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宗学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美国净宗学会简介
         一九九四年净土法门法师讲于 Cupertino
  我们很欢喜见到美国净宗学会的新会址。中国人来到美国弘扬佛法,这麽多年中,我们所见到的皆是非常艰苦。目前几乎尚有一半的佛教团体,还是利用家庭住宅作为会所。美国净宗学会也不例外,初成立时,也是以杨一华居士私宅作为临时会址,直到今年才有一个正式的会所,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一桩事。
  顾名思义, 净宗学会 当然是专修专弘净土宗的社团。古代净宗的社团多称 莲社 ,所以古代莲社几乎遍布中国每个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年夏莲居居士会集《无量寿经》圆满之後,他老人家提倡 净宗学会 。这个名称非常具有时代性。佛教是佛陀对於一切众生最圆满、最殊胜的教育,但在这两三百年间,佛陀教育演变成了宗教,这是很不幸的事。夏老居士提倡「学会」,其用意是正本清源,诚如孔子所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 。因此,符合於现代社会组织,采用 净宗学会 来推动佛陀教育,特别是净宗的教育非常适合现代人修学。现代人由於工作繁忙,一般人生活压力都很重,没有很长的时间深入经藏。
  佛法的十个宗派中,唯独净宗依据的经论最少,原本只有三经一论 。第一是《无量寿经》。此经可说是净宗的概论,不但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其中有不少理论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有许多宝贵的教训,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社会祥和、世界大同。经典虽然不多,其内涵则包括整个佛教教学。第二是《观无量寿佛经》。经中主要说明三桩事:第一是净宗的理论,第二是修学的方法。此方法是专指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过去讲 往生 ,现代新名词说 移民 。我们从这个世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名词也要变更一下,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印象更深刻。第三是说明九品因果的关系。这是期望於今生移民极乐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的。第三是《佛说阿弭陀经》。佛在这部经中,四次劝导我们移民到西方净土,真可谓苦口婆心。这是最高的智慧、最聪明的选择。
  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这部论典是天亲菩萨读《无量寿经》的修学心得报告,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模范。论文虽然不多,但是他确实是将三经融会贯通,以二十四首偈颂表达,言简意赅,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圆满。再者,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华严经》之《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後,称为 净土四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确实与净宗关系异常密切,《无量寿经》第二品品题就是“德遵普贤”。世尊在无量寿会中,多次提到普贤菩萨行愿,使我们知道西方世界确实是普贤菩萨法界。魏源选这部经附在三经之後,他的见解非常正确,我们看了很欢喜。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之後,成为 净土五经 。净宗经典,至此可说是有了圆满的定本,就是 五经一论 。印光大师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列入净宗主要经典,当初我感觉到很惊异,但是仔细观察,的确很有道理,无怪乎夏莲居编的《净修捷要》中,尊称大势至菩萨为 净宗初祖。
  大家都知道,东晋庐山慧远大师是净宗初祖。在中国建念佛堂,提倡专修净土,慧远大师是第一人。夏老称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人,使我想到,大势菩萨的确是在遍法界倡导专修专弘净土的第一人,所以他是 法界净宗初祖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第一部所说的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末後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所以普贤菩萨应该是 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 。因此,净宗有三位初祖: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国初祖。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真的是言简意赅,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这二百四十四个字将净宗的精义包括无遗,最难得的是提倡专修专弘,教我们念佛的方法非常精要,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且讲到功夫效果也说得简要详明,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这是念佛的方法与功夫效果,皆是最上乘的,即使禅宗、密宗也不能跟它相比。所以在现代,净宗经典最少、内容最丰富,修行最简单、最稳当,费时最少,而成就实在不可思议。
  十方诸佛如来极力弘赞净土,《无量寿经》、《弭陀经》上皆可见到。历代祖师大德的宣扬,不仅是净宗,宗门教下选修净土的人非常多,近代天台宗的谛闲法师与 虚法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皆是。虚云老和尚最後的开示录,是他一百一十七岁时所说的,这本小册子里,几乎百分之九十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具慧眼的大善知识,他没有宗派的成见,一片慈悲,皆是为了利益一切大众而说出真实法。
  夏老提倡「净宗学会」之後,在中国并没有组织。至於净宗的状况,我们也不很清楚,直至我到大陆访问,见到夏老的学生 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才把这段情形详细告诉我。同时劝我能在台湾、在海外普遍宣扬,使「净宗学会」能普遍成立。
  「净宗学会」与其他道场的组织不一样,如佛光山的佛光协会,它是一个组织,每个地方皆有隶属的分会,慈济功德会也是如此,相当於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净宗学会」则每一会皆是独立的,与古代「莲社」的性质完全相同,皆是依据净土五经,会与会之间可以有联谊而没有隶属关系。因为我们同修净土,所以在精神与物质上,彼此有相互支援协助的义务。
  我们在台北有「华藏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这两个组织经常不断的印送佛书、善书。所印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并不限於净宗,只要是正法,我们都乐意印赠。所以任何宗派,只要是正法道场,与我们有联系的,我们都很乐意帮助他们。
  最近几年我们到大陆的次数多,对大陆赠送佛书、善书,数量很可观。去年韩馆长发心对大陆赠送奖学金,这是很难得的善行。现在每年申请的学校不断增加,目前有十个学校接受 华藏奖学金 ,明年则希望能增加一倍以上。这对大陆的学生多少有些帮助。当然,对於佛法在大陆的弘扬与推动也有很好的影响。
  当前大家都能意识到,「伦理、道德」被漠视,造成社会的动乱不安。如果要设法对治,还是要靠教育工作。若以儒家的教育,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古人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所以,一个良好教育环境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佛教教育比其他教育效果显着,所以极力提倡佛陀教育,现代是个好时机,也是当务之急。
  在此地,杨一华居士领导诸位同修,大家勤奋努力,自己从净宗教育的修养得到真实利益,这种利益就是向社会广泛推动的原动力。他们何以这样热心的去做,皆是因为自己得到好处,所以希望将此利益与大众共享,这就是佛家讲的慈悲精神。我们看了非常欢喜,很值得赞扬,希望这种精神能发扬光大,带动全美净宗教学的发展。不仅是在美国的中国人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更希望能影响美国人。佛教在美国最重要的是度美国人,正如两千年前佛教传到中国,印度的高僧大德是来教导中国人,而不是教导印度侨民。
  我们必须懂得这个意义,发扬祖师大德大慈悲的弘法精神,普度众生,如此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今天有这麽多同修聚会一堂,我深信美国净宗学会的前途无限光明。
  
