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佛教的临终助念 /知 放 在台湾长大,生活在台湾的佛教徒一听到“临终助念”,就以为是净土宗的人,去为他们快要逝世,快要往生的人助念阿弥陀佛,帮助他请阿弥陀佛来接他往生极乐世界。 但是佛陀一直教导在这个世界,在当生证悟,不受后有,不再投胎、出生,不必等死后才到别的世界去,求证无生。既使在临死之前,也提醒放下任何恩爱、黏著,并且符合三法印(无常、苦、无我)的教义。不要因姑息而放弃对正法的提醒。若是称佛名为“无量寿”(“阿弥陀”之原义)会使众生误以为此佛永远不会死,或生到那个世界就不会死,而违反了“无常”法印;“极乐世界”之名也容易模糊“苦”法印的认知。 念”是心中所想的念头、心念。念头有强弱,心念有正邪,当一个人快要逝世,临命终时,正念微弱,须要补强,或心念不正,须要改正,才能使他死后生于善道,生到幸福的地方去。这就是善知识为人以正法临终助念。 《杂阿含1122经》(佛光版874经)佛陀谈到在家居士应如何教化临命终时的在家男女居士,帮助他们使心念由弱转强由邪改正。在这经中,佛陀并没介绍他方的什么佛,及教临命终者持念其佛名号,以求生净土去。今将此经摘要语译如下: 佛陀告诉难提居士:“若某居士有智慧,应当去其他也有智慧而正在生病、痛苦的男女居士的住所,以三种能使法身复稣、正念增强而从苦难中得救的方法,教导他,说:居士!您对佛陀应有不动摇的信心,对正法及僧伽也应有不动摇的信心。以这三种能使法身复稣,正念增强的方法教导后,应当再问说:您会回顾、眷念、思恋父母吗?那生病或临死的居士若有爱恋父母的,应当教他舍弃爱恋之心,应当告诉他说:若回顾爱恋父母,病就能好,命就能活,才有效用,但是目前您并不能由顾恋父母而使病好起来,使命复活起来,那您顾恋父母有什么用呢?如果他说不眷念、思恋父母,应当赞叹他心念正确,并表示随喜他的聪明。 应当再问他:您对妻子、奴仆、钱财、种种物质有顾念、爱恋吗?若说会顾恋,应当教他舍弃顾念、爱恋之心,像舍弃顾恋父母的方法一样,如果他说不顾恋妻子、奴仆……就向他赞叹、随喜。 应当再问他:“您对人间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有眷念、爱恋吗?他说有眷念、爱恋,就应当向他说:人间的五欲臭恶、不净,是会败坏、生臭的东西,不如天上的胜妙五欲的好。应教他舍离人间的五欲,教他立志愿得天上的五欲。如果他说:内心已经远离人间的五欲,早已眷念、志愿天上的胜妙五欲。就赞叹他聪明,随喜他看得破、放得下人间的五欲。 应当再和他说:天上的胜妙五欲,不能长久,会带来痛苦,最后归空,是含有灾患,会渐渐变坏的东西,还有多种色界天胜过欲界天。病苦或临命终人若已舍离顾念欲界天,换顾念色界天,就赞叹他聪明,随喜他对欲界天看得破、放得下。 应当再教导病苦或临命终人说:色界诸天也还是不能常存,也会变坏、死亡,另外还有诸行寂灭的涅槃,得到出离诸苦之乐,您应当舍离色界天,希望得到涅槃的寂灭之乐,这才是最上等、最胜妙的!如果他已舍离色界天而乐于得到涅槃,就赞叹他聪明,能知道色界天还有身体的过患,随喜他对色界天看得破、放得不。 就像这样,难提居士,那些已超凡入圣的佛门弟子依先后,有次第的教导他们,使他们止于涅槃(不“留惑润生”而停留在往涅槃的半路上,也不“倒驾慈航”又再到三界六道中去受生、受苦)。如百岁寿命的比丘,得解脱、涅槃。” 按:禅七即七日热诚专心地作身心观察,念念分明于行住坐卧,使未调御的身心得到调御,未解脱的恼乱心得到解脱,甚至长期作身心触、受的观察,而见到五蕴的空相,见法、涅槃。参加七日禅修学员,各有所得,披露于此,愿能法味交流,激励更上一层楼。 (作者本名:释道严) (《嘉义新雨杂志》第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