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五溪禅林拾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汉代
汉镡城鄜梁山古佛寺僧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癸巳,泉陵刘道人与聂道人栖止镡城鄜梁山。因掘地,得范铜古佛一尊,金身历劫不坏,有光出肉髻中。遂异之,乃建寺于山顶,名曰“古佛寺”。
  东汉建安廿三年(218)戊戍,无名得《道行般若经》十卷,因弃黄老而习浮屠。


唐代
唐辰州沅陵壶头山智益
  唐辰州沅陵壶头山智益,唐长沙人姓吴,征蛮卒夫也。
  平生以捕猎渔钓为业。尝得白龟,羹而食之,乃遍身患疮,悉皆溃烂,痛苦号叫,斯须不可忍,眉鬓手足指皆堕落。未即死,遂乞于安南市中,遇翻译《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的译经僧智通。
  智通见而哀之,谓曰:“尔可回心念大悲真言,吾当口授,若能精进,必获善报。”卒依其言受之,一心念诵,后疮痍渐复,手足指皆生,以至平愈。遂依智通削发为僧,号智益,于辰州沅陵壶头山伏波将军旧宅基建立精舍。
  后住持泉州开元寺。通慧大德楚彤亲识智益,常语之。

唐辰州虎溪山龙兴寺僧
唐辰州虎溪山龙兴寺,因大斋会。寺主夏腊既高,是为宿德,坐丽宾头庐之下。
有小僧者,自外后至。以无坐所,唯寺主下,旷一位。小僧欲坐,寺主辄叱之。如是数次。小僧恐斋失时,竞来就坐。寺主怒甚,倚柱而坐,以掌掴之。方欲举手,大袖为柱所压,不得下,合掌惊骇。小僧渐沮,不斋而返。
房众议,恐是小僧道德所致。寺主遂与寺众同往礼敬。小僧惶惧,自言:“初无道行,不敢滥受大德礼敬”。逡巡走去。因问:“平生作何行业?”云:“二十年,唯持《金刚经》。”众皆赞叹,谓:“是金刚护持之力。”便于柱所,焚香顶礼,咒云:“若是金刚神力,当还此衣。”于是,随手而出也。


宋代
宋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仁绘禅师
  宋仁绘禅师,青原下第十世,云门宗雪窦显禅师法嗣。
  始住鼎州德山,后来移住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大扬云门宗风,一时僧侣云集。
  有僧问:“如何是不动尊?”
  师曰:“来千去万。”
  僧曰:“恁么则脚跟不点地也。”
  师曰:“却是汝会。”
  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山僧即不然,至道最难,须是拣择。若无憎爱,争见明白?” 


元代
元瑞岩方山净土禅寺文宝禅师
  元瑞岩方山净土禅寺文宝禅师(1255—1335),宋潭阳(今湘西黔城、芷江一带)人,姓葛氏。
  少时随父亲宦游。一日于杭州净慈寺饭僧,偶阅《坛经》,遂举黄梅衣钵因缘,问净慈寺石林行巩禅师说:“既不会佛法,为甚又绍祖位?”
  石林行巩说:“不但祖师,大有人不会佛法,亦绍祖位”。
  方山文宝当日乍入禅道,石林行巩入泥入水,来引导方山文宝,可谓血心片片。方山文宝不识好恶,当面错过。
  方山文宝又问石林行巩说:“和尚还绍祖位否?”
  石林行巩说:“若绍祖位,即会佛法”。
  此时,虽然不会石林行巩意思,幸具信力,大起疑情,必要讨个明白,即求薙染。
  后与天界日禅师结伴,参见数员知识。虽然没有什么利益,实赖东敲西击之力。
  曾经在四明山阿育王寺,看见有僧持佛鉴无准师范禅师《上堂语》至,一见知为本色道流,心心念念想去见他。
  一日,忽闻朝廷旨下,诏住径山。其心喜之。不数月,杖锡果驻径山。时与天界日禅师相见,相依极久,凡佛祖公案,一一会尽。惟不会“四方八面来的因缘”。请益至再,终不为说,教令返观自看。
  不期佛鉴无准师范禅师示疾,方山文宝同众请鉴遗偈。鉴乃执笔,顾山僧而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
  方山文宝禀命往觐断桥妙伦,于阙情每每入室,应机了无留碍,断桥妙伦笑而不语。方山文宝发急不已,凡入室请益,每蒙赐棒。
  一日,甚是迷闷,危坐寮中。忽然看见一个同居一寮的禅僧,拿纸烛将进门来。面前豁然。平生宝惜,一时没有了。顿觉身心如琉璃一般。山河大地,亦如琉璃相似。内外明彻,无纤毫隔碍。始知断桥妙伦垂手处、脚跟下,好与二十拄杖。
  次早,入方丈室,向断桥妙伦通抱昨天所得。断桥妙伦一气举了数则公案,勘验方山文宝。方山文宝一一回答,了无滞碍。
  断桥妙伦又举“万法归一,一归河处”一语,方山文宝仍然从容答复。断桥妙伦只是不肯定方山文宝的证悟。
  断桥妙伦又招方山文宝近前,以手作砍势,说:“侍者,你到底欠这一刀在!”方山文宝愤然走出,大声叫屈。断桥妙伦只是不肯。
  斋毕,普请。方山文宝在择菜的时候,断桥妙伦少刻来到。看见方山文宝手也懒动,遂问方山文宝:“择菜择得干净么?”方山文宝回答:“干净极了”。断桥妙伦伸手向菜篮内拾起一茎苋菜根,掷在方山文宝面前,说:“这是什么?”方山文宝于此脱然无碍。
  断桥妙伦挝鼓升堂,对大众说:“宝侍者彻悟也,移单入首座寮”。方山文宝如此也不疑佛,也不疑祖。五家宗旨,千七百则公案,也不疑了。到这般田地,才成得个无事人,优游天地间。真是逍遥,快乐。世出世间,无有一物可比。


