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念死无常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1.念外器世间无常

  须弥、四洲为众生业力共报所成,外似坚实,至劫坏时,受水、火、风灾,即一切毁灭无余。最初坏地狱有情,业报未尽者,移向他方世界。六道既尽,欲、色界空,坏时无雨,一日出,河流尽涸,二日出,树木草根如槁,次三日、四日出,无热大海(马竹巴海)亦涸,世界无水矣。次五日、六日至七日并出,须弥亦成火焰,从地狱至梵天,燃烧毁灭,诸天恐怖,此火灾为一劫。七次以后,一切山河大地,复镕为水,色界天亦成巨浸。水淹一次,然后大风为灾,色界第三亦遭坏灭,尽成虚空,彼庞大之世界尚无常,吾人秋蚊寿命,宁久存耶?

  2.念内有情世间无常

  上至无想天,下至地狱,有不死之众生乎?特别为南瞻部洲,五浊恶世,灾横障重,死缘多而易遭,人寿无常,有如逝水,日出瞬没,去时苦多,吾人何日死,何处死,何法死,能决定乎?经云:“明日死至不可知,速起修持勿放逸。”

  印度国王某,其妃死,问佛以故。佛云:“六道谁不死,尚有疑惑于其中耶?”龙树菩萨云:“人死只呼吸间耳,在睡梦中,出入息不断,梦醒复起,是诚希有,不于此时著意修学,恐一息不来,奈何?”谓:死魔以黑绳步步追随,非如钢箱重兵可守,如到黄眼变灰,朱颜转白,药师佛来,亦难救济。惟有听业力支配,两手抓胸而已!

  3.圣贤大德无常

  过去七佛,贤劫四佛,及无量诸佛,其功德之大,眷属如菩萨、罗汉者数如恒沙,至今亦仅存其名号耳!圣贤入寂,虽不同凡夫之虚生浪死,但为示现有生皆有死,故其身亦不存在也。过去大德,如龙树、无著、天亲等,不见其身,惟存其名。西藏如莲花生大士,其二十五弟子成就者多,红教尼马瓦及其三大弟子。阿底峡尊者,及其弟子等,均为大德,在当时水火不能危,四大不为害,何以亦无长存不坏之身耶?

  弥拉日巴尊者坐山修法,猎者见其食荨麻,身变禄色,问之无声,以为鬼,射之不入,弃之水中,回视未移其座,投之火亦不烧。又宗喀巴大士为大威德化现,但均不能逃此例外而不死,然则吾人业报所得烦恼炽盛之身,不当急起依怙三宝,时时念无常而进修耶?

  4.天帝人王无常

  寿命之长,莫过长寿天王——梵天王,可活数劫,其身高大若干由旬,光明可比日月,下至金仙,飞行自在,皆不能保其不死。过去金、银、铜、铁等轮王,福报之大可知,今亦仅闻姓名。释迦世尊转法轮时,皈依之国王无数,威势无比,此时名号亦有不存者。西藏王如娘赤者簸等,又松真刚波为观音化身,在当时权力若天王,版图半西北,现亦仅知为历史上之人物而已!吾人享受,直如一口蜂糖,尚有何等可保信耶?

  5.变坏无常

  往劫人高地坦,身有光明,食若甘露,能飞行自在,寿量无比。迨后业力渐增,受用减坏。后此若干劫寿量减至十岁,身根缩为一尺,当是时人心好斗,地上草木,到手即成戈矛,互相杀戮,所存者亦仅耳!嗣见人身稍高,问为守戒所得,人寿增长,知由戒杀所感,以是人心转变,身寿渐高渐长,至人寿八万岁,弥勒下生佛,转法轮。如此一增一减,至十八次时,人寿无量,当贤劫最后一佛,正觉解意如来(桑结末巴)出世,亦如过去贤劫九百九十九佛,调伏众生,长住世间。如有众生,于贤劫中修学未得解脱,或曾发愿求解脱者,至此均得满愿。是知解意如来所作功德事业,正同过去九百九十九佛无二无别也。

  又若一岁之中,迁变无常。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绿而苞者,或黄而落;夏葛冬裘,因时转易,就是一日之间,气候也有不同。昨日之日,不可复留,至午无晨,至晚无午,刹那生灭,念念迁流。言念无常,能不憬然于寸阴之可贵,而蹶然起修耶?