         二、淨宗學會緣起(淨空)
  大覺世尊,愍念有情,示成正覺,隨機演教,雖有大小權實之異,要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成佛而已。然末世眾生,業障深重,智淺福薄,知識難遇,未能直下暢佛度生本懷。於是特開普度一切眾生,當生成就之淨土法門。昔南昌梅大士云:果能受持,如說修行,不但拔將來之苦果,實已獲現前之福利,非真修淨業者,不覺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窺其深。又云:欲弘佛法於今日,必須提倡淨土。
  ﹁淨宗學會﹂者,乃夏蓮公大士於大戰後所倡導之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之組織。淨空法師,弘揚大乘三十年,深知此宗所依,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生成佛之第一法門,是以近年來於臺、港、星、馬、美加各地,極力宣揚,又印大經及註解三百餘萬冊,流通十方,深望此一組織能普遍推展至全球各處,願諸大善知識,皆能弘演正法,明三世因果,示六道輪,表佛性真常,讚淨土超勝;讀誦大經,勸進行者,求願往生,圓成道果,誓志宣化,普令群萌,同歸淨域,為本會建立之唯一理想目的。本會蓮友,修學理論,咸共遵修《淨土五經》、《淨土十要》,尤以《無量壽經》(夏大士會集本),《彌陀要解》、《普賢行願品》三種為必修所依,行有餘力,始得研習與本宗相應之大乘經論。學會特重行解相應,心口一如,是以行門咸共發願,盡未來際,遵修觀經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三福者: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六和者:一者見和同解,二者戒和同修,三者身和同住,四者口和無諍,五者意和同悅,六者利和同均。三學者:戒學、定學、慧學。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十願者: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向。日常功課,敬依《淨修捷要》、《寶王三昧懺》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不疑慮,不間斷,不夾雜,求生淨土,廣度有情。
  黃念公無量壽經跋云:﹁苦樂忻厭,生佛感應之理,闡發盡致,顯密性相,事理因果之義,賅括無遺。是以志向大乘者在所必讀,有心救世者在所必弘也。慨自世風日下,人心陷溺,同業共感,劫運空前,群感切膚,咸思挽救。然而劫由業成,業由心造,欲劫運,須正人心,世風未轉,劫運難,苦因不拔,苦果難出。本經菩薩修持以下,直至三十七品,剴切指示濁世致苦之由,與出苦之方,深悲極慈,重重誨勉。其間歷眾生以三毒五惡之業,招輾轉痛燒之報,儼然為今日災劫寫照,欲令眾生觀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來,離苦得樂。若僅知持名,不明綱宗,既昧往生正因,難收感應效果。是以本經於禮佛現光之前,又復揭示,﹃佛所行處,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以上經文,蓋法不異佛,佛不離法。此經誦持處,即佛光照攝處。果能受持讀誦,必獲開慧滅業,延壽增福之效。普流通,實有移風易俗,矯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開國,特重此經,宮庭課誦,著為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會疏有云:﹃此經乃七難消滅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訣,實為確論,非讆言也。﹄﹂華藏同修蓮友深感蓮大士念公之啟示,決志依教奉行,啟建﹃華藏淨宗學會﹄,禮請淨空法師主其事,常年共修淨業,共習大經,以資提倡,上報四恩,下濟三苦,是誠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敢不寶此際遇。願我緇素同修共勉之。己巳元旦淨業學人韓和南於華藏佛教圖書
       三、淨 宗 學 會 新 廈 啟 用 祝 辭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等何幸得人身,何幸得聞大法
 ,尤幸者竟聞如來無上至圓至頓之淨宗妙法.則此身誠大幸之至者
 也。
   我等生命充實,淨定安樂,實皆得自淨宗。淨空自學佛以來,
 無日不思上報四恩。而報恩之唯一途徑.即是將自己一生真實受用
 ,盡心盡力,廣為一切大眾推介宣揚,這是我發心弘經的原因。晚
 年尤深感迫切需求,才以專修專弘淨宗經論為己任。
   今日道場,新廈啟用,舉行佛七法會,粗具規模,在韓英董事
 長領導之下,欣欣向榮。葛光明居士又榮任達拉斯佛光協會會長,
 從此光明遍照,恆利一切眾生。喜見續佛慧命得人,必使諸佛欣慰
 ,龍天稱慶,誠令人禮讚無窮耳。今年三月,華藏圖書館組團前往
 祖國參學,以極淺近語句,向大陸同胞簡介佛法﹕
   一.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二.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三.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
   四.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五.佛教修行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
