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李冰父子功高仰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入夏以来,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连降大雨, 造成江河水位暴涨, 泥石流频发,许多城市险情接连不断, 多条铁路公路因路基塌方运输被迫中断。洪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也给国家和个人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那么多水利工程如此脆弱, 不堪一击, 让人不得不提起一项225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 它就是秦代的蜀郡守李冰父子带领人民修建的都江堰。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 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 从根本上说, 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 “都江堰建成, 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千百年来, 都江堰在惠及世代百姓的同时, 也向后人述说着李冰父子营造的千年神话。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 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 整个工程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 布局合理, 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 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都江堰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 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下了这位创建都江堰丰功伟迹的水利专家和地方官, 但他只写了“蜀守冰”, 没有写他姓什么。这位水利专家的姓, 是后来班固的《汉书》才补上的。1974年, 在外江出土的东汉石刻李冰, 衣襟上清晰刻有李冰的名字。

李冰的身世乡里、生卒年代和当时修建都江堰的情况都已经不可详考。只知道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 公元前256年) , 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守。李冰到蜀郡后, 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 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 沿江两岸山高谷深, 水流湍急; 到灌县附近, 进入一马平川, 水势浩大, 往往冲决堤岸, 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 抬高河床, 加剧水患; 特别是在灌县( 今都江堰市) 城西南面, 有一座玉垒山, 阻碍江水东流, 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造成东旱西涝。他来到蜀郡后, 没有忙着修“衙门大厦”, 也没有急于建“蜀郡广场”, 而是深入民众, 了解民情民意, 知道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能够消除水患。到任不久, 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李冰带着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 制订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 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口子, 叫它“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 状如大石堆, 就是后人称作的“离堆”。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 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 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 李冰另辟新路, 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 装满鹅卵石, 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 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 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 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 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 是岷江的正流; 东股的叫内江, 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 渠首就是宝瓶口, 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 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 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 靠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 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 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 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 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也用竹笼装卵石堆筑, 堰顶做到适宜的高度。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 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 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 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涡作用, 有效地冲击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沉积。鱼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耕季节, 内江水量大约占六成, 外江水量大约占四成。洪水季节, 内江超过灌溉所需的水量, 由飞沙堰自行溢出。宝瓶口是节制内江水量的闸门。为了控制内江流量, 李冰父子作石人立在江中, 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 要求水位“竭不至足, 盛不没肩”。

李冰还作石犀, 埋在内江中, 作为岁修时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岁修的原则是“深淘滩, 低作堰”。“深淘滩”是说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 以免内江水量过小, 不敷灌溉用; “低作堰”是说飞沙堰堰顶不可修筑太高, 以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 危害成都平原。后人把这六字诀刻在内江东岸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二王庙的石壁上, 特别醒目。岁修的方法是:每年水量最小的霜降时节, 在鱼嘴西侧, 用杩槎( 就是马扎) 在外江截流, 使江水全部流入内江, 然后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淤积的泥沙。到第二年立春前后, 外江岁修完毕, 把杩槎移到内江, 让江水流入外江, 然后再淘挖内江河槽, 进行平水槽和飞沙堰的岁修工程。清明节前, 内江岁修完毕, 撤除杩槎, 开始放水灌溉。杩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截流装置, 是由三根大木桩用竹索绑成的三脚架, 中设平台, 平台上用竹笼装卵石压稳。把适当数量的杩槎横列在江中, 迎水面加系横、竖木头, 围上竹席, 外面再培上粘土, 就可以挡住水流, 不致渗漏。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 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 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 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 收到了行水灌田, 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李冰父子不辞辛劳, 反复勘察, 巧妙设计, 精心指挥, 终于建成了我国水利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工程———都江堰。它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川西的水患, 还可以灌溉上千万亩的农田。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 有“离堆锁峡”之称, 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让世人无限崇敬

奔流不息的岷江按照人类的指挥,驯服地从“鱼嘴”分流成内江外江, 内江的水流经过“飞沙堰”, 直奔“宝瓶口”, 再经过无数大小河道, 最终进入千家万户的农田; 外江的水则浩浩荡荡汇入长江。看着这构思奇妙、已经和天地山水完全溶为一体的都江堰, 我明白了为什么2000多年以来老百姓一直把李冰父子敬若神明。

和当地人聊天, 只要一提起都江堰,他们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 一说起李冰父子, 他们就表现出无限崇敬之情。在文革时, 为了不让老百姓给李冰烧香磕头,在李冰的塑像前修了一堵墙, 但是, 老百姓却朝着墙继续磕头烧香。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 被尊称为“川主”, 各地还修有“川主祠”, 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李冰父子当年修建都江堰, 不可能不会遇到资金短缺、缺少技术、缺乏物资之类的各种困难。不用说别的, 单就是把玉垒山劈开一道宽20多米的口子, 成为江水流过的“宝瓶口”, 这在那个没有炸药, 就是铁器也很少的时代, 简直是不可想象。但是李冰却凭着智慧和毅力, 把困难一一解决了。特别可贵的是, 修都江堰都是就地取材, 用当地盛产的竹篾筐和鹅卵石, 所以整个都江堰显得特别朴实无华。

一座秦代人修建的都江堰, 历经2200多年洪水的冲刷和地理的变迁, 使用到今天仍然安然无恙, 继续发挥它巨大的效益。

李冰是—个爱民的地方官, 也是一个杰出的科技专家。他在四川任职期间,不仅创建了造福万世的都江堰, 还建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工程。除了修建都江堰外, 他还在成都市建了7座桥, 修石犀溪, 在乐山三江江流处治理河道, 在宜宾治理水道, 在什邡县疏通洛水河道, 引水灌溉……他的功绩, 可以说是“泽被千秋”, 万古不朽。

 
 
 
前五篇文章

论父母与子女

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北京龙泉寺2008年盂兰盆法会图片报道(下)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陈丹青:大就是美

 

后五篇文章

「失败美学」——人文奥运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面塑巨龙 腾飞奥运梦

奥运村人文气息浓厚

萨马兰奇加入奥运志愿者 北京奥运有史以来最成功

郑国渠:疲秦不成反利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