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净交融的心愿实相念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文章来源:《澳门佛教》第五十五期
  一、念佛法门的殊胜圆顿之妙
  净土法门的重要经典是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即是如来大觉,圆圆果海,以此果海,作因地修行之因。
  《弥陀要解》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之境界。”故净宗之妙,妙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从果起修,所修即果。性修不二,因果同时。直截根源,千了百当,不历阶梯,非因造作,至圆至顿,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唐译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者,法身如来居法界宫,不生不灭。无量光者,法身如来妙观察智光,偏照无量众生无量世界,常恒施利益。念阿弥陀佛一声,可灭无始重罪,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珠像。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
  念佛的根本要和六度万行相结合,才能成就唯心的净土,自身的弥陀。华严普贤行愿品中最后皈依净土,指的是作为信仰和观念对象的阿弥陀佛,是住于常寂光土的清净法身,具妙色妙身,具一切功德,具华严之十身。此一大法身,不离自心,是性具的本德。
  经上所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正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之处。
  心愿念佛是实相念佛的契机。心愿念佛首先回向自己皈依无量寿无量光,众生皈依无量寿无量光,乃至自己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众生就是无量寿无量光。心愿一念,遍虚空,尽法界,愿愿无尽,念念无尽。念与愿结合,自他不二,不二自他。当以心愿念佛时,即是“是心作佛”时。心佛众生本无差别。不见有我念佛,不见有佛为我所念,才是大乘菩萨的念佛。并且因“三无差别”而后净土即在目前,因“三无差别”而后众生同生净土。念兹在兹,何念不是佛?何念不是心?
  当知念佛法门是佛所说的究竟成佛之道,而非只是自求往生的化城。念佛若能与法藏比丘的大愿相应,则念至一心不乱,乃至念而无念之时,即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自性光明,等同无量光寿。这就是往生,这就是净土,何必非要等到临命终时,四大分离之时,才能念佛往生。念佛以愿心承当众生成佛之道,以智慧荷担如来正法之妙,才是大乘菩萨的念佛。
  藕益大师说:“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念佛法门里许。”天台的圆顿三观,性具性造,一念三千;华严宗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融具德,一真法界,都在其中。华严、天台圆理的事事无碍,十界互具互融之说,谓称名念佛的功德。在于此真如绝待与念佛融通无碍,念佛与其他诸行又互相融通无碍。从心而言,一切诸法皆心;从色而言,一切悉皆是色,悉皆相即相入。
  就行而言,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相即相入。万行与念佛,自他之愿行交融,一多之功德互助,离二边而处中道,念念契合弥陀法身,声声流入一切智海,而得往生。“十界一念”意念佛所倾的一念,具十法界,具三千诸法,诸法在于心,心在于诸法,广狭自在,绝杂无碍,依此理念佛,即是大乘菩萨的融通念佛,圆顿殊胜微妙。
  念佛法门的殊胜圆顿之妙,正在于一心不乱念佛,一多互融,声声无碍,须臾即圆旷劫之行,刹那便成无边之功,亿百万遍,功德圆满,功德圆满,灭恶生善终无止,彼此互融,所有之行生无量之福,于临终际,离染浊缘,娑婆于当处幻灭,极乐于当处幻生。
  念佛法门的契理,因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实相的正印。持名之妙绝,更在于它的契机。持名一法,普被三根,广应群机。全在利乐众生。故可称大乘三究竟。因持名一法,上至文殊,普贤,下及五逆十恶,但能十念一念,皆得往生,可见摄机之广。又但得往生,便横出三界,圆净四土,圆证不退,位齐补处,即与观音,势至两大菩萨并肩。
  二、禅净不二
  念佛是无上深妙禅
  念佛直显禅净不二者,正谓《大集经》所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元代中峰国师说,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也。可知念佛不但是禅,且是无上深妙之禅,不须参空,当念即是。全体现前。念佛即是“自心现”。自心现谓是心是佛,本来一体,更不可求。自心现谓是心作佛,迷除智显,即身成佛。故禅宗认为佛在性中作,莫向心外求。
  是心是佛即马祖之“即心即佛”,“是心作佛”亦即禅宗下之“真参实悟”,能作佛者,是本妙明心;所做之佛,即佛即心,别无他物,故知,能念所念,皆念的浑然是一个妙明真心。能所不二,唯是一心。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明白本心,见自本性,亦是能否往生的关键之一。
  禅门古德常说念佛之人是“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问长安”。又如僧问洞山:“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又如有僧名慧超,问法眼说:“如何是佛?”答曰:“汝名慧超”。这等于说“你就是佛。”且道这与“一句佛号是佛,”“念佛之人是佛”,相差多少?
  临济禅师常说的,“孤明历历”,“无位真人”。念佛人乃缘放下,一念单提,这就是“孤”;清清楚楚,相续无间,便是“明历历”。“孤”即是《金刚般若经》的“无住”。明历历即是“生心”。故念佛即是无住生心。谁达此境,谁就是临济所称的“无位真人”。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即佛即心故,念念佛即是念念心。