明代
明洪江嵩云山肉身菩萨无意祖师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甲寅,无意入洪江嵩云山白虎洞辟谷,入定四十九天。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戊午,无意在洪江嵩云山与客品茗,对客曰:“山下起火”,遂以神通泼茶当雨,救山下火灾。市人闻知,哄动方圆,一时传为神异。神宗闻之,诏进京赐紫衣、龙杖,敕师号为“智觉大师”。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无意从京返。在常德河边过渡,被人推下沅水。尸体逆水上浮。在沅陵被人捞起,见其尸身上有“雄溪嵩云是我家,九劫方过坐莲花”之句,遂送回嵩云山。后来寺僧建造祖师殿,供奉无意祖师肉身像,香火极盛。
  民国十三年,得黔阳商顾君汉民倡资修葺,改良建筑,焕然一新。
  民国十九年(1930)庚午,嵩云山大兴禅寺祖师肉身殿被回禄所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僧谛闻募集巨资,鸠工重建。僧谛闻撰有《嵩云山后殿奉祀》碑记。
           嵩云山后殿奉祀
                                (民)僧谛闻撰
  郝祖师肉身活佛,灵应无比。原有殿宇,以久年倾颓。
  民国十三年,得黔阳商人顾君汉民倡资修葺,改良建筑,焕然一新。但以工匠不佳,改良而反以失妥,人皆非之。欲改革之,而不可得也。
  庚午秋,忽焉为回禄所毁,幸佛身救出无虞。惟时当白昼,不知为所自来,一时群以为异。或以为构造不良,理宜更易。天心人意,其亦有同情乎?十绾绅董等,于以仰体神人之同意,立为恢复之良谋,募集巨资,鸠工重建。时不数月,功即告成。
  特以众善慷慨,输资功德,自不可泯。爰将乐善芳名,以及捐资数目立石铭碑,胪列于后。冀垂久远,以志不忘焉。是为记。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吉日
  
明黔阳株山荷叶庵桑正公
  明黔阳株山荷叶庵桑正公,俗姓谢,讳上贤,黔阳株山人。公性喜浪游,素有异志。崇尚佛学。隐姓埋名,与方外交,受异人修真术。
  万历年间与堂弟上拔公宦迹江南宁国府知府,曾依雪浪洪恩习学贤首教。后依麻城东山香岩碧空性湛学《华严》,并从之披剃。后返黔阳株山,舍宅建荷叶庵。尝从蜀江长龙山昙华寺沙门东沧性福律师受具。师常芒鞋破衲,终年不易。行脚、居庵,皆如此。
  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李定国攻沅州、克靖州,声势浩大,战乱频仍。当地匪贼亦乘机掠抢。当群贼逼至荷叶庵,欲掠寺产时,师端坐庵前长椅,挥足尖芒鞋,飞上树梢,言有人能取鞋下,庵物全送。群贼茫然。师挥足尖招之,鞋复穿如故。群贼愕然。复欲进庵掠抢,师移椅于庵门,仰卧其上,令群贼挪移长椅,若动,则庵物全弃。群贼齐上,额汗如注,而长椅位动分毫。群贼大骇,遂俯首礼拜而退。
  永历十六年(1662),正月十五日元宵,师沐浴更衣,跏趺坐化。世寿一百有二岁,僧腊三十四夏。

