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敦煌写本《天台五义分门图》校录研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天台五义分门图》录校

  敦煌写本中的《天台五义分门图》现知者共有5件,编号分别为S.1310、P.2131、P.3080、P.3328和散1464。其中P.2131题作《天台分门图》,S.1310则题作《天台五义分门》,P.3080、P.3328因首残未详其题名,本文统称为《天台五义分门图》。写本以图表的形式总括了天台宗的诸要义。

  《天台五义分门图》原卷很长,用毛笔中号字竖写,由于原纸宽度有限,在写卷的上方用许多若明若暗的横线标识所指各自的上下对应位置,若不细心审阅,极易出现差错。整理出后方显得一目了然。在上述5份写卷中,P.3080与P.2131用语完全一致,虽字迹工整,但因正面墨迹透过纸背而模糊不清。P.3328虽亦与之接近,但有残缺,且较紊乱。故本文选择清楚完整的S.1310与P.2131为依据,相互对照整理出一幅较完整的《天台五义分门图》。其中,S.1310用词要比P.2131简洁许多,如:

  S.1310           P.2131
 一教起所由二      初释教起所由分二
 一通三         初通明诸以分三
 二别四         后别明此经分四
 三发起教行       第三明发起一切教行


  还有一些见于P.2131的内容却不见于S.1310,如S.1310中的“二有翻”一语后无甚解释,但P.2131却进一步分作五类:“一翻为法本,二翻为契,三翻为纸,四翻为善,五翻为理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S.1310比其它卷号的内容较为简洁,线条亦较为清晰,易于制表,故本文以之为底本进行复制(见下页),再以内容较为详尽的P.2131与之对校,找出其中的不同,择其要者,详列校记于之后。引文中凡原注用小号字标明,补字以[ ]表示,笔者注解则用( )表示。


  校记:

  1、P.2131为:初通明诸经分三。

  2、P.2131为:后别明此经分四。

  3、P.2131为:第二辨其体相分四: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分二:一、约不可说,二、约可说。

  4、P.2131为:一明二种解脱分三:一约真性解脱拣(或为栋。其意不明,下同)、二约实惠拣、三约方便解脱拣。

  5、P.2131为:二名翻译帝代,时移九世,翻传六译,此则第五译也。言九代者,即是后汉也。一汉、二魏拝曹拕、三晋、四宋、五齐、六梁、七周、八隋拝炀拕、九唐拝李拕;言时移者,百千年风俗一变也;言六译者,虽文无门,恐新学难悟,略开示知分六:初后[汉]刘氏译,二吴朝孙氏译,三西[晋]司马氏等译,四东晋王氏等译,五后秦姚兴罗什译,六唐朝玄奘译。

  6、P.2131为:初别,即诸经名异分三:初约教,二约行,三约理。此门中隐多断不避分二。

  7、P.2131为:先明别名即是辨人名也,分二。

  8、P.2131为:初翻名解释、虽且不门亦分二:初翻译,后解释。

  9、P.2131为:初无翻分五:一法本分三:一、教本摄世界悉檀,二、行本摄对治各二悉檀,三、理本即是第一义悉檀。二微证义,三者涌泉义,四绳墨义,五结幔义。

  10、P.2131为:二有翻分五:一翻为法本,二翻为契,三翻为纸,四翻为善,五翻为理经。

  11、P.2131为:四释经字分四:一经由义分二:初云圣言下备,二云三代圣人,三经纬义,四常义分二:一、邪不能坏,三、正不能异。

  12、P.2131为:五历法明经分三:一声、二色、三法。

  13、P.2131为:后分法人即维摩法(诘),即不思议分九。

  14、P.2131为:罗什。

  15、P.2131为:二生公文二:一曰理智,二曰神奇。

  16、P.2131为:肇公。

  17、P.2131为:睿释。

  18、P.2131为:关内旧译。

  19、P.2131为:真谛三藏分二:一不相离,二相离。

  20、P.2131为:二别释不思议解脱分三:一真性解脱,二实惠解脱,三方便解脱。

  21、P.2131为:正明经体分二:一能诠之教,二所诠之理分二:一文,二义若诸明真如句。

  22、P.2131为:一明权实就中分三:一化他权实,二自行化他权实,三自行权实。

  23、P.2131为:三正通经文分四:一如方便等句是,二如善告音明等句是,三弥勒等句是,四迦旃三弥勒等句是,此之四例合明主文当显,恐后难晓,故再标之。

  24、P.2131为:先辨其乘就乘释半满之乘。

  25、P.2131为:后就藏辨名分二。

  26、P.2131为:一有总即十二部,如前略名。

  27、P.2131为:二别即修多罗辩十二分义是。

  28、P.2131为:三大小多少至文自显就亦分四:一大具小缺,二小具大缺,三大具十二小唯十一,四大唯有一小具十一除方广分也。

  由上可见,由于讲经与抄写者不同,此图内容可繁可简,有些本该标明的内容都被省略掉了,字句也有不少增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窃意为一方面是受纸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宣讲师有意略去的,因为他们可凭借记忆准确无误地复述出图表中所略去的内容。

