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从“工具性教育”到“生命化教育”:让教育为生命而存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种特有性源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人最初作为自然生命体而存在,他要发展成为社会生命体的人,就必须在自然生命体的基础上,获得文化、智慧、道德和人格等精神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不是生理遗传所能实现的,它只能通过“社会遗传”。教育是实现“社会遗传”的有效途径。教育促进了人的精神成长和社会性的发展,使人由自然的、潜在的社会人转变为现实的社会人。

所以,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成全”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但“工具性教育”偏离了生命的原点,陷入了功利之中。这种教育,被重视的只是教育的工具价值,被提高的只是教育的工具性作用,被看好的只是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个人的社会地位。除此之外,教育便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任何发言权,没有了存在的依据。这使得教育发展生命的内在价值消失了,工具取代了生命,成为教育的基点。教育培养的“人”,已经不是基于生命自由而完整发展的充满个性的人,而是功利主义的“必需品”和“衍生物”。此时,教育遵循的法则不是“生命的诗意存在”,而是政治化的要求和市场化的“产销对路”。受教育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追求生命质量的提高,而是为了“考试、分数、大学、工作”。“应试教育”盛行固然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可能就是这种功利主义。

因此,我们呼唤:走出现代教育的“异化”,回归教育的本真,把“生命”还给教育,使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最终使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这就是一切为了生命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要做到:

第一,培育完整的生命。人的生命是完整的,不仅包括动物性的自然生命,也包括人特有的价值生命、社会生命;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情意因素。生命是肉体与精神、知情意的统一体。然而,现实的“应试教育”,充其量是一种仅抓知识和技能的唯智教育,它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导致了教育的畸形与扭曲。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认为,唯智的教育“忘记了方向”,是“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它培养的只能是有理性而无人性的“单面人”、一个知识渊博的“怪物”。而生命化教育要做到“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统一。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心性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这样,生命才会得到完整的发展。

第二,凸显生命的灵动。灵动的生命是自主的、自由的、创造的,因而也是快乐的。这一切源于生命的主体性和超越性。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病之一就在于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学校教育强调的是统一和服从、规范和秩序,忽视的是多样和创造、灵活和变化。教师成为儿童生活的主宰者,学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多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头脑失去了自我思考的功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自由是生命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曾将其视为人生命的类本质。没有自由,生命无异于一具缺少心肝的躯体。可见,忽视学生主体性,不给学生以自由的教育是多么的可怕!为此,我们需要给学生“松绑”,“解放”学生,把自主、自由还给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发展的主人、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活动的主人、自己生活的主人,并让他们在自由、自主中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第三,张扬生命的个性。生命不是空泛的抽象物,它是具体的、现实的、鲜活的,因此,生命是独特的,是充满个性的。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黯然失色还是光彩夺目,关键在于其个性能否得到自由地张扬,自我能否得到充分地展示。生命化教育把人的个性还给教育,使教育为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成为个性化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长善救失”,真正使教育成为灿烂生命的舞台。

让教育与生命同行,就是要让教育以生命发展为核心,创造生命成长的家园、乐园。为此,我们必须把这样的理念贯彻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堂教学、道德教育、班级管理、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

 
 
 
前五篇文章

【建筑的故事】——起源

珍惜身体的能源

油价高涨和地球灾难

拯救露脊鲸

也说盖茨“裸捐”

 

后五篇文章

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现代意蕴

人文教育从经典导读出发

优雅母爱

敬畏天命与生态伦理:孔丘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究

无为、知止、贵生、爱物———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