  
清代
清黔阳广福山胜觉禅寺密印真传禅师
  清黔阳广福山密印真传禅师(1625—1678),叙州人,俗姓李。
  儿时不茹荤腥,不饮酒。二亲见背,观身世幻化,有出尘之志。诣观音洞出家。闻老僧参灵言教外别传之宗旨而归禅。后依德山语嵩传裔座下圆具。
  师住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禅寺。适灵隐印文禅师来访,师迎入,礼拜毕,举问灵隐:“赵州指柏树,南泉指牡丹,未审和尚将什么为人”?灵隐便喝,师便倒地而卧。灵隐唤小沙弥扶起。沙弥至,师便起。绕灵隐一匝而出。灵隐为之应证,付其源流。后有人拈此因缘曰:“无根树子得活也”。一僧曰:“既是家里人,便话家里事”。
  住持开法黔阳广福山胜觉寺、靖州绥宁波罗山、会同洪江回龙禅院、会同若水鲁冲旗山。
  结制上堂:“烟横渡口,自有来由;雪覆芦花,那堪朕兆。轰动地之晴雷,击翻滞岸;转迅风之机要,卷尽氛埃。锦云共散一轮雨,出于性天;绣气同消万法全,彰于慧海。钵里饭,桶里水,头头放光;有漏篱,无漏杓,物物现前。到这般田地,方知不动道场,遍十方界。夤缘不挂,体含太虚。千佛开口便错,万圣垂手即差。山僧然尔如是,大似虎口横身。葛藤且止,炉鞲新开。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情尽见除逃至化,珠回玉转乐升平。”
  康熙七年戊申,密印真传禅师派弟子照俸赴贵阳取本师灵隐印文老人舍利回湘,在会同若水旗山永兴禅寺,造立塔院。
  为本师灵隐印文老人入塔,上堂。僧问:“未应迹时,何处安身?”师云:“黄金国里。”进云:“已应迹后,何处立命?”师云:“白牛车上。”进云:“不挂丝毫无一物,弘开道眼仗何缘?”师云:“巴山与楚水,黔石并滇池。”进云:“事毕临行,又向甚么处去?”师云:“东家驴腹里,西舍马胎中。”进云:“假使层层无缝罅,里面亦无门,入得舍利,是甚么人?”师云:“杀人不眨眼汉。”进云:“且道此人有甚利便处?”师云:“觌面破情关,当门抽识锁。”进云:“既有,何不先与学人道破?”师云:“转见不堪。”乃云:“宝塔巍巍,人人相对;常规荡荡,缝缝不瞒。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间常相住。’故我本师和尚,如龙得水,道逗群机。寻常揭示一宝,价重泰城;末后平拈四句,光施楚地。不忆金乌出队,啄破琉璃;泥牛入海,触破屿际。而今安向其中,六合光生如在。时烦四顾而来,未审全情何尽?”喝一喝,云:“三眼摩醯窥不透,半函舍利远流芳。”下座。
  《密印禅师语录》凡十二卷。啸峰如暐等编。收于《明嘉兴藏》中。
  《密印禅师语录》十二卷之内容即:卷一至卷三为上堂语,卷四小参,卷五、卷六开示,卷七法语、牧牛颂、十无语颂,卷八机缘、勘辨、拈问代颂,卷九颂古,卷十山居、集诗、水居,卷十一杂偈、诸赞、真赞,卷十二杂偈、疏引、塔录。
    
清沅州马瑙山法光寺师林发育禅师
  清沅州马瑙山师林发育禅师(1625—1700),蜀人。廿龄薙染,圆具之后,徧参至迥龙。于灵隐和尚喝下知归,遂受印可。在沅州马瑙山马驹苑。顺治二年,创建法光寺。
  上堂:“本色道人无孔窍,现成木偶儿,不必问渠重觅要。切忌开口,口门未待魂劈开。卿经绝行,机先已被虚空笑。弄虚头作么?古今多少明眼人,太杀郎当,不怕羞惭惟绝叫,一片赤心两片皮。强言一句有三玄,须发全白。又道一玄具三要,全白须发。从前公案既现成,上大人今日殷勤添草料。化三千,第一要,蹋着麻绳两头敲。波斯疑是赤斑蛇,白日青天把灯照。见怪不怪第二要,金刚眼上虾蟆跳。一樵击碎献空王,元来却是新罗鹞。捏目生花第三要,熨斗煎茶不同铫。普贤失却白象王,土地面前来讨筶。马头觅角,此语诸方耳共闻。东涧水流西涧水,总解迻腔并转调。南山烧火北山红,直饶伎俩现尽时。海枯终见底,愈失自家真要道。漏逗了也!休将识量立疎亲。莫儿戏,肯信灵源无老少。信一半,毗婆尸佛早留心。用意作么?直至如今不得妙。冤家转见深,中峰本和尚道:要謌马驹,今日华擘了也。诸人还会么?于此会得,提掇权衡全在我,纵横施设更由谁?其或未能,冷眼看佗人富贵,等闲无奈幞头何。”喝一喝,下座。
  
清潭州大沩山同庆寺易庵明应禅师
  清潭州大沩山易庵明应禅师(1628—1685),龙标蒋氏人。将诞之夕,母梦白象到门,惊寤而娩,紫胞裹体。父异之,因名象带。时在明毅宗崇祯元年戊辰。虽在髻齿,颇甘素茹。既终亲养,决志出家。
  明永明王永历三年(时为清顺治六年)己丑,投武攸(武冈)莲花庵祝发。后谒大沩山同庆寺慧山超海圆具,执持左右,参“三不是”话有省,乃行脚吴越,遍诘尊宿。久之,觉真淳之气,终以沩阜为优,遂还本山不出。间检《传灯》,至云门章次,顿举平昔疑滞,涣释无余。从此精修孳孳,昕夕苒苒,寒暑十有五载。服勤既久,因受记莂,首众代讲。初开法朗州(常德)西禅寺,风行沅水、澧水流域。
  清康熙庚戌(1670年),上湘乡白云山,古貌岩冷,略进枯株,提倡死心叟之为人,昭示来学,矩范一肃。甲寅(1674)年,更主龙山,别立堂奥,诸方颂之。
  康熙丁巳(1677)岁,大沩虚席,寺众敦请,五让乃就。既至,百废俱举,宗风大振,声施愈远。
  已而白云性宗上人再请莅席。晚节卓然,策励门子,不少弛假道,誉益崇感。其邑宰及诸檀护,敬礼有加。殿宇楼廊,一革其故,号为“中兴”。方及落成,遽示微疾。封龛举火,俱自留偈。时康熙乙丑孟夏十六日也。年五十有八,腊三十有七。着有《语录》十二卷行世。
  初至白云,山鸣七日,卒符其兆。塔于白云山下。西宁陶太史之典为之铭焉。嗣法弟子曰要旨实辉、敬元实足、浮雪实正、天枢实铉、远目实敬,皆能瓒绍,不愧师承。
    
