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共前行与皈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共前行与皈依
  为了听闻教法,我们首先要生起如同一切显密经续上所说的正确发心。它最主要是强调我们要具足为众生而成佛的大愿。在佛陀为不同根器众生所传的一切法中,以下所教授的是所谓的加行法或基础教法,它分为外与内,亦即共与不共两部分。
  共加行法
  刚刚开始时,要知道信心是我们在道上的主要原动力;在每一座开始时,我们应观想对面的虚空中,或者在我们的头顶上,有自己的根本上师现以莲花生大士的身形,智慧绚烂、慈悲微笑,安住在一团巨大的虹光中。然后我们以强烈的虔信心连说三次“喇嘛千诺!”意思是:“莲师您了知一切!我在您的护佑中!” 并请求他加持我们在此难得的一生中,能够成就圆满通路的完全证悟。随后,光从莲师散放出,遣除一切无明恶业,使我们充满加持力。然后我们深思于外或共的加行法上,此外加行法共有六个主题。
  共加行法
  1)人身难得--思之能令我们转心向法。
  2)死与无常--思之能令我们了解修持佛法的迫切性,并激发我们努力精进。
  3)业力因果--思之能令我们清楚的了解业力法则的运作方式。
  4)轮回是苦--此教授帮助我们了知轮回的染缘必定是苦。
  5)殊胜解脱--以使我们了知藉由教法的领受和修持, 我们能够使自己解脱轮回,并究竟地达于无上的全知圆觉境界。
  6)追随上师--以了知为达上述境界,我们必须依止一位精神老师的加持与教授。
  在深思这六个主题后。随之应修大家通说的“拿卓”NGONDRO)或“加行法”,但当我们说“加行”时,并非强调这些修法是较不重要的。基础是建造一栋坚固房屋的首要条件,在佛法的修持上亦同。修加行法不仅是在累积数字,否则即使你已叩了十万拜大礼拜,以及五前行法每一种都持满了十万遍,也无济於事。
  加行的真正重点,是利用这个人身,使其成为行者达到解脱的稀有机缘,并了解如此做的急迫性,对娑婆世间的环境所制造的只有痛苦这个事实,生起强烈的信心,且了解痛苦源自业力--恶行之效应。如果这四种思惟真正地植入行者的生命中,那么加行的主要重点便已被了解。你不应仅是思考它们,而是要能在你的生命中去体验。真正的基础修法必须是在它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时才算。
  不要以为“加行”只是一种低阶、初学者的修行法,或以为它不如“大手印”、“大圆满”深奥。事实上,因为它是一切修法的地基,有决定性的重要,把它安排在刚起修时正是一点也不错。假如我们直接去修所谓的“主修法”。而没有加行的准备,那么它将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因为我们的心尚未被驯服而难以控制,且尚未准备好。它就像在一个冰湖上建造一所美丽的屋宇般--无法持久。
  生起对轮回的强烈出离感,是为了导引行者逐渐步向佛的境界。佛法的修习在刚开始时是会有点困难,但只要行者坚定的走下去便会变得愈来愈容易。而世俗的活动在开始时,是相当容易且喜悦的,但长久下去便会带来愈来愈多的痛苦。
  在一切修法的步骤中,我们必须在心中清楚的保持着――我们是为一切众生而修法。“一切”并不是特定数目的众生,因为众生之数如虚空般的无限,如果我们回向我们每一个善行以利益一切生命,如此,这些善行的利益将会长久且增长,直到我们成佛为止。为一切众生的缘故而修行之愿,事实上是成佛的极重要根本。
  这个加行法包括了一些文句的持诵。以下便是第一部分:
  “喇嘛千诺!
  如今我已拥有了难能获得且如此重要的这些自由与天赋,
  愿我籍着忆念宇宙与生命的无常而唤醒自心。
  令我真正地自三界的苦海中解脱。
  没有何者当为何者当舍的迷惑,
  愿我于道上坚忍不屈。”  
