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下)
  /U Thondara Sayadaw 讲 大山脚佛教坐禅中心 译
  触觉的那一时刻
  我已经跟你们解释过四种触尘、四种色根和四种意识。今天我要给你们解释触尘、身根或触觉器官和身识。
  触尘有三大种类。即是火质、风质和土质。火质有冷热的性质,风质有流动的性质,软硬的性质为土质。
  身根或触觉器官有接受触尘的能力。这身根遍布全身除了指甲、头发和厚的外皮。当我人的身和尖利的物体接触时便会感到痛,这是触觉器官的作用。
  身识有两大种类。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另一种使人产生不快乐的感觉。当触尘和触觉器官接触时,身识因此而产生。
  触尘和身根为无意识的物质,身识为精神,所以在触觉的那一时刻也只有精神与物质。触尘和身根为主因,身识为结果。如果没有触尘和身根就没有身识的产生。身识来自触尘和身根的接触,而它是不能独立存在。当身识消失时我们不知道它的去处,在触觉的那一时刻也只有主因和结果。如果你不明白这道理,在触觉的那一时,你对精神与物质将会误解,例如说存感觉到软或硬、冷或热、流动或僵直时,是身识分别出来的功能。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真理,会误以为是我人、他或她在体验这冷热、软硬和流动僵直的性质,这是没有正见。
  自然界中能够和我们触觉器官接触的只有风质、土质和火质。但是我们时常误解这触尘把它当成是男人、女人或其他等等。有此见解即是没有正见。
  如果所接触的物体能够使我们起欢喜心,我们便会产生爱意和贪念。如所接触的物体不合意而讨厌之,便产生嗔念。在接触的那一时刻如果不能分别出那些是精神和物质,愚痴便产生。
  有时候当我们观察这接触的物体时,目的是要观察四大的性质,但是有时候因为集中精神不强,对这接触物体起了爱意,贪心因此而产生。如果此时注意这贪心,这贪心的念头便成为我们起观察的目标,这观察的心成为我们内观的智识。所以依靠观察这贪心的念头也能够得到内观智识。
  有时当我们在接触时,因对这物体不满意而起嗔念,此时必须观察此嗔念。这嗔已成为我们观察的目标,而这观察的心成为我们内观智识。
  触尘的意思广泛,包括身体的每一项举动,例如行、住、坐、卧。当我们在观察呼吸时,吸时能使腹部膨胀是因为有风质的流动或称为触尘。接受这膨胀的性质是身根或触觉器官,而能够分别出这膨胀的行动是身识。所以在知道腹部的膨胀和收缩时,只有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因风质和身根为物质,而身识为精神。
  膨胀的行动、触觉器官和身识三者当中,我们以行动为观察的目标,因为在那一时刻它 比较显著。但在此时,身根和身识也自然在我们观察当中。
  当我们要坐时,心先动念要坐,身体才坐下去。这念头是精神,这精神能够控制身体内的风质。因为有了这风质的支配,身体才能够站立或坐下。
  当我们在坐立的那一时刻,身体内的风质为触尘,能够接受这风质为身根,而分别出这风质的是身识。所以在坐立的那一时刻也只有精神和物质。三者当中,我们只依靠风质或触尘为观察的目标。所以在坐立时只观察这坐立的姿态。
  当我们要站起来时,心先起念头要站。这念头是精神,这精神是促成行动的主因。因为先有这念头,身体才能站立。所以这念头和行动成为我们起观的目标。能够接受这行动,是身根或触觉器官;而能分别出这行动的是身识或精神。所以在站起来的那一时刻只有精神与物质。在这种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只采取动作为我们修禅的目标,因为此时行动比较显著。虽然我们不以身根和身识做为目标,但是它们很自然的包含在观察中。
  我人的身体能够直立是因为身体内有风质支配著,身体的直立是风质的功能。这风质和体内的触觉器官是物质,没有意识的现象。能够知道和分别出这直立或风质是身识或精神。所以在直立的那一时刻也只有精神和物质。
  触尘的范围很广,身体的每一个举动都包括在内。当我们在走路时,我们注意这左脚和右脚的行动。虽然名为左右脚,但其目的是要知道这左右脚的行动,而不是注意这左脚或右脚。