清辰州天云山浦峰寺长明性炅禅师
  清辰州天云山浦峰寺长明性炅禅师,号长明,蜀东石氏人。
  幼年礼极初老宿剃落。复从渤水法师学习大乘经论。昔年曾遇象牙和尚,知有教外别传事,虽看教中语言,知非极则。回上黔中思南东山,参礼颖秀真悟和尚,直叩临济宗旨。尝立愿不睡。夜静坐间,忽然如人拍一掌相似,不觉通身汗下。
  一日,颖秀真悟上堂,出而问曰:“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何人境界?请和尚道破。”颖秀真悟云:“高高处观之,不是低低处,平之有余。”长明性炅又问:“千差万别,不出这里。”颖秀真悟云:“切莫错认。”长明性炅便喝。颖秀真悟云:“这一喝,落在什么处?”长明性炅云:“当阳突出已相呈”。颖秀真悟云:“却是阇黎道破。”
  颖秀真悟行道楚之辰州酉阳,长明性炅随师同住辰州龙山,任维那事。纪纲龙象,日夕激扬,声名大振。以帅众多年,志欲居山。颖秀真悟付曹溪正脉源流。
  初住澧州慈利七星山。清初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法柱海栋随师同住,任上座。
  次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后又游对岸蟠龙山,作《过蟠龙山》:“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归辰州龙山,扫颖秀真悟塔。复上沅江。过浦市,被众请住浦峰寺,大肆修复。三年后,百废具兴。
  明年示微疾,叮咛训众,努力办道,端坐而逝。有《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法嗣有法柱海栋、止岸海慈二人。
  
清辰州天云山浦峰寺法柱海栋禅师
  清辰州天云山浦峰寺法柱海栋禅师,俗姓陈,父名三桂,母姓赵。澧州石门人。
  廿龄父母双逝,悉废儒业。至二十五岁,因思亲恩难报,乃弃俗出家。往慈利七星山,礼长明性炅和尚披剃,参“三不是”公案,亲炙三年。后往辰州龙山颖秀真悟师翁座下圆具。又随师长明性炅,至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巾瓶七载。一日,长明性炅问:“从苗辩地,因语识人。只如苗未发生之际,语未开口之先,作么生辩得?”法柱海栋曰:“不会”。长明性炅问:“汝实不会么?”法柱海栋曰:“一轮明月千峰上,古往今来一串穿”。长明性炅云:“又道不会”。法柱海栋遂作礼。
  复随师长明性炅至辰州浦峰寺。一日坐次,长明性炅问:“达摩西来,传个什么?”法柱海栋曰:“路逢毒蛇长千尺,脚下翻腾势转高”。长明性炅云:“又须吃棒”。法柱海栋拂袖便出。
  后一夕,闻风动树,鸟作喧,洞明此事,偶成一偈:“娘生鼻孔本来长,八字打开不覆藏。风韵鸟鸣元不异,灵灵系俏绝商量。”长明性炅云:“塞却鼻孔,坐断舌头,作么生出气?”法柱海栋曰:“顶门上七纵八横。”长明性炅云:“放你三十棒。”法柱海栋震威一喝,长明性炅亦喝。法柱海栋过前便作掌势。长明性炅谓座元:“此是浦峰第二代主人”。
  法柱海栋亲炙长明性炅十年有余,后受记莂,往住邵州金峰青莲庵。长明性炅示寂,法柱海栋归浦峰为师收葬。受众请,继席浦峰。
  帅众廿余年,朝夕不怠,精勤垂训,遐迩缁素,披沥钦崇。提持正令,大启宗遒。殿阁寮舍,俱成大观。有法嗣殊伦慧相、崇鉴慧晟、断疑慧智、宗庆慧升、天祥慧祯、六融慧观、阆仙慧怡、碧岩慧渠、如初慧恒、昶东慧耀、宗序慧原、中山慧岱等。
  
清漳州南山报邭寺笨翁休耳超极禅师
  清漳州南山报邭寺笨翁休耳超极禅师(1628--1676),释超极,字休耳,晚号笨翁。俗姓陈。湖南靖州人氏。
  父于明季以乡贡进士晋选入都,病没燕山。会流寇鸱张,京城沦陷。旅榇未返,心怀忍痛,绝意世荣,竟从雪峰亘信行弥(1603—1659)薙染。得法后飘笠孤征,辛勤万里,遂负榇归得(靖州)。
  首正丘尝慨:“中原板荡,陵谷迁变。”欲灭迹销声枯槁深岩,因结茅曹岩之白壑。复移长泰天城山,息影栖迟,极殊乐之。及游兴逸发,闽之武夷,粤中佳山水,靡不登临。少时已有诗名,中岁益遒至天真烂漫,不屑作犹人语。每浩唱清吟,知音传播逞逞,脍炙人口。顾于钳锤之下,参究精勤,智珠璨发。
  雪峰每举古德法旨勘验其学徒。超极每拈颂出人意表。凡厥酬对应机无爽。雪峰甚器之,有“瞌睡虎”只喻。授拂表信,声誉鹊起,流播诸方。而华亭总宪徐公孚远,同安仪部纪公许国,处士洪思,又以气节文章交契独厚。
  晚住南山,思建法幢,而世事更新,兵伍杂处,唯木建户缩足,委顺而已。以康熙十五年丙辰八月示疾,浃旬,奄然坐化。年五十四,腊二十八。
  