  二、《天台五义分门图》的创作

  P.2131卷后有跋云:

  后朋注意,启将来君子等,句是下又言,余以大历二年者造彼释序时,略记年代也,其造序僧体清即是彼资圣寺和尚外甥是也。

  今古三度随听校定,后学请勿疑。三门之中天台今古已上释竟,今当第三正释经题,且就题中略分为二。

  这则题记说明此图是由资圣寺某和尚之外甥体清所造,时在大历二年(767)。至于体清其人,历代僧传无载。求征于敦煌文献,我们发现有两卷写本与之有关。

  其一、S.2496《释肇断序妙义》:

  余以大历二年(767)春正月于资圣寺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庶来悟义,伯无诮斐然矣。崇福寺沙门体清记。

其二S.3475《净名经关中疏》卷上:

  巨唐大历七年(772)三月二十八是沙门体清于拰乎梺 拕州开元寺为僧尼道俗敷演此经,写此疏以传来学,愿秘藏常开,广布真如之理,莲宫永丽,弘分般若之源矣。

  又至辰年九月十六是俗弟子索游岩于大番管沙州为普光寺比丘尼普意转写此卷讫。

  上述S.2469题记中的体清与P.2131、P.3080中者显为同一人。从时间上看都在大历二年;从地点上讲,同出现有资圣寺,体清虽非该寺僧人,但若其舅父所在的资圣寺有讲经大会时,他前去听讲,也是情理中事。S.3475《净名经关中疏》卷上题记中的体清与上述体清亦应为同一人,就时间而言仅相差五年,从讲经内容分析,《释肇断序抄义》和《净名经关中疏》皆是天台宗崇尚之佛典。由于体清勤奋好学,时隔五年他便已能在外面为僧尼道俗宣讲天台宗的思想要旨了。

  S.2496告诉我们,体清本为崇福寺沙门,该寺名及有关高僧在赞宁《宋高僧传》中多有出现:

  1.唐太原府崇福寺宗哲(卷四)
2.唐太原府崇福寺浮丘(卷四)
3.唐太原崇福寺文爽(卷二十一)
4.周太原崇福寺慧警(卷二十四)
5.唐太原府崇福寺崇政(卷二十四)
6.唐太原府崇福寺恩睿(卷二十四)
7.唐太原府崇福寺怀玉(卷二十六)
8.汉太原崇福寺巨岷(卷七)
9.大宋并州崇福寺佛山院继伦(卷七)
10.唐京师崇福寺惟悫(卷六)
11.唐京兆崇福寺意满(卷十四)

  这里的并州、太原、太原府实为一地,相当于今太原市一带,京兆、京师则相当于今之西安。可见,唐五代至宋,太原、西安均有崇福寺。唐代日本高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也对二寺有所记载。那么体清到底出自何寺呢?依据题记,尚难遽断,而题记中数度出现的资圣寺,却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钥匙。资圣寺其名,《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卷四曾多次提及。至于其具体位置,可依据该书卷四会昌三年七月廿七日条的记载推知。据载,是日,“殡葬[日本僧惟晓]于春明门外镇国寺东头资圣寺瓦羔北角地。”这里的春明门,即今西安城东门之旧称。清人程鸿诏《唐两京城坊考校补记》载:

  春明门,即时称东门。门外有镇国寺。寺东偏有僧运平舍利塔,塔旁有贾昌舍,竹柏森然,见陈鸿祖《贾昌传》。

  可见,文中所指的资圣寺就位于今西安故城东门外。体清的舅父出家于资圣寺,而体清又常来该寺参加法会,以理度之,他当为京兆崇福寺之沙门。说明此图是由长安传入敦煌的。

  三、《天台五义分门图》的学术价值

  如所周知,天台宗是中国佛教诸宗中形成最早的一个派别。它糅合了南朝和北朝佛教的不同学风,提倡理论和实践并重。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诸法实相、圆融三谛、一念三千、三法无差别、性具善恶、无情有性。它的观行在于一心三观、一念三千。正修的观法有十种:一、观不思议境;二、真正发菩提心;三、善巧安心止观;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道品调识;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离法爱。此十种观法亦称为十乘观法。

  这是目前学界对天台宗教义比较流行的解释,其依据主要是天台三大部,即智拰岂梺页拕所著《摩诃止观》、《法华经文句》、《法华经玄义》等著作。这些思想在该分门图中都有提纲挈领的反映,人们可通过该图一目了然天台宗的基本思想,使深奥的佛理深入浅出,易为广大人民群众及僧尼理解接受。一般情况下,对该图的讲解都被安排在开演正题之前。题跋所谓“今当第三正释经题”,意即下面进入第三步--开讲正题,讲解天台宗所尊崇的佛经。可见,讲解《天台五义分门图》实为讲经大会的第二个步骤。那么何为第一步呢?按照敦煌文献的一般惯例,第一步应为颂帝德,也就是讲述报君恩。如是,我们则可明了天台宗讲法大会的程序:先颂君恩;其次讲解《天台五义分门图》;然后以图为提纲,讲解天台尊崇佛经之经文。为取信于人,题跋反复强调该图的严肃性,“古今三度随听校定,后学请勿疑。”意思是此图出自当时的高僧大德之口,希望以后的学人请勿置疑,并非书写者杜撰,要求人们深信不疑地按图去理解天台思想的本质。