   六.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遵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矣。
  經云﹕﹁佛所行處,(指佛陀教育普遍推行的地區),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兩以時,災厲不起。國豊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這一段經文,說明了佛陀教育的真實利益。
  梅光羲居士說﹕﹁欲宏佛法於今日,必須提倡淨土,欲宏淨土,必須先弘大經。果能人人持誦,則因果自明,身心自淨,(心淨則土淨)。劫運自轉,太平自至﹂。
  今世亂極,人各望治。欲求普濟全球,救劫難於眉急,化乖戾於無形,務令一切眾生,人人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
  欲達此目的,唯有極力提倡大覺教育,以古今中外聖哲之金言教訓為依歸,以期建立共識。佛曰見和同解,戒和同修也。於是有匯集群書,採擷格言的想法,如佛教大藏經,中國四庫全書、薈要,史鑑,群書等,皆可摘取編成菁華錄流通。務令一切眾生能讀、能解、能行。則不辜負古來聖哲垂化之婆心也。採擷要領﹕
   一.取明白易曉之短句,不取長文。
   二.取急切實用之教誨,不取不切實際之玄談。
   三.必利於自身之修養,家庭幸福,事業成敗之教訓。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各民族、各學派、各宗教,共存共榮之諸目標為擷取之標準。
   四.分類會集編訂一冊。譯成各種文字,流通世界。介紹中華文化精華,促進世界大同,為吾人理想之目標也。
   五.他如西洋學術菁華,伊斯蘭、新舊約、金訓格言菁華,若能普遍流通全球,必能建立共識、共存、共榮,和睦大同,互助互惠的美滿世界。
  淨宗學會同學,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期望此處新廈能作新大陸專修淨土道場,效法印祖芳規,實踐緣起所列之願行,經常舉辦佛七暨淨宗講習,解行並重,定慧等學。然佛法並非消極,佛法非退屈,治世禦難,濟亂扶危,大乘學者分內事也。願在同一理念中,弘法利生,努力精進,以求全球人民離苦得樂,家家幸福美滿,社會祥和繁榮,國家富強,世界大同,佛光普照寰宇的宏願,早日實現。則佛祖應化,大事因緣,無過於此,願共勉之﹗
    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淨業沙門釋淨空於達拉斯
         四、新加坡淨宗學會成立開示
 (一九八九年四月廿三日淨空法師講於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團弟子高偉志筆記)
  淨宗學會今天在新加坡成立,這是佛教界的一樁大事。雖經一年多的宣揚,在海外與此地,共有十處淨宗學會,但人數最多、法緣最勝,無過於貴會。貴會確實可以給全世界的淨宗學會作榜樣,所以我們知道,這必是一切諸佛最關心護念的。
  昨天(四月廿二日),我們講竟《無量壽經》正宗分。後面六品是流通分。本經主要的意義都介紹過了,這也是第一次以一個月的時間將這一部經講完,慶賀新加坡的淨宗學會,圓滿誕生。
  讀了這部經之後,我們才真正知道,佛菩薩憐憫一切眾生,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眾生最苦惱的一個時代。彌陀、釋迦以徹底的慈悲,給我們開示了這個法門,如果不是這個法門,可以說末法時期眾生,沒有一個人能夠得度,這是真的。
  也有很多老同修,修行很久了,自已冷靜地想想,貪嗔痴慢等煩惱習氣,能斷得了嗎?這才曉得為什麼說一切法門不能成就,這就是我們的煩惱斷不了!那有帶著煩惱能成佛的。小乘阿羅漢都要斷盡見思煩惱,何況菩薩。不僅是阿羅漢我們做不到,小乘初果都做不到,初果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皆已斷盡。我們再看看自已的痴暗、邪思、惡習,這就明白了,小乘初果在我們一生當中,都沒有辦法成就,何況其餘。眾生幸虧有這個法門,「帶業往生」,業惑不要斷也能成就,那我們就有希望了。要是斷惑才能往生,我們就沒有希望了,淨宗的好處是不要斷惑,就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實在講很簡單,只須具足「信願行」,真正相信佛經裡面每一句話,決定不懷疑,相信我們自已,決定可以往生,這是佛說的。一切眾生,只要他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沒有一個不往生。尤其是《觀無量壽佛經》說,造作五逆十惡的人,在臨終之前,遇到善知識開導,真正相信、真正發願、真正懺悔,也能夠往生,這真是慈悲到了極處!佛的大恩大德,我們要怎樣去報答呢?第一、決定發願往生,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對不起釋迦牟尼佛,對不起阿彌陀佛。其次我們要把這個法門,普遍弘揚,普遍介紹給大眾,使每一個人都有機緣,在這一生當中,接觸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也能夠真心發願求生淨生。如是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可以說,除了佛與諸佛知道之外,其他的人對於如此殊勝功德,都沒有辦法完全明瞭。
  淨宗學會的緣起,我要簡單的向諸位同修報告。我們現在採用的經本,是民國廿一年,夏蓮居老居士依照《無量壽經》五種的原譯本(五種的翻譯本)重新校對、重新編寫的會集本。這個版本裡面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夏居士雖然重新校對、重新整理、重新編排,但是沒有更換一個字,沒有加一點自己的意思,所以,這個本子確實是集五種原譯本的大成。自古會集此經者,有宋王龍舒、清彭二林與魏默深三種本子,但是這三種本子都有用自己的意思改動原譯的文字,這使後人對他非常不滿,認為這是不忠實,你把經文改變了,就不可靠。所以這部經本流通不廣,原因就在此處。