  当我们在行禅时,左右脚的行动成为触尘,能够接受这行动为身根或触觉器官,而知道或分别出这行动的是身识或精神。所以在走动的那一时刻也只有精神和物质。
  如果在行住坐卧或接触时没有起观,不洁之心将会产生。如果在腹部膨胀和收缩时,分别不出来这是行动便是愚痴。能够分别出这膨胀和收缩是行动即是正见。
  当我们吸进气时,腹部便膨胀。这膨胀的行动是风质。腹部是世俗的真理。如果此刻把这行动(呼吸)当为腹部即是没有正见。
  初学者很难接受这真理,因为对腹部的观念很强。但习之不久,在行动的上升和下降的注意心强时,将会舍去腹部存有的观念。此时你将可以断除贪、嗔、痴和不正见之念头。
  当你在注意上升和下降的行动时,尽量注意在它的行动。但是有时候我们的注意心不强,对著这上升和下降的行动不能专一,时常被这腹部的观念所困。此时将产生不正见。如果我们在注意这上升和下降的行动时,没有联想到腹部的存在,这样我们能够得到正解。
  每当在站立时,如果只记得是身体的形状在支配对你,这是没有正见。你必须知道只有风质的支配才能使你站立著,如果你的注意心能够观察是风质在支配你的站姿,这是正见。所以在站立时要破除这形体的观念才能得到正见。
  每当你在走路时,必须注意这动作的上升和下降,右边(及左边)的步法。如果注意心保持在这行动上,这样(形体的)观念将不会产生,这名为正见。这时你已断除贪嗔痴和不正见。但是如果在走时,你把这动作误以为是脚在走动,即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我要给你分析,在走动当中,并不是只有左右脚的行动而已。还有其他八种物质存在即是:(一)软硬的性质或土质。(二)结合力或水质。(三)冷热的性质或火质。(四)色尘或彩色。(五)气味。(六)味道或舌尘。(七)本质。(八)行动。
  这以上八种性质不能个别分开来,它们一起呈现也一起消失,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在观察时不能把它们分开来。在这八种性质当中,如果其中硬软性质明显,我们把这物体称为土质。但是土质不能单独存在,还有其他七种物质的支配。
  所以当我们在行禅时,这左右步的行动是我们的目标。此时如果冷热比较明显,我们的注意力便移到冷热那处。这冷热变成为我们的目标。有时当把脚步放下时,发觉到它很沉重,此时水质比较明显。但是其他七种物质也包含在内,并不是只有水质的存在,只是他们不明显而已。
  所以当你在观察这腹部的膨胀和收缩时,不限于这上升下降而已。有时会发觉到他上升很长,有时很短。有时冷热无常,有时僵硬,因为这八种物体的性质不断的呈现。如果呈现的明显便能注意到它。但你每一个时刻只能注意到一种现象而已。
  有某些修行者,在观察腹部的膨胀和收缩时,心里念著无常、苦、无我,这种方法是不合适的。在观察时,你必须把注意力观察在这八种物质中而不是无常、苦和无我。当我们在观察腹部的膨胀收缩时,这行动是物质。它的变动即是苦谛。
  在谈话当中,我们可以说无常、苦、无我、五蕴、色尘和意识。但是在修禅时不要去思考这些,你只要注意在这八种物质的变化就够了,他们很自然的包含在里边。
  当我们在注意上升和下降的行动时,这行动即是风质,而这风质即是色蕴,而色总的存在即是苦谛。
  经过了这些讲解后,请你们记住在接触的时候,只有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如果把这些精神和物质误解为有我、你和他的存在,即是没有正见。如果喜欢这精神物质,贪心便产生。如果讨厌这精神物质,嗔已便产生。
  如果在触觉的那一时刻,能够清清楚楚的分明出每一个现象的发生,将没有不洁之心产生。
  识觉的那一时刻
  今天我要给你们解释法尘、意根和意识。法尘为思惟的目标,它没有形象,不能以眼、耳、鼻、舌、身来分别,只有精神能够分别法尘。
  根据论藏 Abhidhamma 的解释,一共有六种法尘。它们即是五蕴、十六种精细的物质、八十九种的识觉、五十二种心所、观念和涅槃。
  在进修内观禅时,涅槃不能成为起观的目标,在此我们不谈它。在八十九种识觉当中,四种道的知识(Mgga Citta)四种果的知识(Phala Citta)也不能成为起观的目标。我们也把它隔开不谈。在进修时,观念也是我们所要弃除的。
