需要我们的不净身,也不需要很多仆人给他们做事情,那我们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做忠实的仆人呢?有些刚学佛法,或者没有真正接触佛法的人,看到佛教徒发愿做佛的仆人就认为是一种不平等。实际上为佛菩萨做仆人与世间中当仆人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世间的仆人依止主人,是为了得到钱财能够养家糊口,主人雇佣仆人是为了帮自己做事情。所以二者的发心、行为、意乐完全不相同。

  一方面,上师三宝身语意都与实相完全相应,我们把身体供养给上师三宝即是随顺实相,所以也是相应于实相的一个缘起,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诸佛菩萨完全利他、利益众生,做佛菩萨的仆人也就是放弃自我、利益众生。如同仆人听从主人之话一样,我们对诸佛菩萨的话也言听计从,从此开始放弃自私自利的心、行为和作意,令我们与佛菩萨的事业和发心等完全相应,而不会再像凡夫人的那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名声而去奋斗。所以,向上师三宝供养身体,主要是为了圆成自他二利,如果不是出于这个目的,供养身体就没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佛菩萨接受身体供养,也是为了令我们趋向于佛法,否则也不会接受。所以,主尊佛菩萨是为了利他,供养者也是为了利他,二者和合之后,供养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心一意利他的行为。

  “尊既慈摄护”:前面我们祈请上师三宝能够哀悯我,纳受我的身体,纳受我的供养,现在我们观想上师三宝已经非常慈悲地摄受了我的身体。

  “利生无怯顾”:如果我已经被上师三宝摄护了,我在做利生事业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可害怕、顾虑的。从世间角度讲,我们被上师三宝所摄护,就像找到了一个非常稳固、势力很大的靠山一样,就不会有什么害怕的事情。同样的道理,我们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时,可能会顾虑:凭我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真实地利他?能不能真实地弘扬佛法?会有这种却步的心态,但现在我已经把身体供养了上师三宝,上师三宝已经摄受了我,我已经找到了依靠处,再去弘法利生就不是孤军奋战了:有诸佛菩萨不断地加持、不断地鼓励和提携我们,为我们扫除种种障碍。所以这样供养之后,自己就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如果想要利益众生,但是如果不清净罪业,我们连自己都度化不了,更何况说要度化众生呢?所以必须要远离一切罪业,要清净自己的身心。“誓断诸恶业”:我要发誓断除所有的恶业。

  〖我依靠大尊主的呵护,才能在三有中不畏痛苦而饶益众生。如果我罪恶深重,则无法利益有情。因此,为了真正摆脱以往的罪业而诚心忏悔,立誓今后再不造罪。〗因为我们皈依上师三宝之后,上师三宝也饶益我们、加持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呵护,我们在三有中修道、利益众生才不会痛苦,从而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

  在修学佛法时,不要忘记我们已经把身体供养给上师三宝,其实在皈依时我们就已经置于上师三宝的护佑之下,不过有时我们遇到困难就忘掉了,总是想通过自己来解脱痛苦,实际上上师三宝的威德不可思议,越是遇到危急的事情,越是要对上师三宝呼唤、祈祷,祈求上师三宝给予我们帮助加持。我们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不祈祷上师三宝,不以上师三宝的加持遣除畏惧,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以从各种违缘中脱离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习惯:经常忆念上师三宝。我们遇到快乐的事情,也不会过度飘飘然,遇到一些非常危难的事情,也不会手足无措。因为我们必定和没有信仰的人不一样,我们皈依了三宝,必定是有依靠处、有依怙处。要经常通过清净的信心来祈祷,很多事情通过上师三宝威德力完全可以心想事成。

  虽然我们这一生很想利益有情,但是如果罪业很深重,就没办法利益众生。罪业深重就会导致相续中不断地冒出恶心,不断地做出恶行,这样怎么能够利益众生呢?所以利益众生之前,首先要清净自己、调伏自己。就好像一个医生,必须自己保持健康,才能够帮其他人恢复健康,如果自己不健康,那就没办法真正帮助其他人。因此“为了真正摆脱以往的罪业而诚心忏悔”。