  夏老居士有鑒於過去會集的敝病,所以他自己非常謹慎,在民國廿一年(今年是民國七十八)年,開始做重新會集,他閉關三年,稿本作了十次修改,三年才完成初稿。又經過三、四年的修訂,才成定本,真的作到了盡善盡美。
  夏老居士文學的根基很深,國學的修養好。他是一位大儒,由儒學佛,他學佛最初是學禪,他在禪學有相當高的成就,以後學教,學密,在密教裡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最後他歸到淨土。晚年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他對於佛教最大的貢獻,就是會集這一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除此之外,他的著作尚有十幾種,這十幾種多數都已經出版了,但是,因為過去出版的數量很少,尤其大陸解放之後,所有宗教整整停止活動三十六年,最近十年才開始逐漸恢復,還是有相當的限制。我們都曉得大陸相當落後,所以經書在大陸上的流通,非常困難,要靠海外去幫助。我去年第一次到大陸訪問,主要是拜訪黃念祖老居士,這一位老居士在過去我已聞名,也在書上看到。往昔台中求學時代,李老居士(炳南)偶而提到,但是沒有見過,在想相中此人或許不在了。
  前年(大前年),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講經,遇到有幾個同修來告訴我,他們想請一個黃上師,密宗的上師(他是金剛上師),到美國來傳法。我一聽說密宗,就疑慮大眾修持不專。他們說黃念祖,我就想起來,大陸上的黃念祖,我就問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們告訴我說是的。我說那沒有問題,你們趕快把他請過來,他傳的是正法,應當禮敬,依他為師。
  我離開華盛頓到德州,大概半個多月的時間,黃老居士到了美國,他們打電話告訴我,說黃老居士到了。我在美國弘法的行程,正好告一個段落,準備到台灣、香港弘法,也就是在啟程的這一天,收到老居士寄贈給我的《無量壽經》註解。這本註解是初版,打字、油印、印刷、裝訂、紙張都很差(那是台灣四十年前的水平),帶回台灣之後,我把這書讀過一遍,覺得非常之好,《無量壽經》能夠得到這樣詳盡圓滿的註解,實在對淨土宗的修學、弘講皆有非常大的貢獻。
  但是,近代有很多人,著作都是「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所以我就趕緊要美國的同修寫一封信去問問黃老居士,有沒有版權?如果有版權,我們就不能翻印,若是歡迎翻印,我準備在台灣重新製版翻印流通。老居士的回信轉來之後,果然歡迎翻印,這才決定在台灣出版。初版印一萬本;因為原版是簡體字,所以需換成繁體字,重新校對,書裡面所引用的經文,都從《大藏經》中查出原文,細校,我們總共請了八位大學生,工作了一年,校翻功成。以後,印刷校對又差不多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一年多的時間,我們這本書才出版。雖然出版了,這裡面還是不免有錯誤,將來二版時再作改正。
  經解出版了,大致覺得滿意,經本也很快送完,今年準備再印二版,黃老居士來信,告訴我不要著急,他要再作校訂,希望二版能作為定本,以後翻印,就可以用這個本子作底本翻印流通。
  去年在北京,跟念公老人見面,真是一見如故。我在美加各處弘揚此經,實在講,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的,只有我一人,於此世總感到孤單!今日見到念公,也是全心全力弘揚夏師會集本。如今至少有兩個人在講這個本子,欣慰歡喜無量。
  我與念公見面,最重要的是希望多瞭解夏老居士,他把夏老居士的生平歷史給我簡單的介紹。夏老居士在晚年提倡專修專弘淨土法門,組織淨宗學會,所以淨宗學會的創始人是夏蓮居老居士。可是,這個學會並無正式組織,不久夏老居士就往生了,他往生是在民國五十四年,距離現在衹有二十五年。因此淨宗學會,實際上只提出這個名稱,並沒有組成。夏師往生之後,就將此事付囑給黃念祖老居士,念公是他的學生,親近夏蓮老居士二十年。所以一個人的成就,實在講不是偶然的,你跟一個好老師,善知識,你沒有相當的時間,那是非常的困難,他跟夏老師二十年,這是夏老師的傳法弟子。
  當時念公老人就告訴我,希望我在海外能夠繼承夏老師的遺志,把淨宗學會在海外建立。在台灣建立,希望將來大陸上也能夠建立。所以淨宗學會就變成一個世界性的淨土宗同修會,我們也深深希望將來組織成功之後,爾後每年能召開一次世界淨宗學會,我們現在有十個會,每一個會輪流作東,每一個會派三、五位代表,共同來研究,來發展淨土宗的弘揚與交換修學經驗,希望淨土法門能夠普遍弘揚到全世界,淨化人心,造福社會,這是此一組織目標。
  淨宗學會修學依據的經典,就是《淨土五經》和往生論。因此,我們特別在去年編印一部《淨土五經讀本》。將無量壽經九種本子,合刊其中。是淨宗最完備的經本。淨土原來只有三經,佛經裡只有三經,淨土四經是魏源居士編的,魏源是清朝咸豐年間的人,他把《普賢行願品》加到三經後面,成為淨土四經;印光老法師又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加進去,成為淨土五經。
  但是,五經裡的《無量壽經》,所選的是康僧鎧的譯本,因為過去三種的會集本︱王龍舒、彭際清、魏源,他們節校都用自己的意思把原文改動,所以印光老法師很反對,不贊成這樣做法,怕給後來的人作了一個不好的樣子,隨便改經,所以他老人家不贊成。因此五經裡面的《無量壽經》採取康僧鎧的譯本,這是一般同修們所看到的。《淨土五經讀本》採用夏會本,有人說我們念的《無量壽經》跟《淨土五經》不一樣。是不一樣。這個本子寫成之後,在流通的時候,印光老法師已經往生,他老人家沒見過此本,所以我在《淨土五經讀本》序文中,特別詳加說明,如果印光老法師看到夏師會本,也許就不會再反對了,他沒有看到這麼完美的版本。