清重庆府香国寺寱堂法秀禅师
  清重庆府香国寺寱堂法秀禅师,湖广辰州府人。
  幼失恃怙,依湖山慧觉和尚之嗣佛语,会下薙染。
  十八圆具,深研内外典集,未几屏去。铁脊焦团,受佛语记莂,嘱之南游,参徧诸方。己巳归渝,就香国。
  开炉上堂:“炉火乍燔,是铁是铜须经煅;橐龠大煽,若凡若圣尽销熔。淬般若之智锋,励金刚之神剑,若是跃治之金,徒劳锻炼。”蓦竖拂云:“这一星儿火种,自鹫峰发焰,嵩少腾芳,太白山中,标霞天之光彩;锦江江上,阐亘古之宗猷。如如意珠,似帝青宝,可以福国裕民,为祥为瑞,入圣超凡。而今落在香国这里,只得借曼殊普贤作炉头,势至圆通为冶匠,五百声闻缘觉作散工,肩火扇风,添煤添炭。山僧忍俊不禁。未免助其神用。”遂掷拂子云:“直下来也,急着眼觑。”
    
清安南万云卓庵明闲禅师
  清安南万云卓庵明闲禅师。蜀之广元丘氏子。母梦盏饭僧人家投宿始生。幼不茹荤,寄名回龙山。因世乱入黔,礼佛旨和尚披剃,时年二十一。圆具后,矢志徧参。游楚至沅州十方庵,参行之和尚印证。复回安南,创辟云山梵光寺。
  上堂:“春日融融,门外春光布景;春风拂拂,槛前春树凝烟。物物头头合道,在在处处明心。放之则周沙界;卷之则入微尘。香严击竹犹迟,船子覆舟莫及。若向这里见得,更说甚么平地登仙,白衣拜相?明明光吞宇宙,历历耀古腾今。且结角罗文,归根达本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一下云:“上元原是正月半,家家打鼓庆元宵。”喝一喝下座。
  颂:华亭船子:“雨笠烟蓑傲雪霜,竿头风月老沧浪;适来钓得金鳞子。无限鱼龙入镬汤。”
    
清思南天庆福圆自满禅师
  清思南天庆福圆自满禅师。南直凤阳杨氏子。自幼出尘,年十九,行脚至楚之靖州(会同县洪江镇)青云山(青云山,又名嵩云山),依愿如律师受具。后入黔江口之香山,久亲圣符和尚印可。住九台天庆禅院。
  上堂:“年年此夕庆元宵,万户千门佳气饶。一盏无油灯自焰,光明破暗不须挑。大众:旷大劫来,这盏无油灯,尔等有眼,切莫错过。”卓拄杖,下座。
  示众:“出家子切为何事,方能辞亲割爱?剃发染衣,身入空门,莫不是为生死一大事,因缘心切,故求受戒参禅。乞善知识抉择之。生死既明,亦更不可有违初志。错过目前,目前若得端的,自然不被一切污染。何为污染?即今所说,种种言辞,岂不是污染?说心说性,亦是污染。说玄说妙,亦是污染。坐禅息定,亦是污染。着意思惟。亦是污染。只今恁么形书纸笔,亦是特地污染。除此之外,且如何是洁白无染处?”良久云:“金刚宝剑当头截,莫管人间是与非。”
    
清黔阳柳溪蟠龙山宗信禅师
  清黔阳蟠龙山宗信禅师(1638—1707),黔阳石一里(今湖南洪江市湾溪一带)人,俗姓名黄,家巨富。让财产与兄弟,登大云山祝发为僧。后参破山海明法孙、灵隐印文法嗣安江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得嗣其法,为临济宗第三十四世、破山海明禅师下四世。
  尝夜梦神授《弥勒上生经》,并与木鱼。醒来,果得经书、木鱼于床头。遂毕生师事弥勒,诵经、持名、礼忏不辍。发愿上生兜率天,亲近弥勒。
  康熙四十六年八月十五日示寂,荼毗时,刚见火起,即有虚空诵经声,云霞上绕,缥缈而去。时寺众共见,以为奇瑞。
  