  如果我们隔开以上的几种法尘即涅槃、观念、道的意识和果的意识,剩下的只有五蕴,十六种精细物质、八十一种世俗的意识和五十二种心所。如果概述以上的各种法,我们可以进修智慧禅时,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两大类而已。
  意根为潜意识的精神。这意识如同睡眠时所呈现的意识。有时我们又把它称为睡眠意识。有时又把它当为生命的泉源。其实,意根、睡眠意识、受胎意识和临终意识都是大同小异。
  意识的范围很广,除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外,其包括所有的精神和心所。
  当法尘和意根接触时,意识便产生。三者当中,法尘我们可以把它当做物质和精神。意根和意识当为精神,所以在思惟的那一时刻也只有精神和物质。
  三者当中,意识比较显著,所以我们把意识当为修禅的目标。这意识和意根的产生依靠著物质的支配,亚洲人相信思想的产生来自心脏,西方学者却相信思想的产生来自脑,当他们问我那一种说法才是对的,我没有直接答覆他们,我要他们自己去考虑。
  其实我人身体包含著卅二种物体,其中有廿种为土质显著物体,十二种水质显著物体。这廿种包含著脑和心。如果说脑是意识的岗位,那么请你考虑是否心脏也能够成为意识岗位。
  依照世俗的说法,你可以把物体当做是心脏和脑。但是真理告知我们没有脑或心脏的存在。脑和心脏是由八种质体的组成,包括软硬、冷热、动静、组合体、色彩、味道、气味和本质组成。既然脑和心脏也是出这八种物质组成,那么请你考虑这组合体能不能成为意识的岗位。
  我这样发问他们:“当你在计划某件事时,心在那里?”他们这样答:“我们心在脑里。”我又问:“当你感到快乐或悲伤时你的心在那里?”他们会说:“在心脏里。”因此我告诉他们,心在脑里或在心脏里,并不重要,因为真理告诉我们根本没有心脏和脑。
  如以世俗的说法,心脏和脑是存在的。但是在进修禅观时,这些并不需要。我们只要知道那一些是意识的现象和那些是无意识的现象。佛陀并没有说心脏和脑为意识的岗位。世尊只说“Vatthu Rupa”为精神的岗位。Vatthu Rupa意为物质的组合体。
  每当法尘和意根接触时便产生意识。这意识和意根的产生是依靠在物质基础上。
  每当意识产生时,如没有把它当做意识而已,你将以为是“我在思惟”,这是没有正见。
  当思惟产生时,如果不能认清它是意识而已,即是愚痴,如喜爱这思惟的产生即起贪念,如讨厌这思惟不断的产生即起嗔念,因此在思惟产生的那一时刻,如果不能了了分明,很多不洁之心将会产生。
  但是每当思惟产生时,你能认清它是思想、妄念、记忆或是幻想。当你在这样观察时,这思惟便成为我们起观的目标,而这注意的心便成为我们内观的智识。所以依靠起观这思惟的变化也可以使我们得到内观智识。
  当你的注意心在起观这思惟时,没有不洁之心可以产生。所以每天在思考、回忆、幻想时,必须念念分明。这方法即是如何在思惟产生时起观。
  今天是我给你们避静课程的最后一天,这期间,我已解释过六根、六尘和六识。其中前五根为物质,而第六根或意根为精神。这段期间,我给你们理论的解释而已。从理论当中,你们可以得到听来的知识和思考得来的知识。
  但是只听闻我的解释不能够使你们得到体验得来的知识,我只能帮助你们前两种的知识而后者必须由你们自己去求得,你们的责任是要去实行和学习方能领悟这些佛法。你们必须去起观六根所呈现的每一种现象而得到这些知识。
  今天我讲到这里为止,希望每一个人都平安快乐,精进于内观法门。(本文摘录自《弘法于马来西亚》。内容系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Mahasi Sasana Yeiktha的U Thondara 法师受邀到马来西亚修禅避静时所演讲的部分内容,原译文有一些错误经编辑更正。)
  (1993.9.《新雨月刊》第70期)

 
 
 
前五篇文章

禅定要略

信心扎根——菩萨戒前言

瑜伽师地论导读

瑜伽师地论解题

欧阳竟无:瑜伽师地论解题

 

后五篇文章

总摄一切真言的准提咒

心想事成满愿准提咒

终南山净业寺领众禅修暨迎请续藏经法会(图)

道绰禅师略传

戒律性称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