  《淨土五經讀本》,《無量壽經》選的是夏老居士會集本,而把五種原譯,另外三種會集作為附本,所以《五經讀本》是淨土宗最完整的經典,也可以說是淨土宗的聖經。《無量壽經》九種本子都在這裡面,原譯、會集都可以全部看到。
  《彌陀經》有三種本子,我們現在讀的是羅什本子,還有玄奘大師的譯本,夏蓮居老居有秦唐會集本,現在也收在附本裡面。但是,《彌陀經》沒有採取夏蓮居的本子,還是採取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
  淨土宗的《無量壽經》有這麼多不同的本子,除康本外,很少有單行本流通,除非從藏經裡去找,藏經裡的《無量壽經》只有六種,還有三種沒有入藏,所以這些本子很難完全看到,現在是第一次將這些版本收集完全,把它印在一起,初版就印了三萬冊,將來我們會陸陸續續的大量印行流通。
  學淨土的同修,有了這一本《淨土五經讀本》就足夠了。在經論裡面,當然還有最精要的,如果以為這一大本實在太多了,希望取它精要的作為日課,我想很多同修們都有這個想法。確實,如果講精要,淨土宗有三部書是最重要︱第一部就是《無量壽經》,我們現在講的本子,最重要。另外就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要解寫得很好,印光大師對他讚歎道:「縱令古佛再來,要給彌陀經作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對這本書這麼讚歎,那麼寫這本書的人︱蕅益大師,他是什麼人?我想若不是佛再來,就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否則大勢至菩薩不會對他這樣讚歎。所以這一部書非常重要,收在《淨土十要》的第一要。另外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本是華嚴經的最後一卷,別行流通,淨土五經的第四種。這三部書非常非常重要,修淨土的同修不可不讀,不能不常讀,不但要讀,要常常讀熟。《普賢菩薩行願品》,《彌陀要解》(彌陀要解,我最近得到一冊木刻本,已經交給基金會,希望很快翻印流通)。這三種是修淨土的人必需要依靠的,如果我們再有能力,這才可以涉及淨宗其他的經論。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學這三種就夠了,或是學三經的能力也沒有,我學一經。一經裡頭,《無量壽經》還是太長了,那麼,你可學《彌陀經》,依照念《彌陀經》受持名號就可以了。若有能力,最好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詳細的《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簡略的《無量壽經》,這兩種是大本小本,稱為同部。
  如果根性很利,還有能力,那就可以涉獵有關淨宗其他經論。這些經論,我們過去印了一部《淨宗經論合刊》,裡面有一個附表,就是《大藏經》裡面凡是佛帶說淨土,而非專述,附帶說的,共有二百四十多種,那足夠一生研究了。
  解門方面,我在講席當中,提供諸位三部書,就是《五經讀本》、《淨土十解》及《印光大師文鈔》。我們修淨土的人,有這三種,的確是足夠,內容就相當的豐富。淨宗的特色,不在解而在行,它的特色是實踐,所以非常重視真正的修行。修行依什麼呢?當然也要有綱領,所以我在《淨宗學會緣起》中提出,修行科目有五,簡易不複雜。五科就是:第一、「三福」,第二、「六和」,第三、「三學」,第四、「六度」,第五、「十大願王」。修行一定要依據五經,五經裡面《觀無量壽佛經》,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提出修淨土的基礎,就是基本的條件,一定要修三福。你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沒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這個法門一生聽不到,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第一等大福報!所以我們要從三福修起。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敬是性德,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必依性德才能實現。大乘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地藏經》是佛門孝經,所以學佛一定要從孝親尊師學起,進而擴展孝敬於一切眾生,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真正提倡孝道,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歸就是修行的標準||覺正淨。佛者覺也||在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我們要覺悟,不能迷惑。法者正也||正知正見,心地要正大光明,不能有邪知見。僧者淨也|心要清淨,不要被外面境界染污,身心清淨,淨而不染。這是歸依自性三寶,是我們修行的原則。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祖師教我們持戒念佛,我們能夠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好,做一個守法的公民,就很難得了。大經第三十三至三十七章,圓滿開示持戒功德利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面就有「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以現代話來說,就是禮節。