清凤凰太平庵智参尼师
  清凤凰太平庵智参尼师(1768年—1856年),俗姓钟,黔阳人。初因家贫,为辰永沅靖兵备道傅鼐家侍女,侍傅家小姐。小姐出嫁辰州徐止峰,遂为媵。傅孺人无子,止峰因纳钟为妾室。翁姥孺人先后卒,钟侍疾、持丧,尽力尽礼。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湘黔苗民起义,傅鼐随云贵总督嘉勇贝子福康安进剿苗民。止峰以候补县丞同往平苗,因劳绩着,授麻阳岩门丞兼管屯务。傅鼐因受命“总理边务”,实施屯政,建立“屯田”和“屯租”制度,修复明代“边墙”,沿苗区筑碉堡千余座,即今所谓“南方长城”也。止峰力奉傅鼐便政,助傅鼐建立书院、义学。傅鼐因政绩卓著,于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授湖南按察使,十五年庚午(1810年)卒于任所。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止峰积劳致疾,疾丞,语钟曰:“吾无子,汝少而孀,能死,死之。否则以床头金,为归籍资。”钟大沮,诺以身殉。及止峰卒,出殡日,钟盛妆就缢,傅鼐亲戚赵雨甸破扉控视,钟已气绝。绕项带,深入分许,结甚牢。赵雨甸操刃断之,带断,肤为之裂。俄尔钟氏气大喘,良久苏醒,瞠目长号,顾赵曰:“公误我矣”。赵嘱婢妪严伺之。钟乘间截约指金蚕之,不能死;又碎二玉环,吞之,亦不死。计穷,泣曰:“不能践诺,事主人于地下,无厄之也。然终不可以苟生。”遂攸然有出家之念。
  逾三年嘉庆庚辰(1820年),自制奁具,嫁傅孺人所生女,曰:“吾事毕矣。”族子某为止峰后,不以庶母事钟。钟度不能相容。一日,集止亲友朋戚,哭拜灵座前,操剪髯其发,去髻委地,饰宛庶。形既毁,念益决。
  太平庵有老尼,与钟素识,钟是日谒庵,师事人。得披剃,具戒律,名之曰:“智参”。挟随婢感其义烈,愿终身事之,亦披剃为弟子,曰:“心道”。
  智参既为尼,后子畏人言,至庵,强之归。智参曰:“我非汝家人矣”,峻绝之。长斋奉佛,诵经梵箧数千言,出橐金新修太平庵,并置香火田产,像没之移剥者,重塑之。
  凤凰人感傅鼐及止峰恩惠,立中丞祠,附塑止峰像于傅鼐像傍。每逢春秋祀,智参必具麦饭,楮镪亲奠之,后参沅州景星寺诗僧一真得法。
  道光二年(1822年),止峰生前旧友,宁乡才子黄本骥号虎痴者,中举人。十七年(1837年)赴黔阳任教谕。途经凤凰,闻智参名,造访太平庵,适智参外出,未遇,遂留诗于壁。及智参回,见壁诗,生感慨焉。嘱赵雨甸代为谢诗。赵雨甸因述诗所来及事与黄本骥,并出示止峰所遗《冷金笺》嘱其补书,藏之法林,以传久远。


民国
民黔阳铁山中华山古佛庵李斋公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三月三日,黔阳铁山庙居士李斋公组织三十余人、十一支枪在中华山古佛庵聚义,组成“中华救济会”。“中华救济会”口号和行动是:三打(打富济贫、打国民党、打豪绅地主)、双抗(抗丁、抗捐)、两不准(不准调戏妇女、不准侵犯小商)。
  国民党黔阳县长刘伯谦率县警大队、乡警、民团进行“围剿”,李斋公脚伤自杀,七人被害,十余人被逮捕,活动半年遂告失败。
  
民洪江嵩云山普泽法镜禅师
  民洪江嵩云山普泽法镜禅师(1891—1968),云南丽江人氏。清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四月初七日生。童真入道。25岁受具后,广参诸名宿。1930年驻锡鸡足山悉昙寺,剃度湖南怀化的觉空光钰、邵阳的觉早光铣、四川大足的觉利光胜等人。1941年后,来洪江嵩云山,住持大兴禅寺。携徒觉空光钰、觉早光铣、觉利光胜及徒孙万清永铠(湖南湘乡人,光晤徒)等同住。1944年秋,芷江景星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应请为尊证阿阇黎。1947年四月,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任得戒大和尚。请绥宁县永乐庵正济常周任羯磨阿阇黎、洞口县观音阁镜澄普超任教授阿阇黎、洪江嵩云山都监普清乘道任正训阿阇黎;洪江嵩云山监院自然照宗、芷江龙头寺住持宏规正大等任尊证阿阇黎。传戒期间,作《嵩云山同戒录序》。并为比丘尼严善,优婆夷光圆,比丘尼念如及领沙弥尼妙光、妙香、妙真、妙净、妙智,优婆夷光刚,洪江居士林林长申濂清、副林长朱月池等来山求法者,作《上堂》、《法语》、《开示》等,并作《传戒讲律开示讲话》。
  传比丘戒上堂:“万象森罗本无因,心佛众生原不二。妙矣哉!虚虚玄玄,绵绵密密。听其言而无声,观其形而无相。无头无尾,无形无相。体备于己而不可离,原出于天而不可易。言其大则含吐十虚,犹若片云,放之则弥于六合;言其小则行藏芥子,俨同沙界,卷之则退于藏密。万法皆从此出,十方亦从此生。事理交彻,性相融通,无不从此法流。一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无量为一,表一体而随缘显相。乃至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请问诸上座:这个是什么东西呢?”良久,云:“默然无言识,不再审何如。今有诸沙弥、沙弥尼等,来山求受三坛净戒,顺求觅心一句,如何答呢?”挥一挥拂子,云:“咦,巍巍乎,荡荡乎,强立而名曰性,其有成功曰心。”
  普泽禅师工诗文、善草书,与当地名流交往,诗文唱和。有《洪江嵩云山普泽禅师语录》八卷、《洪江嵩云山普泽禅师诗集》八卷。