  《天台五义分门图》的基本思想虽本自智拰岂梺页拕之学说,但又有不少崐 发挥,如P.2131所示各帝代翻译天台宗经典的情况就颇值得注意。文称“翻译帝代时移九世,翻传六译,此则第五译也。言九代者,即是后汉也。一汉、二魏拝曹拕、三晋、四宋、五齐、六梁、七周、八隋拝炀拕、九唐拝李拕;言时移者,百千年风俗一变也;言六译者,虽文无门,恐新学难悟,略开示知分六:初后[汉]刘氏译,二吴朝孙氏译,三西[晋]司马氏等译,五后秦姚兴罗什译,六唐朝玄奘译。”文中所示九世翻译简明扼要,极便于学习掌握。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天台宗的萌芽就产生了,直到慧思、智拰岂梺页拕才形成一个较系统的宗派体系。学界对天台思想依据的经典系统介绍及年代的论述尚不多见,从该《分门图》看,自佛教传入,历朝历代都有译经师们在为天台宗的形成铺路奠基,而该图则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天台宗思想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至于天台宗所依之佛典,该图概括为“通从法受名九”,指出天台是根据九个方面的译经师所译的经典或思想体系而形成的。所依经典丰富,尊崇佛教义理广阔,基本上概括了唐以前所有译出经论的思想体系,几乎涵盖了早期中国佛教思想史的所有内容,体现了天台宗的圆融性。

  如所周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出现了南方重义理,北方重禅学的现象。随着隋王朝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一部分的中国佛教,也就结束了南北异趣的局面走向统一,以适应统一的新王朝的需要,而体现这一宗教统一的,便是由智拰岂梺页拕所创立的天台宗。就经典而言,自然也就需把各种经论都溶于这一教门之中。《天台五义分门图》就具体体现了这一点。湛然在其《止观义例》卷上中曾说:该教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涅槃)为扶疏,以《大品》(般若)为观法,引诸经以增信,引诸论以助成。”言虽简单,但意赅深远,总括出天台宗所依经论之要。《天台五义分门图》则表述了天台宗的全部经论。

  《分门图》还指出,它依据的义理有理、智、断、界、有体无体、有用无用、共不共、真性解脱、实惠解脱、方便解脱、三道、三识、三佛性、三般若、三菩提、三种大乘、三种法身、三种菩萨、一体三宝、三德等等,其体系之庞大是今人所无法想象的。太虚法师提到她有“五时八教”、“一念三千”、“六即”;黄忏华先生则称其有“圆融三谛”、“一念三千”、“三法无差”、“性具善恶”、“无情有性”;周叔迦、佐藤泰舜、碧林诸先生则认为其有“三谛圆融”、“三千实相”、“色心实相”、“一心三观”、“五重玄义”、“四悉檀”、“三谛三观”、“六即论”等。与《天台五义分门图》中诸义理相比较,相异之处不少,甚至无一处完全相同。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一、智拰岂梺页拕大师是天台宗的开创者,有许多观点是后人在智拰岂梺页拕大师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遂出现了一些新的提法,与原术语不相吻合;二、自唐以来中国佛教派别蜂起。先是吉藏在唐高祖时颇受礼遇,于实际、定水诸寺弘传其教义,创立三论宗;继之玄奘以慈恩寺为根基,创立法相宗;随之华严宗、律宗、贤首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竟相成立。她们各有自己的经典义理,都得到了不同统治者的尊崇和支持。如三论宗颇受唐高祖的支持,法相宗则受到了唐太宗的优礼,华严宗则深受武周统治者的奖掖,密宗则与"开元之治"密不可分。这些教门的形成与发展,打破了天台宗一统天下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随着隋王朝的灭亡,天台宗因失去统治者的支持而势力大衰。为了求得生存,该派就不得不缩小阵地,以求与各派和平共处。这样便形成天台宗思想与其它宗派,如贤首宗、禅宗、律宗、净土宗、三论宗、法相宗等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上列天台宗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台宗原始的精神面貌。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该图中都有明析、准确的反映,是我们认识古代天台宗源流、义理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由于我们个人佛学修养甚差,难以胜任对其进行全面研究的工作,这里仅提出一得之见,以期郢匠教示尔。

 
 
 
前五篇文章

从敦煌文献看道信禅法

镇州普化的禅学思想

略论安乐净土义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疑与信

简论禅定在佛教道德修养中的意义

 

后五篇文章

《地藏菩萨十斋日》

地藏经典琐谈

禅与美

浅谈法华三周说法

禅定与佛教哲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