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众生 今生 一生 往生(雷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众生 今生 一生 往生(雷蕾)

 

  《净土》2012年第6期

  作者:雷蕾

  我是一名少儿国学馆老师。我们国学馆本来不能很明显地宣扬佛法,但是我入职第一天,就来了一个自闭症孩子,也就是通常被人称作的弱智儿童。院长说,这样的孩子只有佛法才能帮助他,赶紧读《心经》、念佛。

  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念佛的工作。弘法被安排了,修行也被安排了,都是念佛,学生的学业也是念佛。有位法师说,道业、事业还有学业全部统一,这是最好的人生。

  我自己都没想到竟会有如此完美的计划。

  作为一种弘扬佛法的方式,自闭症康复是一个方便的新途径。因为这个群体很大,预计2012年中国自闭症儿童将到达336.3万,属于336.3个家庭,也就是说,有三倍的336.3万个人为自闭症痛苦。

  这些自闭症家庭为了治病,国内国外的跑,求医问药、求神问仙,什么方法都愿尝试,所以这些家庭中信主的、学气功的、学佛法的很多。如果这些家庭的孩子因为佛弟子的帮助有一点微小进步,那么就有三倍的336.3万个人感恩佛法。

  有一位清华教授就说,他的儿子是来度他的。因为孩子自闭而接触佛法的家长最后都说,这个孩子来到世上是来启发他们的菩提心的。

  教学体会

  念佛六七个月以后,我的学生整个儿换了一个精神面貌,从一个特别“浑”的人变得知道对错了。

  让自闭症孩子开窍,若在康复机构,那是要累积训练和花费大量金钱的,一年五万十万算是平常的,好多家庭因为这个贫困潦倒。一些农村来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到大城市看病,爸爸孤身到另一个地方打工付治疗费,等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康复机构便联系媒体向公众募捐。

  就因为发现了佛法的经济、简单、不可思议,我的学生全家后来都学佛了,成了彻底的佛化家庭,对佛法、对我都感恩的不得了。

  这个弘法职业,做点普通的事儿就让自己这么受恩,特惭愧!其实念佛也不算是什么重劳力工作。只是确实有点劳心,在开始没见效的那几个月,别人看我们,整天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干些他们看来不务正业、匪夷所思的事儿,那巨大的压力得挺住了。

  家长希望我们多教其识字、算数、常识等,而我则要抢时间让孩子念佛。这样,每天就弄得很紧张。

  后来,念佛不能在国学馆公开进行了,就改到我住的公寓里,我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每天来回电动车上要花四十多分钟,这就成了我们的早晚课时间。对我自己而言,这一生除了参加过几次助念,从来没有这么精进过。

  那时总想,在这地球上,有几个孩子能有这种福报:

  他因为这个病不能上小学,不能进入应试教育,只能来接受圣贤教育!只能念佛!只能学经典! 这是多大的强缘!多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千万人中也没有一个!学好了,他这一生就能成佛!

  所以那几个月就是跟他一起精进,盼他有所成就,那迫切的心一直揪着就没放下过。

  在大量念佛以后,我发现,靠佛力加持做事,每个人都会很快地处在行业的高点上,不必担心没有经验。

  开始还想看自闭症康复书来着,后来我发现所有的专业指导,来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才是最好的。我看到有这么一句解读,说:

  “念佛,只要有嘴,依样画葫芦地称念即可,一切贤愚善恶,时处诸缘,不在简别之列。

  “纵使信愿微薄,甚至不知佛理,偶然一称,或瞥尔一念,立即身光显现,化解怨亲,解除厄难。

  “弥陀的救度,随时存在,完整无缺。平等无别,任何人都是被救之人,任何时都是被救之时,人人皆无绝望之地。”

  我就是靠这样的指导坚持着我从来没做过的试验,相信一定能成功的。

  刚开始我完全不知道会怎么发展,于是到处找感应、找佛加持的痕迹。后来我明白了,他能在这儿念佛,这就是感应!我们能做他的老师,这就是佛的安排!佛手所执,来下这一盘棋,胜负在佛的掌握中,还用的着担心计较忧虑他不能进步、不能好转吗?

  佛,其实已经圆成了让他解脱的这件事,佛的工作差不多都做完了,最后让我们这些棋子动一动,走最后几步。不是我们自己在这儿鞠躬尽瘁救度他。

  从这儿我得到一个启悟,同样,我们往生这件大事儿佛也已经给我们每个人圆成了。我们念佛,就是在走这最后几步棋,走佛已经安排好的一个局,往生定好了的。

  那种以为自己还是初学、初修,想念佛到什么地步自己才能往生的,都是凡夫心,都是不必要的顾虑。

  所以,从事弘法的工作,能深化信心,能安心,能对念佛法门有更清晰深刻的领悟,是利人利己最有价值的职业。

  自闭症儿童的智慧和他们在学佛上的优势

  在世俗里我们是很边缘的,我虽然知道这工作有无上意义,但周围人不认可,都说,我这是看孩子。

  正常学生的家长也要隔离我们,怕染上行为传染病。我发现高级人类都是孤独的。自闭症儿童和学佛人都有一点孤独。

  他们不爱玩游戏,不爱看动画片,不凑热闹,欲望特别少,喜欢寂静,不多说话,做起事来兢兢业业有条有理,生活简单有规则,东西放得特整齐,性格天真、单纯。一般人磨砺半生才有的修养,他们早就有了。

  幸好我教的是念佛,不然,按照普通人的理念去教育,不成了病人给健康人治病了吗?