民洪江嵩云山镜澄普超禅师
  民洪江嵩云山镜澄普超禅师(1904—1969),武冈洞口人,俗姓唐。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五月誓死日。幼投洞口观音阁,依能彻照慧禅师披剃。圆具后,回寺侍师,佐理寺务。后继席观音阁。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普泽法镜禅师礼请镜澄普超任教授阿阇黎,作《嵩云山同戒录序》云:“······今洪江嵩云山者,湘西之一名胜也。钟灵(每+梳-木)秀,瑞气凝祥。明初洪武年间开山愿如和尚、万历年间中兴无意祖师、当代方丈普泽法师,悲世时之日非,怜僧伽之颠沛,遵佛正范,宏开戒法。今普泽法师于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传戒,定五十三日为期船,新一班释子,作佛教中流砥柱,荷如来家业。究重三藏救世教义,阐扬八德大乘精神,慈悲济世,戒律导人。上弘佛怀,下利群生。可谓佛戒之序云耳。都梁衲子镜澄序于嵩云山教授室。”
  一九五○年,携僧尼弟子众等二十余人,入住洪江嵩云山,将禅宗道场改变为净土宗道场。后又组织生产小组,乘法任组长。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将之脖子上吊牌游街,暴晒终日,结果被活活整死。


现代
洪江嵩云山乘法通才禅师
  洪江嵩云山乘法通才禅师(1915—1996),字乘法。俗姓张,名宏日,系邵阳洞口三门人。诞于民国四年(1915)乙卯十二月十八日。民国十年(1920),师六岁,随母住庵茹素。到十四岁依洞口观音阁镜澄普超和尚披剃。十七岁圆具。因颈生瘤,知为宿孽,遂发心燃指供佛。三月后,疾消。复返观音阁阅藏三年,于《方等》、《般若》、《法华》、《涅盘》着力颇多,对《维摩》、《上生》、《圆觉》诸经多有入处。之后,辞师外出,结庐茅庵。断炊,唯以粽子为食,长达三年。后返寺,仍侍恩师。民国二十八年,嗣法镜澄普超,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一世,碧峰下二十二世,突空下第十六世孙。
  壬辰岁,师年三十八,随镜澄普超和尚入住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先师随师翁镜澄普超和尚入住大兴禅寺后,继承百丈禅师农禅并重之风,组织种植及织布小组,以图自养。
  丙午乱起,被勒令还俗,僧团解散,寺院由茶场占有。师就职洪江中医院期间,坚持独身素食,打坐念佛不缀。
  癸亥秋,受众请,回归本山,重兴祖庭。师遂召回原寺僧尼,新收出家徒弟数十,皈依弟子数千。重修弥勒殿、功德堂、莲池会,将大雄宝殿予以修缮。
  丁卯岁,任洪江市佛教协会会长。
  庚午岁,任怀化地区佛教协会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理事。
  壬申秋,于寺对众敷讲《维摩诘经》半月有余。师博览群书,对《圆觉经》独有领会,且于书眉作了批注,是为自己心得所在也。心照是师关门弟子,虽于同门居尾,亲师日促,却独得闻师宣讲《上生经》,对心照专攻弥勒净土,起了重要影响。
  一九九六年丙子腊月二十日,示寂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湖南、贵州弟子前来参加圆寂法会的数以千计。塔于嵩云山大兴禅寺祖师殿后。
洪江嵩云山绍敏心丽尼师
  洪江嵩云山绍敏心丽尼师(1969—  ),讳心丽,字绍敏,密名央吉,密号真乐(格鲁派)。俗名罗永秀,湖南会同县团河人。生于一九六九年三月。
  一九八七年礼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乘法通才禅师为师。
  一九八八年披剃后,于九月十九日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依一诚大和尚圆具,虚云老和尚沩仰宗法嗣、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住持圣一禅师任羯磨阿阇黎,虚云老和尚沩仰宗法嗣、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和尚满觉宣云禅师任教授阿阇黎。
  一九九○年,往广东汕头市佛教僧伽培训班学习一年,毕业后又入广东潮州岭东佛学院进修,毕业于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五年,前往四川色达县喇荣镇,在五明佛学院学密。四月二十八日,皈依寺大吉活佛(索达吉堪布),取法名央吉。
  一九九六年腊月,乘法通才圆寂后,从洪江邮电局三步一拜,拜上嵩云山大兴禅寺大雄宝殿。一时轰动洪江。又为先师守塔闭关四十九日,以报师恩。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于福建福州市崇福寺增戒。之后,遍参诸宿,先后住云南鸡足山、山西五台山、重庆缙云山、西安卧龙寺等。其间,曾数回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小住。
  二○○一年后,定住洪江嵩云山,对信众开示净土、禅宗、密宗法门。师持戒谨严,笃行励志,精勤不懈,缁素咸钦。

