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任继愈:历史长河中的“乱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五千年中国历史, 有乱有治。远古的历史, 文字记载不详, 在秦汉以前, 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诸国林立。有战争, 规模也不可能太大。因为国家小, 人口少, 打不了大仗。经过几百年的兼并, 战国后期, 只剩下几个大国。大城市, 有万家之邑, 有长平一战坑赵兵二十万的大屠杀秦国兼并楚国, 动用兵力总数达六十万之多。这种大规模战乱, 不论胜者一方或败者一方,人民群众都遭受了苦难。战国时期, 有识之士都从不同角度百家争鸣, 提出过消灭群雄争霸, “统一天下”的愿望。当时的“天下” 范围所指不出长江、黄河流域。秦汉统一后, 创建了多民族的统一大国的总格局,这一总格局延续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众多民族统一大国的社会结构、民情风俗、语言文化的差别很大, 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已进入文明较发达的封建社会, 有的尚处在奴隶制的阶段, 也有的还没有文字, 众多民族长期共处需要有一段互相学习, 增进了解的磨合过程。

西晋开国不久, 出现了“五胡十六国” 的混乱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 乱世” 。表层起因是统治者上层内部政治斗争, 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全局的能力。深层原因是众多北方少数民族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蕴积已久, 蓄势待发的反抗。

“五胡十六国” 连年混战, 民不聊生, 说它是中国最混乱, 百姓最遭难的时期之一, 不为过。

如果把这一段历史, 看作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一个环节, 它又是一份珍贵的历史经验财富, 值得治史者重视。五胡十六国活动的政治舞台, 西起长安, 东到燕齐, 众多民族都被卷进了这一战乱洪流之中。北方各族的领导人物先后执掌政权, 各个王朝都没有做到长治久安, 它们不自觉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各民族在试探着摸索着走向封建化, 接受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

古代社会中外一样都是封闭型的, 如不搅动它,就是一潭死水。要打破这种封闭, 必须融合。发展的正常形式, 是经济文化的交流战争也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径, 这种非正常融合的形式, 效果显著, 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人民并不愿意走这条路, 有时又难以避免。

总之, 在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经历了几十年的大动乱, 大改组, 大迁移, 大融合, 逐渐由乱到治, 给后来北魏拓拔氏迁都洛阳, 有计划地加速封建化做了前期准备。

十六国短期混乱, 把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封建化过程, 压缩到几十年来完成, 这一群魔王暴君, 为了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 干了许多连他们也未必明白的行为, 客观上却为北魏迁都洛阳扫清道路, 北魏又为后来隋朝统一作了铺垫。

五胡十六国这几十年的大混乱, 为当时北方广大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权统一准备了条件。南北朝前期,南北双方以民族矛盾为主, 到了南北朝后期, 转化成南北两大政权的南北对峙, 这一时期无论南方北方,都在各个统治地区调整内部, 加强统一, 促进落后地区的生产发展, 促进各民族的协调、融合。后来隋唐统一,就是在南北朝为它打下的基础上完成的。

唐朝长期统一之后约二百年左右, 中央政权衰落, 先是藩镇割据, 随后是出现了五代十国, 长江、黄河流域又一次大混乱。藩镇割据, 战乱不已, 屡次改朝换, 人民又遭到大的劫难。唐末五代的大混乱, 使有识之士深人思考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消灭地方割据的有效措施, 并形成制度。五代十国时期, 在全国范围内涌现了十来个中等城市, 分布在全国大江南北, 为后来宋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是一次大乱之后以惨重的苦难为代价, 换取北宋的统一繁荣。

历史本身有它的规律, 当时实际参与者未必明白。王船山论秦始皇的作用“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 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历史看来是无知的。但无形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 让它沿着一定方向前进, 这就是人民群众的意向。个人的愿望, 对社会, 对历史起的作用有限, 有时看不出什么作用。如果千千万万人的愿望汇集一处, 形成社会思潮, 它就成了巨大洪流, 化为物质力量, 不可阻挡。

古今往来无数英雄人物的成功, 就在于他顺应了这股洪流。逆着这股洪流, 再大的英雄也会遭到灭顶之灾。古代的广大人民, 没有舆论工具, 也没有有效的组织。但是他们用消极怠工, 用逃亡来抗议重税盘剥, 历代封建王朝都是这样失去政权的。即使勉强维持其统治,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 外力人侵, 便冰消瓦解了。可见读历史, 对治世、乱世都要认真思考。

 
 
 
前五篇文章

任继愈:效应长久的黄老思想

楼兰文化之谜

放眼世界 观待缘起 互通共进

“小河墓地”之谜

《孝经》中的“五等之孝”

 

后五篇文章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一)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二)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三)

纸——文明的承载

中国智慧在《周易》《周易》智慧在和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