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从《感应篇》、《清静经》等书看道教的修炼法门(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萧登福 (道教研究专家, 台中技术学院教授, 新加坡道教学会荣誉教授)

在宗教上,修持是由“凡”入“圣”所必经之路。道教的修炼法门众多,各法门有它形成的背景及时代因素。有的修持法门未必能适合于现代的社会。其较适合于今日社会者,大略可以分为由“有”与“无”入手,两种不同修炼方式。其中,《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觉世真经》等,是由积功累善着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 ,属于“有”,有功过,有善恶,赏善而罚恶,积善去恶,可以无灾咎;此法门适合接引初阶入道者,以培养善念为基,以求诚意、正心。然后,则进而为养形与养神的工夫,养神更在养形之上。《太乙金华宗旨》、《玉皇心印妙经》、《悟真篇》、《参同契》等之修炼精、气、神,都属于“养形”之书,仍属于“有”。而《清静经》、《道德经》、《南华经》等则为“养神”之书,由“有”而返“无”,忘形忘智,忘我忘忘,弃物而入道,应是道教最高的修炼法门。易言之,今日道教之修持法门,可以始于《太上感应篇》,中于《玉皇心印妙经》,而终于《清静经》。《太上感应篇》以兴善,《玉皇心印妙经》以养形,而《清静经》以养神。

  一、宗教中的“凡”与“圣”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将信徒区分为“圣”与“凡”二者。一般的民众为“凡”,经过特定的宗教修持法门后,才能转“凡”而为“圣”。“修持”在宗教活动中,占着极大的分量。由凡入圣,须以修持(修炼)为桥梁。今以影响中土最深远的佛、道为例来说明。

佛教将万物分为有情与无情。有情,指有情识、有生命现象者,如鸟、兽、虫、蚁及人等,有情亦称为众生。无情,指无情识、无生命者,如山、河、大地、草、木、顽石等。佛教这种分法,虽便于称谓,但却显得粗疏,其中将草木归属无情,更有不妥处,如以今之科技常识言,草木属有情,有情识、有生命,以仪器来分析,亦有喜、忧等变化。除将万物分有情、无情外,佛教更将有情众生,分为四圣六凡,称为十法界。其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为凡夫;而阿罗汉、缘觉、菩萨、佛为四圣。十法界的分法并不是原始佛教所有,而是大乘佛教盛行后所做的分判。六道凡夫各依所行善恶,分别出生在六种不同阶位中,其中“阿修罗”一道的设立,是印度人所幻想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且万物的类别众多,生物有高等、低等之分,有大型动物,也有小至微生物,有些甚至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难以归类,六道的区分,显然亦无法涵赅;而何种生物始有轮回资格? 亦无人究论。

佛教以为六道凡夫,都是在生死轮回中,死此生彼;而四圣则已脱离生死轮回。“圣”是由“凡”修持而来,四圣所修持的法门各自不同,修四谛(苦、集、灭、道)者为阿罗汉;修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者为缘觉,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者为菩萨;完全觉悟,能自觉觉他者为佛。四圣的修持法门,大抵可分为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种,佛是由菩萨再往前迈进至完全觉悟者。原始佛教只谈修四谛成阿罗汉道,不谈成佛。印度大小乘佛教的三种修持法门,到了中土后,都逐渐没落,而被专门诵念“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以及密教坛仪中的三密法门(身密结印、口密诵真言、意密观想)所取代。今日佛教徒最多的亚洲地区,中国为念佛法门,日本、西藏、云南则多属密法。唯有斯里兰卡等少数小乘国家尚能保持初期佛教的原味。佛教修持法门如上。底下来谈论道教的修持法门。

道教称悟道者为圣,未悟道者为凡。“凡”指一般平民;“圣”则依其属级而有神与仙。神是指有功于民者;仙则是以积善为基,更加以养形、养神之修炼而成者;仙在神之上。

在“神”方面,以今日所见,则有阳神(自然神、生前有功于民者)及阴神(无主孤魂)之分;阳神与阴神都是沿承周世祀有功及祀厉(无主孤魂)之习俗而来。《礼记·祭法篇》所言供祀之条件为: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成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鸿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能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力,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礼记·祭法篇》又云: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礼,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

或立灶。

上引《礼记·祭法篇》两段文字,一在说明祀有功,一则出现祀厉及祀自然神。可见道教在“神”方面,所祀的阳神与阴神都沿袭自周世。生前有功者为阳神,死后有灵者(祀厉)为阴神。阳神有人神,如祀关帝、岳飞、文天祥等有功于民者;及祀大自然界风、雨、雷、电、星辰、山、川、井、灶、大地等神。阴神,主要在祀横死而有灵者,沿承自周世之祀厉,如台湾的万圣公、百姓公、有应公、义民庙、姑娘庙等。阴神如为神公正且佑民,其神格亦将逐渐转而为有功于民的阳神。

至于“仙”方面。须行善积德,另加修炼,才能成仙。修炼法门有内、外丹,有自力及他力。其成果有白日飞升者,亦有经历死亡,借由炼质得道之尸解仙。

以六朝所见道经而言,仙依阶位高低有:尸解仙、地仙、天仙、飞仙、种民天仙、大罗天仙等不同。上述诸仙,依境界不同,其所在之地有地府、洞天福地、三界诸天境、三清大罗天境等。其阶次由下往上,依次为:尸解仙(文解、武解等)为初阶仙位,通常供大仙人给使或为阴司地府主者;尸解仙再经修炼,则为遨游于海外名山之地仙;地仙再经修炼,则为天仙、飞仙,能游处于三界廿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飞仙再经修炼,则为种民四天境之仙人;种民天境之仙人再加修炼,则为三清境(太清、上清、玉清)之大罗金仙。

如由上而下,则为:三清境之大罗金仙、种民四天之仙、三界之飞仙及天仙、洞天福地之地仙、主司地狱之鬼帅。详细论述,请见笔者所作《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下编。以上是道教圣凡阶位之一斑,至于道教的修持法门,则如下述。

 
 
 
前五篇文章

从《感应篇》、《清静经》等书看道教的修炼法门(二)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

从《感应篇》、《清静经》等书看道教的修炼法门(三)

从《感应篇》、《清静经》等书看道教的修炼法门(四)

中国大文化论纲

 

后五篇文章

庄子何时始称“南华”?

大乘心为普济的根本

《大学》《中庸》的思想价值及其限度(四)

《大学》《中庸》的思想价值及其限度(三)

《大学》《中庸》的思想价值及其限度(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