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应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应试压力,而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树立起环境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一、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示最直观的典型案例。
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展示有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一些案例,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保护环境的共鸣。例如,在一次地理课上,我们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云贵高原某地水土流失的画面。由于滥伐森林,郁郁葱葱的山地变成了光秃秃的石山,河流被淤塞,桥梁被埋没,水旱灾害频发。这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他们原来只知道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没想到在西南地区环境问题也这么严重,这些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的重要性。
二、运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运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城市垃圾处理》课上,我们就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肥城市市长、环保局局长、垃圾处理场场长、环卫工人以及市民,让他们就如何解决肥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依据各自的立场发表演讲,然后,让其他的同学向他们提问,共同寻求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最优化方案。整堂课气氛热烈,智辩与笑声始终伴随着同学们。下课后,学生们仍回味无穷,这节课的环境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开展调查,了解身边环境问题。
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学以致用,是同学们最喜闻乐见的。对当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进行监测和调研。例如,成立河流守望小组,监测流经肥城市区的唯一河流——龙山河的水质变化。通过观察河水的色度、浑浊度、悬浮物,测定ph值等指标,分析河水水质的变化,寻找污染源,通过向市长信箱和环保局反映情况,并进行追踪,直到问题解决。
与此同时,还可以以学生为桥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家长,并且积极地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家庭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用心教育学生,用行动感召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我们的生活和家园也必将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系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