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净其心之二:阿罗汉的清净心 |
 
“去离忧患,脱于一切,缚结已解,冷而无暖(意谓内心清凉而没有热恼)。” “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如雁弃池。” “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诸行地,如空中鸟,远逝无碍。” “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 “于村落林间,平地或山林,何处有罗汉,彼地即快乐。”(新译)
南传《法句》阿罗汉们自称他们“于憎无憎”、“于贪欲无贪”、“无物障”、“无垢离诸尘,深入诸禅定””、“脱落贪嗔慢,亦非沾虚伪”、“断除一切结,无有恐怖者”、“言语有礼貌,不触怒于人”、“忍辱忍挨打,而无有嗔恨”,“有甚深智慧,善辨道非道,证无上境界”,六尘境和苦乐称讥打骂毁辱等对他们而言有如水洒莲叶、芥子入针锋,他们的心“如月净无瑕,澄静而清明”,多次情不自禁地宣称:“我等真快乐!”。南传佛教经藏中的《长老偈》《长老尼偈》保存的337位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比丘尼所作1812首偈颂中,有不少对自己清净心之描述。如满金长老偈:“今生得解脱,内心及外表;贪欲彻底断,进入涅槃道。心意甚宁静,一切无执着;世界之生灭,我亦悉知晓。”[3] 阿吉得长老偈:“于死无所惧,于生无所恋,我有遍知智,身躯抛一边。”[4] 亥陀克长老偈:“我身甚轻松,喜悦心神爽,犹如一棉絮,随风而飘荡。”[5] 经载,佛的阿罗汉弟子们举止之安详,心情之恬静,迥然与众不同,使很多人仅见其外表,便不由得生起恭敬。 罗候罗法师《佛陀的启示》总结阿罗汉的心理和人格特征说: 凡是亲证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不受任何‘错综’ (complex)、迷执、忧、悲、苦恼等苛虐他人心理状态所拘缚。他的心理健康是完美的。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因此他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而不搀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在内。他是喜悦的、雀跃的享受着纯净的生活。他的感官怡悦,无所烦扰,心灵宁静而安详。他既无自私之欲求、憎恚、骄慢、狂傲以及一切染着,就只有清净、温柔,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他的服务精神是最纯正的,因为他不为 自己设想。他不求得、不积储,甚至不积储精神的资粮;因为他没有‘我’的错觉,而不渴求重生。
阿罗汉中得定慧俱解脱者,还具有三明、六通、四无碍解等超人的智慧神通。三明,指三种明了不昧的智慧:以神通现量知晓自他前生宿世及因因果果的宿命明,知自他未来之生死及业果的天眼明,断一切烦恼及知他人烦恼有无及知断尽烦恼不再生的漏尽明。六(神)通,为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变五通加唯阿罗汉以上圣者才有的漏尽通。漏尽(断尽烦恼)被算作一种神通,大概因为这也是一种自主心意的超常能力。阿罗汉的前五通,要比凡夫的五通灵通得多,大得多,并有遮伏凡夫神通的力量。四无碍解为法、义、词、辩四种无碍解,指深解佛法、善于讲解辩说的智慧,此唯利根阿罗汉所具备。 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的证得,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信仰,并非是来世彼岸之安慰,而是即生现世便可体证的事。据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门下的出家弟子,很多证得阿罗汉果,经中常言:经常随佛听法的定慧俱解脱大阿罗汉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杂阿含》第964经佛告婆蹉:比丘、比丘尼中,非但一二三,乃至五百,有众多人得尽有漏、无漏心解脱,证阿罗汉果。即居家的佛弟子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中,证得初、二、三果者也很多。佛临涅槃前到一个村庄,说村中居家佛教徒证得初、二三果者便有五百人之多。《长老偈》《长老尼偈》的作者337位僧尼,皆自言证阿罗汉果,其中很多都自言得三明六通,如迦汪帕蒂长老偈自言其神通力“能使萨河水,随意而流动。”乌布拉婉那长老尼偈自称“我得诸神通”,“一车四马驾,我以神通演”。有的偈回顾了自己修证得果的心路历程。 据《阿含经》和其它原始佛典,很多佛弟子们听完佛说经当即获法眼净,乃至成阿罗汉,有的依法修习几天、几十天便证得阿罗汉,也有修行几十年尚未证得果位的,没有修得阿罗汉需要多长时间的定说。到了后世论典中,有了依声闻乘法修行最快三生、最慢六十劫证果,辟支佛(独觉)最快四世、最慢一百劫证果的说法,成为大小乘共认的定论。实际上,修证的快慢,取决于宿根、修行条件和修习之勤惰,不宜一概而论。龙树《十住毗婆沙论》说:“行声闻乘者,或以一世得度,或以二世,或过是数。随根利钝,又以先世宿行因缘。”这种说法较为合理。 阿罗汉虽然断尽了烦恼,但还有烦恼的习气未断,此所谓习气,并不同于唯识学亦称为习气的种子,而指烦恼的一种残余势力,如装酒的瓶子,酒虽已倒尽而尚留有酒味。习气不足以使阿罗汉们生起能发动有漏业的烦恼,但使其性格带有某种似乎有烦恼的个性特点,如佛大弟子舍利弗证阿罗汉果后尚有嗔恚习气,有次佛批评他私自应请用斋不如法,舍利弗即吐出所食,并发誓永不应请。毕陵伽婆蹉成罗汉后尚有慢习,称恒河女神为“小婢”,女神到佛那里告了他的状,佛命他向女神忏悔,他合掌道歉说:“小婢请不要生气,我今向你道歉。”引得众人大笑。周利磐陀伽罗汉有YIN习,入大众中问讯时先女后男。有一罗汉多生为猕猴,当听佛说法听得高兴时,常搔耳挠腮,跃上屋梁、树枝,颇像《西游记》中的孙行者。一些罗汉执着于空寂,倾向于离尘避世,不喜与凡人交往,不乐于利济众生,以入灭尽定“灰身灭智“为归宿,受到大乘的批评,斥之为“自了汉”、“焦芽败种”。这在阿罗汉中只是一小部分。据佛典记载,佛的大部分罗汉弟子,都遵从佛的教导,以弘法为己任,不辞辛劳,走到众生中去做度化工作,为众生排忧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