  沅州虎榜山景星寺宗逸心照禅师
  洪江嵩云山宗逸心照禅师(1965—  ),一名明夷,字宗逸,号崇照,湖南龙标苏园人。生于一九六五年乙巳正月十二日子时。
  将诞之夕,母梦龙绕屋三匝,长吟而去。惊寤而诞,遂名龙生。祖视师,甚喜。取字砚香,名仲。长兄仁,次兄仕,师仲,皆祖命焉。大弟佃,小弟化,父命焉。大弟及长,不喜佃,易名伸,欲顶天立地、上天入地,不乐困守田庄耳。长姊凤,次姊凰,亦祖命名矣。
  本生陈留世家,迹发开封。晋分南渡,乔居乌衣巷,祖行朱雀桥。朝代更替,兴废交容。至唐出皎然,至宋出佛印,一门两代,诗僧递传。俟至师诞,佛法消匿。幸家有藏书,古籍斑黄。检阅家谱,九代书香。
  师在幼时,喜读书。演义、小说,常杂陈床头、案前。如厕行路,皆手不释卷。
  师十岁时,依式填词,多有发表。及长,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均有创作。
  离开学校,往来工厂、学校间。亦曾放舟江上漂流扬子;亦曾遁迹山间品赏烟霞;亦曾肩一身行囊,行脚巴、蜀、黔、粤;亦曾揣一纸陋文,求职穗、深、漳、夏;亦曾于锦城授人以柄;亦曾于羊城遭人以掠;亦曾在星沙投考戏院;亦曾在镡城创办宾馆;亦曾在王少伯送客处吟风啸月;亦曾在魏了翁流放地吹笛放歌。
  至乙丑暮,经湘、黔、渝,入川,往来宜宾、泸州间,流连月余。
  丙寅春,自渝州乘舟下。不见猿啼月,不见女迎王;不见丈八蛇矛在,不见鬼城阎王来。穿三峡、抵宜昌、转枝城,乘直快南下。返家乡,径投湘西第一山剃染。于是百城烟水眼前过,历代圣贤心中居。
  初上嵩云山,面谒乘法老和尚,寒暄之余,戏言:“若我出家,拜你为师,肯么”?其应声而允,遂栖身斯地。未出家前,阅禅宗历代公案、语录,心生踊跃。每见心仪祖师,必拈古颂偈。老和尚亦每每以其悟偈呈阅,心照只是不肯。曰:“见地未透,格律失严”。又每每以临济之喝对师,而师如沩山,只是慈祥的笑。
  居嵩云山月半,即恳师剃落。得师举刀,师兄心无施衣,遂现僧相。行脚五溪诸山,再踅身东进,访湘东、赣西名山。朝庭祖庭之后,漫游江、浙,往来皖、鄂。湘、黔诸寺,皆在脚下;巴、蜀诸山,尽在眼前。
  行脚多年,未遇有可意者。只是在创办报纸杂志之余,撰写论文,间或以游记、诗词,将心中影象一一绘出,似幻似真,亦虚亦实。
  初诵《金刚经》,每有入处,身心如电触,须发皆震颤。至“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之句,恍如旧习,与须菩提感同身受。至“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句,感恩之情不禁涌出,至心诚恳顶礼膜拜。当读至“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偈,顿觉空性朗朗,妙谛明明。读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偈时,浑不知身在何处,生在何时,心在何所,觉在何方。于是大起疑情,至心参究。一至七日,精勤不懈。至后来,因“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赞词入眼,不禁欢欣踊跃,通身庆快,有如桶底脱落。山河大地,过眼云烟,皆历历在目,又廓然无迹。
  于是由《金刚经》发慧,于《圆觉经》得的,因《维摩经》而由理入事,到后来诵《上生经》而契证事理圆融,因是而择抉弥勒法门,志宏慈宗大业,以慈宗开山道安大师、慈宗中兴玄奘三藏、慈宗集成太虚大师为楷模,毕生事之。
  2000年春,于赵州古佛道场圆具,亲炙虚云老和尚法嗣净慧禅师。感其慈和,事为亲教授。遂依师嗣为临济宗第四十六世,云门宗第十四世。兹后,每倦旅归来,必亲聆法要。尝见诸所付源流,皆以镶名七绝为主,于格律颇有造诣,益发敬之。爰当今丛林,以诗名世之老宿,仅茗山长老诗书俱佳外,其它诸人,不过依样画符、图虎类犬而已。放眼当今丛林,内外皆通者,凤毛麟角矣。心仪古代高贤,感喟时人,不禁摇头而已。
  佛历二五四七年春,先后往湖南石门夹山、常德德山、宁乡沩山;江西萍乡杨歧山;湖南资兴兜率岩等地考察当地佛教历史,有《沩山佛教考》、《杨歧山佛教考》等的出炉。
  佛历二五四七年季秋,假道铜仁,往梵净山一探古佛道场。欲振兴弥勒法门,开辟弥勒道场,寄厚望于斯焉。因是,有《梵净山佛教考》之出炉。
  现住沅州虎榜山景星寺,恢复“湖南慈宗学会”,撰写《五溪禅灯录》、《怀化佛教史》、《景星寺志》等。出版有新诗集《伞形寂寞》、散文集《懒散的阳光》以及古典诗词集《乙亥诗词存稿》等。并有作品入选多种诗选,且多次获奖。同时还出版有《慈宗简史》、《兜率的鼓声》、《湘西佛教简史》、《慈宗朝暮课诵仪规》、《熏修慈悲弥勒宝忏仪规》、《明夷法师佛学论文集》诸佛学专着等,以及许多佛学论文。

 
 
 
前五篇文章

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禅师

净土八料简

焰口召请文

《楞严经》不是伪经

公案禅机简介

 

后五篇文章

五溪禅灯录(唐宋元明)

止嗔禅

呼吸禅

《中观庄严论》评介

把握解脱命脉——止观学修刍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