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谈抗震救灾实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百年奥运,一朝梦圆。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长久期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申办奥运时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今天,不论我们遇到什么灾难和挑战,中国人言必信,行必果,都将履行我们给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办好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

今天,我们发现,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与奥林匹克生活哲学、奥林匹克精神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在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任何困难也压不倒的精神,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韧性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展现。广大救援人员以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震魔进行了殊死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受灾群众也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和互救,共克时艰,共度难关。越是危难之时,中华儿女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患难与共、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强大力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愈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空前发扬。

像抗震救灾一样,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生命奋斗的事业,一种教育和鼓励青年一代拼搏向上,努力奋斗,一往无前,永不言败的课堂。奥林匹克主义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顽强追求。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昂扬进取,决不气馁的精神,与抗震救灾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1892年,法国贵族教育家顾拜旦在法国索邦大学发表《奥林匹克宣言》这一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创建现代奥运会的讲演时,就提出:“如果让我们年轻的运动员放弃努力和竞争,那就应该首先抽掉他们血管中的血;只要还有一滴鲜血,他们就不会放弃,这就是我的回答。”

奥林匹克运动每一位运动员都在赛场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们不退却,不手软,不怕失败,不惧艰险;而且为了赛时的这一刻,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训炼,经受了无数泪水、汗水和病痛的洗礼,有的甚至付出一生的幸福。正如顾拜旦所说,“对境遇,对瞬时性,乃至对自我的全新征服,那么,人--包括他的身体与灵魂--就获得了胜利。”每个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个瞬间,背后都包含着克服艰难,战胜自我的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而奖牌的获得者终究是少数,奥运赛场上更多的是“失败者”--参与者。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奋斗,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

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体发展来看也是这样。今天我们看起来辉煌成功的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只有鲜花和欢乐,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克服了种种困难。战争的残酷就曾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巨大的伤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长达4年之久的世界大战,不仅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同时也使奥林匹克运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原定191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停办;燃烧的战火使巴黎日益受到威胁,国际奥委会总部被迫从巴黎迁到了瑞士洛桑;32名奥运会选手战死沙场,其中包括16名荣获奥运会奖牌的优秀选手。1920年8月14日第7 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在比利时国王宣布开幕后,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旗,放飞了奥运史上第一批和平鸽,此外,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将士,开幕式上还燃起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奥林匹克火焰。

1948年伦敦举办了第14届奥运会,当时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战争留下的创伤仍然到处可见,满目疮痍。各国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各行各业亟待恢复。伦敦也是这样,英国有不少人反对在当时的困难情况下承办奥运会。英国奥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四方奔走,克服重重困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瞎,修缮了体育场馆,还兴建了奥林匹克村,使运动会准备工作如期举行。

人们在长期的战争中饱尝了家园被毁、亲人死去、颠沛流离、生计无着的痛苦,在奥运的聚会中人们重新领略了和平、友谊、团结的幸福。

历经战争的巨大灾难和创伤而一往无前,历经挫折和危机的考验而绝处逢生,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所在,也是与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息息相通之所在。

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人民展现了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人的生命本体,得到了空前的张扬。我们举全国之力,在中央的部署下,迅速动员和高效组织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中央用最短的时间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13.9万多人,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特警2.8万多人,民兵预备役人员 7.56万人,医疗卫生人员9.68万人,国内外地震专业救援队5200多人,奔赴灾区,争分夺秒,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生死大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仁者,生生之德也。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最大努力抢救人的生命的人文理念,强烈地震撼了世界。中华文化中历来怀有仁者爱人的深厚的人文关怀,而长期形成的时刻关注民生,以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幸福为最高目标的执政理念,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

与此相通,北京奥运同样是一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奥运,它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现代意义上,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宋代陆象山就说:“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正由于人的创造,由于人在奥运会上凸显人的生命智慧,所以人可贵,人不可轻。奥运会正是唤起人类对人自身可贵、不可轻的不断体认、无限珍视。《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奥运是“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整的人”。