  “无位真人”孤明历历就是正念诸法实相《楞严经念佛圆通章》说,念佛“不借方便,自得心开”,所谓“自得”正是不从外得,识自本心,自然圆成之意。所以藕意大师说:“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 诸法实相就是缘起性空,也就是诸佛法身。禅观以观照般若去体悟实相法性,这就是念佛。
  如《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明念佛”。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微妙的观心治心的禅观之法。在大乘见地上行持念佛之禅观,必须全提向上,一法不落。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是心,见心即见佛。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学佛信佛必念佛,念佛是学佛信佛。禅净不二同归方寸。河沙妙德只在心源。
  “心念心,心灭心,本心圆明合佛心;相观相,相化相,法相庄严还我相。”此偈是大乘禅净念佛法门的秘诀,学人仔细参悟,必有所得。
  三、实相念佛生一行三昧
  实相念佛之禅观是念佛三昧,也称真如三昧,也就是一行三昧。《文殊说般若经》云:“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专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河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又如《大集念佛三昧经》卷七中云:“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一行三昧的实相念佛是以般若空观为能相智,以一切智唯识为所观境,总摄一切法必唯识故,尽知法界无差别相,必般若空性故。般若与唯实在实相念佛中得到有机的统一,表现出念佛法门一行三昧究竟理趣的殊胜,一行三昧是三昧之王。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密。
  马鸣大士在《大乘起信论》中也讲:“念佛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佛祖经论皆盛赞一行三昧之法。《楞严经》说,大势至菩萨是以念佛三昧而成就道果。如经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都是以证明一行三昧是成就实相念佛禅观法中至为圆上的法门。实相念佛所含摄的禅观与方法就是一行三昧之法。实相念佛的实质底蕴就是一行三昧。佛法有三无漏戒定慧三学。一行三昧者禅定学也。三世十方一切诸佛,都是依无上妙禅定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要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禅净交融的实相念佛法门的价值与意义。要从体起用,从实相般若根本上坚持正念,正念相续,念念无住生心,就是禅净交融的念佛。佛是正觉者,念正即念佛。念正而念觉,念正即正观。一行三昧就是正观,正观诸法实相是真念佛。
  《佛藏经》云:“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念佛,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寂然无想名为念佛” 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实相佛法是修证自得的果地境界。念佛法门强调心愿行三资粮的重要性,是因为正信佛法是学佛的关键。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只有般若一昧的佛教才是圆融全体的佛教。般若是佛教各宗派的根本宗髓。明白此理是正信的前提。从理趣上讲,佛法显不二法门。若从事相上讲,又可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理事融通真法显现。念佛法门就是事理合一的典范。
  所以《大集念佛三昧经》卷起曰:“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念佛法门是总持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也可说都是念佛宗。中观般若以实相为念佛。唯识瑜珈以自心佛性为念佛,禅门以见性见心为无上禅观念佛。破执见性,见是佛性,是见本具佛心。禅净交融的心愿实相念佛,是行住坐卧都可行持的妙法。只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一切放下,观想俱绝,绵绵历历,无缚无脱,霎时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方知众生本来成佛。
  所念的佛和所愿生的净土,是实相般若;于佛而能念,于净土而愿往生,是观照般若;唯会得实相般若,而后能三无差别:也只有会得观照般若,而后才能一心不乱。净土宗是大乘,以般若为根本。实相念佛生无量一行三昧,为以中道为指南,不可偏执一隅。一切法平等故,方可得平等性智;一切如如故,方可得大圆镜智;于一切法善于思择,方可得妙观察智;于一切法如实体证,方可得成所作智。诸智圆成即是佛成。亦即是禅净交融实相念佛的果觉。以不生不灭之空观,行专一念佛,就是禅净不二的最上乘中道实相观,也就是实相念佛法,以期证得无生法忍境。

 
 
 
前五篇文章

蓝毗尼园的月圆诵经法会

認識原始佛教

净慧法师与陈云君谈禅茶,以示庐山禅茶会诸友

净慧大和尚在第三届禅文化夏令营闭营式上的讲话

孔子戒绝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后五篇文章

能海上师永怀录(2)

能海上师永怀录(1)

上师相应法略

为什么要学习《上师五十颂》?

金刚禅定的修止与修观,以及“止观双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