  在例如“龙钦宁提加行”等其他加行修法中,法本上念诵的都比这要更为详细。但不管是哪一个法本,光是嘴巴念念都不会有太大帮助。在念诵时我们必须不断地醒觉于法本的意义与目的。必须要改变的是我们感知外在世界的方式。我们要真正的相信,一般娑婆的境界除了痛苦外一无是处。我们必须不断地将时间冷酷无情的变迁推移,与死亡的迫切――无常,置于心中。我们必须去留意我们的行为,决不忘掉因果业力,而认为那不重要。我们必须承认解脱的必要,与为达解脱而依止精神导师的必要。然后此教法的真实意义,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共加行
  加行的内部分,是以皈依――入道之门开始。
  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三种稀有且殊胜者”,即佛、法、僧三宝。承认这三宝的价值是很重要的。佛宝的特质以“三身”展露。其中“法身”或“绝对身”以法界体性智(绝对广阔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absolute expanse)、大圆镜智(如镜之智,the mirror-like wisdom)、平等性智(平等之智,the wisdom of equality)、妙观察智(一切分别智,the all-distingushing wisdom)、成所作智(一切成就行动之智,the wisdom of all-accomplishing action)等五种智慧展露它自身。五种智慧现以报身佛的五部族――即五方佛,五方佛在其佛土持续地为其菩萨眷属们转法轮;他们为凡夫而示现成如释迦牟尼佛等可见的化身佛。
  法宝是佛陀为一切众生所作之智慧表达。
  僧宝是由一切修持佛陀所示现之道路者所组成。
  内在的三宝是指三根本:上师是加持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空行是圆觉事业的根本。虽然名相迥异,但三根本与三宝毫无分别。上师即佛、本尊即法、空行与护法即僧、就极内层而言,法身是佛、报身是法、化身是僧。
  作皈依时,我们观想在自己前方是皈依的对象。我们不应认为外在环境仍是普通或不净的世界,而是要把它当成一处清净的佛土。那儿一切圆满,有着满愿树、甘露湖、黄金大地与珠宝山;所有的声音,即使鸟鸣、树叶的沙沙声都是诸佛的心咒与赞颂。单单尝到如甘露之水、便能引生起甚深禅定的境界。在此净土的中央,观想一棵不可思议的满愿树,充满盛开的花朵,金树由珍贵的物质所组成:珠宝的主杆和支杆、黄金之叶、果实和花朵由种种不同稀有珠宝所成。在支杆上吊着成串的珊瑚、珍珠、琥珀、土耳其石等等。还有些微小的铃,它们清晰的音调发出佛法之声。
  满愿树有一主杆和四支杆。在中央主杆之上是一个由多种珠宝所组成的宝座,由八只无畏狮子所支持着。在宝座上是一朵多彩莲花,其上为日轮与月轮。月轮上有一圈光明广阔的虹光,而我们那对他有强烈自然虔信心的根本上师,以稀有珍贵的莲花生上师身形,笑容灿烂、充满智慧与慈悲的安住其中。在虚空上方,是从原始佛普贤王如来直到莲师他自己的三种传承一切上师,一个排在一个下面;旁边则是一切行者感到有信心的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传承的一切伟大上师。
  关于四个主要支杆方面,前面支杆上是释迦牟尼佛,被此贤劫(the fortunate aeon)的一千零二佛所围绕,诸佛均身着三法衣,具足圆满佛陀的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如顶上肉髻相、手掌幅轮相、足底千幅轮相等。