世間風俗習慣、禮節,我們要遵守,不可違反,我們到任何地方,才能夠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說入境隨俗,這就是不犯威儀的意思,也是佛在經論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這個世間一切風俗、習慣、禮儀、法令、規章我們都要明曉。學佛的人絕對不會與一切眾生對立,不會與他衝突,一定是和睦相處,一切都能隨順,在隨順裡面修「覺正淨」,這就是佛法。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什麼叫發菩提心?真正發願求生淨土、弘揚淨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發願往生,是上求佛道;弘揚淨土,是下化眾生」,這是真正的菩提心。尤其弘揚淨土,非常難得,因為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弘揚的法門,因此它的感應特別殊勝,能夠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所以自身家庭所在之處,沒有一樣不吉祥,你只要真正發心,就跟佛菩薩心心相印。你跟佛菩薩是同志、是同學,同志同學那有不幫忙的道理,那有不照顧的道理呢!如果你不願意往生,不願意弘揚這個法門,你跟一切諸佛菩薩是志不同、道不合,你怎樣求他,也不會有感應,這是我們要知道的,一定要發菩提心,上求下化。要「深信因果」,此處所說的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種「因果」的確許多菩薩都不知道,菩薩要知道了,他馬上信願持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必修無量劫才成就!他為什麼要耽誤那麼長的時間?不曉得這種因果啊!其他的因果他知道,這種因果太微妙了,所以許多菩薩都不知道。我等因緣殊勝!在學佛的時候就遇到這個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成佛之秘訣。他怎樣成佛?他是念佛成佛。現在本師把這秘訣傳授給我們,所以你念佛決定成佛。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是教我們天天要念經,念經就是跟佛菩薩見面。我們每天想見佛,怎樣見法呢?你把淨土五經展開,面對經本,就是見佛。你讀經本就等於佛跟你講開示,所以要至誠恭敬。展開經本面對彌陀、面對釋迦,要用這樣的心情來讀,你會感應道交,福慧無量!「勸進行者」是下化,我們自己這樣學,也要普遍的勸導一切眾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所以這是我們應當做的。
  「三福」不是我們天天念了,就算完了,必要認真的去做到,盡心盡力去實行,成就諸佛如來三種淨業。
  第二科目是「六和」。人在社會中,不能獨立生存,一定要跟大家在一齊相處;跟大眾相處,「和」非常重要,要與人和平共處。世間法裡也講「和為貴」。我去年第一次到北京,參觀故宮(皇宮),時間雖短,大致上遊覽一下,沒有細看,但是感觸非常深。看到故宮裡面三座最主要的建築物,我們中國人俗稱「金鑾殿」,它的大殿匾額不是寫「金鑾殿」,而是「太和殿」。第二個大殿是「中和殿」,第三個大殿是「保和殿」。三座殿〞太和、中和、保和,統統用「和」命名!清朝用什麼治天下?〞用「和」,這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所以它能享國三百年是有道理的,可惜的是晚年不和,所以才亡國。它如果要真正保持太和、中和、保和,我想今天還是大清帝國,它是不會亡國的,可見「和」多重要!
  日本人把這個字學回去了,你看日本的民族稱「大和民族」,它今天這麼強盛,是靠什麼?靠「和」。日本人內部有鬥爭,對外是一致的;它一對外就「和」了,對外馬上就團結了,他就能夠和。
  今天我們國力衰退至極,原因就是把這個字丟掉了,這是我們祖宗傳家之寶啊!我們不認識,外國人認識;我們不要,日本人要,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
  佛教給我們「六和」,佛弟子的聚會處所,稱為「六和僧團」。構成佛教團體,基本的戒條,就是「六和」。
  第一「見和同解」。我們在一塊相處,最要緊的就是見解相同。淨宗學會就是依淨土五經,我們大家都把五經作為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見解、我們的行為,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正,這個標準是我們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見解,這就是「見和同解」。
  第二「戒和同修」。就是生活行為,就是生活規範,也是依靠五經。《觀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三福,三種淨業是基本戒條,《無量壽經》裡面講的五戒十善,講的那麼清楚,是我們必須遵守奉行的戒條。我們依照五經裡面所講的持戒念佛,專心精進。佛弟子一定是好公民,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遵守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這都是「戒和同修」的範圍。
  第三「身和同住」,大家住在一起。
  第四「口和無諍」,彼此在一起沒有爭論。
  第五「意和同悅」,每一個人法喜充滿,歡歡喜喜。