  如是当知:生必有死,合必有离,高必坠下,成必有坏,恩必变仇,乐必为苦,故应观一切皆是无常。比如同聚一城,百年前人,现在有否?百年以后,又复如何?因死神一至,任是天、人,亦只有裸体孤单,随业支配而往,眷属亲爱,同去者谁?即大德摄受多人,好官士民爱慕,到命尽时,曾有一弟子,或一百姓同去耶?

  亦有在世衣食,高如天王,当临命终,谁复愿见?纵平日喜爱之子女,此时多畏而不前,亲朋不能救,财产不能赎,只一切善恶业,随身带去,是知或度或堕全由自身,一切贪着,到此乃无能为力也。“德格有大德将死,其子知其必不起,欲求卓请仁波车修法帮助,大德笑曰:‘自度自堕,旁人何能为力?’”卓请者,亦深通三藏之古学,尚以为何能为力?当知大德是深达法义者。

  财宝受用,本来无常,曩日穷苦,此时权威,昨王今丐,宁有把握?牛羊成群,忽焉饿殍,故应以广大菩提心行布施也。聚散无常,如师弟眷属,同学伴侣,今日同居,明日分手,作是思惟,应勿爱勿瞋也。“荡巴桑祖师语弟子邓日巴曰:‘师弟相依,家人相守,只如商人集场,短时交易,应相与敦劝勤修佛法,方为此聚不虚。’”

  此日之颓垣破庙,何尝非当年之庄严佛刹?如藏中某大寺者,为莲花生大士开光,持松大王敕造。又松真刚波以天王功德,建庙极多,此时不已成废墟乎?“阿底峡尊者至要教授云:‘眷属受用,均不可保信,何如入雪山?或清净处与木石居,一心依止佛法,较为坚实,纵穷如乞人死岩野间,勿退悔心。’”此为甘丹派教法,当具此心不畏法,法不畏穷,穷不畏死,死不畏野之四种精神,以勇猛修学也。不可以不满百年之身,常作千年之计划。

  冤亲无常者,如:嘎打雅那尊者所见妇人食鱼打狗事,故见乞丐不应瞋慢,当思为过去父母,以彼前世瞋慢,故此世为人厌舍。抑思此世亲爱,谁愿舍离?因财成仇,反同陌路,应视如平等,冤亲无二,乃为大心救度也。

  又或烦恼炽盛之生,一闻佛法便生爱乐,此为乐苦无常。当知修学佛法,纵然略苦,必得最后之快乐。倘五欲自恣短期受用,当来必生大苦,此可决定也。“宗喀巴大士供曼达,寒暑无间,左臂磨穿见骨,仍不少息,弟子请易以右手。大士云:‘地狱苦比此更甚,众生实长受之,我作此为时极短,亦欲救众生耳!且只手又安足惜?因我无始以来,得手无数,曾无此机会供曼达也。’” 

  释尊转法轮时,有日光(你阿)国王出家,成阿罗汉,后归国,其子恐不利己,谋诸臣,杀其父于途,且复毁谤三宝。嘎打雅那尊者以神通见之,诫其国人曰:“此地无佛法,业力甚重,七日后当雨沙。”人皆不信,果于次日雨衣服,次雨食物,次雨珍宝,至七日雨沙,人皆埋死。释尊云:“是诸人等,本有福报,故先衣服、珍宝,而后雨沙也。”此谓造业之人则乐短苦长。

  世间贤、愚、善、恶亦无常,衣初传戒为昆波,后乃犯戒,或初甚造业,后皈投三宝,亦得成就。“扪公甲初为盗,凶恶,人诱以岩窝有宝,断绳堕岩中,因自思业重,当死,悔求三宝加持,忽飞腾出险,得不死,后为格西。常语人曰:‘人见外面似我,内实不同,并礼诱之者为善知识焉!’”是故当知,学佛法,应当心起变动,倘身入佛门,而仍满腹贪瞋痴,与五欲凡夫何异耶?观一切无常之理透澈了知,自能通达无我,断贪瞋疾三毒妄念,即以此矣!