  以往的罪业有的想得起来,有的想不起来。对于想得起来的罪业,在主尊佛菩萨面前,把它们从记忆的仓库里面全部拿出来,一心一意地发露忏悔。对于想不起来的罪业,祈祷上师三宝帮助我忏悔、清净这些罪业。忏悔时必须要真心忏悔,同时要立誓今后纵遇命难也不再造作。如果有这个决心忏悔起来比较容易清净,如果认为今天造点罪无所谓,反正以后可以忏悔,如果有这种心态,以后忏悔时罪业不一定能够清净。

  这里讲到了四种对治力,在颂词当中比较明显。“尊既慈摄护”主要是指所依对治力。我们要忏罪必须依靠清净的所依和皈依境,上师三宝、金刚萨埵、三十五佛都可以作为所依对治力。“尊既慈摄护”实际上包含了我们依靠的主尊。“远罪”即是第二个对治力——厌患对治力:对自己曾经造过的罪业非常后悔,就好像自己吃了毒药一样,极其想清净罪业,认为罪业不能和自己呆在一起,否则如同吃了毒药自己很快就会死一样,对罪业有很大的厌烦心、厌离心,很想清净这个罪业,这就叫做厌患对治力。

  第三个对治力叫做现行对治力,即颂词“净身心”。我们发愿要清净罪业,然后再修一系列善法来清净罪业,如顶礼、念咒和听法等方式来清净自己身心上的罪业,这就叫做现行对治力。如金刚萨埵忏罪法,就是仪轨念到心咒部分时一直持诵,通过金刚萨埵的心咒来清净自己的身心。有的通过三门恭敬顶礼三世诸佛的方式清净自己的罪业。用这个善行来清净这个罪业,目标相当明确,所以叫现行对治力。

  有时说善业和恶业不能够互相抵消,善恶业在我们相续中平等共存,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我们没有想过用善业去对治、清净罪业的情况。比如有人造了一个杀生罪,之后看到佛像做了个顶礼,又造罪业,又做善法,最后导致善业和恶业在相续中并存。但是现行对治力不一样,现行对治力是专门以善业来清净罪业,它有明确的目标,在这方面调伏身心。

  第四个叫做返回对治力,即颂词“誓断诸恶业”。誓断诸恶业就是恢复力,恢复到以前清净的状态,发誓以后不再做了,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再造罪业,它是很强的一种愿心。所以我们忏悔的时候要忏前戒后:忏前就是忏悔以前的罪业,戒后就是发誓以后不再造。这个意思在颂词里面很明显,我们在忏悔的时候尽量抓住这些要点,罪业就比较容易忏悔清净。

  子三、意幻供养:

  意幻供养和意缘供养是有差别的。意缘供养是通过自己的心缘取人天世间中真实存在的无主物供养给三世诸佛,即便是有主人的东西:如花朵等,看到后用缘取供养也是可以的。意幻供养是通过我们的心意识幻变出供品来做供养,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真实的供品和幻化的供品有没有差别呢?有时会认为真实的供品是真的,幻化的供品是假的,但在佛法中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不存在心外之法,谁真谁假呢?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对于安住于平等的境界的佛菩萨来讲,一个修行者为了供佛,准备真实的供品也好,在自己的心中幻化也好,他们有殊胜的智慧和神通,完全可以了知这个人供养诸佛的意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幻化的供品和真实的供品完全一样,没什么差别。

  上师曾经讲过,意幻供养有时还超胜真实供养。为什么呢?因为,要找齐很高档的东西做真实供养,对我们来说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和因缘,不大现实。但意幻就供养不同了,只要心能够想到、能够幻变出来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所以种类比较多。从供养的心态来讲,我们供养真实供品会有点舍不得:这是一个黄金的佛像,或者黄金的什么东西,容易夹杂一些不清净的心态。意幻供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幻变出来的东西舍不得供养,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对我们来讲,真实供养的同时也可以意幻供养,二者之间没什么矛盾,只要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圆满资粮、成就自他二利,所有的善行我们都要去做。

  〖如云:浴拭妙衣饰,香薰花神馐,灯地室宝伞,意幻十二供。〗有些论典把《入行论》中的意幻供养分成了十二类。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一边听一边随文作观,在脑海中构现出这些供品,然后观想把供品供养三世诸佛,最后祈祷我们的相续中能够产生殊胜的菩提心。