  第六「利和同均」,利就是物質的享受,要求平均。不平就會有怨憎,就會有鬥爭,所以利養一定要公平。從前的僧團,十方供養都是供養常住,沒有供養某一個人的。供養常住是公家的,所以大家物質生活是平等的,出家眾在道場清修,才有道心。現在的利養不平均,佛法破壞了,誰破壞呢?都是你們在家居士所破壞。佛法之衰滅,滅在你們居士的手上,為什麼呢?你們不供養道場,專門去供養你們喜愛的法師!法師他信徒多了,利養厚了,錢越多越好,多了以後就作怪;那些沒有供養,法緣少的出家人就妒忌瞋恨,所以這樣一來,就把僧團變成貪瞋痴慢、嫉妒、鬥爭的僧團。這種惡現象是怎樣造成的?是你們居士造成,你們要負破壞僧團的因果責任。從前人供養是供養常住,不是供養某一個人,所以真正做到「利和同均」。這樣好的制度想要恢復,相當不容易,為什麼呢?現在在家、出家缺乏這個概念,「六和」已經破壞,已經沒有了。今天的佛法,是人情佛法,這個法師我們喜歡他,就找一些人來擁護他,「法師,我跟你買一個道場。」出家人又有家了。這可不得了!說一句老實話,今天在整個世界上的佛教,雖然大家講共產黨不好,我覺得共產黨的佛教還不錯,為什麼呢?他們做到了「利和同均」。所有一切供養歸公家,不是歸個人。個人每個月拿單金,這是對的。我們從前寺廟叫單錢,每個月發零用錢,是由常住發的,如果你有疾病需要用錢的時候,特別撥給你,所以修行人沒有私財。沒有財產他就有道心,有了財產道心就沒有了,所以大陸上的佛教很有前途。今天我們看看全世界的物質生活,比過去要好多了,「六和」丟掉了,也不想求了;想修六和,自已就必須捨掉名利財物。本來出家人自古以來,自稱「貧僧」,可是現在富僧多了,不再是貧僧了,誰願意甘心情願去當貧僧呢?沒有人甘心情願當貧僧,所以佛教就會衰滅。我們今天要真正發心學佛,想生到佛國,就一定要遵守佛的戒條。老實說,富僧是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他的佛號念得再好,一天十萬聲,一天不間斷,還是去不了,這是真的。別看貧僧,貧僧念佛,個個往生,他真有道心!「六和」一定要修,無論在家、出家;像你們這個僧團〞佛教青年弘法團,現在沒有出家人,但要發心供養出家人,希望禮請出家人到這裡長住。但是,出家人到這邊來,只是四事供養,我們這裡有住的、有吃的,照顧周到。生病有醫藥,一個月供養一百塊零用錢,夠了,足夠了!要專心聽法師講經說法,請法師指導修行,自他兩利。
  諸位要知道,以金錢供養法師,絕對不是結善緣。錢多了,在新加坡買幢屋子自已搬出去住,他本來沒有家,你們幫他成家。他出家,你把他拉回家去,大家想想,你將來不墮阿鼻地獄,誰墮阿鼻地獄?所以供養常住,法師的單錢由常住供養他,才是對的。人都有貪心,得到的錢財、供養多了,增長貪心。真正沒有貪心的人,想到此地來修行,我們應當幫助他。真正想修行的人,找不到地方,沒有地方去,你能夠成就真正修行的人,在此道場用功,他自己修行,在這裡學習講經,弘法利生,這是好事,這才是諸位的無量無邊真實功德。
  我在各處淨宗學會都是這樣提倡,講經的範圍很大,你能夠學會講一部經,你在新加坡講經一遍,香港講一遍,台灣去講一遍,美國、加拿大去講幾遍,各地都有淨宗學會,都歡迎你講經,講完了才回來。這一部經講了十幾遍,熟透了,越講越好!每到一個地方,旅費、接待我們負責,淨宗學會的供養,只給你一點點零用錢,這是如法的供養。所以「六和」非常非常重要。第三科目是「三學」,戒定慧三學。三學要怎樣學呢?〞讀經。我教大家在三年之內把這本《無量壽經》念三千遍,你念經的時候,心裡不打妄想,沒有妄念,就是戒學。戒律的精神,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專心念經,不胡思亂想,就是「諸惡莫作」!佛經,尤其是這一部經,這一部經是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經。換句話說,是善中之善,是止於至善,念這一部經是大善,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所以每天念這本經的時候,念一個鐘點,就是修一個鐘點的戒學;念二個鐘點,就是修二個鐘點,這正是在修戒學,圓滿的戒學。
  專心念經,就是定。經本從頭到尾念的清清楚楚,字字分明,沒有念錯,沒有念顛倒,這就是慧學。這是修根本智。根本智是我們的本覺,所以要念經。一天教你念幾個鐘點,就是真正的在修戒、修定、修慧,三學一次完成。希望同學們不可疏忽,這樣的讀誦,絕對不是一般的讀誦。所以讀誦的時候,心地要澄淨,三學才圓滿。不求解義,不求解就是三學勳修,你一面念,一面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那一句怎麼講法?要是這樣念法,戒定慧三學都沒有了,變成念世間書一樣。所以我們念經的目的,是「三學」一次完成,是修戒定慧,不是研解經義。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認真的每天去念,每天修戒定慧。第四科目是「六度」。六度是大乘菩薩行的綱領:
  (一)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萬緣。「放下」並不是指事,而是指心。你有責任,你有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兒母,你天天要照顧。三種淨業裡頭,教我們孝養父母,你怎能放下呢?所謂放下,即放下心裡面的妄想、執著、煩惱、分別、習氣,把這些東西都捨掉。所謂「放得下,提得起」,你要放不下,換句話說,你一樣也提不起來。很多同學沒有自信心,為什麼沒有自信心呢?他放不下,所以提不起來。如果能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統統放下了,他的自信心馬上提起。所以布施是放下,菩薩行裡面,最是第一重要。在一般經論裡,佛說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對我們自己有絕對的利益。財布施,一定得財富;越捨越多,越多的時候,應當越要捨,才不會被財富所累!你要能捨,所以得財富的功德,有錢是前生多修財布施。得財富往往又迷惑顛倒,不肯再布施,來生沒有福報,福報享完了!若是要想生生世世有福報,那就拼命捨,決定得大福報。法布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我們想得聰明智慧,怎樣修法呢?你不會講經,一句阿彌陀佛會念吧?你遇到人,勸他念一句阿彌陀佛,這是法布施,教人念佛。印經布施,皆是法布施;請法師大德到我們這裡講經弘法,是法布施。我不會講,可以請人來講,這個功德利益是自己的。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得健康長壽。「無畏」的意義,是叫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沒有恐懼。你能夠保障一切眾生心安、身安是無畏布施,所以布施一定要修,不修布施沒有福啊!