  在右边的支杆上是佛的八位心子――文殊师利、观世音、金刚手等八大菩萨,与其他大乘的所有菩萨。他们以五头冠上的调挂饰带(the ribbons hanging from the diadem)、舞用彩带(the scarves of dance)、肩部背心(the shoulder shirt)、法裙(the shirt)和腰带(the belt)等五种丝绸服饰与头冠(diadem)、耳环(earing)、三排项链(three rows of nechlaces)、臂环(armbrocelets)、手环(wrist bracelets)和踝饰(anklets)等八种报身的珠宝庄严美丽地装饰着。八大菩萨是立姿、面向前方,准备去利益众生。在左边支杆上是最高贵的小乘僧团,有舍利弗(shariputra)与目健连(maudgalyayana)――尊贵佛陀的两位主要弟子所领导,伴随着十六阿罗汉,八大sthaviras和所有小乘的僧众,以不同的禅定坐姿坐着,手持钵与行脚杖。
  后面的支杆上是三乘的一切经典,完全面向我们,美丽地安放在一个珠宝的龛中。它们自然地发出梵文母音和子音的声音,如般若波罗密多与一切大乘经典教法之声。这些经典象征着佛法的承传――写下的教法自身,以及佛法的证悟――圆觉的特质。
  环绕在虚空中和支杆间的一切,是像云般的六种等级密续之忿怒尊,以及勇父、空行与护法。男性的护法,如恭波宁玛(gonpomaninig)、累等(lekden)、四臂大黑天、六臂大黑王、桑耶寺守护神多杰累巴(dorje lekpa)、罗侯罗(rahula)等,都面向外地挡开我们修法的障碍;而女性的护法如一发母(tseringma)等,都面向内以防止加持与成就漏失到外面。
  所有这些本尊与精神导师们充满了整个虚空,如同倾巢而出之蜂群般。他们应被观想的十分清晰、透明、生动,好像由彩虹光所做成的,散发出智慧、慈悲和力量。
  我们想着自己站在皈依对象之前,面对着它。在我们的右边是此生的父亲,左边是母亲。后面是一切六道众生,前面是所有我们感知的敌人。我们引导着他们一起向皈依的对象,以身顶礼以示敬意;以语持诵皈依文,以心产生对皈依处的全部信心。
  我们必须以大乘的广大态度而皈依,不仅为此生皈依,而且要直到我们臻达圆觉;不仅为了我们自己,而且是为安立一切有情众生于圆觉中而皈依。
  实际上持诵的句子是:
  “礼敬!
  直到我与一切众生成佛,
  我皈依三根本。”
  在修法中,如同在根本仪轨的教授中所诠释般,我们在此持诵之四句文中,亦已包括两行是菩提心。在大礼拜时,必须同时持诵此皈依祈祷文,二者各十万遍为圆满。
  在每一座修法最后,我们观想智慧光从整个皈依处放出,触及我们自身与一切有情众生,净化我们所有的痛苦与障碍,并且在我们的心中引生智慧。然后我们自己和一切众生,就像一块投向鸟群中的石头般地飞向皈依处,而使我们全部融入莲花生大士之中。接着,上师、本尊、空行与护法们化光融入莲师,莲师即为一切诸佛之合集变得更加光辉灿烂,耀眼地安坐在空中。最后,如同彩虹在空中消失般,莲花生大士他自己融入空性、光明的空中。在此境界上安住一段时间。
  此广大的空性、光明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自心本性。安住在那彻底的纯一中,将使行者了悟心的本然空即法身;而其展现――光明或智慧,即是报身;其化现――遍布之大悲,那是化身。如此,行者将了悟到皈依的对象――三宝,即是行者自己,此外无他,那不过是行者心中的自然呈现罢了。这就是究竟的皈依。
  有三种殊胜的方法必须被应用在皈依以及行者其他的修法和行动上:首先,行者必须有为一切有情众生而修的准备;第二,行者必须完全专注于修法上;最后,行者必须为一切众生回向。
  此处之前行准备,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皈依。主要的部分是要具足对佛、法、僧、上师、本尊和空行的完全信心,而专一的皈依。所谓信心意指,即使行者遭受冷、热之苦,即使行者为疾病痛苦或不悦所缠,也要一直依止三宝和三根本。就算在生命的危险时刻,也不可能舍离他们。如此行者的皈依才是衷心无伪的。
  已皈依完全圆觉的佛后,行者不得再向天界的众生、财神或大力之神、自然的力量、精灵、星宿、山神等皈依,因为他们全都未超越脱离轮回。由于佛像和画像是佛陀形象的再现,故行者必须敬重这些佛像――哪怕只是佛像的一个碎片,并且要把他们放在一处明显、干净的地方。