人文奥运高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给予我们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全新人文面貌的历史性机遇;它也是贯彻中央以百姓为本,心系人民,改善政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契机。它所具有的全民参与全民奥运的话题具有极为广泛的认同性,显示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北京奥运是人民的奥运,大众的奥运,百姓的奥运,全民从奥运中受益。

不仅如此,抗震救灾中开展的极为广泛的医疗救助和心理辅导展现了我们社会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深层关怀。北京奥运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对残疾人生命健康的高度关爱,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培养激励,和对残疾人事业的全社会的支持。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体现了当下中国人民亲仁爱人的人道主义共同理念和社会共识。

可以看出,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是抗震救灾和人文奥运的共同主题。

共度艰难,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20多万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他们怀着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来到灾区,以高昂的热情、严肃的责任心和勇于承担的使命感,与其他救助者一起帮助灾区人民共度艰难,志愿者的精神得到了高度发扬和全面展现,NGO组织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了抗震救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是奥林匹克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曾说过:“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顾拜旦对古希腊文明的高贵高尚精神怀着由衷的敬仰,他认为古奥运会,艺术和品德高尚的公民是支撑古希腊文明的三大支柱。他相信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英式户外竞技运动较之德式体操和各类锦标赛将更能体现古希腊的文化和文明的本质。他反对肌肉凌驾于精神之上,反对把竞技运动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人的均衡发展,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

奥运会志愿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希腊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后,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被正式纳入组委会的工作计划,成为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时首次对奥运会志愿者的内涵做出界定:奥运会志愿者是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以自己个人的无私的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接收报酬或其它任何回报的人(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奥运志愿者行动具有崇高而普遍的精神价值。《奥林匹克宪章》指出,“ 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是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实质。

2008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约10万名,还有百万城市志愿者。奥运期间,各国朋友将与为他们直接服务的群体密切接触,其中志愿者是帮他们排优解难的重要部分,志愿者群体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参与热情、事物安排等的整体风貌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奥运志愿者成为北京的“名片”,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和组织成为对北京的一次检阅和一次考验。

奥运会在我国的筹备和举行,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和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为我们提供一个将“奥林匹克主义”和“志愿服务精神” 融会创新的平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新的开拓与创新,还需要一定的方式或载体,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式。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完美融合。

所幸的是,我国志愿者已经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无论在精神发扬还是在实践组织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为奥运会的志愿工作大了一个坚固的基础。

奥林匹克主义给当代世界的竞技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对当代体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教化作用,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为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建立而奋斗。奥林匹克精神的这一内在实质是与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理念完全一致的。

多年来,在全球化消费主义的背景下,我国部分青年曾经经历过信仰迷失,理想主义缺失,金钱至上,利己主义泛滥的影响,在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与奥林匹克高尚理念的激励下,他们重新燃起了高昂的精神之火,激发出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大爱无疆的仁爱精神,高尚的志愿服务精神,强烈自觉的爱国主义和巨大民族凝聚力,以及民主人道的崇高理想。追求和谐、和爱、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和防止青年一代精神失范、信仰缺失的重要精神实践方式。这是我们通过奥运和抗震两大实践获得的最为宝贵的文明遗产,我们可以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类文化的盛大节日。在中国人民2008年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灾难、痛苦和困境之后,在抗震救灾取得决定胜利的时刻,让我们以抗震救灾中焕发出的坚忍不拔地气概,无坚不摧的力量和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奥运的百年梦想;以奥运的欢乐来庆祝我们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让快乐和喜悦重新回到每一个中国人脸上,心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金元浦)

 
 
 
前五篇文章

奥林匹克宗旨与儒学治世理想

世界每年仅需要300亿美元来消除饥饿

为奥运,故宫量身定制“10联展”

古代的田径之--走及奔马

时尚环保: “我不是塑料袋”的众多选择

 

后五篇文章

肉鸡——你不会想知道它们是怎么长大的

金牌告慰亡母

中国机场的“中国元素”令奥运旅客赏心悦目

孝顺儿媳有助减轻公婆抑郁症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保鲜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