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试谈持名念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试谈持名念佛

持外
  作者持行,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念佛法门,又称为净土法门。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告舍利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名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亲直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持名一法,原为净宗修行途径之中坚,因其重要,故特将各种念法分别详述于下。
  高声念:念时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大有音若金石,声满天之慨。此种方法,虽然稍嫌耗气喉哑,不能持久,但是它能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行者念佛时,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时,猛一提起精神,高声朗念,顿觉头脑清醒,正念恢复;仍旧有无穷活力,强大作用,并且会使闻声之旁人,亦生起念佛之心。昔永明延寿禅师,在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觉其声音发天乐鸣空,高朗嘹亮,所用的就是这种念法。
  默念:念时声音不大亦不小,甚为中和,行者一面念,一面用耳听,不论四字念还是六字念,效力至大,故以金刚喻之。盖金喻其密,密则不为外境所渗入,刚喻其坚,坚则杂念无不破,在各种念佛方法中,独此最为常用。
  觉照念:念时一面称佛号,一面回光反照自性,所以眼前虚灵超拔,但觉我心佛心,我身佛身,凝成一片,光奕奕,圆陀陀,境界辽阔,充塞十方,所有山河大地,房舍器具,一时顿失所在,乃至自己四大假身,亦不知落在何处,如此则报身未谢,已证寂光,佛号初宣,便入三昧,以凡夫身,预佛境界,无有比此更捷者;可惜非上上根人,不能悟而实行,因此念法必须通达教理。
  观想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面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手摩我头,或衣覆我体,或再观想观音、势至,侍立佛旁,诸圣贤众,围绕于我,或者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花开鸟鸣,宝树罗网,光辉庄严,如观想真切,即身便可游于极乐国土,如不真切,亦可作为念佛之助缘,使净业易于成办。倘久观令熟,平时已在心目中,存留甚深印象,一旦身体衰谢,此方尘缘,不复牵累,则极乐胜景,便一齐现前了,但此念法须在寂静处方可有郊。
  追顶念:念时用上面金刚念法,但将字与字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其紧密,形成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间隙,所以名为追顶念。因为追顶紧密,不留间隙的缘故,杂念便无法乘机楔入;此因念时情绪紧张,心口并进,正念的威力,盖过一切,故能使无明妄想,暂时归于沉寂,所以此种念法,效力至大,净业行人,多采用之,但是此念法只可暂用,不可长时用,以免伤气。
  礼拜念:念时一边念一拜,或念一句后拜一拜,或不论字句多寡,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成为念拜并行,身口合一,再迦上意中思佛,便是三业集中,六根都摄。这样则吾人身体上,所有能发生作用的器官,全部都用在念佛上,更没有空闲时间,能再涉及念佛以外之事,或念佛以外之念头了。所以此法是特别精进,效力特别大,惟是拜久则身劳身喘,故只宜兼用,不宜专用。
  记十念:念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拔过一粒念珠,或用三三三一制,或三二三二制,皆于第十句念结后,拔过一珠。如此心中即要念佛,还要记数,不专也要专,若不专心时,则数目便错乱了,所以此一法可算是强迫专心的方便法,贵在恒心。
  十口气念:念时但用追顶法念去,不论佛号多寡,但以尽一口出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势须抽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时,我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此系专为每日工作忙碌之人,而特设的方便法,大约念完十口气,保须五分钟左右,每日只须念过十口气,使能往生净土,所以纵使极忙人,也能做到。此是根据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生,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文而设;因为佛愿甚广,而净土法又最切实,所以虽仅十口气念,临终时佛亦必来迎也。
  定课念:念佛最怕的始勤终懈,无有恒心,故古今行人,每将念佛一事,定为按日功课,只要日日实行,便是道心不退。佛号多寡,规定时可以不拘,古人有每日定十万、七万、五万佛号,皆为常有之举,可见其精进。总之,此事当斟酌环境,及自身力量,定为功课,既定之后,无论如何忙法,也要把它念完,否则次日即当照补,养成习惯。若起初藉一股勇气,定得太多,以致后来做不到,则不好,若定得太少,则近于懈怠,亦不好,所以在决定之时,是要细加斟酌的。
  四威仪中偕念:行者净种纯熟,则念佛自会精进,由于勇往直前的结果,便不以定课满足,在定课之外,不论日里夜里,除睡眠外,几乎无时不刻不念,这便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念,久之成为习惯,则一句弥陀,永不离口矣!这在古人往生传中,就比比皆是,有位王打铁,便一面打,一面念;这大都可作吾人之借鉴,果能做到这种程度,则决定往生。
  念不念皆念:上述四威仪中皆念,是功夫成片,此处念不念是实相念佛,照题目即是说:不论口念;或口不念,而心中皆是在念佛。这样说起来,口念时心中固然是在念佛,即使口不念时,心中也是在念佛,这就是念而无念,持名念佛观想,观像同时俱足。由以上可知,种种方法都不离持名,故《阿弥陀经》专廛持名一法,实以持名一法,是法中之王,经中这要旨,成道之根本。
  净土持名一法,下手简易,只念一句佛号,人人能行,但往往由于太简易,反而使学人不老实。若能念到一心不乱,念得三昧成功,必须要经过一段工夫,要像我们穿念珠一样,不可间断,一根到底。念佛也要如此,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唐朝的白居易对修持念佛非常诚恳。他说:
  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事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
  坐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我认为念佛的人,应该要像白居易那样,诚心诚意放下一切,持名念佛,没有不成功的。一心念佛。可谓十方诸佛苦口婆心,彻底呈露之妙端。
  
  参考书目:
 
  1、《佛说阿弥陀经》经文
  2、《永明延寿禅师全集》
  3、《弥陀经》第十八愿
  4、《白色居易居士集》
  5、《佛学概要》明旸法师编

 
 
 
前五篇文章

学戒随感

“唯识观行”与思惟结构之改造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脱文”考辨

《晋莲宗初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序

《俱舍论》界根二品分析

 

后五篇文章

嵩山访禅记

为禅宗南宗争得正统地位的神会

园瑛大师与禅学

中国禅宗研究论著汇要(3)

中国禅宗研究论著汇要(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