  已皈依佛法后,由于佛法的根本是想要去利益众生,因此行者要放弃任何对其他有情之暴力。经典承继了佛法并能引导行者成佛,故不论世出世间之书均不得跨越,行者甚至要避免踏上任何文字――即使仅仅是一个字母,因为它可能成为佛陀名号的一部分。行者不可随便对待书写工具或把它放在肮脏处,而要把它放在高处;或在必须丢弃时,将它焚于净处。
  皈依僧后,行者应避免和那些见地与生活方式完全违背佛法的人合作。行者应对小乘的男女出家僧尼,于大乘的菩萨僧具足信心和敬意。
  简而言之,皈依的精要所在是对皈依处有完全的信心,无论自己生命中所遭受的环境是好是坏均能无悔。如果行者遇到善乐或适宜的环境,应认为它完全源于三宝的慈悲和加持。行者应心存感激并将此善乐回向一切有情众生,愿他们悉能同享此乐。如果行者遭遇困境、生病、穷困、被批评、嘲弄,行者要想想自己在过去无量生中所犯之错误行为,足令自己投生下三道!但籍着上师、三宝的慈悲与行者对他们的强烈信心,因此,今天籍由疾病与困境的体验,便清净了这足以投生下三道之业力。行者应同时祈请“籍我此痛苦,愿我代一切此刻正忍受着同样困境的众生受苦。愿此困境助我於成佛道上进步。”
  行者必须维持自己的一切日常活动,均依止於皈依处。例如,在晚上,观想一切皈依对象正排列在你的头上,光耀且透明,在你的心中充满着信心而入睡。当你走路时,想着皈依处在你的右肩上,而你正诚敬的右绕着它。进食时,想着你正供养食物中的第一口的部分给三宝,然后吃下剩下的部分,当作它已被加持过。当你穿新衣服时,第一念便供养给三宝。
  若你具有全然的信心,便不难得到三宝的加持。若你不具信心,你便将自己隔绝於加持之外。太阳光普照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然而只有籍着放大镜将它们聚集,你才能令干草生火。同理,若你已有信心的放大镜,那么上师的加持力将在你心中燃起。
  信心有不同的层次。首先,当你一听到三宝的特质和佛陀、大成就者的生平时,行者的心中便充满的清楚的喜乐,并且改变行者的认知,这是所谓的“明显的信心”(clrar faith)。当想到他们时,便使行者充满了要去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特质和自己去获得这些特质的强烈渴望时,这就称为“渴望的信心”(longing faith)。当籍由修行,行者获得了对教法真理和佛陀圆觉的全然信心时,这是所谓的“信赖的信心”(confident faith)。最后,当信心已成为自己极大的一部分,即使在生命危险时也不可能放弃它时,它便已转化成“坚定不移的信心”(irreversible faith)
  信心是佛法修持中超越一切的基础。任何修法――即使是大手印、大圆满皆需要皈依中的信心去支持它。皈依是开始的基础,但如果你了解其深层意义的话,它就是去了解佛陀的究竟目标。因此,从今直到成佛为止,皈依应成为行者修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前五篇文章

关于根本上师与三恩上师

藏密礼赞法要:『全身顶礼』与『五体投地顶礼』之别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以《安般守意经

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

理则顿悟 事须渐修──论“禅”的悟修与顿渐

 

后五篇文章

积集资粮的意义与修供曼扎

虔心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

三身本具的禅修方便

圣救度母

什么是密宗的五正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