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瑜伽师地论解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瑜伽师地论解题〉
  --- 橘川智昭 〈瑜伽师地论解题〉 收录于 谦田茂雄、河村孝照、中尾良信、福田亮成、吉元信行编 《大藏经全解说大事典》 ( 东京: 雄山阁, 1998 ,pp. 435-436 )
  --------------------------------------------------------------------------------
  标题
  1579瑜伽师地论,亦称“瑜伽论”。
  成立
  AD 300-350顷。汉译系统谓弥勒作,藏传谓无著作。
  内容
  一百卷。系瑜伽行派根本论书之一。收集三至四世纪的印度小乘、大乘佛教研究,亦谈论吠陀、五明等,可说是当时学艺之百科全书。
  尤其特别说明瑜伽行者的境、行、果,极力主张阿赖耶识说、三性三无性说、万法唯识之道理。
  根据《瑜伽论记》n 1828等注释,其架构如下所示。
  受瑜伽师地论的论书有显扬圣教论(1602)、大乘阿毗达磨集论(1605)、摄大乘论(1592)、成唯识论(1585)、大乘庄严经论(1604)。
  同时解深密经成为瑜伽行唯识思想派的根本圣典。
  ...其后关于窥基的瑜伽论略纂(1829)、遁伦著瑜伽论记,是法相宗的六经十一论的十一论中第一的论书。
  全书分为五分:
  一、本地分(卷1-50),广说十七地之义。
  二、摄决择分(卷51-80),略摄决择十七地之要义。
  三、摄释分(卷81-82),略摄解释诸经之仪则。
  四、摄异门分(卷83-84),阐释经中诸法之名义差别。
  五、摄事分(卷85-100),明释三藏之要义。
  本地分中的十七地为(1)五识身相应地,(2)意地,(3)有寻有伺地,(4)无寻唯伺地,(5)无寻无伺地,(6)三摩呬多地,(7)非三摩呬多地,(8) 有心地,(9)无心地,(10)闻所成地,(11)思所成地,(12)修所成地,(13)声闻地,(14)独觉地,(15)菩萨地,(16)有余依地,(17)无余依地。
  中(1)~(9)系观三乘境,(10)~(15)起三乘行,(16)~(17)证三乘果,以此表示境行果之顺序。
  对后世的影响
  受瑜伽师地论影响的论书有《显扬圣教论》n 1602、《大乘阿毗达磨集论》n 1605、《摄大乘论》n 1592、《成唯识论》n 1585、《大乘庄严经论》n 1604等,与《解深密经》同为瑜伽行唯识思想派的根本圣典。
  学习瑜伽论是玄奘西游印度的目的,之后在中国,窥基著有《瑜伽论略纂》n 1829、遁伦著《瑜伽论记》n 1828。
  《瑜伽论》被列为法相宗的“六经十一论”中,十一论的第一位。
  关连典藉
  《菩萨地持经》n 1581、《菩萨善戒经》n 1582、《决定藏论》n 1584 为其部分翻译。藏译Rnal hbyor spyod pahi sa (Peking No. 5536)是完全翻译。
  注疏极多,有《瑜伽师地论略纂》n 1829、《瑜伽师地论记》n 1828及藏文注疏等。

 
 
 
前五篇文章

欧阳竟无:瑜伽师地论解题

试论《十二因缘图》的审美内涵

辽太宗引进佛教白衣观音像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上)

如何习修禅定

 

后五篇文章

瑜伽师地论导读

信心扎根——菩萨戒前言

禅定要略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下)

总摄一切真言的准提咒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