  〖意幻供养可分为十二种:〗

  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馥郁一净室”:具有馥郁香气的清净房室。“晶地亮莹莹”:水晶所铺成的地面,看起来莹莹发光。因为寂天菩萨出生在印度,印度很热,观想水晶宝地有一种清凉的自性。“宝柱生悦意”:柱子也是珍宝所形成的,看了之后马上产生悦意的感觉。“珠盖频闪烁”:柱子上面悬挂了很多珍珠宝盖,频频闪烁着光芒。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相当于我们在世间中请一个很高贵的客人去沐浴一样,一定要把浴室准备得非常好。此处说用栴檀熏染过的浴室散发出非常扑鼻的芬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到处打扫得非常清洁,没有一点灰尘。

  〖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我们再观想光芒闪烁的珍宝柱子上,悬挂着很多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如果曾经去过一些比较高档的建筑物,观想的时候可以作为参照,通过我们自己的心改造一下,想象为浴室。以上颂词讲的是浴室的总结构,下面讲细节: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备诸珍宝瓶”:浴室准备了很多珍宝造的玉瓶,玉瓶中盛满了妙香水。浴室中有各种非常好听的音乐,有些是赞佛偈,以美妙音乐供养诸佛。“请佛佛子浴”:邀请诸佛和佛子到这个浴室受供,供养三世诸佛来圆满资粮。

  〖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首先,我们已经备好宝瓶,里面装有用各种涂香调配好的悦意香水和鲜花,伴随着歌声乐音,迎请一切善逝一切佛子来沐浴,沐浴之后,我们观想愿一切众生获得殊胜的菩提心。

  在堪布根霍仁波切的入行论的注释中,就把浴室观想成三层楼的结构。第一层楼安住一切众生,如请客的人和其他六道众生都在第一层楼;第二层楼是真正的浴室,即是“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第三层楼是一个大厅,是诸佛菩萨安住、接受供品的地方。在第二层楼和第一层楼中间有水管连接。

  我们不能把浴室观想成一个小的房子,要观想为很大、很大的一个无量殿,一切诸佛菩萨我们都要迎请,请诸佛菩萨来接受我们的供养,然后自己幻变出很多供养的人或供养天女,以宝瓶中的水给佛和佛子沐浴。实际上佛和佛子的身体都是很清净的,上师在讲记说,初地菩萨之后的菩萨,他们的身体是非常干净的,不会有垢染、也不会有虱子、小虫等等。佛陀的三十二妙相,就是宣讲佛陀的皮肤、身体等的种种功德。所以并不是因为佛菩萨身体脏了,必须要接受洗浴,是从为了让我们圆满资粮的角度来讲。而且供养沐浴的功德利益非常大。所以如果我们能以清净的发心观想,很多罪业都可以忏悔清净。通过给诸佛菩萨沐浴的这种善行来清净相续中的很多垢染、罪业,这是非常殊胜的一种修法。

  佛菩萨沐浴后的水,从二楼和一楼之间的水管流到了一楼,我们就观想浴过佛菩萨的水流从我们的头顶进入,清净我们相续当中的种种垢染,清净我们的贪嗔痴、嫉妒慢,所有的烦恼、无明、愚痴全部清净,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内外清净的功德。如果能够这样观想沐浴供养,就能够自他二利。

  《佛说浴身经》还是《洗浴经》中讲到,如果能够给僧众造浴室,供养僧众洗浴,功德利益非常巨大,既可以积累资粮,又可以清净罪业,最后还可以获得涅槃的果位。所以沐浴供养是有来源、有根据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记载。在佛陀降生日那天,佛教中好多地方都举行浴佛节,就是对释迦佛的太子像进行沐浴。藏地是把开光物品的影像摄入镜子,然后用宝瓶水一边念咒一边冲洗镜面,观想需要开光的物品变得非常清净,有很多不同的仪轨,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一边念诵一边来观想,如果今天讲的时候没来得及观想,下课时可多念几遍这个颂词,一边念一边观想供养诸佛菩萨沐浴,从而清净自他众生的罪业,这是我们圆满资粮的一种方式、一种意幻供养,只要自己能够想得到,佛菩萨就可以接受供养。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邀请一切善逝和佛子沐浴可以清净我们的罪业。