  有个故事叫“老蚕教子”,那个蚕,就是吃了桑叶,吐了蚕丝,把自己一层层包裹起来,然后把这套手艺,这套生活方式、本领交给子女,最后大家一起被养蚕人丢到开水里烫死。

  我们社会上的教育,还有康复机构,就是这么教的,教他们恢复的和普通人一样,用贪瞋痴的丝把自己还有下一代缠起来,最后丢到地狱火锅里去。

  他们的父母有句名言,叫“吃得苦中苦,方为普通人”。可是自闭症儿童有强大的力量不变成普通人。所以,全世界没有一个康复的例子,所以自闭叫“绝症”。任凭你怎么污染他都不会堕落。

  他们不懂变通,不会撒谎,不理解暗示、双关。这些优秀品质,到世俗里都成了残疾的象征了。智慧与众不同,叫做“智障”,六根具备,领残疾证。

  好在国外已经进步,承认他们是“自闭症文化”,叫“多元智能”。

  但是,国内、国外都没有一个匹配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所以好多自闭症小孩两三岁就焦虑、忧郁、暴躁。哭、打人、咬人、砸东西,好好的日子不差什么却整天的不高兴。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出离心吧。

  他们很多人都有天赋异禀。普通点的,也有一些美术音乐之类艺术才华,有的还有相机一般的记忆力。喜欢什么就一门心思研究下去,心无旁骛,所以他们都会有成就的。

  丰子恺先生就说,小孩子最接近佛性,天真烂漫,人格完整。台湾作家林清玄有句话:天才便是时时能恢复童年心境的人。自闭症人的童年期很长,一把年纪还像小孩儿,这都是他们有智慧的证明。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那个王痴头,他一直是个孩子般的傻傻的大人,但是学佛三年,便成就了站立往生。临终他对师父说的话是:“您今天不能再打我了,您枯坐18年,不知道修行的方法,如果像我这样老实念佛,早已往生西方见佛陀了。”

  所以,颛蒙、老实、单纯,是他们最大的智慧。

  可是,父母,还有世俗的教育机构,甚至好多学佛人,都是想要让他们“正常起来”,去掉这些智慧。自闭儿童穷尽一切手段来这样折腾,就是想警醒周边的人,他们要高品质的教育,要成为修行人,但没几个人能知道。

  我猜,他们一直在痛苦中反抗,这就是他们暴力、自残、愤怒、行为怪异的根本原因吧。如果迎合了他们心灵深处的需求,这些行为问题就会好多了。

  好多佛弟子也认为他们是傻子,还问呢,他念佛行吗,有信愿吗?

  他们信佛,是真信,正信。孩子们都这样。有位法师说给五岁以下儿童助念开示,只要说西方极乐世界美好,念佛就行了,不用太多废话的。

  我这学生也是,当他有暴力行为时你跟他说,你向下堕落会有果报,地狱的众生会欢迎你。他就哭得泪流满面。

  还有一次,我们放生鸽子,我说要先给鸽子开示念佛,让它去极乐世界,不然飞到屠夫家又被杀了。他就自发地把鸽子赶进厨房,关上门,搬把椅子守在门口,足足念了半小时佛,念完了来问我,鸽子能飞到西方极乐世界吗?(后来我告诉他是鸽子的神识飞到极乐世界。)

  还有一次他问过我一句神奇的话,他说,到了极乐世界,我也是阿弥陀佛吗?

  更神奇的一次是,有天在他家,大人们聊天儿说话,忘了他了,天都黑了,找不着他了。原来他一直在阳台上,在那个布满水气的大玻璃窗上用手指头写字儿。

  我们那时学了很多经典里的常用词,像弟子、圣人、众生、往生什么的,他就左一个右一个,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写了一窗户。其中最后一行排列特别整齐,主谓分明,组合成了一句精妙的话,那句话是:众生,今生,一生,往生。

  虽然在普通人看来只是普通的一句话,但我特别激动,这句话意义不同凡响,这是所有净土行人最高和最基本的修行目标,也是善导大师毕生对净土行人谆谆的忠告和期待啊!我对他充满信心,以他这样的根基修行一定会所成就的。

  自闭症儿童将来会成为什么人,真的是不可预料。只是他们不会出门找工作,不能独立谋生,需要一个完备的平台才能展示他们的才华。

  刚开始和他们接触,确实很别扭很别扭,需要颠覆和正常人交往的全部规则。等交往久了,就发现他有他一套不变的规则,和他相处其实也很省事的。有的地方笨得出格,有的地方优秀得没法说,现在就有机构老师说就爱带这样的孩子。

  世俗中人现在也在觉醒,几个父母联合为这样的孩子建了核桃园,生产核桃油,让他们做一些流水线工作养活自己。

  有些成年自闭症人士开过演奏会,开过画展,这都证明他们可以从事技术性工作。音乐、绘画、电脑、书法这些特长是家长现在着力培养的,长大了,也许会成为一批佛法教育传播人才。他们是最敬业、最认真,最不计较回报,最耐的住寂寞的人。

  他们这些优秀的人,需要优秀的佛法职业和优秀的莲友同事来匹配,希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适合他们谋生和修行的平台,多一些往生极乐世界的佛。

  (完)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让佛法的光芒照亮众生心灵(叶青)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努力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弘法模式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尘缘可断 亲恩难报(果严)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濒死体验后的生死思考(妙明)

大安法师:微教言 最好的临终关怀 最好的止痛剂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清净慈悲 以戒为师——对宗教迷信及现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朝灵岩 思法语 沐祖恩(慧研)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观人生死情 斟己信愿心(刘津)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有千千结 礼拜化为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父亲·僧人(释子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