  (二)持戒。五戒十善,守法守紀,奉行不犯。
  (三)忍辱。古云:「士可殺,不可辱」,殺頭沒有關係,污辱則不能忍,所佛經傳到中國,譯經師即翻為「忍辱」〞辱都能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忍呢?沒有一樣不能忍。《金剛經》裡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你想要成就,一定要能忍。
  (五)禪定。是心對境界的時候,外不取於相,內如如不動。譬如逛鬧市,市場上很多產品,琳琅滿目,雖然看到,心裡不動,就是襌定。若是看到這個想要,看到那個也想要,心為境轉,就不定了!襌定的意義,《金剛經》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若能做到二六時中,無論在什麼境界,皆能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能生智慧。
  (六)般若。是智慧,智慧簡單講就是理智,不是感情。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得透徹,不會被外面境界所欺騙,這是般若應用在生活上。六度是我們實際的生活,處世、待人、接物的準則。第五科目是《華嚴經》普賢菩薩所說的「十大願王」。這境界就廣大,十大願王一定是建立在六度的基礎上,沒有六度絕對沒有辦法修普賢十願。為什麼我們要強調「普賢十願」?諸位這一次讀《無量壽經》,你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沒有一個不是修普賢十願的。西方世界皆是菩薩,皆是普賢菩薩,不修普賢十願,到那裡也沒有辦法跟人家相處!人家都是普賢菩薩,我們不是,這不行!會被他們擠出來。所以一定要修「普賢十願」,尤其是大經第二章科題標明「德遵普賢」,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修普賢十願。
  普賢十願的特色是境界廣大,與性德圓滿相應。如「禮敬諸佛」,諸佛是指除了自己以外,統統是諸佛。《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看一切人都要看作諸佛,我們對佛怎樣恭敬,對一切眾生是同樣的恭敬。我們認為一切眾生統統是佛,不但這些有情的眾生是佛,無情的眾生也是佛,為什麼呢?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一性無二性」,所以《華嚴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對一切萬物要敬重。除了人和物外還有事,事也要敬,認真負責把事業做到圓滿,就是敬事。敬物,如桌子,每天擦拭乾乾淨淨,擺很整齊,這是對它的禮敬。所以禮敬諸佛,就是一切恭敬。諸位要知道,「敬」是我們真如本性的性德,用這種方法,把性德開化顯示出來,所以禮敬是修德。沒有修德,性德透不出來,要把我們真如本性的德性顯示出來,跟佛菩薩一樣,必依修德,所以普賢十願;統統都是修顯性德的妙法。
  「十大願王」是把六度發揚到盡虛空遍法界,與性德合一,性修不二。所以念佛人在行門上,特別提倡這五個科目。淨土五經裡面的《普賢菩薩行願品》,自古以來注解很多,就是清涼大師的疏、宗密大師的鈔,這是唐朝的作品,叫做《普賢菩薩行願品別行疏鈔》,有相當的份量,是十大願王詳細的注解。近代也有不少高僧大德,亦有行願品講記等流通,比較淺近,都值得我們參考。
  台北華藏圖書館與基金會和淨宗學會是一體的,將來我們會慎重的選擇五經佳注解,大量印行流通,幫助各地同修。夏蓮居老居士在晚年為了幫助我們專修淨土,為我們編了課程,就是《寶王三昧懺》與《淨修捷要》。各地禮懺的風氣很盛,夏蓮居老居士編的專修淨土的懺本,內容完全根據淨土三經一論。我們這次排印流通,也帶了幾百冊到此地,當然不夠用。今年新印的《無量壽經》,是把這兩種懺本跟經本合印在一起,下一次送來的經本有經、有懺,「經」,大家可以天天讀;「懺」,每天可以在家禮拜。
  我們這一會實在非常的難得,我在此地講經圓滿後,有意到北京去訪問,主要的目的是見黃念祖老居士,把海外這些成就向他老人家報告,我想他聽到這些消息,一定非常歡喜,我們開會的經過,錄音帶、照片,都寄給他,更希望大陸能夠早一天也成立「中國淨宗學會」。今日,大家真正發心,共同修學這無上甚深微妙法門,在一生中我們會取得決定的成就〞〞圓生四土,不退成佛。
  今天承蒙貴團李團長邀我跟大家說幾句話,當作淨宗學會的開場白,非常榮幸,欣逢勝會,實在有言語難以形容的喜悅,敬祝學會同仁圓滿成功。

 
 
 
前五篇文章

禅门锻炼说

隐元禅师和黄檗山万福寺的开创——为《禅》杂志创刊而作

从小我到无我

净土教言(修练极乐净土者令信作明佛教日论)

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

 

后五篇文章

净宗守则

提倡推广简要必生十念法念佛

持名念佛法门与相关问题之研究之一

《十疑论》及净土法音(三)

《十疑论》及净土法音(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