  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颂词中有两项意幻供养:一个是擦拭供养;一个是妙衣供养。沐浴完之后,我们再观想供养的人手上拿了很多非常干净、用殊胜妙香熏过的浴巾,来擦拭佛和菩萨的身体,在显现上把水珠擦拭干净,这个就叫擦拭供养;然后“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就是妙衣供养。给诸佛和菩萨献上非常善妙、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妙色衣服。因为供养要挑选最好的供品,所以此处一方面衣服的质地非常好,另一方面散发出芬芳香气,让人非常悦意,可以突出我们供养的殷重之心。如果随便找件衣服换上去,心不殷重的缘故,在修法的时候就会产生过失。虽然诸佛菩萨看供品好坏是平等的,但关键是我们并不是诸佛菩萨,我们需要累积资粮,所以就要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最好、最洁净的供品来供养三世诸佛。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我们用妙香熏染过、非常清净柔软的浴巾擦拭诸佛菩萨的身体。我们可以观想很多供养者给诸佛菩萨进行擦拭,这样的观想很有必要。就好像平时在佛像上、经书上落了很多灰尘,就显得对佛菩萨很不恭敬,所以需要经常擦拭佛像,不要让它沾上很多灰尘。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是功德非常圆满、利益众生的殊胜主尊,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很好的浴巾来擦拭佛像。佛堂中的佛像,我们可以用柔软的布经常擦拭,如果上面灰很多,我们自己看起来也不容易产生恭敬心;如果已经擦拭过,佛像显得很干净、很庄严,这个时候自己和其他人看到也容易产生信心。擦拭佛像实际上也非常重要。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擦拭完毕之后,对出家装束的佛菩萨,我们就供上三衣、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诸佛如在印度金刚座或其他刹土以八相成道示现成佛,基本上都是以出家身份证道。佛弟子、菩萨现出家相的也非常多。虽然很多菩萨现的是在家相,但是当时在印度,很多菩萨都是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出家的,比如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等。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多数菩萨现的是报身相,就是在家相。

  “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佛菩萨度化众生可以通过出家、在家两种方式,所以我们供养僧众菩萨妙衣,他们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宝性论》说获得一地菩萨以上果位都是大乘僧众,既有出家身份,也有在家身份,其他很多经论也讲得很清楚,不值得奇怪。所以在家也有僧众,为在家装束的僧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献上这种报身的衣服。如是报身相的佛,就供养报身佛的服饰,报身相的菩萨也供养相应的服饰,总而言之为诸佛菩萨供上妙衣。

  做完第二、第三擦拭供和妙衣供之后,我们就开始观想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无伪的殊胜菩提心。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第四、饰品供。“亦以细柔服”:以非常细柔的衣服,最好、最庄严的饰品来供养庄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观自在菩萨等诸大菩萨。菩萨实际上并不需要很多饰品来装饰自己,但有的众生有时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化。所以菩萨调化众生的时候,具足一切善巧方便:有时示现知足少欲的出家相;有时示现佩戴很多饰品的大长者相、大富豪相等等;有时是直接硬夺这些众生的心;有时是示现其他众生很喜欢的一套。所以他们看到菩萨装饰这么好,他们内心也慢慢产生一种亲近心、欢喜心,这样便于调化众生。所以我们以最胜庄严物来庄严普贤菩萨等大菩萨。

  〖四、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一般来讲,现见万法真谛是初地菩萨,但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等,显现上虽然是十地菩萨,实际早已成佛,是倒驾慈航来度化众生。这些大菩萨根据所化根基而持在家相。在藏地绘画的八大菩萨像,无一例外全都是在家相,属于持报身相的菩萨。佛在世的时候,有一部分菩萨还是守持出家相,经论有很清楚的记载。汉地一些菩萨是出家相,一些在家相:比如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全都守持在家相形象。而弥勒菩萨示现的就是一个出家相,没有显现在家相,平常我们说的大肚弥勒,这个名号比较普遍;还有地藏菩萨也是显现出家相。但是在藏地八大菩萨无一例外全都是示现在家相。所以根据所化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这些大菩萨,我们对他们做广大清净的供养,愿自他众生因为供养这些圣者殊胜饰品缘起的缘故,也能够迅速产生清净无造作的菩提心。

  本课就讲到这里。

----------------------------------------------------------------------------------------------------

更多生西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20课

大安法师:微教言 是心作佛

大安法师:微教言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是心是佛

大安法师:微教言 万法皆空,为何因果不空?

 

后五篇文章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8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7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6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5课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14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