  见人鲜衣,应随喜他,有福当着。见人受苦,思彼业重,应代忏悔,处心要卑下,如弟子事师。自然见善恶乐苦,俱能洞了无常。“某比丘已能飞行,一日放朵马(施食),见鸟集众多,以为怨仇当尽矣,即此一念,又堕常人。”盖修学者应如持镜在手,时时自照,不应置镜在眼,惟见他人过失也。

  6.死法无定

  南瞻部洲,死法甚多。中论云:“有以药求长寿,反变毒药而死者。”水火高楼于人有益,或反焚溺颠坠,因在受用中,往往成为死法。特别说,食肉者,最为有损寿命,以肉入人身,易变为毒。西藏有草与肉同食者杀人,车、马、船等均用以乘人,或亦因之致死,是生缘反成死缘也。 

  人有在胎中死者,或出胎一日二日,乃至一岁二岁死者均不定。有说日光一照即死,以影子有毒也。或持物在手,食物在口,已命终矣!人命如广场中灯,不定何方风来?一吹即灭,其脆弱有如此者,容有或不致死之疑耶?至死后为飞、为潜、披毛、戴角,均不可知。须知教人观无常,不是要避免死,正因死在前面,刻刻紧逼,死法无定且多,当以一心精进学佛为要门。至彼时较有把握,必不致手忙足乱也。

  7.死决定至

  如穿衣出门,思归家否?归家入室,思更出否?休息坐卧,思再起否?早起,思三宝加持,又得一日,可力修学。卧时,思此日又已空过,痛自刻责,时时作是念,养成串习,乃刹那顷在修无常观,则执我我所之见,自可消除。

  “嘎登巴作饭生火,乞邻而用,饭后即覆碗,表示此后不食,不作再用再食想。”以随缘度日不饥足矣!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好衣食,有何用?只增长贪心耳!但把此身当船,借来流河,不至冻馁而已!如为此身造业,更为不值。”吾人以有余受用济人,此为布施。行路只看四尺远,大地观作净土,见人如根本上师,自然一切不起贪瞋。夜睡想入净土,依正庄严,本尊正说法要,境界殊胜,此为忍辱。财宝不坚,要知涅槃经所说:“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等,为七圣法财,最为坚实,谁偷谁坏?应以不坚换坚者,更想三宝有神通,能见我,时时恐惧,此为持戒。言语无意义不说,因言词多由三毒发动,惟有多诵多修,期无间断,此为精进。妄念生时,当思由贪等起,须令一心清净,罪当忏悔,有功勿喜,如念佛见佛,亦不贪着。多观无常,则生、老、病、死,均于我无关,久久通达空性,即为禅定与智慧也。

  弥拉日巴尊者云:“我初畏死,入山静修,久观无常,今不畏矣!以得死后之把握故。”故说初学佛人,当切想己在狱中,将死甚惧,忽然逃逸,只心中常畏人捉着耳!即以此心修无常观,依止三宝,最为胜妙。须从念死而修,而精进,而成佛,初、中、后不改也。人能修无常,自然离苦得乐,如耕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又如自己建屋,初甚苦,完成时自己享用,先要有此意乐,自然不畏死矣!

  释尊云:“多观无常,即为供养一切佛,亦受一切佛加持,为成佛之始基。”又经云:“供养迦叶等大阿罗汉,与一刹那观无常,后较前胜也。”又云:“牛马足迹不如象。”以象迹圆满,喻念无常心也。“有人问博多瓦说:‘云何是成道唯一之法?’博答:‘观无常是。’又问:‘观无常有何胜利?’博答:‘初于三宝启信,观察父母或他人死时痛苦,中间精进,后得禅波罗蜜,通达空性,成佛道,均从观无常来。’又云:‘初只知现世目前,学佛仅为避祸求福;中不畏轮回苦,只求人天福报;后不知涅槃功德,无出离心,皆由不能了达念无常故。’又云:‘初求法,不为五欲所迷,中得法,如理修学,后无障碍,不间断,得圆满,皆以念无常为根本也。’”

  巴祖仁波车开示云:“我见人权威不起贪求,惟见大德则心生爱慕,只依靠过去大德念无常之开示,不知其他。”“格西惹那共穷,在后藏足莫喀拉山洞静修,洞口有荆棘,出入必挂其衣,每思去之,但以念无常故,终其身未去也。”

  “藏以七月雨为甘露,可以疗病,智悲光尊者之弟子,请筑池蓄之,尊者以念无常故,迄未成也。”可思大德修无常之猛励。又释尊转法轮时,常云:“有漏皆苦。”因无常即为有漏,正示人念一切无常也。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无常在眼前,尚执老为幼;我与诸迷者,启师求加持。”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前五篇文章

藏密繪畫世界--佛學教理的藝術描繪

天台智者的儒道观

略说修学菩提心

禅门巨匠 百岁高僧——记巴蜀高僧禅庄法师

无执著的动态智慧——中道与中观

 

后五篇文章

缘起无我与生死轮回

般若导引净业修持

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

唯识别说

五戒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